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新媒体发展状况、问题及对策
【摘要】 当前,在我国新媒体领域内,用户持续增长,人们在移动碎片化的时间内获取视频化、个性化的信息,直播和短视频的蓬勃发展成为热门。内容在爆炸式增长的同时,价值诉求得以回归,技术和商业变现模式亦有所创新。中国新媒体发展也存在着劣质内容泛滥、版权纷争、技术风险等问题。坚持内容为王,在平台赋能和技术驱动之下推进新媒体的良性发展已成为趋势。
当前,我国新媒体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用户持续增长,人们在移动碎片化的时间内获取视频化、个性化的信息。内容创业井喷,内容爆炸的同时良币价值正在回归。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信息产品服务不断升级。商业创新正在为新媒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物质支持。
用户持续增长,信息获取移动化、碎片化、视频化。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72亿人,其中手机用户占比达97.5%。[1]移动用户规模持续增长,手机已成为上网的主要设备。2017年6月,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18.2亿G,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量为1591M。[2]用户的消费能力不断升级,使用习惯趋向于移动化。由于手机已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移动终端,场景限制早已突破,加之信息流推荐的快捷方便,移动消费时间的碎片化成为更加普遍的现象。
从用户需求看,资讯消费占据主流,视频资讯成为越来越多用户的选择。根据企鹅智酷的数据显示,2017年,对比中国网民日均手机上网时间,资讯消费占据了网民手机上网约29%的时间。视频网站上获取资讯的人数增长228%,通过视频类平台获取资讯的用户在中国网民中的渗透率达到46.6%。资讯视频用户中,在不同频道看过视频的比例,几乎都超过八成。[3]视频网站和社交平台上,资讯视频的高粘性用户中占比都接近四分之一。视频化的消费需求,也进一步加强了用户对新媒体的偏好。
内容生产勃发与价值诉求回归。新媒体用户的消费力升级,移动消费时间的碎片化愈加彻底和普遍。用户正在从更多平台和社交链条中,获取更为个性化、视频化的信息,传播链中的内容价值得以凸显。专业媒体机构和自媒体纷纷在内容领域发力,扩展内容生产的边界。各大平台专注对优质内容的争夺,内容产业的创业风迭起,互联网内容产业风起云涌。
从2016年起,内容创业井喷式发展,移动资讯媒体平台开始密集出现。今日头条、腾讯、阿里、百度、搜狐、网易、新浪、一点资讯、凤凰等纷纷推出自媒体平台。2017年,各大网络平台继续发力内容领域,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的脚步没有停歇,争夺内容生产创作资源的战斗仍在继续。今日头条的头条号在2017年11月22日宣布推出“千人百万粉计划”,计划在未来一年孵化出1000个百万粉丝账号。2017年2月,腾讯加码推出“芒种计划2.0”,投入12亿供给内容创作者。腾讯的企鹅号在2017年11月发布了全平台分发的大内容开放战略,推出了助力内容产业升级的“百亿计划”,以及最新分成策略、企鹅MCN计划、内容版权联盟等具体措施。阿里巴巴的大鱼号推出大鱼计划,通过新增大鱼潜力奖金,扶持潜力新锐账号,重金签订年度大鱼优质账号,鼓励创作者发布独家内容。百度的百家号在2017年也推出了“百+计划”,争夺原创、优质作者。现金奖励额从最高1万增加到了最高2万,还推出了文章榜、品牌榜等垂类榜单,对单篇优质文章进行补贴,增加流量曝光机会。
各大平台在内容领域的布局引发内容的爆炸式增长,泛滥的信息之中,优质内容成为相对稀缺资源。海量内容创作者爆发,用户的兴趣内容得到满足,与此同时,高价值内容的获取变得艰难。由此,内容生长开始回归到价值诉求。根据企鹅智酷调查的数据显示,在中国自媒体用户中,有56.1%对自媒体内容的质量表达明确的担忧。2017年,超过三分之二的用户关注的自媒体账号数量不再增加,其中四分之一还有所下降,近30%的用户分享自媒体文章比2016年减少。
