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推荐
一对情侣坐地铁去世纪公园,出站之后两人因为哪个口近而争执起来。男朋友坚持1号口,女朋友则执意要走2号口,结果无奈之下男朋友只能求助于咨询台的工作人员。阿姨望了男孩子一眼,只说了一句:本站
本期推荐本站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曾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同济医科大学学习,获医学硕士学位。长期从事卫生行政管理工作,编写并出版了《美国医疗保险制度剖析》《澳大利亚医疗制度和卫生管理》等学术著作。自
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是卫生部门和媒体医疗报道的共同目标,那么医疗卫生报道如何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为此,本刊记者10月17日采访了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
中国记者:医疗卫生报道日益成为全社会和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发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请您从整体上评价一下目前医疗卫生报道。
毛群安:首先应该肯定媒体医疗报道的功劳,老百姓日益关注与切身利益相关的卫生工作,媒体是卫生部门与老百姓沟通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老百姓的意见和行政部门的意见能得以表达和沟通,媒体功不可没。
目前医疗报道不仅在量上节节攀升,内容反映面上也越来越宽泛,过去少有人关注的问题也正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如医疗技术、医疗风险、医患关系等越来越受到重视,改变了过去媒体多关注医疗费用的局面。媒体大多能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在重大报道和日常报道中都越来越注重策划,这是很好的趋势;但同时存在着一些问题。
毛群安:总体上讲,媒体的医疗报道比较客观、公正、理性,特别是很多主流媒体在把握报道的量和角度上都较为恰当,但有一些不好的倾向值得引起注意。
一、过度炒作。有些媒体喜欢对特殊个案或者不是很常见的情况多加报道,过度的报道往往会让人产生事态很严重、是当前主要问题的错觉,而实际并非如此。媒体无形中不自觉的炒作,给公众造成错觉,认知出现偏差、失实。另外,有少数媒体出现虚假报道。媒体生存竞争激烈,我们也不能求全责备,但要对他们加以引导,努力避免出现虚假信息。
二、过度追求吸引读者眼球。报道如负面等能引起轰动效应的事件。比如医患报道,以一家医院为例,负面事件毕竟是其工作中的极少数,绝大多数还是为老百姓把病治好。但一件医疗纠纷报道可能使该医院的名字一年中在媒体上出现上百次。负面报道强劲的冲击力和影响力,即使它做一百件好事也无法挽回其声誉损失。
同样整个卫生行业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曾有过一个行风评议调查,问题是今年以来你是否到医院看过病,评价如何?结果去看过病的部分对医院评价好,而没去医院看过病的人对医院评价差,这和媒体为吸引读者眼球,老是盯住典型案件的负面信息不无关系。
三、妄下结论,不尊重医疗卫生规律。特别是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我们对新发传染病的认识有个过程,即使是已识别的传染病,对其预测也具有不确定性。而当出现新病情,媒体片面追求时效,希望立马就有结论;如果没有,媒体甚至自己做结论,不当的“媒体诊断”则可能引发恐慌。去年发生的安徽泗县疫苗事件,有一些记者在专家的技术鉴定还没有出来的情况下,没有根据地自然联系或者引用一些人士的话,马上下结论说疫苗是“毒疫苗”。有关安徽泗县疫苗事件的报道量仅次于非典,致使很多地方暂停疫苗接种,家长不敢给孩子接种疫苗,对正常计划免疫工作造成了不小影响。而最终鉴定结果表明这是违规集体接种甲肝疫苗引起的群体性心因性反应,疫苗没有问题,但这个时候媒体就不感兴趣了,大多数媒体轻描淡写地简单报道,这样的处理方式是不合适,而有害的。
毛群安:媒体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避免过度集中的负面报道对公众的误导,致使整个行业受伤。每个行业都有自身的问题,出现负面报道说明媒体在对医疗工作进行监督,对促进行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应该欢迎媒体监督。但也要注意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总量比例上的平衡,避免使老百姓以偏概全、形成对全局认识的偏差。这不是说让记者不要或者少进行监督,监督非常重要,记者常常能帮助发现问题,比如目前 “红心”鸭蛋问题,就是源于记者的发现。
怎么把握好对医药卫生报道的总体平衡,需要记者、媒体认真思考。我认为《人民日报》在这点上做得比较好,能准确抓住报道重点,注意政策解读,实际工作中问题的揭露,及时刊发比例适中的正面、负面信息,十分注重对的引导。如在社区卫生报道中,《人民日报》做了系列报道,包括系列评论,有成功典型,有存在的问题,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全面的报道体系。现在很多媒体报道重大卫生问题越来越注重策划,这是好现象,卫生部也会根据媒体报道需要,协助媒体进行深度报道,分析问题,寻找对策。
