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一》看懂儒者杨德昌独具魅力的创作手法及镜头呈现方式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3-02-05

从《一一》看懂儒者杨德昌独具魅力的创作手法及镜头呈现方式

  《一一》这个名字看起来过于简单,但其实却富有禅意。导演杨德昌对片名的解释是:“一一”就是开始,翻开字典第一页就是“一”,而当把“一一”二字竖排写出,“一一”就变成了“二”。这即是老子所谓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部电影的导演杨德昌,因为在电影中常常对人生、社会进行思考,被誉为导演中的儒者。他所导演的电影即将现代人的孤独与疏离进行了表达,又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对人生坦然的思考。《一一》是杨德昌最后一部作品,也是杨德昌对人生的一个总结。该影片为杨德昌斩获了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美国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等多项国际大奖。

  在《一一》中,杨德昌将几个不同家庭成员各自的遭遇呈现在观众的面前,同时又揭示了人与自己、与世界的相处之道。有影评人评论说:

  “《一一》是一部高水准的社会学宝典,世界现状的缩影,充满迷人的奥秘与美感,在冷静观世之余不乏对人的关怀与尊重。”

  所以,我今天会结合《一一》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并结合电影中导演杨德昌运用的创作手法,镜头语言的呈现,进一步解读这部电影独具魅力之处。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会结合自身对电影的理解,分享三个导演常用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

  《一一》讲述的是一个平凡的家庭故事,电影里有刚出生的婴儿,也有垂暮的老人。众多普通的故事人物在电影中经历了恋爱、分手、结婚、老去等重要人生组成部分。这样的故事情节,看似节奏缓慢,没有主线,但实则是导演巧妙的将一个个不完整的故事,衔接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生。在这段人生历程中,观众可以在这些人物身上见证人生各个阶段的遭遇与情感。

  导演杨德昌将一段段生活化的场景组合在一起,但却蕴含人生的哲理,足以见得他创作功力的深厚。采用多条人物线索构建的创作手法,也让这部电影中的多个人物、多条线索相互呼应,使得整部电影如同行云流水般流畅自然。

  那么电影中,导演杨德昌是如何运用多条人物线索构建的方法将故事的内容进行呈现?我将从电影众多人物中,选出两对极具代表性的人物进行分析:

  导演杨德昌对外婆的人物设定具有一定的悲观主义色彩。外婆在影片中先是一言不发,后是进入昏迷,让观众看到人到老去时的无奈。而年仅8岁的洋洋,却是为数不多与外婆有沟通的人物。外婆看透人生纷扰对外界保持沉默,洋洋却对这世界有着诸多的好奇,这一对比下,尽显生活中人们从少年到老年的孤寂。

  在电影中,洋洋对外婆说:“你知道我以后想要做什么吗?我要去告诉别人他们不知道的事情,给别人看他们看不到的东西,我想,这样一定天天都好玩。”

  在洋洋身上可以看到少年的人的纯真,但是导演却在电影的结尾收回了洋洋身上的无忧无虑,让他也成长起来,有了成年人的烦恼与脆弱。洋洋在外婆的葬礼上对外婆说:“尤其是我看到那个还没名字的小表弟,就会想起你常跟我说:你老了。我很想跟他说,我觉得,我也老了。”尽显人生的落寞。

  在我看来,导演杨德昌用外婆和洋洋的视角,分别展现了不同年龄层级的人们,不同看待人生的方式。运用显微镜似的电影笔触压缩了人们的成长路径,让人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愁苦与乏味,有了更真实的呈现。

  导演杨德昌用外婆与洋洋不同的视角表达了人世间的平淡、落寞与轮回,欲探究人生的。年幼的洋洋被给予了过有意义人生的希望,但生活中的磨蚀最终让洋洋也走向了孤独。

  人到中年时,总会面临着生活中种种磨难,愈加想念青春年少时的肆意与。成年人会在孤独中变得彷徨,想要逃离沉重的现实生活,寻觅片刻的轻松与甜蜜,但殊不知逃离过后,会给自己的内心带来更大的寂寥。

