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明 】 拒绝网络暴力 从你我做起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2-11-30

【网络文明 】 拒绝网络暴力 从你我做起

  网络暴力(Cyber—bullying/Online Abuse)是指网民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实施的暴力行为,是现实社会中的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是一种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的暴力形式,是发生在虚拟空间中的道德审判,是在网络上发表具有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言语、图片、视频的行为现象。

  一名来自成都的男大学生,在校内捡到了一台iPad,可因为他写失物招领时使用了中英双语,被部分人戴上了“崇洋媚外”的帽子。

  如今,事件持续在多个平台发酵,有媒体发声:“用思考代替盲从,用理性沟通代替情绪表达,才能摒弃偏见。”

  前不久,浙江某大学毕业生被保送研究生后,拿着录取通知书给病床上的84岁爷爷一个惊喜,还将这一幕拍成照片和视频发到社交平台。本来是一件开心的事,结果因为本人染了一头粉色头发,招来了突如其来的网络暴力,谩骂和谣言铺天盖地,更有好事者借题发挥。

  这些谣言对当事人造成了极大伤害,也凸显出了网络暴力的危害。据中国青年报消息,经过复杂繁琐的维权后,该毕业生公证了上千条严重侮辱性的内容,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准备起诉网暴者,她“不想放过每一个网络暴力的人”。

  部分学生在上网课过程中曾遭遇过类似的“网课入侵”,其入侵内容多样,从开麦说话、播放歌曲、刷屏霸屏,到辱骂师生、散发淫秽视频等,导致老师无法正常授课,学生无法专心学习。这种行为在互联网上被称作“网课爆破”。

  如果严重破坏了课堂秩序,老师、学校不妨积极配合提供相应证据,让平台和警方介入调查,找出背后的始作俑者。

  不管是网课平台,还是社交平台,面对“网课入侵”现象都应该积极作为,传播网课会议号和密码行为要禁止,内容要及时清理;对于一些频繁出没在各个网课直播间的异常账号,该封禁、屏蔽的,要及时封禁、屏蔽,至少,不能让“网课入侵”那么轻而易举。

  2.发现网络运营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或者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其个人信息的,有权要求网络运营者删除其个人信息;发现网络运营者收集、存储的其个人信息有错误的,有权要求网络运营者予以更正。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