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抽样调查显示:423%的未成年网民遭遇过讽刺谩骂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2-11-13

网络暴力抽样调查显示:423%的未成年网民遭遇过讽刺谩骂

  南都讯 记者冯群星 5月13日,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联合发布《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数据显示,未成年网民中,46.0%曾在上网过程中遭遇过各类不良信息,42.3%遭到过讽刺和谩骂。网络暴力、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等问题,正在威胁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安全。

  据了解,《报告》基于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小学、初中、高中及中等职业学校34661名学生抽样调查,涉及未成年人互联网接入环境、互联网使用、网络素养教育、网络安全与防护等方面的内容。

  据本次调查数据,2019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7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1%。尽管未成年人在过去半年内遭遇网络安全事件的比例(34%)低于整体网民(44.4%),屡禁不止的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网络暴力等问题仍然不容忽视。

  调查显示,46.0%的未成年网民曾在上网过程中遭遇过各类不良信息。其中,遇到炫富类信息的占比最高,达到23.5%;淫秽、血腥暴力、消极思想内容的占比也均超过15%。

  近年来,有关部门针对未成年人网络不良信息进行了集中治理。例如,中央宣传部、国家网信办、教育部等在2019年联合开展面向中小学生的学习类APP专项整治。各级“扫黄打非”办会同网信、公安、工信等部门开展“护苗”行动。

  网络暴力,主要指在网络上发表具有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言论、图片、视频的行为,可看作是社会暴力在网络的延伸。

  调查显示,未成年网民在网上遭到讽刺或谩骂的比例为42.3%; 自己或亲友在网上遭到恶意骚扰的比例达到22.1%;个人信息未经允许在网上被公开的比例达到13.8%。

  《报告》指出,社交网络的高速发展为网络暴力产生和蔓延提供了滋生环境,网络身份具有匿名性,用户在网络上缺乏理智的言行会煽动其他网民情绪。未成年人的价值观正处于形成阶段,对于网络暴力的抵御能力低,愈发需要受到重视。

  调查显示,未成年网民对通过互联网进行权益维护的认识水平较 2018年有所提升。从学历段来看,小学生网民的认知比例为 66.3%,增加7.3个百分点;初中生网民的认知比例为77.9%,增加8.2个百分点;高中生和中职学生网民的认知比例也分别增加了4.7和5.4个百分点。

  在隐私保护意识方面,54.6%的未成年网民会有意识避免在网上发布个人信息;41.3%会将网上个人信息设置为好友可见;29.8%会在网上发布个人信息之前征得父母同意;但也有 20.8%的未成年网民不具备上述任何隐私保护意识。

  在网络安全规定认知方面,86.2%知道未成年人不能进入营业性网吧;67.6%知道不得利用网络游戏或其他方式进行或变相;63.1%知道不得故意制作或传播计算机病毒以及其他破坏程序;56.6%知道网站搜集未成年人个人信息要征得监护人同意。也有9.9%的未成年网民表示对于上述各类规定都没有听说过。

  《报告》指出,目前我国的网络素养教育整体尚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建议着力推进网络素养和教育方式研究,明确新时代青少年群体的网络素养内涵,将上网技能、安全防护、信息甄别等能力作为网络素养教育的必修课。在此基础上,将网络素养教育拓展至全民,纠正家长、学校和社会对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的错误认知,使家长具备管理和引导子女正确上网的能力,消除其对互联网不良影响的焦虑心理。

  此外,《报告》建议进一步推动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推动门、网信部门、司法机关严厉打击传播暴力有害信息、在网络空间对未成年人实施伤害的违法犯罪行为。互联网企业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研究并推广全网统一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机制,构建标准明确的未成年人“内容池”机制,设置显著的未成年人不良内容举报投诉通道。在社会层面,定期对未成年人网上自护意识和能力进行调查,通过案例教学等方式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并在校外打造具有公信力的专业咨询服务平台(如共青团12355青少年服务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