  简南峻在遇到自己30年前的初恋情人后,他重新燃起了青春时代的梦想,但在梦想触碰到现实时,他身上的责任与担当,对道德与原则的恪守发挥了作用,虽然难以放下对初恋情人的情感,但理智让他回归到了家庭。

  简南峻对待感情的选择,让观众看到一个成年人身上保留的对世界的善意。但与简南峻相反的是胖子,他对感情的偏执,让他的人生走向了悲剧。胖子对莉莉的爱是懦弱自私的,当莉莉冷落他时,他马上和婷婷在一起;当莉莉向他示好时,他马上放弃婷婷;而后来莉莉“背叛”他时,他选择了犯罪。

  在我看来,杨德昌导演的电影中对人性把握的十分到位。影片中通过对人性弱点的具象呈现,给出了不同的人生态度下,不同的人生选择。观众可以在电影人物身上找到梦想与现实间的差距,而这恰恰是人生的无奈之处。

  《一一》中杨德昌采用多条人物线索构建的方法,将电影中人物间的故事进行了相互交织的处理,形成了一种立体网状结构。在如此繁杂的创作手法下,整部电影却把每个人物的故事讲的恰当而又精致,使观众在看过该影片之后,便难以忘怀。

  仔细观察会发现《一一》中运用大量的长镜头进行了叠加,杨德昌导演运用长镜头扩大了人物的内心戏。同时在影片中一些场景化的生活情节,也通过长镜头的处理,使影片保持了时空和情节的完整和流畅,营造了一种疏远又静谧的叙事风格。

  如电影中敏敏和母亲讲完话后,突然被巨大的沮丧所笼罩,导演用一个长镜头表现了她的内心自白。在这个过程中镜头一直没有变换。画面中有一面敏敏背后的镜子,镜子里不仅有敏敏的背影,还有她一双儿女的照片。

  在这一场景中,导演运用镜头语言呈现出人生的空洞与无奈,镜子中的儿女仿佛在直面哭泣的母亲。这样的拍摄手法,可以让观众间接的了解导演内心想要表达的深意。每一帧画面的内容呈现,都是一种无声的情感诉说。

  影片中还运用固定长镜头,将一些看似与情节无关却又在生活中常常发生的内容进行了叙事。阿弟因儿子的满月酒上云云意外出现而发生一场争吵后,心力憔悴的回到了家中,这时小燕也带着儿子回到家中,镜头外是小燕愤怒又焦急的声音,镜头内是阿弟与小燕的大幅结婚照片。

  这样的镜头语言下,观众通过电影人物的故事来思考婚姻中的理想情况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在长镜头的作用下,人生的无奈与心酸透过镜头传递给观众,虽然画面朴素单调,但观众不会在观影后觉得乏味,反而进行深思。

  在我看来,杨德昌导演采用长镜头的拍摄手法,是为了保证电影中各人物情节及事件具有真实感,使得故事情节碰撞出了火花。极具生活性的台词,配以自然真实的镜头,让整个单调的家庭故事变得生动起来,不再是单调的讲述。从而展现出导演未曾通过语言表达出的人生真谛,这样的拍摄手法更具有观影价值和讨论意义。

  再来说《一一》中通过镜头语言,杨德昌导演呈现出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虽然这部电影的主要情节是以一个家庭中各个成员的平凡生活为主,但是一个个琐碎的片段却拼凑了一个引人深思的人生故事,这一饱含哲理的故事在镜头语言的诉说下,引发观众的思考。

  简南峻去东京时,导演用了一个很长的空镜头,摇摄东京的写字楼,显示现代人工作的巨大压力。而简南峻与阿瑞在旅馆门口的拥抱,也只是在这座充满快节奏的城市里,给彼此一点点的情感慰藉。但是在大城市中,个人的犹豫和伤感却是微不足道的。

  在镜头下,简南峻仿佛成为了城市中孤独人们的代表,观众在观影时不禁会想起自己的事业、工作及生活中的种种磨难与无奈。这正是电影中导演运用长镜头所追求的效果:强调现实本身的固有含义,避免影片对观众进行强导或者强迫,可以让观众自由解释影片的内容。