整体的氛围是由各个媒体的氛围组合起来的,媒体报道的目的就在于让整个行业健康发展,对社会做出贡献,其他行业亦是如此,持有公正、客观、理性的态度,才能全面认识一个行业整体。
毛群安:一、媒体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多做政策解读和宣传。向公众宣传医疗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医学还有很多未知领域,医生是高强度的知识密集型职业。比如医疗体制改革,媒体首先要对改革进程有透彻的政策解读,正确把握。有些媒体、专家不顾我国国情和经济基础,把老百姓对医改的期望值抬得很高,说一些达不到的要求。媒体应该积极沟通行政部门了解医改动态,获取各方支持。比如,面对“医闹”事件,如果媒体报道不当,事情就可能会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过多医药纠纷报道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相互提防不信任,双方剑拔弩张最终会使医生的服务质量下降,卫生行业、医院、患者都受伤,这当然也不是媒体所期望的结果。
二、媒体报道要慎重,准确。特别是公共卫生事件、医疗纠纷等敏感问题要深入了解,慎重报道,避免引起社会的群体性不安。
中国记者:媒体规避报道误区、改进报道水平离不开卫生行政部门、医院的支持,请您谈谈卫生部有何相关举措?
一、密切关注各种媒体的医疗报道,主要办法就是收集舆情,并及时整理出来。根据舆情的追踪分析引导下一步媒体报道。中央媒体、都市类媒体、网络、境外媒体都时刻关注,因为每种媒体都有自己的受众和影响力,不可小视。一旦发现媒体引导出现偏向,便利用新闻发布会或发布新闻稿的形式,及时公布全面、准确的信息,以免给公众造成误导。
二、针对媒体报道需求,建立和完善适应媒体传播特点的信息发布机制。当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如针对传染病疫情,国家规定媒体不能擅自随意发布信息。因此,媒体在报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一定要慎重,应该及时和卫生部门取得联系,核实情况,准确报道。对典型事件,卫生行政部门要迅速对媒体做出回应,在事件处理过程中及时发布信息,告诉公众事实。卫生部是人民的卫生部,任务就是要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卫生部希望与媒体加强合作,及时给媒体提供帮助,共同努力把医疗问题报道好。
三、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要求各省级卫生厅、大的医疗机构设立新闻发言人,卫生部掌握着所有名单,一旦发现事情,系统内部便在第一时间进行沟通,形成工作网络,媒体也可以及时获得信息。有些医院常抱怨,媒体一报道医患关系就站在患者的角度,但记者来采访一般首先是找到医院或者医生,问到底怎么回事,如果医院的反映却是经常沉默或相互推委谁也不说,自己放弃了说话的机会。抱怨有什么意义呢,只有及时沟通才能解决问题,抱怨还不如赶快行动起来。
四、针对媒体,加强多方培训。目前正在加快工作进程,希望通过医疗卫生体系的培训引导,提高医务群体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加大卫生系统对媒体和社会的开放程度。卫生部计划从明年开始改变过去培训比较松散的局面,一个省一个省地培训,以强化培训效果。另外,定期召开医疗卫生记者培训班,提高记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一、回顾今年所倡导的重点工作。对年初提出的重点任务,如社区卫生服务、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传染病疫情的监测与预报、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城市地区支援农村工作,建立惠民医院、医院收费“一单清”等等,盘点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如推广情况、效果等。
总体上对于卫生行业来说,重点是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防治重大疾病;难点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媒体报道抓住这两点,就抓住了医疗卫生报道的主要矛盾和重点。
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关于医疗卫生部分,这份决定详细描绘了未来中国医改的路线图:一、构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和社区卫生服务;二、合理调整医疗资源均衡;三、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理顺医药卫生行政管理体制,推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四、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五、引导社会资金依法创办医疗卫生机构;六、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资料来源:人民网)
本站 大家都知道PDD和厂长都是出道很早的电竞选手,时至今日这两名选手都已经退役了。也就在最近PDD就在直播中谈到了明凯了,来看看PDD是怎么说的吧。 PDD:明凯这个人其实我特别讨厌,最早所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