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写的思维方法
新闻作品是记者思维的产物,思维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作品的优劣。新闻记者水平的高低,与其新闻采写能力有关,更与思维能力和方法有关,懒于或不善于思维的“低能儿”写不出高水平的作品。我很羡慕会思维、点子多的记者,别人写出来平平淡淡的事物,在他们的笔下却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思维方法是记者思维的基本方法,它贯穿于新闻采写的全过程,使记者能迅速发现新闻和准确地判断新闻价值,写出有声有色、有血有肉的鲜活新闻来。
一、追踪思维方法追踪思维是新闻采写中常用的方法,它的基本特点是朝着纵的方向想问题、做文章,刨根问底,步步深入,在思维过程中表现为正向线形。
《经济日报》运用追踪思维介绍共和国建设成就的报道,是我看到的最典型的范例:先是刊发新华社消息,我国钢产量突破6000万吨,煤产量突破10亿吨,粮食、化肥……;接着是本报记者述评《6000万吨钢意味着什么?》、《10亿吨煤意味着什么?》、《粮食、化肥意味着什么?》;紧接着是比“意味着什么”更深刻且看得见、摸得着的吃、穿、用、注行的变迁,这5篇通讯之后又发了《在吃的变迁背后》等5篇同是通讯而内涵更深的报道,将老百姓的柴米油盐同国家重要建设和改革开放连在一起。这样的“追踪思维”自然是大手笔。
可见,记者新闻采写中离不开追踪思维。围绕宝鸡盲人青年白镭的事业、爱情、婚后生活所展开的追踪思维报道,虽是十几年前的事了,但我至今记忆犹新。白镭克服了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困难,3年攻读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16门课程,成为陕西省惟一的一名盲人电大毕业生,这是首篇;白镭收到全国25个盛市的150多封来信,其中50多封是姑娘们的求爱信,最后同内蒙集宁市姑娘陈智萍千里结良姻,“追踪思维”扣人心弦;《漂亮姑娘为啥嫁盲人?》回答了人间自有真情在,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仍有美好、高尚的婚姻观;《瞧这幸福的一家子》跟踪报道了小两口婚后生子、相爱如初的甜蜜生活;《知音》将生活上的伴侣重点转向事业上的知音,以主要笔墨描写了白、陈情系残联工作,龙凤呈祥、携手共进的美好追求……又如获得“陕西新闻奖”一等奖的《发生在建国路市场的欺行霸市事件》,从浙江饮食个体户金望安在宝鸡建国路市场摊位被砸、人被打伤住院开始,穷追不舍,先将为跟同行抢生意一连打砸了三个市场的欺行霸市者公开曝光;接着是《欺行霸市者的保护煞,原来是某些公安、工商人员在为其“保驾护航”;再接下来是《,权钱交易》,对欺行霸市事件的根源深挖细究;紧接着播发了公安、工商部门打击、查处的消息;随后编发了公安、工商部门打击、查处的消息;随后编发了评论《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至此,这一追踪报道已经到了之八,后面还有戏。欺行霸市者以电台侵犯其名誉权为由,将我们推向法庭的被告席,从一审到二审,历时两年,以我们胜诉告终,这样就有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监督》的论文发表。同时,新华社为此发了通稿,在全国引起关注,我们的论文被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的硕士生教材。
二、逆向思维方法顾名思义,逆向思维就是相对顺向思维而言的思维方式,它最显著的特征是“反其道而行之”,求新、求异,“与众不同”,往往能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在各类新闻媒体的报道中,逆向思维方法的运用随处可见,主要表现“你说东,他偏说西”;通常都说“好酒不怕巷子深”,他偏来个“好酒也怕巷子深”;你说“知足者常乐”,我却来个“不知足者常乐”。还有诸如《好事不要磨》、《弄斧偏要到班门》等类似的例子也屡见不鲜。
“文似观山不喜平”、“文以反常成趣”。新闻是变动着的事物的信息,事物的变化有质变和量变两种形式,相对于旧质和常量而言,新闻信息的新质和异量,都是对常规现象的一种超越,一种对平衡的打破,新闻的本质属性决定它具有反常特征,这就要求记者从思维定势的局限中捕捉出来,从平常事物中大量潜藏的反常现象中抓装活鱼”。市场上卖鱼者为多赚钱,从水中抓起鱼就过秤,而四川华蓥市一卖鱼翁却与此相反,专门在秤盘上钻了6个孔,待水空干了再称鱼,记者凭着一双“新闻眼”写了《6孔秤盘卖鱼翁》,获得了全国好新闻奖。1992年1月南巡时,有关部门明确规定“不宣传、不报道”,时任深圳特区报副总编的陈锡添有幸陪同小平视察。他认为这是一件令海内外关注的大事,上级越不让宣传,越说明它具有非同一般的报道价值。于是他给自己订了个规矩:无论多忙多累,每天晚上都要回忆整理小平谈话和视察情况,一丝不苟。在全程跟随小平同志的五天时间里,陈锡添做出了详尽的大事记。两个多月后,待到时机成熟时,他一连熬了几个通宵,终于写下了11000字的惊世名篇《东方风来满眼春》,经市委宣传部领导同意,于26日在《深圳特区报》套红发表。新华社和中央各大报很快转载,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如果当初陈锡添不对“不宣传、不报道”的规定逆向思维,做好充分的素材积累,就不会有举世关注的《东》文发表。陈锡添荣获第四届韬奋新闻奖,与这篇震动全球的代表作也不无关系。小平南巡讲话见报后,各地大建开发区,各种新闻媒体都在抢发这类热点新闻。时任《陕西日报·经济特刊》主任杜耀峰,结合陕西情况对这“建开发区热”进行了冷思考,发表了述评《何苦都挤一条道——陕西开发区建设热思考》,过了一段时间,在全国开始纠正开发热时,陕西省委会专题研究,撤销了96个盲目搞的开发区。