  在我看来,杨德昌导演告别多样繁杂的拍摄手法,反而将这部平淡如水的电影,在观众的心里激起了层层的涟漪。不刻意的强调、不过多的修饰,用一种克制的态度和疏离的视角,让观众可以随着影片中人物的情感历程、人生经历一起感受生活中的蜕变。

  影片中在呈现一些生活化的场景时,导演保持了足够的耐心,在长镜头的拍摄手法下保持了时空和故事内容的完整性。随着时间的流逝,推动着故事的向前发展,将原本平淡单调的内容变成了一部吸引人不断想深入探索的影片。

  电影主要是通过视觉、听觉感官,把导演想表达的思想及情感传递给我们,而电影中的人物形象是最直接的传递方式。一部电影是否成功,有一部分原因是取决于导演对电影中人物形象塑造是否成功。

  那没有系统学习过分析电影的我们,如何挖掘导演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运用的方法,从而更深层次了解导演在电影中蕴藏的深意?

  下面将我结合多年的观影经验,结《一一》中的故事情节,分享三个导演常用的人物形象塑造方式,帮助我们可以更好的观看电影,更深层次理解电影中蕴藏的深意。

  首先问你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电影角色会让观众在观影后反复讨论,而有的电影角色会让观众在观影时就印象不深呢?

  除却电影中主角配角的区分,让观众在观影后难以忘怀的主要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在于电影中的人物形象,是否给观众带来了情感上的共鸣或者冲击。

  比如《一一》中洋洋的母亲敏敏,她是一个有所成就的职业女性,但是时常觉得人生没有意义,面对未来疑惑担心。她想要改变,并为此去山上和讲师学习,可敏敏从山上回来后依然沮丧无助。

  一个人物身上的转变及冲突越大,很大程度上会引起观众的关注,期待这个人物接下来的命运走向,同时使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导演运用人物身上转变及冲突的形象塑造方式,让观众可以更沉浸在电影之中。

  一部电影中,除了人物转变之外,导演常常使用一些道具及物品,来渲染人物内心一些无法诉说的情感,使得人物的性格及形象更加的立体饱满。

  如电影的最后,洋洋在外婆的葬礼上,向外婆念的自己写的信,而这封信就诉说着洋洋未曾向外婆说出的情感。这样的表达上,不需要太多的镜头,只是一封信,就可以使洋洋的人物形象更加的完整。

  一个人物形象塑造的完整性,取决于这个人物身上的故事讲述的是否完整。但是如果单单从叙事上入手,在短短的电影时长内,是无法将每个人的故事进行讲述。因此,在电影中道具及物品的使用,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每一部电影中的每个人物的语言、镜头可能都蕴藏深意,很多导演常常用电影中其他人物形象,从侧面丰满想要讲述的人物形象。也许正是某个一晃而过的镜头,却使得电影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的丰满、更加的完整。

  《一一》中阿弟功利自大的人物形象,就通过他与洋洋的对话中进行了体现。一次,阿弟正沉醉于自己的“成功”中,而狂妄自负时,洋洋给了一张只有他后脑勺的照片。阿弟问洋洋问什么要拍他的后脑勺,洋洋回答说因为阿弟看不到。在这里,暗指阿弟已经迷失自我。

  一个人物在电影中,不可能是孤立的,一定会与其他的人物产生交集。而在这交集中,导演一定会埋下伏笔,有可能是为下面的故事情节做铺垫,有可能是为了使电影中的人物形象更饱满。任何一部电影的上映都是导演用心的呈现,他们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证人物及故事的完整性。

  想要真正了《一一》中所表达的内容,不能单纯地从故事情节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果单从内容分析,我们只会看到电影中一个个平凡的故事,而错过导演在电影中极具魅力的创作手法及镜头呈现方式,从而错过这部电影真正的深意。

  因此,今天这篇文章就介绍了一下我对《一一》故事之外的一些思考,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也结合电影,分享了三个导演常用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