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定义初探
摘要:新闻的定义纷繁复杂,至今却没有一个为大家公认的、能够涵盖新闻全部特征的定义。目前学术界对新闻的定义缺少有关受众地位的表述,大都局限于传者本位视角,并且带有浓重的价值导向和情感选择。这表明人们对新闻基础理论研究还很不成熟。本文试图以一种泛专业化的宽广视角解读新闻定义。笔者以为新闻是基于受众产生的特殊文化形态,新闻传播者只有在服务于受众需要的条件下,才能实现新闻的意义。
徐宝璜在我国第一部新闻学著作《新闻学纲要》中指出:“新闻者,乃为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最近事实也。”范长江认为,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 美国威斯康星新闻学院白来耶的定义是:新闻是最近发生的、能引人兴趣的事实。
这类定义将新闻直接等同于事实,弊病在于混淆了主客体。事实是客观存在,而新闻是传播者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客观事实不论多么具有成为新闻的价值条件,如果没有经过传播者的文本加工和传播,就绝对不能成为新闻。美国新闻学教授汤玛斯.伯纳提出:“新闻是一种建构,是记者笔下写出来的文字,是编辑印在报纸上的白纸黑字,是制片人播放的节目,是受众消费的内容。新闻是根据事实写的,但本身并不代表,不是记者对某件事情的客观描述,尽管记者试图要使他的作品看上去很客观、公正和平衡。”在新闻实践中,新闻的倾向“无处不在”。如彭菊华在《新闻学原理》中选了两篇关于北平(京)解放的报道。
(新华社1949年1月30日电)世界驰名的文化古都,拥有200万人口的北平,本日宣布解放。……在知道了人民解放军即将开入北平之后,北平的工人、学生、市民连忙热闹非凡地筹备着盛大的欢迎仪式……从1月23日起物价顿然下降街道上重新拥挤着欢天喜地的行人……
(美联社1949年2月3日电)今日北平给它的党征服者一个热闹的欢迎,就只有这个经常被征服的城市才能做到。……长列的市民在这个热闹的欢迎中把嗓子都喊哑了——正如当日本人占领北平他们欢迎日本人,当美国人回来他们欢迎美国人,当中国人回来他们欢迎,以及数百年前欢迎蒙古人与鞑靼人一样。北平在欢迎他的征服者方面是素享盛名的……
新闻的可塑性明显地表现出来,它可以被压缩、转换、加工处理成不同的叙事文本,尽管这两种文本的来源是同一事实。媒体在加工新闻的时候,德弗勒认为包含着多冲难以避免的认为因素:新闻记者个人的限制,版面和播出时间的限制,报道的侧重角度,广告客户和受众口味的考虑,不同社会制度的经济因素等。新闻的创造都离不开特定的新闻框架,艾丰在《新闻写作方》中说:“从总体上看,任何新闻作品都是要‘说话’的,即总要体现和宣传一定的观点”。由于存在着现实世界的无限性和人的认知能力的有限性这一无法改变的矛盾,人们不可能完全真实、透明地反映社会现实。
新闻和观念一样,不是物质实体。当然,我们必须承认一个前提,那就是新闻对世界的主观反映是依据客观的存在的,没有客观的事实而完全由主观意识引发的叙事不能构成新闻。早在1943年,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就鲜明地指出:“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报道)在后。”
新闻顾名思义就是人们新近的听闻见闻,新闻之新是由受众的感觉主导的,它以受众第一时间接触的消息文本为准。因为,有些客观历史事件由于种种原因未能予以公开,经过很长时间之后才能披露出来,那么这种首次披露对于受众就是前所未闻的新闻。加入受众在媒体公开事实消息之前既已获知了相关新闻的内容,那么媒体的新闻就算不上新闻。有些受众在媒体报道之后由于种种限制不能接触到消息文本,其他消息渠道也不能为其服务,那么在多数受众认为是旧闻的消息显然成了有些受众眼中的新闻。
