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选好、写好新闻由头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然而,现在的新闻媒体,不管有多么先进的传播技术,拥有多么庞大的采编队伍,都不可能把所有的新闻捕捉到手。有时,一个新闻的出现,当我们发现时,早就成了“旧闻”;有时,新闻的发生是一个渐进式的发展过程,这一渐进就可能渐进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在报道时又不可避免地成了“旧闻”,那么,如何让这些“旧闻”成为新闻呢?这就需要我们去找一个读者想了解的新闻由头。
新闻由头是新闻发布的依据或契机,是新闻事实中最敏感、最突出、最新鲜的部分。它包含着较强的时效性与连结新闻主题的重要性的双重信息。新闻由头选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好的新闻由头,可以吸引读者的目光,扣住读者的心弦,使读者情不自禁地往下继续了解事实的。而如果新闻由头找得不好,一篇有价值的报道可能就会被埋没,起不到好的宣传效果。
新闻由头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价值依据与时间依据。它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即为什么要报道此事,为什么要在现在报道此事。相对而言,价值依据比时间依据要难找得多。概括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法来表明新闻事实的价值依据。
1.突出法。即报道时将事实的不平常性突出出来。突出法的意义在于将最能体现新闻价值的某些内容在导语中特别加以醒目处理,让人开门见山一下子就能把握到报道的价值依据。
突出法的另一面即是隐去法,对不重要的内容作隐约处理。突出与隐去是相辅相成的,有突出必有隐去。隐去一些,另一些内容就变得突出了。有专家研究认为,现在,消息导语已经从“全型”的、“晒衣绳式”的第一代导语,发展到“部分要素式”的第二代导语。“全型式”的导语要求新闻六要素俱全,但这样往往所报道的事实的价值不够鲜明。所谓“部分要素式”导语,也就是作突出法处理,将一些不要紧的信息在导语中隐去。
例如:《东方烟草报》4月11日一版刊登的消息《福建烟区今年将全面推行烤烟“原收原调”》,导语是这样写的:
收进来什么烟就调出去什么烟;烟叶收购时不仅要在烟包上打码,在收购站出库和在县、市烟草公司进出库时还要分别进行3次扫码——记者近日在福建省烤烟原收原调工作现场会上获悉,作为国家局烤烟原收原调工作试点省份,今年福建烟区将在全国率先推行烟叶“原收原调、一打三扫”工作。
显然这样的导语,比起传统的“晒衣绳式”导语——六要素一个不落,要好的多:新闻价值凸现,显著性增强,而且也有利于编辑拟标题——肩题:收进来什么烟就调出去什么烟。
2.渲染法。一些事实,如果只是简单地、朴素地直叙其事,其新闻价值可能难以显示。如果是对其规模、特征、性质等稍加渲染,就可以其“风采”来显示其新闻价值。一些描写式导语就是走的这条路子。去年,《东方烟草报》刊发的通讯《梦里水乡家园情》,文章开头就属于这种。
水乡嘉兴,一个不事张扬的江南城市。三月春雨霏霏,小桥流水人家,燕子呢喃檐间。斜风细雨中,继承了传统江南地域文化的浙江嘉兴,总是被明媚清澈的水所映带、所缠连,满眼绿意中又不时飘出浓浓墨香。
作为全行业企业文化建设首批试点单位之一,嘉兴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在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中透出了浓浓的水乡气息,营造了一个以“情、理、法”为灵魂的“家园特色文化”……
以渲染法来显示事实的报道价值,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注意文字的简洁,尽可能地以最经济的文字来完成渲染效果。二是文字不宜过于花哨。过之,即有哗众取宠之嫌,让人觉得不够实事求是。过多描写会显得有些节外生枝,一些评价性的形容词也有“造势”之嫌,而主要信息往往就被淹没了。
3.反常法。也就是着意揭示事物包含的矛盾现象,通过矛盾来表现事物的反常性,以此来凸现新闻价值。
一年前,甘肃烟草的卷烟销售网络建设还名不见经传;而一年后的今天,甘肃烟草的网建情况,特别是农村销售网络建设却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这就是速度和质量带来的变化……“做网建,我们去年一年做了三年的事情!”在甘肃各个地市采访时,记者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话……文章导语言简意赅,让人心生悬念,提高了可读性。
西方关于新闻的定义,就特别突出事物的反常性。如我们熟悉的“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即是。西方的新闻价值取向更看重反常的情况。在生活中我们只要多动脑筋,也可以做到这一点。
4.评价法。有些新闻事实的价值不易被人感知,需要有简短的评论来揭示其意义,这样才能一开始就抓住读者。评价法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自评法,一是他评法。
自评法,由作者直接作出评价。在叙述事实的同时附带道出事实的意义。他评法,通常是引用他人的话来表明其价值。如:黑龙江烟草推进“三个正规化”工作系列报道之一《走出一条正规化发展之路》一文这样开头——
“2006年,黑龙江烟草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更为可喜的是,这种发展是建立在正规化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是我们实现正规化发展所释放出来的能量的体现,更是我们赢得观念上的权重的最好体现。”总结去年的工作,黑龙江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局长(总经理)吕忠信话语中充满欣慰。
当然,对于一般性的新闻稿件来说,应当尽量少用议论,因为较多的评价可能会给人主观色彩较浓之感,影响了可信度,尤其是使用评价法作为文章由头的,用的时候应该慎而又慎。相对而言,他评法因为是引用了他人的见解,所以要比自评法显得客观些。
5.细节、现场描写法。就是抓住最能体现新闻发生时间的环境特征、生动的场景和细节,通过此来引出新闻报道主题。写细节、写现场,起始的关键在于记者采访中的工作:在采访中如何捕捉到最有力、感染力的一个横截面。有了它们,可以使稿子富有一些生动的笔触、有更强的表现力。问题在于,它们怎样与概括性的语言融合起来,做到“水融”?《东方烟草报》2月12日刊登的通讯“京冀‘11·25’卷烟售假网络案侦破工作系列报道之一”《青萍之末》一文,新闻由头描写生动,文字简洁,现场感强,让人爱读——
听到应答,3名便衣一跃而上,将一名身高一米八的男子按倒在地,随即麻利地铐上。这并不是什么电影场景,而是2006年11月25日上午10时在河北省秦皇岛市一家商店内发生的真实一幕。随着“姜老六”及其妻子李某的落网,一起经营8个多月,涉及北京、河北等7个省市,交易金额达1.2亿元的卷烟售假网络案成功告破。
现场景象常常表现为一种凝结的画面。在具体的写作上,寻找细节、观察现场有必要借鉴新闻照片展示出的形象。经验性报道是我们报纸上常见的品种,光用数字结果与公报式文字讲成就,容易让人倒胃口。实际上,每一件宏观的大事都是由一个个小场面、小细节、小景观累积而成的,有时只不过需要人略一点染,一个活生生的画图就跃然纸上了。
总而言之,在我们平时的采访中,只要处处留心,做个有心人,就不难发现隐藏在身边的新闻,然后,在采访中多问、多记、多观察就不难给这个新闻找个发布的由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