技术深度落地,产品服务不断升级。新媒体的发展依靠技术驱动。2016年起,人工智能、VR、直播等技术风口渐次爆发。2017年,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新媒体产业的升级,新技术再次引领新媒体的快速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在新媒体领域的应用,使媒体走向“智能化”的发展道路。数字化的媒体为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而人工智能进入到信息生产的全过程,也给媒体带来了颠覆性的升级。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人机交互更加自然,智能翻译、语音匹配、图像识别、手势交互等技术的应用,正在塑造智能化的媒体。2017年4月19日,百度颁布“Apollo(阿波罗)计划”,向汽车行业及主动驾驶规模的相助搭档供应一个开放、完备、安适的软件平台,辅佐他们联络车辆和硬件体系,快速搭建一套属于本身的完备的主动驾驶体系。[4]智能算法的发展正推动媒体产品分发的智能化。大数据实现了对现实世界的高维认知,在用户一切行为可数据化的今天,用户的后台画像变得更加清晰。用户的内容偏好、兴趣需求等个性化数据变得更加容易捕捉。在此基础上,算法分发变得更为精准。在推荐新闻资讯的精准性方面,2017年算法首次在用户感知上超越新闻和社交推荐。用户对新闻产品功能的需求中,新闻推送达到51.1%,跃居功能需求中的第一位。[5]个性化推送和全网推荐命中用户需求,算法分发的丰富度正在增加,其效率与价值需要兼顾。
内容付费+广告+电商,实现商业变现。新媒体技术升级,对用户画像的描摹更为清晰。新媒体内容升级,在内容爆炸中回归价值诉求。技术与内容的升级创新,需要新媒体商业变现的物质支持。内容付费+广告+电商是现在新媒体商业变现的三大利器。
2017年,内容付费成为风口产业,在行/分答、知乎live、喜马拉雅FM、豆瓣时间、新世相等知识付费平台纷纷上线,各大公司、自媒体也相继入局。中国内容付费用户规模呈高速增长态势,2017年内容付费用户规模预计将达1.88亿人,其市场总体规模更是高达约500亿元人民币。[6]用户为内容买单的消费习惯正在养成,内容付费的风口随着市场的变化,越来越大。依据平台与内容,当前内容付费产品主要可以划分为:付费会员、付费知识产品、付费经验分享、付费课程、付费媒体、付费社群、阅后付费七大类型。[7]喜马拉雅FM平台化运营,内部孵化KOL,分答覆盖各类知识产品,知乎基于兴趣贩卖知识经验。各知识付费平台的运营各具特色。随着市场的发展,付费平台也将在内容、分发等方面迎来更为多元化、规范化的发展。
根据《2017年Q3中国网络广告及细分媒体市场数据发布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Q3网络广告规模达到939.6亿元,同比增长28.8%,信息流广告占比超过17%。视频广告市场规模达到120.2亿元,同比增长30.7%。泛娱乐直播市场规模达到110.4亿元。[8]视频直播领域的广告成为新媒体商业变现的必争之地,以广告投放、广告植入等方式转化平台的内容价值和流量价值。以短视频平台二更为例,2017年,其90%以上的收入来源于广告。据《2016~2017年中国移动广告行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移动广告平台市场整体规模达117.4亿元,同比增长56.7%。[9]流量是媒体资源变现的资本,BAT作为拥有丰富且优质流量资源的大平台,借助其品牌优势和资源整合能力,成为移动广告市场的新贵。网易、今日头条等头部资源也不甘落后,纷纷加入移动广告市场竞争。
电商是新媒体商业变现的另一条路。2016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额达5.15万亿元,移动购物市场交易额为3.41万亿元,移动购物市场交易额占比达66.2%。中国移动购物用户规模达到4.18亿人,增长率达14.8%,预计到2018年中国移动电商用户规模将接近5亿。[10]天猫、京东、网易严选等综合类平台和小红书、蜜芽等垂直类平台是市场上主要的电商平台。天猫背靠阿里巴巴,网易严选依托于网易,腾讯投资京东,百度投资蜜芽,电商变现成为互联网企业累积资本的方式之一。具体到各媒体平台,视频+电商的组合模式成为商业变现的选择。一方面,视频拥有丰富的流量,而资金相对缺乏;另一方面,电商拥有资金,但需要更多流量。视频+电商的模式,使得电商场景进入流量入口,提高了平台的变现能力。