正是人们对消息求新的心理需求,促使新闻传播者一旦获知新闻事实即迅速予以报道,以求受众接收到最新的变动信息。传播者的行动之新,体现在采集传播新闻的迅速快捷,徐宝璜认为 “新闻如鲜鱼,登载稍迟其价值不失亦损”。因此,赶在第一时间将新闻传播出去是新闻媒介的基本目标,它的目的无非是为了确保使自己的消息文本是受众最早接触的新闻。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使得新闻的迅速采集和传递在客观上变为可能。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之所以从事新闻活动,并不是为了制造新闻而制造新闻,新闻更多地是为了满足新闻受众的需要。从新闻的起源上看,李良荣认为“人类对于信息的需求,是人类新闻活动的起源和发展的原动力”。15世纪末,西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起社会急剧的变动,世界联系日益密切,人们具有尽快知晓周边事变的强烈欲求。因为人类是具有社会性的动物,每个人都生活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要学会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就要掌握各种有关新闻信息,了解各种有关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活动中避免盲目性,采取恰当的方法和步骤以取得效益。可以肯定地说,公众的知情认知需求是导致新闻出现的主要诱因。人类社会愈进步,人类的文明程度愈高,就愈需要新闻信息。
从新闻发展史来看也是如此。新闻事业每前进一步,都是和受众的需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无论是最早的口头传播的新闻,还是稍后的用书信方式传播的新闻,都是为了适应人们的需要、社会的需要而被创造出来的。在印刷新闻电子新闻时代,新闻市场上各家媒体的激烈竞争,每家媒体都力图把读者吸引过来,而决定读者是否选择一家媒体的因素是媒体生产的新闻能否满足他们的新闻需求。
竞争着的市场是残酷的,利润是最有发言权的。美国最大的报团甘尼特公司董事会主席纽豪斯说:华尔街不在乎我们是否在尼加拉瓜瀑布城出版了一份好报纸。他们只想知道我们的利润是否会在15-20%之列。[1] 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突出了新闻的商品属性,读者的感受又是决定新闻成败的关键因素。大众所关注的新闻报道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新闻,如果说一条新闻,关注的人极少甚至没有有人关注,那这条新闻可以说毫无价值和意义。
比如当前媒体日益重视前展性预测性新闻,这背后的动因是受众对预测性新闻的渴求,是受众能尽快知道事件未来发展的结果、了解未知事实的的愿望。受众这种对与自身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预警预报的关注是对新闻内容的一种追求,也是新闻媒体为适应受众需求的必要举措。
价值泛指人们认为是好的东西,某种因为其自身的缘故而值得估价的东西,这种东西具有人所欲求的、有用的、有兴趣的质。社会学家福斯(D. Foss)把价值定义为:“关于对象、状况、行为和由它们——在考虑到它们是或应当是良好的、正确的范围内——组成的整体的等级信念。”威廉斯(R. Williams)在引用上述定义后,他本人表明价值是“合乎需要的事态的概念,这个概念在挑选的行为中被用来作为偏爱或选择的标准,或者作为拟议的行为或实际的行为的正当理由”。它能够被看作是兴趣、需要、天然的或文化的期望、下意识的倾向的理性化。[2]
何秀煌认为:“价值的最后基础在于人类的自许,在于人类对世界的冀望,在于人类对人性(包括理性和情感)的祈愿。这些根本上是人类感情衍化生成的,是人类在文化中建立起来的‘愿然’事物。价值不建立在实然之上,也不建立在应然之上,而建立在愿然之上。”[3]
