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大人物]史记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2-07-21

娱乐大人物]史记

  死生原本平常事,大多人终了得了三二句安慰一掬眼泪,算交代了生平度完了繁华。自喻英雄的没身荒芜,倾城美眷似水流年,也都是人间凄凉事,道来自平添几番慨叹。死得轰烈的有长歌当哭青史正传,仰首却少了黯然之情人间恻隐。只有一种离去就如同你自己与自己分离,并启迪你如荒草般的岁月与纯真、青涩和成长点滴,又或反衬世间不平意和艰难之行。前者如梁弘志,后者喻黄霑。渐行渐远却依旧像琴弦拨弄,共振着一代少年的理想之歌。

  用一代大师称谓梁弘志,确有高举之嫌,抛开一些无谓的眼泪与商人的手段,梁弘志的墓碑应刻上:民歌运动的先行者、人文创作的追随者、一个荒唐人生几春秋又回归天堂的诗人、痴人与凡人。

  解读梁弘志的一生也恰好吻合70年代人长大的过程。正因如此,那些曾经用来对抗压力与温暖自己的声音,因人物的终结重新翻起时,被无休止的放大而成了再次温暖自己的过程,变得天花乱坠、形形色色了。于是,为梁弘志悲,悲的是人间从此纪念日,纪念日里道无间。我们看到的大多只是为怀念而怀念的嘈杂,和一些并不能触及人物本真的慰问。这就像年关到,人们提着大小礼物来探望双亲,却不甚明了一个热闹的背后是怎样苦盼的等待。整个90年代,梁弘志就是一个被遗忘的人,在那些他自己被称作不知所谓的日子里,我们看到的是他的颓废他不断表演的新角色:开唱片公司、做生意、当广播主持人、搞出版……更有趣的是他还录制了九集《性、笑话》录音带(与黄霑的《不文集》同工异曲)。他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杂学,他所代表的整整10年的新民歌运动,被工业时代的车轮无情碾过,留下的只是孩子们记忆里那不再吹起的海风。以至于在生命的最后,他总结自己44年的财富,也终要回到最初,在《恰似你的温柔》里起始与结束一生的辉煌。

  其实像梁弘志这样的创作者在众多,如:李寿全、翁孝良、纽大可、杨弘、叶佳修、苏来、陈志远、陈扬、蒋三省、施孝荣、李建复等等,每一个都是组成民歌运动的不可或缺。但因为蔡琴因为苏芮因为邓丽君,那些陪伴我们成长的声音里都有梁弘志的影子,我们就不能不更深刻地去感悟一些什么,是青春更或是一点没原由的失落。而在那个文艺电影与民谣歌声同行的80年代,也正是埋葬梁弘志青春理想的地方,也就是我们一再提到的触及人物本真的重要线索。从电影《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主题曲《恰似你的温柔》;《台北吾爱》主题曲《怎么能》、《抉择》;《搭错车》主题曲《请跟我来》;到《读你》、《想飞》、《错误的别离》、《但愿人长久》、《化装舞会》、《驿动的心》、《半梦半醒之间》,直至专辑《第一次分手》,其作品都洋溢着民歌盛世的纯真与历尽寒暑的豁达,表现出一个人文创作者的自觉自悟与艺术底线。梁弘志的歌没有罗大佑指点江山纵横千里的气概,也没有“红蚂蚁”的高亢与自由,他是婉约和抒情的,是贴近心灵的,甚至是忧郁的,平实但直接击中心灵的诗人气质开解了一代人诸多的困惑与感伤。这正是乐坛怀念梁弘志所要领悟的内涵,用更诗化的语言去创作,用个人的经过去注解生存,梁弘志如此,民歌时代如此,音乐创作应该从来如此,你我应如此,生活本应如此。

  黄霑的离去多少让人为落败的流行乐坛再感沧海桑田,浮光掠影。与梁弘志一样,穿插黄霑一生起伏的正是中国文化的根源所在,尽管黄老先生对古文化的传承有断章取义之嫌,而其成就之顶峰也不尽如人意,但我们却不能不对其刮目相看,因为个人能力有限,但选择前进方向则靠良知与勇气了。

  与张国荣、梅艳芳不同,他们的离去带走的是被记取的繁华,是个体体验的内心独白,可能有片刻的寂寞与集体情绪感染,却无法替代一种方式或时代的终结。但黄霑的离去却使世界顿生孤独,在我们被内心空虚的偶像文化拨弄得慌乱时,当黄霑坚持的中国文化原则被旋转出热闹的中心时,我们的迷失也反衬出老人的孤独,他说:他们都不来找我写歌了……平静的述说却带着一个世代的堕落。是的,没有人再笑傲江湖并懂得沧海一声笑,这是对老人最大的侮辱,一生执着的中式文化烙印被孩子们翻译成嘻哈音乐,做人与写词都力求通古的黄霑迷路了,看轻了命运却放不下才情,于是,他被这个时代谋杀了,被满街跳舞的节奏谋杀,被世人荒凉的内心谋杀,被他自己的过去与现在谋杀。一个人可以死于各种可能,但悲莫过于被曾经热爱过的抛弃。

  不必再举例黄霑的作品了吧?在无处不在的怀念中我们重温了年少和生命的片段,大约每一位功名显赫的艺人都能享受到他所创造的时空,那种振臂一呼,那种万人空巷。但繁华比如朝露,过后的寂廖是要用平常心对待的。而黄霑也尝到了个中滋味,于是,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也正如黄霑所言:后来的日子,我是学习着怎样去老,怎样在浮华的生活里随遇而安……于是就看淡了生活,看穿了世故,更看轻了命运。如果说不惑前的黄先生是掀江湖风浪的才俊,那么这个老人亦正亦邪、宜庄宜谐的后半生才是集人间可爱于一身的智者,《不文集》离经叛道与《男儿当自强》的正气千秋也恰好道出他的两极,神似了金庸笔下的老玩童周伯通,有着悲与乐的两面,也有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凄凉景象。

  黄霑中国意境的文化是享乐流行文化的一脚尘埃,是我们告别完毕可以更加放肆的理由。“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黄霑大抵也有这样的感慨吧,这感慨若干年后必将轮回在另一些真正艺术家的身上,谋杀将继续,而世界是否真的在淘汰中前进,还是我们将为此付出永远的代价。■蒋明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