在用户消费习惯改变、信息获取视频化的背景下,直播和短视频成为新媒体发展的热门领域。2017年,直播热度有所减退,开始朝着理性化的发展方向迈进,短视频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在盘点热门领域的同时,新媒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劣质信息泛滥,内容生态遭到破坏。新媒体版权纷争严重的同时其技术带来的风险亦引人关注。
直播发展趋向健康稳定。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7~2018中国在线直播行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在线年直播行业用户规模增速明显放缓,增长率为28.4%。[11]大量资本涌入直播平台和用户的增长,使得泛娱乐直播红海竞争激烈,但企业直播领域仍是一片蓝海市场。在政策监管和平台自律的双重监管之下,直播平台的发展愈加规范化。2017年,企业直播受到资本的青睐,各大企业直播平台纷纷获得融资。2017年7月,主打企业活动直播的云犀直播完成两千万pre-A轮融资;8月4日,企业级直播平台目睹直播获得近亿元B轮融资;9月15日,直播出海公司北京裂变科技公司宣布完成1.05亿A轮融资。2017年BAT也纷纷布局企业直播。直播行业的马太效应凸显,开始趋于垂直化的发展。
在泛娱乐直播领域,资源竞争加剧,为了提高用户粘性,各大平台开始调整平台发展策略。2017年8月,来疯直播叫停直播综艺业务,回归到秀场直播模式;9月,花椒直播举办新版本发布会,深入布局短视频,将短视频与视频交友相结合,丰富平台内容储备;YY直播和映客直播也在探索陪伴直播及游戏互动娱乐直播的更大空间。在内容方面,由于头部主播自带流量,是平台内容的主要提供者,成为直播平台争抢的资源。为此,各直播平台纷纷掀起造星运动。一直播推出“百万公会计划”,引进专业主播培养机制;花椒直播在校园开启“造星计划”;Live直播独家冠名“我心翱翔”SNH48 GROUP第四届偶像年度人气总决选。头部明星主播的发展将反哺直播平台,带来更多内容与流量,促进平台的发展。
短视频发展强劲。2017年,在移动互联网用户对移动视频内容消费持续发酵、政策收紧,网络视频走向规范化的背景之下,短视频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5.65亿人,移动视频用户规模达5.25亿人,短视频领域月活跃用户量达到1.9亿。[12]根据《2017年中国短视频MCN行业发展》数据显示,2017年12月份短视频综合平台与短视频聚合平台活跃用户规模分别达到3.341亿人与1.099亿人。[13]短视频市场整体增速依然强劲。用户流量和使用时长的增长昭示着短视频的风口地位,资本持续进驻短视频领域。2017年第三季度短视频市场投融资事件共24起,估算吸金超过8亿元,B轮及B轮以上的投融资事件数量和占比都在增加。2017年3月,腾讯领投快手新一轮3.5亿美元的融资。此前,腾讯在“芒种计划2.0”中已将10亿现金补贴集中在原创和短视频自媒体上。而今日头条也在多元化布局短视频领域,收购美国短视频应用Flipagram,内部孵化火山小视频、西瓜视频、抖音短视频。
短视频生态以平台为基础,而内容是其发展的根基。为提升短视频内容的竞争力,各平台厂商纷纷发力。秒拍全链条扶持内容创业,打造短视频内容生态。秒拍背靠微博这一大流量平台,拥有庞大的内容资源,发布原创短视频榜单、垂直榜、影响力榜、MCN榜等榜单,设立“金栗子”奖,激活内容创作者的活力。快手是UGC内容的聚集地,是一个用户内容博弈场,个性化内容是其竞争优势之一。2017年,快手强化社交性,提高平台与用户的互动率,构建起短视频内容社交圈。美拍融合直播功能,寻求内容来源的突破。2017年6月和8月,美拍分别上线“大咖KTV”和“一路来疯”两项原创直播节目,挖掘平台明星用户,强化平台内容和用户关系。
劣币驱逐良币,内容生态遭破坏。互联网发展到现在,人口红利已经不再,网民每天上网的时间已经触顶。各网络平台的竞争维度已经从空间转向时间,争夺用户时间的战争已经开始。内容无疑是争夺用户时间的一把利剑。由此,各大平台纷纷布局内容领域,海量内容创作者引发内容的爆炸式增长。内容过载带来劣质信息泛滥,使得优质内容成为稀缺资源。在流量红利驱动之下,新媒体数据造假产业化发展,新媒体的内容生态遭到破坏。
