浅谈融媒体环境下的“说新闻” (2)
内容决定形式其实是老生常谈,其实不是所有的新闻都可以“说”,比如社论、通告、讣告等文体及政府间的贺电等公告性消息是不适合“说”的。因此,“说”什么、怎么“说”变得越来越重要。一方面需要制作者在编排上向适宜说的内容倾斜,另一方面需要在采编环节下大力气,受众获取信息首先要精准,其次才是活泼有趣的语言表达,不能为“说”而说。有些新闻工作者认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新闻的注意力也下降了,因此长的新闻会令受众无法忍受。而美国101家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的调查结果则否定了观众注意力下降要求消息短而快(在20秒以下)的认识。受众认为,应该有选择的发布一些长消息,如果一条消息值得你多说就长些,相反,三言两语即可。因此新闻节目既要有适当的长度,又要有一定的信息量。
信息冗余度是指不提供信息的符号量或语言表述。信息丰度是指从传播效果看,扩大信息量与提高信息量有同等意义,二者结合标志着信息的丰富程度即信息丰度。对于一条新闻则意味着主体事实的充实程度,对一个节目则意味着提供多少条有价值的新闻。“说新闻”在语言风格上,需要将大量的书面语言改成短小、简洁、生动形象的口语,虽然增加了冗余,但利于受众更好地理解信息,使表达富有个性。例如:在说话中,人们要求以尽量少的时间得到相对较多的信息,但人们常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及“报喜不报忧、画花不画刺”这样的句子,显然两者的后半部分是多余的,但又是需要的,这就是语言的冗余性,它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果,易于受众接受和交流。“说新闻”增加了冗余,使受众更好的感知和接受,那就必然会影响到一个节目的信息丰度,受众在收看收听新闻节目时,首先希望得到丰富的信息。因此主持人在节目中应注重提高整个节目的信息丰度,避免出现内容的不确定性。
“说新闻”仍然需要遵循新闻的传播规律,新闻的要素应全面、表述要严谨。“说新闻”虽然调整了冗余及节目的节奏但不能对新闻进行随意的添加。新闻主播朱广权被大家称为“段子手”主播,看似不经意的幽默和风趣,其实都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编排设计。而有的主持人在节目前不备稿,在节目中即兴发挥,随意添加, 油嘴滑舌,更有甚者将不熟悉的专业术语解读错误,贻笑大方。还有很多人认为“说”新闻就是聊天,给人以亲近感就行,其实这是一种误区。人们平时的“说话”是随想随说,甚至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而“说新闻”中使用的语言应是有较大的加工,是有雕琢而不露痕迹为特点的,讲究得体性、匀称性、集中性的精粹口语。这种口语是将语言属性中经济性与冗余性这两个矛盾处理的较好的结果。“说”新闻应依据稿件在语言技巧上进行处理,它是一种高标准的“播”的要求。而不少人认为“说”是放宽了对语言的要求,方言、错字及语流中出现磕绊是正常的,可以体现节目的个性。这种片面的认识影响了节目的质量,降低了可视(听)性。另外,不经加工的口语播报有悖新闻的真实原则,破坏了新闻节目的权威性,也降低了信息量,这并不是“说”的初衷,它是一种传媒大众化的消极倾向。
在融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媒体的包装影响力越来越弱,如果不及时转移到互联网时代,那就会出现“空心化现象”,简言之,就是主流媒体不再影响主流人群。[6]“说”新闻是包装的形式之一,已被受众广为接受,在以后的发展中新闻工作者应结合融媒体传播注重信息前置的特点来编排。互联网环境下,受众从一开始的无所适从变得更加理性,他们更愿意选择权威、可信的媒体获取重要的新闻,因此,要求新闻从业者自身尽快提高自己的互联网业务知识素养,提高在海量信息中发现甄选优质内容的能力,这是支持“说新闻”吸引力的关键。
在“说新闻”发端之初,除了考虑传播效果外,也有经济效益的考量。在经历了20年的发展后,主流媒体认识到,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不仅不利于新闻事业的发展,而且无法顺利地融入到新媒体中。相反,好品质的新闻产品总会受到关注。融媒体环境下广告模式发生了变化,跨过了广告代理商这个第三方,直接与受众接触。很多受众是沉默的,喜欢就会点击甚至打赏,这种模式使“说新闻”编排时不仅要注重置顶、加精包装,更要注重优质内容,避免“华丽无用”。
当自媒体蜂拥出现时,主流媒体受到极大挑战。在与新媒体的接触、实践中,传统媒体工作者发现,新的传播技术手段不是他们无法驾驭的,它不是阻碍我国传媒事业发展的拦路虎,只要适应它的传播规律,为我所用,不断在新的传播领域深耕、不缺位,坚持党的宣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