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国芳:《数风流人物》——影像揭秘以人写史诗化表达
从播出后的反响来看,这是一部具有史诗品格的作品,电影的质感和接地气的质朴化叙事吸引着观众,是文化大省江苏制作的又一部具有国家级水准的大剧。
近年来,表现党史题材的电视剧不少,尤其是《觉醒年代》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江苏幸福蓝海集团打造的40集电视连续剧《数风流人物》如何形成自己的特色?这是创作的难点。《觉醒年代》表现的是建党前后志士仁人寻找道路的“觉醒”,而《数风流人物》重点表现中国党在寻找正确道路过程中的“觉悟”“牺牲”“斗争”和“成长”。用影像呈现了为什么要建党?党建设后经历过哪些挫折?哪些转折?有哪些路线冲突?什么人物在关键的时候发挥了什么样的重要作用?中国党最终获得胜利的法宝是什么?显然,该剧的主题立意比《觉醒年代》更宏大、更深刻,也更难表现。从播出后的反响来看,这是一部具有史诗品格的作品,电影的质感和接地气的质朴化叙事吸引着观众,是文化大省江苏制作的又一部具有国家级水准的大剧。
编剧其实是一种发现,要能把生活本身转化为更有意味的艺术体验。该剧在题材的选择上,刻意回避了其他剧作反复表现的内容,没有专注在“战例”和“国共斗争”上,而是以建党后的党“人的行迹”作为剧作的重心,坚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用生动的影像揭秘了一些未被人熟知的党内“斗争”和“成长”的故事,以及党人儿女情长的生活故事,甚至突破了一些常规乃至边界,表现了一些以前少表现甚至不便表现的情节,满足观众对“故事的嗜好”。引导观众通过故事理解中国党的建党精神。
这是一部中史人物影像剧。该剧既不是“事件史”,也不是“战争史”,而是围绕“谁是党史发展中风流人物”来选材,在600多个大场景和1000多个小场景中,详略得当地描写了400余人物的个性,每人有一段“别样”的人生和“有意味”的故事,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复合主人公群体,动机、行为、结果成为剧作选择的重点,每个人物的个性在他们的“选择”中得到充分的展示,他们的言行感染和影响着当代观众。
这是一部聚焦党人的妻子最多的一部剧。赵纫兰、杨开慧、贺子珍、邓颖超、杨之华、何宝珍、伍若兰、陈碧英、向警予、王会悟、朱旦华、同桂荣、李秀文等,无数女性的加入,使历史题材电视剧更具烟火气,写早期党的的家庭和情感生活,有利于从人性、人情的角度塑造人物,使人物丰满而立体。在“风流人物”的情感生活中,深描了他们的信仰、奋斗和牺牲。者妻子的故事也衬托了她们丈夫的人格和个性,给人物带来了素质的组合。优秀的党人不是“神”,是人间的英雄。很多妻子也是党员,与她们的丈夫一样也为中国付出了辛劳和牺牲。
编导有意识以“动情点”作为剧作表现的重点,一般不直接表现他们相识的过程,最多在台词或者闪回中略有交代,重点表现他们赴“信仰之约”的牺牲精神和在生涯中的互相扶持的细节。杨开慧看到朱德的妻子伍若兰的头颅被挂在长沙的城门上后,预感到自己也将会牺牲生命,她拼命地继续为党工作,多次教子改名改姓,让他们学会万一没有了母亲如何生存。
瞿秋白和杨之华的爱情故事在电影《秋之白华》中有很好的表现,这部剧省略了他们曲折的相爱过程,重点写了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相濡以沫的细节,瞿秋白灵感来了没有墨水,之华早准备了事先削好的铅笔;临别前,之华精心挑选钢笔送给心爱的人,希望秋白用这支笔给她写信;瞿秋白临刑前,女儿瞿独伊奔跑的场景出现在他的幻觉中,既是甜蜜的怀念,又是撕心的苦痛。
写妻子写家人,表现了者的情怀和他们的生活热情,也表明了中国的胜利,离不开一批杰出的女性者或者是普通女性的支持和奉献。剧中,还有一些夫妻的情感戏在以往的剧中涉及不多,如:何叔衡与何少娥、夏明翰和郑家钧、陈乔年和史静仪、恽代英和沈葆英、毛和朱旦华、刘志丹和同桂荣、叶挺和李秀文等,这些凄美的故事形成了审美的陌生化效应。
这是一部不回避挫折,不回避犯错的党史题材剧。该剧对洪流中的某些人被大浪淘沙的深层原因做了形象化的揭示。对党史上犯过错误的人的塑造,力求用真实可信的细节性表演还原他们当时的心境和处境,让当代人对他们的行为既相信,也能站在和伦理的高地上,批判他们的行为并从中获得启发和前行的力量。