移动互联网进入下半场,新媒体行业发展繁荣,各种短视频、直播、垂直社区先后崛起,内容创作者的自由度得以提升。截止到2017年11月,中国短视频领域的创业团队近1.8万个,腾讯、阿里、秒拍、今日头条等平台累计投入超60亿元扶持短视频领域的内容创业者。[14]庞大的内容创业群体实现了海量的内容供给,但内容过载带来了信息泛滥与缺失之痛。在中国自媒体用户中,超过半数的用户对自媒体内容的质量表达明确的担忧。有四分之三的用户看过反转新闻,有深度的独家内容成为用户最难获取的信息。
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2017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年度报告》显示,网民安装的app数量呈减少趋势,而且大部分app的用户规模在下滑,存活下来的产品数量不断减少。[15]在用户红利已经触顶、优质内容相对匮乏的情况下,为收割流量红利,一些自媒体平台进行数据造假,依靠模拟器软件、多台移动端建立群控设备,为账号刷粉丝、刷阅读量。另外,为了赚取更多的阅读量和转发量,伪原创内容生产形成浪潮。一些自媒体以字词替换、增删图片、重新排序等方式将他人原创文章进行修改、编辑,“洗稿”成为自己的原创作品,破坏着原创内容生态。
内容平台的勃发,满足了用户的便利性、趣味性、互动性需求,但内容质量堪忧。在短视频、直播、今日头条以及微博等内容平台上,低俗炒作内容数不胜数。在网络监管驱动之下,大鱼号封禁低俗内容账号达1000多个,今日头条招聘内部编辑近2000人,微博整改了热搜榜、热门话题榜、微博问答功能等板块。内容平台低俗内容频出,暴露内容发展颓势。如何将内容发展由量转移到质,是新媒体需要面临的问题。
信息安全与信息偏食,技术风险引发关注。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分发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新媒体的产品与服务在不断升级,但与此同时,技术也带来了风险。现在,大数据描摹下的个人隐私安全受到威胁,算法分发下的“信息茧房”容易形成。
在技术驱动之下,新媒体用户的行为被全面数据化、可跟踪化,各种数据急剧泛滥,个人的隐私随时有可能被泄露。2018年1月,支付宝年度账单在朋友圈刷屏,有媒体曝出支付宝年度账单第一页默认勾选“我同意《芝麻服务协议》”,如果用户在进入年账单未选择取消勾选的情况下,将允许支付宝收集用户的信息,包括用户保存在第三方的信息。2018年2月,今日头条被诉违规窃取用户手机中的通讯录信息。数字智能化时代,隐私安全成为需要面临的难题。
算法时代,智能分发和精准推送满足了用户的兴趣需求,但在个性化推荐大行其道的同时,信息偏食问题凸显,信息茧房容易形成。2017年9月,人民网连续发表三篇针对算法推荐的评论文章,批评算法分发之弊,警醒人们远离信息茧房。如果过度依赖基于兴趣的算法分发,忽视内容质量监管,内容便朝向低俗化发展,长此以往会引发用户的不满。而信息偏食、信息茧房问题的出现,使网络群体极化加剧,社会黏性降低。
新媒体版权问题日益凸显。在内容平台蓬勃发展的今天,内容创业者似乎迎来了“黄金时代”。各大网络平台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使内容生产者风光无两,但此时版权问题日益凸显,成为新媒体行业之痛。
版权侵权有害于内容平台的发展。原创内容的流失,会导致平台流量和用户粘性的流失。抄袭泛滥,内容生产者的权益无从保障,其创作动力也会随之下降。为保护原创内容生产,抄袭,各内容平台开启版权之争,并且愈演愈烈。2017年4月,腾讯、搜狐与今日头条互诉对方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9月,微博版权新规要求用户不得自行或授权第三方使用微博内容。平台间的版权纷争激烈,恰恰说明当前新媒体版权侵权问题日益严重。
短视频、直播领域面临着更大的版权风险。在短视频行业中,侵权问题日益泛滥,未经许可随意转载、进行二次剪辑改造内容等现象屡见不鲜。为了加强版权保护,各大平台已经有所举动。微信推出了原创及举报机制,阿里推出了鲸观全链路数字版权平台。但是在国内,短视频维权机构基本还未成形,版权维权成本较高、时间较长。在直播领域,盗播侵权成为顽疾。以体育赛事直播为例,一些APP通过盗链内嵌,可以把多种体育赛事涵盖到一款产品中来,直播画面中仍然显示版权方相关的标识。将直播内容免费提供给用户,吸引大量用户观看,通过广告及其他方式进行盈利,这大大损害了原直播平台的利益。
新媒体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劣质内容泛滥、版权纷争、技术风险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转变流量为王的思维,提升新媒体叙事与视屏化的能力,让内容的良币价值回归。在平台赋能和技术驱动之下,新媒体的智能化发展已成为趋势。
