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写作中的人物刻画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2-08-04

小说写作中的人物刻画

  ●形象和个性——人们通常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和感知人物,其中包括人物的怪癖、特征、习惯以及外貌。

  ●人物弧线——人物如何汲取经验教训,如何随着故事的进程不断成长,如何变化并解决那些令其困惑不已的难题。

  ●目标和动机——是什么驱使人物作出决定并开展行动,是什么使人物相信这些决定和行动所带来的好处要比任何代价和让步更重要。

  ●决定、行动、行为——最终的决定和行动是前面全部叙述的总和。你塑造的人物的所有一切都取决于这个最终的变量,

  人物的决定、行动和行为所具有的意义和影响取决于你在做出决策或开始行动之前、期间或之后如何处理前六个变量。

  对于任何一位作家来说,以上七点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工具。每一个变量都曾在为数众多的研讨会和书中得到宣扬,

  但是,能够把七个变量进行整合并作出细分,甚至对它们全都给出定义的研讨会和文献并不多见,能够成为典范并给出方法的更是少之又少。

  如果你想让一些血肉丰满、生动深刻、引人注目的人物来推动故事情节,那么你需要把这些因素都融为一体。

  一个人物的全部选择和行为由他的过去经历所决定,并且受动机和目的驱使。如果我们接受了这样的人物塑造标准,就会明白,

  无论是特征、记忆还是梦想,没有哪一个可以决定人物高大的立体形象。相反,丰富的人物塑造是许多变量的总和。

  想一下组成一个丰满人物的各种不同变量。人物塑造就像机器上的刻度盘一样,每个变量都有从1到10的刻度。

  控制面板上有七个旋钮,这相当于先前介绍的人物刻画的七个变量,对于你想要塑造的任何人物,有不少于一千万个完全独特的设置。

  这只是一个比方。事实上,每个刻度盘上都有无数个可用设置,包括从死亡、昏迷到神圣的完美,以及随之而来的千古流芳。

  如果把人物的构成部分看成是变量,我们应该把刻度盘上的那些设置运用到构成故事的人物和正在写作的故事背景中去,以此来测量那些人物和背景的力度和新鲜度。

  好消息是没有那么多的领域可供选择。正如先前提到的,人物有七大变量,你可以把它们分成任意数量的子群,然后以任何方式将它们组合起来。

  人物经常被定格为一种标准或目标,而不是被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然后将各个部分重新组合,为作家提供可借鉴的资源。

  从高中开始,老师就告诉我们,在写故事的时候,我们创作的人物要有吸引力,人物塑造要丰满、可爱。

  由此,对实际操作的要求就过分简化了——只需要那样做即可:把他们塑造成神秘沉郁、惹是生非、狡猾奸诈,甚至彻头彻尾玩弄权术的人;

  把他们放在一定的故事背景下,他们身上存在弱点、性格上存在缺陷,同时又安排他们日程满满;赋予他们鲜明的性格和些许怪癖,以增添故事趣味。

  所有这些都是好建议,而且都一语中的,效果良好。但是,这就像一位棒球教练给他的那些投手放一段诺兰·瑞恩在事业巅峰时期的视频,并告诉他的投手们要模仿诺兰·瑞恩打球一样。

  如果这位棒球教练看完瑞恩打的另一场无安打比赛后被问到同一个问题,他的答案估计是“练习,练习,再练习”……好吧,这个回答可不够好。同样,这对于作家来说也不是好的建议。

  这种说法没有错,只是不符合真实情况。遗憾的是,当涉及人物发展时,这几乎就是我们能听到的建议。我们得到了想要达到的品质列表,也被展示了具体的实例,并被告知去做练习。

  一个更好的方法是给人物的各个方面下定义并做分类,从而使创作的每一方面都能得到检验,并从各个方面分别接近人物。

  之所以说是影子,就是告诉你有关系但不一样。鲁迅有一段话,准确描述了两者关系:“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拼凑起来的角色”。

  这话的意思是,小说人物来自现实生活,但不是简单照搬照抄,而是根据需要精心艺术加工,比如组合拼凑。

  他运用这种艺术手法,第一次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如鲁迅先生最钟爱的人物孔乙己,便是多次 “拼凑”的结果。