陈独秀、张国焘、陈公博、李立三、刘仁静等形象的塑造,摈弃了非是即否的模式,在正确历史观的指引下,客观、公正地塑造和评价了这些人物,尤其是陈独秀这个形象,突出了他在“觉醒年代”对党建的贡献,突出了他坚定不移的爱国情怀,也通过他的台词,诉说了心中的委屈,他的错误有个人思想和个性的原因,也有国际的原因。对他的“初心不忘”做了细致刻画。35集,陈给他的妻子潘兰珍交代账目,这个情节虽然寻常,但每笔账目什么该拿什么该用,体现出陈独秀的个性和品格。学生当了叛徒寄给他的钱不能要,预支的稿费不能先用,小事见人心。
同样,瞿秋白的形象塑造也十分成功,温柔儒雅中有静气和豪气,十分接近真人原型。他的确犯过思想错误,但是他愿意反思和改正,始终初心未改。29集,要处置瞿秋白,宋希濂吩咐手下,找一位枪法准的人和一把没沾过血的新枪,表明宋还是很尊重有骨气的瞿秋白的。瞿秋白自知不放弃信仰必死无疑,他镇定自若,喝完第二泡铁观音茶,还擦了擦桌子,自言自语:“活着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生命的确值得珍惜,吾往矣。”者也是普通的人,他们也热爱生活,但为了信仰,他们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该剧有很多类似的具有能量源泉的小故事,质朴感人,叩击观众的心灵。
该剧还把近年来党史研究的新发现和新视角融入到电视剧的创作中。对张国焘、李立三,功是功,过是过,用故事表现了早期党的复杂性。李立三对苏共联络密码的设计,给关键时候的中国党与国际的联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他对中国形势的误判,也给党带了巨大的损失。张国焘早期的热情和工作能力的确可以列入“风流人物”,但从他和夫人在狱中的变节行为开始就欺骗党,剧作用了一定的篇幅挖掘他灵魂深处的东西,他入党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谋取党内职务,所以才会不断算计着自己的得和失。这个形象给观众一个启示:真正的党员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入党目标不明确的人迟早会犯错误的,这是历史的经验。
同样,该剧对叛徒的功和过也力求客观呈现。特别是顾顺章,这个叛徒令人憎恨,他出卖了恽代英和蔡和森,使上海的党组织损失惨重,但也肯定了他叛变前对党的贡献,他的行迹和台词塑造了他是一个聪明也会投机的人,他叛变后,出卖同志也不是一点愧疚没有,逮捕蔡和森时,他坐在车内,目光与蔡相遇时,他侧过脸,表情十分不自然。
贺治华出卖罗亦农这个故事,以前没有正面拍过,毕竟她曾经是朱德的妻子,这部剧用了一集专门写这个故事,把她叛变的动机和行动清晰地表现了出来。党内叛徒的出现,形象地表明了任何一个政党不可能是清水池,叛徒的形象反衬了为了主义信仰而不惜牺牲生命的真正党人的伟大!普通观众知之甚少的情节融入到剧作结构中,引起了观众的注意并提高了观赏兴趣。
以前很少在党史剧中浓墨重彩表现的故事也在该剧中有所呈现。如中央秘密文库的建设。36集,通过杨之华接受中央指派去上海抄写文件的视角,用影像和现任管理员来生的台词呈现了文库的布局以及此前什么人为此作出了贡献,瞿秋白、张唯一、陈为人、李云、周天宝等人克服了重重困难保护了党的珍贵史料,瞿秋白制定的相关规定至今仍有作用。尤其是未出场的小郑为了保护党的秘密,两次,宁可牺牲生命,也要保守党的秘密的故事很感人。这些具有纪录性质的素材给观众带来了奇观化的审美感受。
想让观众产生共情,就必须使他相信剧情的真实。通过还原历史人物的真实故事,使党史变得丰富而可信,也在不同人物道路的“选择”中,形象化地阐述了“什么是中国党建党精神?”这一思想命题。
敢于正面表现党的建设的复杂性甚至挖掘了一些边界的素材融入剧作中,正是在中国党自信和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大背景下才有可能实现。
该剧历史跨度30年,有来源的人物400人,结构很难,结构是对人物故事的一系列的选择,这个选择具有战略意义。该剧正是以思想的建构史为重要的经线人”以及其他时期在党的建设中发挥作用的人,以历史的关键点和节点选择人,又以人的行迹带出关键历史。
不局限于每个大事件的过程,不重点表现敌我双方的残酷斗争,而是把剧作的着力点放在各类人物在党的重要节点尤其是历史关头的地位、影响和作用,突出表现了“党史是无数党员奋斗、成长的历史”这一主题表达。
