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新闻稿_海外发稿_海外代发新闻稿平台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2-12-31

海外新闻稿_海外发稿_海外代发新闻稿平台

  在近期举办的海外媒体传播座谈会中,华尔街日报邹碧华女士向大家分享了她十余年和内地、香港、菲律宾、越南等国家与地区的政府、机构、企业沟通中的体验、观察与经验。在对待海外以及内地的媒体的操作模式、文化差异方面,也给大家提出了很有实用价值的建议。以下是当天会议的精彩回顾。

  外媒与内地媒体的操作模式和文化一直存在着很大差异。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企业,如果希望得到外媒的曝光机会,与媒体沟通的方式可能会行不通的。你首先需要学会“put yourself into his shoes”,就是设身处地的从外媒的角度考虑问题,来看自己企业关注的是否是他们关注的,在很多情况下,企业所关注的点未必是媒体所关注的点。

  外媒在采访时并不会像国内媒体一样事先和企业沟通问题,而是给出一个范围,并且就一些业内近期发生的事情度的结合对企业提问。

  No Surprise原则:外媒更聚焦于新闻本身价值,独家的、有深度的、高时效性的内容,并且企业无法提前无法看到完成的新闻稿,但是所有的外媒都会遵循no surprise原则,保证内容与采访原意的一致性。

  Off The Record原则:外媒对于受采访对象的意愿十分尊重,能报道与不能报道的内容会严格把控。

  严谨性 :外媒非常重视内容与信息的质量、准确与严谨,发布前会反复校对,发布后如果发现错误,也会立即刊登纠错信息。

  外媒对于内容质量要求如此高,那企业如何去吸引外媒报道呢?其实很简单的两点,第一,在于你要抓住现在最热门的趋势。

  中国人往往对和陌生人打交道会有点恐惧,但其实记者并非是企业的敌人,当记者找到企业的时候,他们并非抱有恶意,而是希望能够得到某一问题的答案。

  所以第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企业主动与记者取得联系。我们华尔街日报驻北京的记者说,他们其实很高兴企业能和他联系,即使是现阶段我们不需要进行深度采访,但如果有一天有相关的内容,他会立即想到你。所以主动与记者联系,是和记者打交道里很好的一种方法。

  第三,企业需要重视中国籍记者,就是我们所说的researcher,外媒编辑部的researcher会做很多资料收集的工作,而不是做调研,企业应给予足够多的重视。

  第四,要了解外媒记者的背景。记者在对企业做采访时往往已经对企业有了足够的了解,相对的,企业在寻求外媒的采访的时候也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媒体专注的领域。比如华尔街日报和华盛顿邮报,前者的重点更放在经济、科技,华盛顿邮报更侧重于和实事。就像中国的古话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做好充分的背景调查后,双方才能更有效率的沟通。

  第五,如果有记者联系到你,无论你的答案是肯定还是否定还是无可奉告,都请给他们一个明确的回应。我们看新闻的报道的时候可以看到很多企业对问题避而不答,那在公众看起来就会觉得这家公司在这个问题上搞砸了,所以才不敢回答。所以在媒体提问企业时,这是一个向公众说明和发声的非常好的机会,必须要抓住,哪怕回答说因为种种原因我们现在没法给出一个完整的答案,都好过于避而不谈或者顾左右而言他。

  最后,企业要切记,别试图操控记者的笔。面对一个做好充分准别的记者,拿出充足的数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说服记者,远远比口头上说“不要写这个,你要写那个”来的更为稳妥。

  上文所说的记者来采访企业,企业往往都处于一个被动的角色,其实企业也可以主动传播。主动传播的方法就是找家比较靠谱的媒体广告公司进行合作,委托其为自己企业新闻稿进行代发布,比如蓝狮问道的新闻媒体发布服务。

  企业通过内部撰写好的稿件给到媒体公关公司或者直接委托公关公司代为撰稿然后审核并委托其代为发布到海外媒体上即可,这种方式是目前最为直接简单的方式,也是效率相对比较快的模式。

  当然随着科技的发展,移动端的影响力是越来越强的。华尔街日报认为新闻是有价值的,内容是有价值的,即使付费受众也会愿意来看。所以华尔街日报1996年开始到现在一直坚持内容付费,但是依旧保持了一个很稳定的趋势,也体现出了人们对于权威可靠信息的需求和认可。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