  把“拼凑”用得出神入化的,当属神魔类小说。比如众所周知的《西游记》,孙悟空、沙和尚、猪八戒,都是各种“拼凑”。

  以猪八戒为例,他既是动物(猪),又是神(天蓬元帅),还是人,自从跟着师父来到人间,每每看到好吃的或者漂亮的美女,总是忍不住“蠢蠢欲动”。

  对读者来说,新鲜之中透着陌生,陌生里面又夹带着几分“似曾相识”。这样的人物形象就特别吸引人。

  所以,咱们写小说刻画人物,不必拘泥于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人物,可以根据自己创作的需要,大胆裁剪、选择、组合。

  例如,我们有感于生活中遇到一个“创二代”,觉得他敢闯敢拼很有担当,可是缺少几分“知识分子”的气息。

  而你又特别想塑造一个现时代知识分子下海创业的人物形象,不妨往这位现实中的“创二代”身上加上一个“读书人”的经历和特征。

  你想,小说里的人物要活跃起来,跟现实中一样,必定在时空环境中展开一系列故事,表现自己该有的一面。

  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挺挺身才变化多,声音响亮如钟磬。——节选自《西游记》第四回

  所以,你看,对他的描写,“亮堂堂”、“光映映”、“声音响亮”,给人感觉多人荣耀,简直有点黄袍加身的满足感。

  尖嘴缩腮,金睛火眼。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藤萝。鬓边少发多青草,额下无须有绿莎。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指头粗,手掌厚,尘垢馀多。

  还喜得眼睛转动,喉舌声和。语言虽利便,身体莫能挪。正是五百年前孙大圣,今朝难满脱天罗。——节选自《西游记》第十四回

  这里的外貌,那可就悲凉凄惨了。被如来佛祖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你说苦不苦?所以,除了“火眼金睛”,这是保留的,其余面部器官都像是长在“荒郊野外”。

  这也正是孙悟空这一形象的重大转折点。从此以后,他要走上一条自我修行的漫漫长路。两次外貌描写,让我们读者对孙悟空的变化,有了最直观、最形象的了解。

  孙悟空要是离开了取经路上所经历的各种地域、各种自然环境、各种社会场所,他的机智勇敢、有妖必除的光辉之处也就无以呈现了。

  这就是环境的重要性。海明威《老人与海》如何将一位老人了不起的精神表现出来?那就是大海。浩瀚辽阔的大海,是刻画老人桑提亚哥极为重要的时空场所。

  天气晴朗,海面平静。他向远海划去,决心冲破霉运,捕一条大鱼。他一面划船,一面与大海、鱼、海鸟交谈,自孩子曼诺林离开他以后,他便养成了这种自言自语的习惯。——节选自海明威《老人与海》

  八十四天没有打到鱼的老人,面临着饥饿和断粮绝炊的危险,所以他必须出海打渔,和大自然搏斗,这不是童话,而是生活。在他看来,大海从来都不是风平浪静的。

  而桑提亚哥这位老人却要挑战大海,与大马林鱼、大鲨鱼搏斗。硬汉形象一下子鲜明而且深刻,超越了个体的意思,具有所有硬汉的象征意味。

  再说故事,九九八十一难,至少八十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像一次闪亮的登台亮相,让孙悟空有机会在读者心目中一次又一次树立起独一无二的形象。

  《射雕英雄传》之杨康,这一形象是如何一步步树立起来的?离不开故事。但如果只是日常生活,一定难以胜任。怎么办?要有冲突,要造成“压力”。

  比如,杨康得知自己真实身份后,并非没有想过回到自己亲生父亲身边。可他最终选择完颜洪烈的,至少要面对三重压力:

  比如,穆念慈比武招亲,欧阳克欺侮穆念慈,黄蓉郭靖解决包惜弱等等一些列的剧情,使得杨康在“金人”和“汉人”之间来回折腾,将贪图权贵和珍惜爱情演绎得波澜起伏、摇曳多姿。

  人的精神高度,最难刻画。这时候,我们需要做的不只是写出某一类人,更不是某一个人,而是某个时代或者某个国家(民族)的人。

  深入体察社会,思考人生,洞悉历史,才有可能创造出熠熠生辉的鲜活人物形象,成为小说文坛上被人铭记的“那一个”。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