该剧用了大量的平行剪辑,以同一时期不同空间的重要人物的活动为纬线,织就了一个丰富的内容池。用肖像式展示的方式抓重点人物的言行、细节和心灵活动,几个“瞬间”展示其一生。甚至同一时间中,有A、B、C、D多个空间的故事,字幕、台词的提示,使复杂的大剧有序而不混乱,主要人物的出场都用字幕标示,早期的党人的“命运”谱系、来龙去脉清清楚楚,草蛇灰线,前后照应,台词、旁白、代表回忆的闪回镜头实现了补缀功能。
年代跨度大的剧最怕的是平铺直叙,戏剧推动力的营构显得尤为重要。这部剧主要用各种冲突来推动剧情的展开,各种力量的平衡形成了张弛有致的节奏。这部剧始终没有对和党的冲突做过多正面的表现,对党的围剿,大多设置在背景中。重庆谈判也只用了一场正面交锋。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在39集一集中完成,主要突出了的军事思想。
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意见的冲突:从建党开始,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意见一直存在,比如:中国党接受不接受国际经费资助的问题,张国焘和李达有激烈的冲突。李汉俊和陈独秀关于集权还是分权问题的矛盾。陈独秀和马林关于国共两党合作不同意见的冲突。陈独秀与瞿秋白对《湖南农动的考察报告》的不同看法,以及张国焘与、周恩来关于北上还是南下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形成了一个又一个“激励事件”不仅打破了主人公各种力量的平衡,还激发了观众的好奇心,推进了情节的发展。
不同人物个性的冲突:电视剧的戏剧性需要冲突去营构。正如狄德罗所说:“真正的对比是人物性格和情境之间的对比,是不同的利害之间的对比。”陈独秀和陈延年父子的冲突在剧中占有一定的篇幅,前14集表现得比较多。其实彼此都有爱,陈延年还专门学做了父亲喜欢吃的菜送给父亲。陈独秀也赶到车站去给赴法国留学的儿子送行。但两人个性都独立,加上陈独秀的家长作风,使寻常的父子关系变成了不寻常。父子临别握手本来是件寻常事,但因为儿子伸过一次手,父亲没有回应,父亲再伸第二次手时,儿子就不理睬,表明了陈延年倔强和不妥协的性格。
在夫妻关系中,蔡和森和向警予的爱情和分离的故事,以前很少从性格冲突角度细致展开,这部剧将英雄人物还原到普通的人,者也有缺点,蔡和森喜欢在床上看书抽烟,烟头将被子烧了个洞,向很不高兴;向烧了饭等蔡吃饭,但蔡在外吃了,回来又忙于工作,二人关于吃饭还是哪个更重要发生了争论。向作为女中豪杰,个性特别好强就显得很正常,他们有爱但最终还是分离了就有据可依。这些冲突不仅不损害者的形象,反而使这些高大上的“风流人物”更接地气。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普通人,有常人的七情六欲,但他们为了理想和信念,最终不仅连生命都牺牲了。
党性的感召力:该剧是一部活生生的形象化的党史,在当代人精神文明建设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多个“入党宣誓”“者受刑”“者英勇就义”的场景,给观众视觉冲击力。该剧对党人党性的展示是通过重点故事和特殊场景以及人物的行动、台词展示出来的。陈独秀希望通过坐牢唤醒中国人,因而散发传单有意去坐牢。
大律师施洋在法庭上的抗争,他拒绝了军阀要求他只要今后不参与工人就放他回家过年的要求,施洋认为“我从加入党的那天开始,就已经把广大的无产阶级当作我的家,为无产阶级而死,不就是回家过年吗?”陈延年临刑前坚决不跪、瞿秋白临刑前等闲视之“此地甚好”的气度,都符合人物的身份和个性,、毛泽覃宁可被关闭,也坚持正确的路线等,把党人的坚定、顽强,为了人民大众的福祉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表现了出来。
夏明翰受审的场景更是精彩:审讯官:“你姓什么?”夏明翰:“姓冬。冬天的冬。”审讯官:“你明明姓的是夏天的夏,为什么说是冬天的冬?”夏明翰冷笑一声:“你们可以把杀人说成慈悲,把说成爱国,以你们颠倒黑白的逻辑,我当然应该姓冬。”审讯官愣了一下,继续问:“年龄?”夏明翰:“党万岁,没有年龄。”审讯官:“籍贯?”夏明翰:“者四海为家,籍贯是全世界。”类似这些精彩的段落像珠玉点缀在整个剧中,给人以信仰的感召力。
