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个头像不行”老板我不想换!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2-11-24

“你这个头像不行”老板我不想换!

  阿祖大学刚毕业,历尽千辛万苦入职律师事务所,他卯足了劲儿想要大干一场,结果开工时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 ——

  这并不是他第一次被要求换头像:小时候被家长批评“头像不够阳光”,读书时被导师说过 “头像看起来很闲”,没想到工作后还会被说“头像不够专业”,阿祖觉得自己已被头像判处终身监禁。

  头像既是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也是人们在网络世界中的重要名片,只想着让头像迎合自己的喜好确实不大行。

  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提出的“拟剧理论”将社会和人生解读为一个大舞台,人们都是舞台上的演员,会按照一定的要求,在观众的注视下呈现自己的角色。

  领导、同事和客户们坐在台下,拿着“阿祖是个律师”的剧本,但是演出第一幕,阿祖却顶着个沙雕形象出场,这种违和感很容易让观众觉得演员不够专业。

  人们在设置头像的时候,不仅需要满足自己,还要考虑观众们的感受,需要在取悦观众和表达自我之间作出平衡。

  这种平衡会在使用不同 App 时发生倾斜:在微博豆瓣 b 站等平台上,亲缘 / 业缘 / 学缘 / 地缘等关系更少,人们满足个人趣味的需求更大,设置头像时会更加肆无忌惮表达自我,不必过分在乎观众的反应。

  陌陌探探等交友约会类 App 上,观众是潜在的约会对象,所以用户更倾向于选择能突显自己性吸引力的头像。

  领英等职业类网站上,需要满足的观众是潜在雇主等职场人士,表达自我个性的需求往往被抑制,用户会使用显示专业性、能力的头像。

  众多 App 中,微信的属性最为复杂,“观众”的组成非常多元,还有长辈、领导等“重要观众”在场,它既能当微博,也能当陌陌,还能当领英,这让单纯的“表达自我”在鱼龙混杂的微信上显得不合时宜。

  当微信头像与“工作”联系在一起,人们就需要调整一下职场情境下的表演形式,往专业人士的方向靠拢。

  人们在现实中寻找专业人士帮助的时候,除了筛选硬性条件(比如工作资质、以往经验、成功案例等)以外,还会受对方的相貌、穿衣风格、谈吐等因素的影响。

  同样,在线上环境,头像与个人形象联结在一起,是印象管理中重要的一环。专业的职场人在设置头像的时候,也有一些心照不宣的规则。

  首先,从业人员在设置头像的时候通常会考虑社会规范、企业文化和流行建议这三个方面,带有自己的行业特色,比如下图的华尔街铜牛象征着证券市场对牛市的期盼,曾经是金融行业的热门头像。

  大众对许多行业已形成刻板印象,对很多职业从业人员的形象已达成了共识,因此模板化的头像更符合大众预期,缩短了熟悉过程,可以让对方更快接受你的职业角色,提高沟通效率。

  一般来说,职场中的工作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任务导向,如 IT 工程师,侧重于处理任务,关注事物和数据;一种是关系导向,如销售人员,侧重于人际,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研究显示,在控制住性别差异后,与任务导向型相比,关系导向职业类的人会选择展现出更多情感的图片作为头像,这些图片会强调微笑和眼神交流,往往带有头部微倾等特征。

  微笑程度:在增加亲和力的同时,会降低对能力的感知,所以关系导向的工作可以多微笑,任务导向的工作则可以严肃一些;

  被誉为“文化研究之父”的斯图亚特・霍尔在 1973 年提出了信息的编码与解码理论,可以用来解释头像中的信息传递过程:

  头像首先经过了使用者有选择、有目的的信息加工,即编码;随后头像被接收者看到,并从自己的角度按照特定规则进行解读,即解码。

  但是,编码与解码之间并不一定能构成“直接的同一性”,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正确的,解码必然会“失真”和“扭曲”。

  对于年轻人来说,可以是动漫、游戏、二次元领域的“圈子文化”等等,这一类头像的解码需要接收者了解甚至是熟悉相应文化知识,而父母长辈缺乏了解,自然会误读年轻人的头像。

  对那些熟知年轻人性格的长辈来说,很可能会运用年长者的权力,希望年轻人换掉那些容易造成“印象冲突”的头像,希望年轻人可以在线上线下保持一致的形象,并且头像还要尽可能展现出“阳光”、“正派”等特质。

  早在 1976 年,法国哲学家居伊・德波(Guy Debord)在其经典著作《景观社会( The Society of the Spectacle)》中就提到:“无疑,我们的时代.... 偏爱图像而不信实物,偏爱复制而忽视原稿,偏爱表现而不顾现实,喜欢表象甚于存在。”

  除此之外,人们还会通过头像去判断对方的友善度、情绪稳定性、焦虑程度、人格特质,甚至还有智力水平。

  当我们还未曾与人深交,对头像的初步判断就会左右我们作出一些重要的决定,例如影响现实生意的成交量。

  在 Airbnb(一个民宿租赁类软件)中,卖家的头像通常与其所提供的房屋一同出现。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卖家头像中的面部表情直接影响了消费者是否租赁这套房屋。

  除此之外,选举候选人能获得的选票数量、CEO 任职期间公司产生的经济效益、招聘方选择简历的偏好等都会受头像印象的影响。

  在律师、心理咨询师、中介、销售等需要快速与陌生人建立信任的行业,我们不得不牺牲头像表达的自由,换取客户的信任。这是个“我变强了,但也交出部分自由”的过程。

  睡衣虽然不能在公司穿,但在家里随便穿呀,律师们在微信上用着一本正经的肖像照,谁知道私下的生活账号上,会不会用可爱的 Hello Kitty 当头像呢?

  16.戴颖洁,& 蒋凤祥. (2022). 规训,抵抗与妥协: 微信头像背后的代际互动过程探析.未来传播,29 (1), 8.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