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停建传统数据中心——抱残守缺必将错过算力时代
近日,Meta接连发布消息,将停建在美国、丹麦的多个传统数据中心,并将精力专注于建设面向人工智能(AI)的新型数据中心。其中,丹麦的两座数据中心在今年8月份刚刚开建,项目金额高达约24亿人民币。Meta此举必然造成巨大的损失,但这也彰显了其开发AI数据中心的决心。
Meta的举措,不仅仅表达出其对AI数据中心的看重,也意味着数据中心产业在算力时代将面临与以往不同的变局——这一点,中国的数据中心行业在这一年中也同样颇有感触:算力时代的数据中心行业将何去何从?
2月7日,发改委等四部委复函批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成渝启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开启。在政策导向加持下,“算力”迅速成为投资界、产业界和公众领域的一大热词。
到4月份,根据发改委统计,短短不过一个季度,“东数西算”就已经带动各方面投资超过1900亿元。而行业预估,“东数西算”每年能带动投资将达到4000亿元。
同时,在这一年来,以“算力”为主题的各产业活动——从全国范围的产业峰会,到各类相关组织的研讨会等——大大小小层出不穷。而在这期间,我们会发现,作为算力资源的物理承载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并没有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甚至行业内部整体反应也比较平淡。
从算力的原义上讲,是指IT设备、系统的计算能力,也是IT系统性能的衡量标准,是计算力的简写。
算力的衡量有多种方式,一种是芯片的运算频率,单位为Hz。一般我们提到CPU的频率是多少G的时候,就是指CPU的运算频率是多少GHz;另一种则是用特定的运算能力来衡量,比如包括浮点操作数每秒(FLOPS)、百万指令数每秒(MIPS)、定点操作数每秒(OPS)等。其中FLOPS也是当前提及算力概念时最常使用的衡量指标。
11月份,最新一届的“全球TOP 500 超级计算机”名单公布,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研发的超级计算机Frontier以1.102FLOPS的算力登顶首位。
1EFLOPS相当于每秒可进行一百亿亿次的浮点运算,也即等于(10^18)FLOPS。FLOPS的进位同样采用千进制,具体如下:
目前,一台普通的x86服务器的计算力在TFLOPS级别,一个大型数据中心满功率运转则可以输出数十、上百PFLOPS的算力。
虽然在各种提及算力的场合我们也能听到对Flops的讨论,但当前算力讨论的热点,显然并不是单纯指某台计算机计算能力,而是将其作为国家层面的战略资源来看待,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算力供给、调度、应用能力进行探讨和评估。
特别是在数字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算力已经成为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算力发展指数》认为,算力每投入1元,便带动3元至4元的经济产出。
从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出发,国家启动了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希望通过一体化的算力网络将算力转变为与电力一样的即取即用的公共资源。因此,当前产业提及的“算力”,更多是指“算力网络”。
当然,与电力的不同在于,算力无法存储,也无法输送——实际上被输送的是数据。算力在哪里生产,就要在哪里使用和消耗。而生产并承载算力的物理基础设施,则是“数据中心”,但数据中心与算力却并不是工厂与产品的关系那么简单。
根据工信部2021年发布的《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的定义,新型数据中心是以支撑经济社会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为导向,以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应用需求为牵引,汇聚多元数据资源、运用绿色低碳技术、具备安全可靠能力、提供高效算力服务、赋能千行百业应用的新型基础设施,具有高技术、高算力、高能效、高安全特征。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数据中心的概念是一个集算力生产、输出、服务为一体的新型基础设施,无疑在算力网络中应该是处于核心的位置。
例如上海市在打造“计算高地”的目标中,将“数据中心算力”作为核心指标之一。去年12月末发布的《上海市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就提及,上海市整体数据中心算力在2020年达到了4600 PFLOPS,预期在2025年超过14000PFLOPS。
再例如前文提到4月份的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曾披露,全国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中新开工项目25个,数据中心规模达54万标准机架,算力超过13.5EFLOPS。
但从“数据中心行业”来看,数据中心就是“风、火、水、电”,土工建设、机电安装、供电制冷、消防安全等等。而数据中心的核心商业模式就是“租机柜”,提供电、网,唯独不包括算力——因为机柜并不会产生算力,产生算力的是用户部署在机柜内的服务器。
反过来从算力产业链看,算力的生产来自服务器,算力的输送来自网络,算力的调度来自云,算力的使用来自更加遥远的应用端,数据中心的作用难道只是“提供机柜”么?
