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人际传播都有哪些优势和负面影响?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2-11-18

网络人际传播都有哪些优势和负面影响?

  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任何人的生存都离不开和他人之间的交往。在人们之间的交往活动中,人们相互之间传递和交换着知识、意见、情感、愿望、观念等信息,从而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认知、互相吸引、互相作用的社会关系网络。

  基于人际传播媒体形式的差异,可以进一步把人际传播划分为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两种形式。所谓直接传播,指的是古来已有的传播者和受体之间无需经过传播媒体而面对面的直接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直接传播主要是通过口头语言、类语言、体态语的传递进行的信息交流。间接传播是指在现代社会里的各种传播媒体出现后,人际传播不再收到距离的限制,可以通过这些传播媒体进行远距离交流。这就大大拓展了人际传播的范围。人际传播是网络中最为常见的传播形态之一。对网上人际传播的需求,使网络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际传播也与网络中的传播形态相互交融、相互作用。

  人际传播具有明显的社会性特征。个人独白或自言自语等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发出的语言,不会构际传播。人际传播的语言是具有社会性的语言。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发出者,同时又是信息的接收者,即在影响别人的同时,也受到他人的影响。

  1、在传播地位上,传播的参与者都享有发起传播活动(发送讯息)、控制传播内容和终止传播(停止传递讯息或拒绝作出反应)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由于传者人数的增多,时空限制的减少,我们所希望的自由平等的人际交流在网络人际传播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2、在传播环境上,具体的情境作用和整体的社会因素影响均大大降低。在网络人际传播中,具体的时间、地点等场景制约作用基本消失,使得参与者的言语行为更加自由。传播双方在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社会地位、教育程度等社会因素上的差异影响也将减少。同时,人们还可以暂时逃避现实社会人际交往中诸多化理规范的约束。

  3、在传播手段上,网络人际传播能够有效地利用数字化、多渠道的传播路径,同是,反馈不受时间的束缚,讯息的交流可以只要几秒钟,也可以迟缓至几天、几周,使得传播速度和反馈能力迅速提高。

  4、在传播效果上,网络人际传播打破了传统人际传播中地理空间、身份地位的隔阂与界线,展示了一种立体网络化的人际对话模式,体现了传统人际交流很难达到的扩大化、深层次效应。

  1、传播符号中非语言符号的缺失。例如在使用社交软件进行交流时,人们最常使用的是文本符号,往往会忽视现实中的非语言线索,比如面部表情、目光接触、肢体语言、语音语调、两人间距、环境作用等,而将对话置于所谓的“社会真空”中。而非语言符号对语言信息有重要的补偿、替代、强调和重复作用,因此,网络人际传播的直接性受到削弱,同时也由于网络交流对文本操作能力的要求(如打字能力、编辑能力),使得传播对象受到限制。

  2、传播身份上的缺失。我们认可在网络中忽略身份对于传播的便利性,但匿名性却也默认了虚假的存在。在网络人际传播中,人可以变得更为坦白,也可以进行刻意的伪装,真诚和欺骗这两大潜在因素可能始终存在。于是,传统的诚信制约机制无法有效实施,最终可能造成普遍的网络社会的信任危机。

  3、传播功能中情感满足的缺失。网络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人际交流的不足,但网络人际传播中这种缺乏亲身与人接触、与自然接触的交流,有可能使人面对庞大而神秘的媒介机器而无法满足其真实的对话,这样就将进一步加剧现代人的孤立心理。所谓的“容器人”便是在这样一.种情感需求缺失下的产物,个人有可能独坐一室“联络全世界”,却仍然感到“我们的生活疏离淡漠”。

  4、传播内容优质化的缺失。在网络相对开放的传播领域内,对传者的素质要求降低而其传播主动性又得到鼓励,因而各种信息与内容竞相出现,一些暴力、、迷信等传播内容成为污秽社会的出口,尤其对缺乏辨别力的青少年产生了极为不良的影响。在网络人际传播中,人们的匿名性往往成为低俗内容的传播屏障,可以逃避传播责任而不顾伦理规范,因此在传播内容上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现象。

  匿名性是网络传播的普遍特征之一。所谓匿名,是指传播双方隐去了在物理现实中全部的或部分的真实身份,包括法定的真实姓名、住址以及与个人身份、社会角色相关的一切属性信息,即通常交往双方确实互不认识。匿名的屏障作用所导致的解放也可能带来传播伦理与道德的失范,使人际传播的公信力降低,通常认为,这种主体真实身份的隐匿或丧失正是网络人际传播与在日常现实中大相径庭的根本原因。

  网络人际传播将文字媒介的交流工具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它的很多优缺点常常是相对的。一方面,文字交流对不少人是个门槛甚至是个障碍,它要求使用者有一定的文字使用能力,包括打字技能;二是它大大削弱了口头传播的直接性、生动性和微妙性;三是文字作为语言符号常被误读,且网络中的使用常会变形,这增加了线、广泛性

  无限开放性的网络社会带来了网络交往的广泛性,增加了不同种族、国家、地区、不同身份与文化背景的人之间交流机会。网络空间提供了低成本的社会交往途径,它为人们结交完全不同的对象、塑造新的自我,最大限度地超越自身的边界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这是指某一特定的人际传播行为和人际关系在生成上的个人性(或自主性、任意性)、偶然性和多边性。在一个网络社区里,参与者来自,人数众多,数百、数千以至数十万,都是随机形成的。人们也常常穿梭在不同的社区之间,偶然性地与他人发生关系。在此情形下,人际传播方式既有传统的一对一、一对多,也有多对一、多对多,总体上呈现为多对多的模式。同时,在交流中每个人具体的传播目的、动机也将更加多变。

  这里的去功利性,是指人们在网络人际传播中并不求得现实的利益或物质意义上的有利性。其原因是:首先,由于虚拟性,网络人际空间并没有与物理现实完全连通,通常的社会权力结构和其他制约要在网络中直接发挥作用几乎不可能。其次,网络主体的匿名性带来了种种不确定性和非连续性,这种陌生人关系使人主观上无法完全抛却全部的戒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