内容为王,新媒体叙事与视频化能力需要提升。2017年,内容平台蓬勃发展,海量内容供给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也使得劣质信息泛滥。网络监管收紧,质疑爆发,新媒体“流量为王”的思维需要转变,内容良币价值的回归应当成为共识。
内容平台竞争激烈,为争夺流量红利,劣质低俗内容泛滥,用户对内容质量的忍耐已经接近极限。曾凭借算法分发成为内容平台“新贵”的今日头条,通过个性化推荐改变了用户获取内容的方式,智能分发的信息量满足了用户的内容需求。但是,这同时也带来了“信息茧房”的问题。只依据用户兴趣分发内容,无暇关照内容质量,越来越粗鄙低俗的内容已经招致用户的反感。作为社交媒体平台的微博,依靠渠道下沉、战略合作、网红电商等策略完成商业化布局,往昔的“公共场”已经变成在线交易“商场”,频繁出现的广告和垃圾营销挤压优质内容的空间。微博为吸引流量,低俗炒作之风盛行,影响内容生态的健康发展。在视频内容行业,直播和短视频的迅猛发展获得了大量用户的关注,网络平台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吸引了大批内容创作者入局视频内容领域。为争夺有限的赋权资源,低俗黄暴内容的传播屡见不鲜,甚至存在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越来越多的粗俗垃圾内容在新媒体平台传播,用户已不胜其烦,内容质量的提高升级迫在眉睫。
在这个时代,亚文化流行、网生词入侵,审美偏好形成、阅听品味分化,内容需要新叙事表达。新媒体用户的行为习惯在改变,在移动碎片化的时间里信息获取呈现视频化趋势。当内容为王回归、价值诉求提升时,为守住用户阵地,新媒体的叙事与视频化能力需要提升。
现在,新的语言表达和叙事方式正进入新媒体内容领域,时代流行表达渐渐被人接受并追捧。新一代的网络群体通过缩写、谐音等方式创造出网生词汇,并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广泛使用。这些个性化的表达逐渐媒体化并获得用户的认可。年轻群体中有81.5%接受这些词至少一部分媒体化,超过一半的老年群体认可其中一些出现于资讯内容中。[16]幽默的文字表达成为众多用户的审美偏好。根据腾讯研究院的调查数据显示,在用户对不同类型内容的文风偏好中,幽默式表达占据优势。58.5%的自媒体读者偏好幽默的、调侃的文风,44.2%的用户期待在新闻资讯内容中看到幽默式的表达。流行的表达正在引入新媒体语境,内容的生产和创作需要新的叙事方式。
随着直播、VR等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信息产品的载体得以拓展,网络直播、短视频等信息产品生产样态进入新媒体传播生态。2016年,直播和短视频发展迅猛,成为新媒体主流内容载体。2017年,直播热度有所减退,趋向健康稳定的发展,短视频发展势头依然强劲。新媒体内容表达呈现视频化特征,用户的信息获取也呈视频化趋势。为了提高用户粘性、提升内容品质,在网络环境中镜头运用能力成为必备技能,新媒体的视频化能力需要加强。
平台赋能,连接新媒体用户、内容、消费三方通道。在过去,新媒体中连接用户与内容的是渠道,它是内容到达受众的单一通道。由于渠道的隔离,内容和用户各处一方,用户更多的是内容消费者,进入到内容生产领域的用户寥寥无几。而现在,平台成了连接新媒体用户、内容、消费三方的通道,内容到用户的多元路径被打通,用户与用户被连接,内容的生产与消费聚合到同一平台上来。平台赋能,激发用户活力,推动内容发展,整合内容与用户资源的平台也正朝着集中化的方向发展。
平台与用户共生,平台的辅助创作能力和精准分发能力助力内容生产,激发用户活力,引导内容生产者面向消费需求,实现精准化的内容生产。用户的内容生产与消费,不断丰富平台的内容生态,提升平台的竞争力,推动平台的进一步发展。平台的大数据分析、智能分发等技术,能够清晰描绘用户的数字画像,帮助内容生产者完成面向用户消费需求的定向化内容创作。平台的场景匹配和工具能力,使得内容生产者可以进行面向场景化的定制化服务。平台的赋能,成为用户入局内容生产的强大动力。
在提升内容价值方面,平台通过扶持原创、优先推广等手段,激发内容生产者的创作活力,鼓励优质原创内容的生产。无论是今日头条的“千人百万粉计划”还是腾讯的“芒种计划2.0”,亦或是阿里巴巴的大鱼计划,无一不是在扶持原创,提升内容的品质与价值。平台一方面通过资金补贴和政策支持助力原创内容生产,另一方面以推动内容变现的方式促进优质内容的可持续生产。在平台上,通过内容付费、广告、电商运营等方式的内容变现,给内容生产者带来可观收益,头部用户更是成为最大受益者。
