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下的反思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3-02-04

“网络暴力”下的反思

  近日,染了粉红色头发、收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杭州女孩郑某华因在社交平台分享了一张纪念照而被说成“陪酒女、夜店舞女、不正经人、妖精、红毛怪”等,还遭受了更多的污言秽语。2020年,杭州小吴因取快递被造谣“出轨快递小哥”而被公司劝退,他陷入抑郁状态,找工作处处碰壁,男朋友工作也丢了,她称自己遭遇了“社会性死亡”。2022年1月,寻亲男孩刘某州,网络暴力成为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2022年4月,上海女子因打赏为父亲送菜的外卖员200元,而被网暴坠楼身亡……他们都是网络暴力的受害者。

  首先,最值得反思的是施暴者。郑某华染粉红色头发、杭州小吴取快递,都是他们个人的正当权利。施暴者没有任何依据就发污言秽语,给郑某华冠上“陪酒女、夜店舞女、不正经人、妖精、红毛怪”不雅称谓,进行人生攻击;编造杭州小吴出轨快递小哥的谎言,无中生有,造谣生事,进而引发网络暴力,给当事人带来了巨大伤害,妥当吗?于心何忍!施暴者应该检讨自己的行为,不能一错再错。在网络交往或参与话题讨论时,应该做到不造谣生事,不走极端化、暴力化道路;对没有接触过的东西、不知内幕的事实,不凭经验妄下判断,而应该理性、客观、中立地表达观点。在发言评论时,要多一点思考,多一分冷静,坚持做到不对他人造成伤害。

  其次,网民们也要反思自己的上网行为。自媒体时代,社交网络成为人们主要的联络工具,发个评论、晒个照片、发个视频……,看起来是无伤大雅的,但实际未必是这样的,因为网络是公众的,每个人的言行都要接受他人的监督与评判,个人任何不严密的操作都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给自己带来麻烦,严重的可能会引发“网络暴力”。所以,网民应约束自己的网络行为,在进行网络交往时要做到行为得体,说话得当。应该在网络上多宣传积极、健康、文明、正能量的东西,给网络营造一片清朗的空间。

  第三,我们直面网络暴力,除了远离网络暴力,对网络暴力说“NO”之外,我们还要掌握正确的应对方法。对于网络暴力,国家已经从法律上进行了有力管控。目前,我国已有包括《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等在内的多部规制网络空间的专门立法,还有其他涉及互联网的相关法律,在今年6月发布的《网络主播行为规范》中还特别规定:网络主播不得组织煽动粉丝互撕谩骂、拉踩引战、造谣攻击,实施网络暴力。当遇到网络暴力,2021年“女子取快递被造谣出轨”案被告人获刑的典型案例,给我们指明了应对网络暴力的方向。面对网络暴力,我们需要冷静,需要拿起法律武器,用法律保护自己,让实施网暴的人受到惩处。

  总之,大家要主动远离网络暴力,坚决反对网络暴力,要遵守网络规则,规范言行,做正确事,说恰当话,努力做好自己,不给自己制造隐患,不给他人带来伤害,必要时用法律保护自己。(作者:周鹏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