如果将算力比作水电,那么数据中心则是水塔、发电站,云计算相当于自来水公司、电网,IT设备则相当于各级水泵、发电机和变压器等,数据中心在算力网络体系中无疑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毫无疑问,在算力时代我们会需要更多的数据中心,但数据中心却不见得是今天的数据中心。数据中心行业将做到更多,也必须做到更多。
对于“租机柜”的数据中心企业来说,自然是哪里有需求在哪里建。目前看,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依旧是数据中心需求的热土。因此,能够在北上广等核心城市获取土地、电力等资源,还是很多数据中心企业衡量核心竞争力的标准。
但在东数西算工程大背景下,随着算力网络的不断完善,国家有意识的调控存储、灾备、非实时算力需求向西部迁移,西部地区对数据中心的需求也必然不断增长。并且随着数据量的不断攀升与沉淀,西部数据中心规模赶上甚至超越东部并不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西部的资源并不是无限的。甘肃、宁夏等西部省份的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措施中,都明确提出限制、减少东数西算指定数据中心集群之外数据中心的审批,以杜绝在算力网络建设热潮中盲目跟风造成的资源浪费。
但是,在哪里建数据中心,表面看是一个资源选择的结果。但实际上,从各地政策可以看出,即使是核心城市,也同样需要建设更多、更大规模的数据中心。
2021年中北京市经信局发布的《北京市数据中心统筹发展实施方案 (2021-2023年)》显示,北京市将逐步腾退老旧数据中心,但同时还根据城区功能分配,建设低延时的政务、金融数据中心,以及支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前沿产业发展的计算型和人工智能算力型数据中心等。
数据中心成为一个行业至今已有20余年,而数据中心的形式却没有大的改变,更多是在安全性、稳定性、能源利用率等方面不断的优化。L0土建和L1机电是数据中心服务商所重点关心的,L2的IT层以及其上的系统、应用则是用户应该关心的内容。从数据中心运作看,L1层与L2层是解耦合的。
随着高算力业务应用的发展,数据中心服务器功率正在节节攀升。传统的2.5KW~5KW单机柜功率正向20KW-40KW甚至100KW以上规模发展,传统的以空气为主要媒介的制冷解决方案已经无法满足需求,液冷数据中心成为发展的必然。
而无论是采用冷板式液冷,还是浸没式液冷,液冷数据中心与传统数据中心的一个重要不同就是L0、L1层与L2层的高度耦合。数据中心的商业模式也将因此改变,特别是租赁模式如何在基础设施与IT设备高耦合的趋势下发展,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而最重要的,就是数据中心的应用场景正在发生变化。如Meta打算建设的AI数据中心,如以存储为主的数据中心,或者专为影视产业提供算力的渲染数据中心等,这些数据中心在IT设备方面与通用型的数据中心有较大差异。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从最基础的建设开始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建设专用领域的数据中心,将成为未来数据中心建设的常态。
在这一情况下,未来的数据中心用户关心的资源将不再是机柜、带宽和电功率,而是“能提供什么样的算力”。数据中心的商业模式同样会发生变化,或者与该领域的算力解决方案提供商合作,或者是自身转变为算力服务商。
在“双碳”战略、高质量发展等大的发展背景下,数据中心行业的变革正在缓慢却坚定的进行中。对于行业来说,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必然方向。而对于企业来说,实现可持续发展,积极拥抱、融入算力时代,是走向未来的关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