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考研要点解析06 新闻真实性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3-01-12

新传考研要点解析06 新闻真实性

  说新闻真实性是很重要的基础知识点想必大家都会同意吧!新闻真实贯穿于整个新闻事业的实践中,大家会经常看到一句话“事实是新闻的生命”,这句话几乎就是新闻事业“保命”的原则。同时,在新媒体时代我们经常也会看到许多新闻失实、新闻反转的现状。例如,“罗冠军事件”、“成都四十九中事件”、“

  那么,对于新传考研学子的我们则需要从最简单的基础概念入手,厘清“新闻真实性”的基本概念、含义和应用场景,理解概念的内涵,学会运用理论,回答和“新闻真实”相关的论述题。

  想要了解新闻真实性对于新闻事业的意义,我们要从新闻的本源开始梳理。新闻的本源是事实。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因为新闻来源于事实,所以在新闻的定义中“事实”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比如,目前新闻事业中最为通行的概念就是陆定一的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概念中虽然“报道”会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但整体来说,新闻定义还是以“事实”为以准的。新闻来自于事实,是新闻工作者从众多事实中根据新闻价值筛选出的事实。因此,我们经常会称脱离了事实的新闻报道为“假新闻”。动摇了新闻本源的报道,是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新闻的。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经过)都要是真实的。除此之外,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视角出发,新闻报道不仅需要在每一个具体事实中都要是真实的(具体真实),同时也要保证总体真实。总体真实强调新闻报道要按照事物发展规律来进行报道,要找到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新闻真实性的要求看上去不难,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会遇到很多问题。首先,新闻工作者需要在不断变幻的世界中选取出一部分事实进行报道。同时,在报道的过程中,还要进行对事实的其中几个部分进行筛选。因此,在新闻选择的过程中,就难免会由于价值、主次、体制的不同,所引起的报道的方向不同的情况。李良荣老师在《新闻学概论》(第七版)中,引用了2020年黑人弗洛伊德被白人跪压颈部窒息而死,引发全美抗疫运动“B

  事物处在不断地变化和联系中,因此新闻事业在进行报道的时候,必须注意到上下左右的联系。那么,新闻工作者就需要从事实的联系中抽取事实,从事实中得出观点,而不是带着既有的观点从事实中寻找例子。新闻媒体没有办法完全地反映现实的方方面面,因此新闻工作者在选择事实的时候,一定要梳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事实。

  媒体并非是人们所说的“世界的镜子”。“媒介真实”和“现实真实”本身是不等同的,大家在学习传播学经典理论的时候,学习过“议程设置”和“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媒体通过对报道的事实进行议程设置从而建构“拟态环境”。新闻无法完全地反映所有方面的事实,但新闻突出强调的是事实中具有新闻价值中的一面。虽然新闻是对事实的反映,但是新闻不等同于线 新闻工作面临的基本矛盾:具体事件的纷繁复杂与新闻报道不可避免的简约,因而,具体新闻的真实,只能表现为一个认识过程。这一点大家可以从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视角来思考,事物是处在不断变化和运动的过程中的。因此,事实本身也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那么矛盾就出现了,新闻报道往往要求以简洁快速的方法进行报道。那么简洁快速具有时效性的报道和不断变化地事实之间就有着矛盾。事实本身在发展,人们对事实的认识也在不停地发展。因此如果我们在实践中严格遵循“新闻必须完全真实”的要求,那么能够真正符合要求的新闻太少了。因此我们在学习“新闻真实性”的时候,不能太机械或者太教条。

  马克思的“报刊的有机运动”就是在论证这个道理。“报刊的有机运动”讲的就是新闻真实的特点。任何报道都只能是对事实的一种简约的、一定程度上隔断的、概括性的报道,不可能完全将事实的方方面面都在第一时间全部报道出来。

  新闻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因此会受到经济基础的影响。不同的经济基础、文化背景和体制下,新闻的选择标准是不同的,因此受众和新闻从业者对于“事实”的理解也会出现差异。

