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时效性引发的工商故事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有人问在哪儿上班,我说是工商局,很多人竟不知道工商局是干什么的,略经提点后,便恍然大悟地说:“噢,就是踢摊子,掂秤杆的!”
多次相同的遭遇,使我认识到宣传工商职能很重要。因此被指派负责宣传工作后,我就深入一线,热情报道工商新成就及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
说起宣传报道就免不了要和新闻媒体打交道,不得不提的就是《河南法制报》,那时的《河南法制报》还是对开大版,版面也比较少,在上面登篇稿子非常不容易。
新闻要求及时快速,但就是这个时效性要求往往最令我们揪心,因为一不小心新闻就成了旧闻。那时候,交通和通讯都不发达,所以当时一听说有同事查出了假冒伪劣商品,我立马骑上自行车就往现场赶,记记问问,回来埋头就写,写好送到邮局,然后就是掐着指头算日子,《河南法制报》是省级报纸,最快六天能到,等到排版印刷出来,得一周后了。
1998年,上级给我们配备了传真机,当时觉得这个玩意真是神奇,写好稿后,“嘟嘟”几声响,瞬间便传到了报社,今天的好稿子,明天就能见报,因此我们上稿率直线上升了一段时间,我还为此窃喜了一番。
后来,《河南法制报》购进了现代化办公设备,记者们开始用电子邮件接收稿件,编辑们也开始在电脑上直接排版,但是我们县级局没法和省级报纸的办公条件相比,2004年,我们县局才有一台电脑,而这台电脑要干的事却是多之又多。
到了中年,我学了五笔打字,然后自费买了一个U盘,之后的投稿程序变成了我趁打字员休息时,将稿件输入电脑,然后跑到街上找个网吧给报社发电子邮件。
2005年春节,刚上班,局长就高兴地对我说:“局里单独为你配置了一台电脑!”我听后满心欢喜,于是,装电脑、扯网线,心里洋溢着无尽的希望,上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自己申请了一个电子邮箱、一个QQ号,然后逐个告诉熟悉的编辑记者,希望和他们以后多交流沟通。
这些年来,编辑记者换了几茬,而我们作为一个小小的县级局,从来没有和《河南法制报》断过联系,依靠报社的支持,作为一个县级局我们第一时间发布了一些公众危机事件的调查结果,稳定了辖区安定,树立了工商形象,也因此受到了省局和市局的表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