新闻价值要素是传播者眼中的新闻优质特征,而非所有新闻的普遍存在构件。比如拿新闻的真实价值属性举例。新闻是因为接近事实而被接受,无疑也因为足够接近真实而值得受众信赖。但是真实性不是新闻天生的,它是在长时间的新闻实践中基于激烈的媒体竞争必然形成的为受众负责的理念,不能取得公众的传媒机构在市场和利润面前毕竟是无比尴尬的。所谓的新闻价值是基于传播的赢效目标形成的触发性特征,新闻媒体只有遵循某些价值要素才能使得新闻质量上乘,从而在传媒市场中取得一定位置。但是在新闻活动中,要求所有的新闻必须具有各项价值因素也是不现实的。对价值要素的理解和贯彻正是各个媒体形成差别的原因之一。
“东西一进入报业就是新闻,其他未进入的就不是新闻。”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鲁在《传播工具新论》中提到。哥伦比亚大学梅尔文﹒孟彻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中说:“新闻是报纸在其新闻版上刊登,电台、电视台在其新闻节目中播出的东西。”
这种说法把狭隘的专业媒体报道作为新闻定义的属慨念,使得新闻仅仅局限于大众传媒的专业范畴,事实上就排斥了社会公众、社会组织发现加工的非专业新闻。而这些新闻现象不仅大量存在于社会实践中,而且是专业新闻报道的源泉和基础。现实中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事实消息,即使它削弱甚至摆脱了大众媒体的依赖,可是它仍然是新闻的表现方式之一。“比如一条船出海去沉没了,谁也不知道。只有船主所在地的人们知道这条船没回来,知道它失踪了。那么船失踪这件事当时可以成为新闻,因为船没回来这件事在村里传播开了。”[4]更何况“早在报纸出现前,人类的生活中就有新闻,这是无庸置疑的。……人类最早的部落会挑选机警、眼尖的人到山顶守望,注意有无可猎食的动物或是敌方的战士,然后向部落回报其所见所闻。”[5]
因此,新闻是专业新闻和非专业新闻的组成体,可包括口头新闻、体势新闻、影象新闻、官书新闻和书信新闻等多种类型。仅报纸的专业叙述文本也并非只是对是事实的报道,它的体裁异常丰富:消息、通讯;新闻评论、时评、政论;新闻特写、新闻述评;调查报告、深度报告、杂文……
基于以上几点探讨,笔者总结出新闻的定义,认为新闻就是最新为新闻受众知晓的各种事实叙述文本形态。此定义具有以下几点特点。
凡是有新闻接触意图的都可称之为受众,受众决定着新闻内容的取舍和媒体的风格定位,它并且是媒体取得市场地位的关键因素。重视受众的新闻不一定是成功的新闻,但不重视受众的新闻一定不是成功的新闻。对于任何一种媒体,只要受众感受到它在隐瞒、歪曲事实,它就会被受众遗弃。只有新闻符合受众的期待口味、具备符合服务受众的价值要素,媒体才能更大限度地吸引和维持受众的注意力,以取得盈利目标。
2.将新闻的属概念定位在文本形态上,含括了构建新闻的各种叙述方式,这样就使新闻定义摆脱出大众传媒的狭隘范围。
文本指“以一种代码或一套代码,通过某种媒介从发话人传递到接受者那里的一套记号。这样的一套记号的接受者,把它们作为一个文本来领会,并根据这种或这套可以获得的和适合的代码,着手解释它们。”[6]所有传达意义的客体都可以称之为“文本”,而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个现实世界也就是一个由各种文本形式组合而成的一个大的“文本”。文本是一个包含意义且向解释开放的代码或代码系统,文本既可以由语言符号构成,也可以由非语言符号构成。
新闻是一种事实叙述文本,它是在各种艺术技巧和规则的作用下组合而成的完整独立的特殊文本,它是由语言、文字、体势、影像意象等构成要素相互联结,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具有多重内涵的意义系统。新闻文本既有对历史的解读,也有对现世的描绘和对未来的展望。新闻文本的意义内涵期待着受众通过自己的解读,去领悟,理解并加以充实。新闻的实践活动,就可看作是传播者按照一定的规则对新闻文本的信息采集、构思表述的过程。
笔者以为,新闻价值要素是传播者受到商业化的利益驱动而必然采取的世俗化的大众导向。媒体强调通俗化和平民性,是取得受众信任的途径和必要措施,新闻价值要素非是自发,而是着眼于传播赢效的约束和规范。新闻价值要素是媒体为了打造更能符合受众需求的优质新闻的必要考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