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导语写作技巧20法(5)
如果避开花哨之嫌,在新闻导语中恰当地引用一点古诗名句,不仅意境深远,而且文采飞扬,可以大大增强新闻对受众的吸引力。
1987年1月9日《湖南日报》刊登了一篇《我省旅游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消息,导语就颇具文采:
“养在深闺人未识”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中描述杨贵妃的诗句,这里用来比喻尚未世人认识的武陵风光的姿色美,含蓄隽永,文意凝聚,能唤起人们丰富的联想,给人以美的享受。
有些新闻喜欢用群众熟悉的歌曲作开头,效果也很不错。《贵州邮电报》1992年发了一条消息,导语是这样写的:
唱了几十年“马儿啊,你慢些走”的晴隆县城至中营邮路,去年来已响起了汽车喇叭声。至此,全省告别了最后一条马班邮路。
国庆50周年,首都举行盛大的联欢晚会,新华社发了一条通稿,导语第一句话就是引用了一句极其优美而充满的歌词:
烘云托月,实质上就是衬托。用相类似或相对照的事物作为陪衬或反衬,来充分反映所写的事物,这样的导语,最能使人神思。
《人民呼唤焦裕禄》是新华社著名记者穆青、冯健、周原发表《县委的榜样——焦裕禄》24年之后,三人再访兰考采写的又一篇新闻力作。这篇通讯开头非常朴实,也非常讲究,作者采用“烘云托月”的手法,用中华大地兴起的学雷锋新潮,巧妙地引出了文章的主题,并成功地烘托出了焦裕禄的光辉形象。文章开头含标点仅40个字:
获1983年全国好新闻的消息《绿了章古台,白了少年头》的导语,作者用“绿色”衬托造林科技人员的满头白发,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作者是这样写的:
深秋时节,记者来到彰武县北部的章古台地区,采访举世瞩目的全国科技战线先进集体——省固沙造林研究所,进入眼帘的是一片绿色,而奋战在这里三十多年的研究所的干部和科技人员们,都是满脸风霜、满头白发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