在新媒体的发展过程中,热门领域快速崛起,产生众多同质化平台,拥有更强资金实力的平台或巨头会收购、并购其他中小平台,平台的集中化成为趋势。在“马太效应”之下,BAT主导着平台的集中发展。百度在2016年上线百家号,为内容创作者提供内容发布、内容变现和粉丝管理平台。2017年11月,百度又推出专业短视频聚合平台“百度好看”。在此前,百度已经投资了包括人人视频、MCN机构何仙姑等在内的一大批短视频内容生产方。阿里巴巴的“大文娱版块”囊括了影视、游戏、音乐、文学、视频等多个领域。2017年3月,阿里巴巴宣布全资收购大麦网。自有电商平台沉积,加上UC、高德地图、企业微博等端口导流,阿里巴巴的平台布局日趋完善。腾讯的微信、QQ、腾讯视频、企鹅号等产品也是其平台化运作的重点。在平台集中化趋势中,拥有技术与用户基础的新媒体公司,将成为更多平台的拥有者。
技术驱动,人机协同推进新媒体智能化发展。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新媒体引入智能化时代,人与机器博弈共生。智能机器的进化正在解放人的双手,提升着信息产品与服务的质量,而在创造性生产和创意挖掘这些高维的领域内,人的价值得以彰显。在技术驱动下,人机协同实现融合创新,推动着新媒体的智能化发展。
智能化技术进入新媒体内容领域,使得各环节要素升级。在内容生产方面,人工智能正在成为底层支持。从选题策划到信息采集再到信息加工,技术的驱动优化了整个生产流程。物联网传感器的应用,实现了全方位的数据采集,智能语音识别、智能翻译技术正在拓展数据源。机器人采访、信息自动抓取与初步过滤,扩展着媒体人的能力。数据新闻、机器人写作、图像视频的智能加工,使得信息加工更加精准高效。在信息分发方面,基于智能算法对于信息和人匹配的算法型分发在倚重人工编辑的媒体型分发和依托社交链传播的关系型分发中脱颖而出,正在成为新潮流。凭借对海量信息价值的重新评估和有效适配,个性化分发平台迅速在市场站稳脚跟。
人机协同,智能化产品样态逐渐丰富。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道中,新华社推出《360度全景呈现:聚焦十九大世界瞩目》节目,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扩展了新闻产品的呈现视角。H5产品《全息全景身临其境看报告》搭建了人民大会堂实景3D模型,通过全息技术,用户只需摇晃手机便可以全方位感受十九大会场,同时产品搭载习总的语音原声,用户通过手机端便拥有在会场听报告的现场感和真实感。智能算法帮助人们完成数据化的工作,个性化推荐实现信息的准确匹配。[17]2017年,百度提出了“信息分发2.0”模式,通过人工智能驱动“搜索+推荐”双引擎结合的方式,用户获取信息变得更加高效。用户主动搜索+人工智能深入学习和分析用户行为,这使信息推送变得更加全面、精准。
智能化的技术正在助力信息的生产与分发,但与此同时,人应该警惕自身对机器、算法的迷信与滥用,握紧智能机器发展的缰绳。超越机器与算法,保持人的判断力与洞察力,为信息产品注入人的情感与温度,这是专业媒体人应该坚守的价值。理解、应用技术,分析、研判内容,人应该在与机器协同工作中完成更高维的生产与创作。
[8]艾瑞网:《2017年Q3中国网络广告及细分媒体市场数据发布研究报告》,2017年12月22日,。
[12]中国产业信息网:《2018年中国短视频行业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分析》,2018年2月13日,。
[14]199IT:《清博研究院:2017-2018互联网及新媒体发展趋势研究》,2017年12月15日,。
[17]黄楚新、:《主动融合与转型升级:2017年媒体技术的突破创新》,《新闻与写作》,2017年第12期。
黄楚新,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副主任、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新闻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新媒体、社会化媒体、品牌传播、媒介经营管理。主要著作有《新媒体:融合与发展》《新媒体环境下的国际传播》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