在93年全国各地兴起的“集资热”中,杜耀峰又冷静思索,连续发了一系列反映集资热负效应的报道,这时适逢总到西安视察,看 金融秩序工作。“杜”文后来在盛全国获奖,1995年6月我和耀峰在北京参加“全国新闻奖获奖者研修班”期间,当时的中国记协主席吴冷西在大会上称赞杜耀峰“敢说真话、会说真话”的五点体会是“杜五点”、“博士论文”。耀峰作为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提名荣誉者、“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还应邀向新华社等中央新闻单位作经验介绍,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还对他作了专访。
在多年的新闻实践中,我也曾多次尝到过“逆向思维”方式带来的甜头。1997年在贯彻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各地企业一轰而起搞“一股就灵”,从媒体报道看效益好的企业差不多都是“实行股份制的结果”。股份制难道真的就这样奏效吗?我到宝鸡聚丰集团“解剖麻雀”,董事长、总经理和员工们都对我说,股份制对他们这个企业弊大于利;列出种种弊端。后来这个企业从实际出发,解散了董事会,退还了股金,由股份制改为企业,很快就增强了活力,成为宝鸡一家“明星”企业。据此,我写的通讯揭示了“企业改制不能跟风,什么体制适合企业发展,就实行什么体制,决不能搞‘一股就灵’”的主题,本台播出后,《宝鸡日报》、《陕西日报》等相继刊登。
三、发散思维方法发散思维的特征是在思维过程中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突破原有的圈子,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扩散,通过观念的重新组合,找出新的更多的答案,给人以标新立异的感觉。
我沾了“首届韬奋新闻奖”提名荣誉的光,有幸到北京参加进修班,结识了获过全国新闻大奖的老师,特别是有幸成为主编之一、编辑出版了他们的经验谈《知名记者谈新闻采写》,从中看到了不少“发散思维”的实例。“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经济日报》副总编詹国枢参加“”报道,头一天不写开幕式,在《大会堂里的掌声》里专记在政府工作报告的那些段落,大会堂里响起了什么程度的掌声。坐在那里,从头至尾,把掌声最热烈的地方一一刻画出来,这样的报道比起老生常谈式的宣传,特色当然很鲜明了。詹对摄影记者邓维不拍北京饭店为代表服务的镜头,却绕到饭店隔壁的幼儿园拍摄几个孩子翘首望窗外、等待早应下班的大人接,大加赞赏,说这“点子”更绝。“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广东电视台女记者周晓瑾一次采访途中避雨,误撞进了一道冰冷的大门,当她擦去眼镜上的水雾定眼看时,不可思议地发现自己竟置身于殡仪馆的停尸间,逃回家后怎么也摆不脱那个恐怖的印象。或许出于职业习惯,她突然想起那些死刑犯临刑前是怎样看待自己人生的,能给活着的人带来什么警示?捕捉新闻的冲动使周晓瑾兴奋不已,她鼓足勇气强迫自己又回到殡仪馆,拉开一个个“抽屉”查找线索,接着冲破“禁区”采访死刑犯,半年就接触了100多个死囚,有人问周晓瑾:“别人拍的片子都如诗如画,你的怎么……”她意味深长地回答说:“社会是一个对立统一体,如果没有人去揭示、剖析、割除危害它的癌细胞,如诗如画的世界最终也不可能存在。”正是发散思维令这位女者把视野引向大千世界,把触角伸向大墙里的死囚,拍出了《大案剖析》、《毒祸》、《青少年犯罪警示录》等震撼人心的片子。王迈、强荧、范春歌等探险式记者,在对北极、珠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考察采访中,冒着生命危险,不断搜索大脑记忆库中有价值的信息,多方位发散思维,在艰难险阻中发现、报道新闻,使自己的意志和身体经受了各种考验,在各自的新闻生涯中留下了回味无穷的故事。
与上面的名记者们相比,自己是渺小的,但是既然吃的是记者这碗饭,在新闻采写中也少不了“发散思维”的种种亲历。其中,广播评论《大开发切忌贪小利》,就较有影响。这篇评论以宝鸡县巩家泉村耗资639万元买回已报废的“列车电站”为论据,阐明了大开发必须清除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的道理。后来,我们根据这一典型事例又写了《坚持发展观,宣传大开发》,在省记协召开的会议上进行了交流(详见《新闻知识》2000年第11期)。我用发散思维方法采写的作品,印象较深的还有《业余》、《开泉人》、《他从巴黎跑步到中国》、《风雨改革路》、《虽然,他只是一个小钳工》等。
记者的思维是同知识、阅历等相联系的,渊博的知识、广泛的积累是记者思维的基矗我们只有在新闻理论指导下,不断地更新、丰富知识,在实践中不懈地探索、追求,才能娴熟地掌握新闻采写的思维方法,写出无愧于我们时代的新闻佳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