  但是大家不要气馁,新闻真实还是会实现的,但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同时也要建立在对于新闻真实的深刻理解上。

  “新闻真实”作为基础概念考察还是很广泛的,因此大家需要明晰和“新闻真实”相关的概念。同时,像“新闻失实”、“新闻反转”、“假新闻”、“媒介失范”、“后”等等都是和“新闻真实性”密切相关的概念,因此需要格外注意。在真题中,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中都会涉及到这个方面的考察。

  这类题目基本出现在简答题和论述题较多。在分析新闻失实类型事件的成因的时候,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来分析。从宏观的、经济、文化、技术的大角度切入;进而切入到中观的媒体组织中来分析;进入到微观层面,可以对新闻生产流程和新闻媒体者的角度进行分析。

  新闻真实是媒体在进行新闻实践中必须要遵守的原则,因此在所有题目分析的过程中,涉及到需要给媒体提出相应政策的部分,都需要从“新闻真实”的角度给媒体提出要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闻学考研的考察范围中比重逐渐增加,因此马克思主义新闻真实观也成为“新闻真实”部分很重要的考点。“报刊的有机运动”、“总体真实”、“具体真实”等等的考察比例逐渐增加,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后时代”目前已经成为了大的媒介环境了,因此在“新闻真实”这个部分我们也需要拓展到对于“后”的理解中。

  “后”是“与公共的情况所发生的重大转折相联系的,而这种转折又特别是与媒体手段的变革相表里的”。社交媒体属性充分刺激了人们的需求,释放了人们的,满足了人们在传统媒体时代无法实现的信息传播,意见表达以及社交需求,放大了“劣根性”。

  其次,社交媒体聚合了观点相同,兴趣相近的人们,组成网络的虚拟社群,网络社群不仅仅是一种新的群体 形态,也是网络社会一种新型组织方式。人们通过社交媒体的使用,生存在各种社群之中。网络社群以兴趣,观点,情感,价值观等为共同规范和连接纽带,和社群化传播互为条件。

  社交媒体的信息生产者利用算法机制精准地生产和推送信息,不仅满足了用户个性化,社群化的信息兴趣和需求,而且还加固了社群。社群化传播很可能使社群成员生活在信息孤岛之中,强化其各种认识甚至偏见,成为加剧“后”的推动力。

  1978年新闻业改革是在社会变革,技术变革以及政策变革的合力之下推动进行的探索,是中国新闻业走向大众化大路的开始。2010年左右微博兴起,大众之路走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社群化之路。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业的中心 转向移动互联网,新闻成为一部分人的新闻,而不是传统媒体时代大众传媒给人们提供的“无差别”的信息,新闻从 服务大众转向服务一定的社会群体,机构化,专业化新闻生产转向机构媒体,社会群体乃至个人的融合生产和传播。

  (1)新闻传播去体制化:即以专业化,机构化,流水线生产方式组织的体制化新闻生产和传播,转向以互联网为中心的个人化,小型化,“作坊式”的去体制化的社群化生产和传播。社群化意味着新闻生产与传播脱离了体制的桎梏,职业化的新闻传播逐渐被“随机的新闻行为”所取代。

  大众传播秉承的是供给理念,即传媒作为信息的提供者向大众提供无差别的新闻;而社群化奉行需求理念,即从社群的需求出发为其提供服务。(3)以社群为服务对象:

  大众化传播立足于大众社会,以大众作为信息传播的被动接受者,社群化传播以各种各样的社群为服务对象,为这些持有不同利益诉求,价值取向的群体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大众化传播的目标是以标准化的传播模式追求信息和其价值的一元效果;社群化传播追求的是以服务模式满足多元的信息需求,达到信息传通和多元社群的共处。

  生活中的传播学新传考研er最关心的365个问题每周两个知识点,打好基础。*【新传考研要点解析】是瓦洛佳团队推出的基础知识点栏目,每周为你解析传播学高频考点,喜欢的同学可以点赞点在看哦~-编辑:瓦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