人情的感动力: 电视剧作为“生活流的模式”要足够的尽情,才能调动起观众的观赏。这部剧用浓情的笔墨,状写了者的家庭和者之间的情谊。在父子、夫妻、、同志间的充满人情的故事中产生了电视剧的感动力。人情的感动力,是靠真实的细节感动人,必须去除神剧的夸张和的说教。
第一集就有李大钊给夫人洗头的场景,临刑前,更是浓墨重彩地表现了这个饱含深情的连贯性动作。李大钊知道自己将被张作霖下令绞刑处死,张让人来转告,说可以满足李大钊最后一个要求,这位有情有义的者就要了“一盆清水”和“一把木梳”,一边帮夫人洗头,一边回顾他们的感情经历,“只要守常能成才,我死了都行”的伟大女性和知恩必报的伟大的者之间的朴实情感感染着当代观众,“我愿意为你洗一辈子的头”的心灵表白更是震撼人心,这是中国党人的人格力量,也是党获得胜利的群众基础。
与杨开慧一起洗碗的对白也打动人心,这又是一次告别,毛说要去实践一下“枪杆子出政权”的思想,这一别不知何时能见?开慧:“这个碗(特大碗)我给你留着,等你回来我给你盛饭。”朴实的对白把人物的个性和真情表现了出来。邓颖超自己生病还坚持去看周恩来,在他的毛背心上捉虱子。周恩来百忙中为颖超做早饭、听胎音。夏明翰明知自己生命将到尽头,给妻子郑家钧写信:画外音:“同志们曾说世上唯有家钧好,今日里才觉得你是巾帼贤。我一生无愁无泪无私念,你切莫悲悲戚戚泪涟涟。张望眼,这人世,几家夫妻偕老有百年?抛头颅,洒热血,明翰早已视等闲。”郑家钧捧读夏明翰的书信怔怔地望着,信上是夏明翰带着血的两道吻痕。
陈延年的生母来乔年处看望孙子,多次问起延年,乔年夫妇不想刺激她,但她还是知道儿子牺牲了,这种痛苦可以想见。编导用高晓岚剪发祭奠的举动,把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伤氛围营造了出来,令观众动容。除了亲情,同志的友情也令人感动:周之楚因长相酷似乔年,愿意顶替乔年去受刑甚至去牺牲生命。眼看着战友将被执行时,陈乔年却大声暴露自己的身份,此种大义感天动地。一般材料都说乔年的身份是查出来的,做这样的改动更符合人物的个性,也更感动人。
30集,因张国焘中央心情非常坏,周恩来进来给毛点上烟,并表态:“真正走到那一天,我们在一起。”刘志丹被关,出来后,前去看望,一根烟两个人分。30集,给张浩送行,把给子珍治头痛仅有的两瓶药送了一瓶给也常头痛的张浩,张浩感动,观众也感动。38集,朱毛、刘邓两段分别前的交谈,真挚有趣。美好的人性、温暖的人情时时拨动观众的心弦。人本视角实现了与当代观众的精神链接,增强了角色的感动力。
诗句的感染力:这是用诗句最多的一部剧,有不少诗意的场景,音诗画相得益彰。如:将去上海参加一大会议,在湘江边上,和杨开慧道别,毛缓缓吟道:“漫云女子不英雄,万里乘风独向东!诗思一帆海空阔,梦魂三岛月玲珑。铜驼已陷悲回首,汗马终惭未有功”毛用秋瑾的诗鼓励妻子,杨开慧接着:“如许伤心家国恨,那堪客里度春风。”
在风景秀丽的湘江边上,这段两人一起读诗的镜头把二人的理想、爱好和默契表现得优美而动人。瞿秋白在普希金墓前上文学课,大家唱《三套车》,瞿秋白声情并茂地朗诵普希金的诗歌《真理》“亘古至今,智者们一直在寻找真理被遗忘的痕迹,他们无休无止地在解释,老人们代代相传的传说。他们坚信,赤裸的真理就秘密地潜伏在泉井深处。”邓颖超没有能保住孩子,周恩来不知情,托人买了小娃肚兜和鞋子来看望邓颖超,原来约定是男孩或者女孩各读一首诗,结果孩子没了,邓颖超读了周恩来的诗:“东风催异客,南浦唱骊歌。转眼人千里,消魂梦一柯”旁白响起:“两人从此再也没有生育过孩子。后来在延安,他们把一些烈士的遗孤当作自己的孩子抚养”党的牺牲精神和大爱情怀表现得非常充分。
罗亦农被押赴刑场,他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走去。画外音正是他在狱中写的绝命诗:“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残躯何足惜,大敌正当前。”者的人生就应该像一首诗,起承转合,抑扬顿挫,或美丽,或抒情,或辉煌。者的大量诗句的点染使剧作产生了诗情画意的效果。一方面减少了观众看人物受刑和受难的痛苦,另一方面也简练地表达了人物的心声和文采,使整个电视剧的风格温婉而有感染力,这正是苏派电视剧的一贯风格和品格。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