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互联网思维打造金融产品的一些思考 ——读《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有感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3-04-04

用互联网思维打造金融产品的一些思考 ——读《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有感

  这本书是一位阿里巴巴工作的员工,把自己在工作中的所思所感写成的文章。这个作者名字叫苏杰。如果不是从事互联网行业,我估计很多人和我一样很少听过产品经理这个词,也更不明白产品经理是做什么的。

  先说什么是产品?产品就是用来解决某个问题的东西,可以是有形的实物,可可以是无形的服务。解决问题其实就是意味着满足人们的需求,在工作中,实际上是寻求用户目标和公司的商业目标的平衡。也就是说一个杯子是产品,送外卖是一个产品,清洁阿姨打扫卫生时一个产品。感觉就是把我们之前熟悉的商品和服务加起来统称为产品了。

  那什么是产品经理呢?产品经理就是负责市场调查并根据产品、市场及用户等的需求,确定开发何种产品,选择何种业务模式、商业模式等。并推动相应产品的开发组织,他还要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协调研发、营销、运营等,确定和组织实施相应的产品策略,以及其他一系列相关的产品管理活动。简单说就是了解需求——确定模式——管理进度——协调沟通——产品上线落地。这是这本书的一半内容。

  为什么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呢?因为本书中描述了一个很亲民的套路,可以从0,甚至从-1做起,直到3。这些套路都是作者的实操经验,以及心得体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也就是大家说的干活满满。比如,如何了解需求。作者说了解需求,就是药了解用户,要到用户中去。了解需求的工具定性的有用户访谈,定量的有调查问卷。需求需要进行加工和分析。找到需求的核心等等。这就是这本书的另一半内容。

  这本书的重点是人人,正是因为这两个字把神秘高大上的产品经理的概念飞入了寻常百姓家,这也是互联网在我国摧枯拉朽般的普及的结果。作为一名金融从业者,如何拨开互联网表面的浮漂,看到学习到冰山下的原理和思维才是我们为我所用的可取之道。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通过我们熟知的大公司的文化,腾讯,阿里,百度,京东,新浪,头条,抖音,360.以及各种市面上的互联网书籍,比如《周鸿祎自传》。等等。我总结为四点。第一是服务的是用户,不是客户,第二强调用户体验,第三免费,第四小步快跑,敢于试错,快速迭代。

  第一服务的用户,不是客户。这个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思想。用户和客户的区别在于使用产品的时间。用户是表示一直在使用产品,只要使用就是产品服务的对象,就要为用户进行服务。而客户是只要产品卖出去了,就不管了,最多是出现问题,进行售后。这个词语的转变体现了互联网对待服务对象的态度的改变。是巨大的改变。比如互联网公司卖出或者把杯子送到使用者里使用,互联网公司还会继续监测杯子的使用情况,使用者习惯,为使用者提供匹配的水的建议,如何喝水会更健康的建议,时常询问使用者使用杯子的感受等等。这就用户。而传统卖杯子的,卖出了杯子,使用者把钱支付了。就结束了这个商业活动。这就是客户。

  第二强调用户体验。这是互联网思维追求的目标或者是立身之本。就像传统公司追求产品质量一样。用户体验是指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包括使用前的各种心理感受。说白一点就是用起来方不方便,爽不爽,好不好看,快不快,是否容易上手等等。就好比卖杯子,用户喝水需要几个步骤才能喝到水,喝水会不会烫到嘴,杯子如何保持干净卫生,杯子形状如何设计既好看又方便携带,手感又好。等等。传统的就只考虑成本,能喝水就行。

  第三免费。这是互联网思维的商业模式。也是最颠覆传统公司的一点。产品都是免费给用户使用的。这也是因为互联网公司的边际成本极低,这是免费的前提条件。意思只要一个程序员或者一台电脑就可以做出产品。因此可以免费。而传统产品是需要采购原料,工人花费时间,还有销售成本。因此免费的风险很大。互联网的免费并不是做慈善,只是商业模式第一步。第二步是需要靠免费带来用户数,流量,在把这些流量变现或者提供增值服务赚钱。

  第四小步快跑,敢于试错,快速迭代,这是互联网思维的行动指南,战术打法。互联网思维强调的是快。这是互联网的技术基础摩尔定律决定的,也是互联网本身的网络效应的指数增长决定的。只要你看到了需求,赶快一步步的行动做出产品来,不考虑细枝末节,先推出,让市场,让用户去使用,在使用中观察产品,优化产品,发现问题,马上解决升级。因为是免费的,因此用户愿意用这些有小毛病的产品,原因为产品提供改进意见。也正因为产品都是免费的,用户几乎没有选择成本,但具有极高的依赖性。因此只要谁先推出产品,用户就先使用,就先占了先机。

  这就是互联网思维,作为金融从业者,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那金融思维和金融产品是什么呢?为了方便,这里的金融就特指融资放款吧。融资放款满足的是借款人的资金需求。站在资金方角度是为借款人提供资金融通的服务。这个服务包括的是发放,和收回两个过程。金融产品就是满足特定借款人群在特定场景下下的融资服务,具体是针对特定的行业,产业,或公司,筛选出优质的借款人,确定风险策略,制定特定的息费定价和实现形式,最终把发放的能按时收回,为资金方赚取了风险收益,也满足了借款人需求。

  首先我们要把借款人当作用户,就是要抱着这个借款人会长期在本公司借款,而不只是一两次。这样我们追求的就是长期利益,而不是使用欺诈手段,落井下石趁客户急需钱,就高高在上的姿态去榨干借款人。这点很关键。我们应建立和用户长期互动的关系,比如必须有和客户交流沟通的渠道,并不是单指和客户经理沟通交流,而是能和公司所有人都可以沟通的机制。

  然后我们在设计金融产品时,追求的应该是借款人的申请,使用,还款的体验感受。借款人存在以下心理(痛点):1.自己有额度,额度能高点,不用提供资料,或者少提供资料,最好点击以下就能知道自己的额度,就能收到。2.知道自己额度的时间,和拿到钱的速度能立即。3.不想让其他人知道自己,保护隐私,最好就我知你知。4.提醒还款,或者自动扣款,不需自己操作,或者绑定家人的账户,防止逾期产生不良信用。5.想用就用,不用不产生费用。6.不限制使用用途,爱怎么用就怎么用。做好这些用户体验,就需要用到技术手段,比如数据收集处理技术,风控模型,以及身份核验,线上签约技术,认证技术,传感技术等等。让用户无感这是金融产品的新目标。让用户不知不觉就完成了金融尽调,合规审核等资金方的授信工作。

  然后金融的盈利模式可以尝试免费。比如借款人不需要支付资金的利息和费用,“白白使用资金方的钱”。这和资金是有成本的,金融就是赚取风险收益说法不矛盾。因为白送钱给用户,可以从用户使用资金过程中,带来其他收益。比如手机消费分期,资金方或商家不收消费者的利息和费用,因此会增加手机的消费量,从而增加手机的利润。还比如经销商存货融资或订单融资,生产企业或资金方免费借钱给经销商去采购自己的商品,经销商有资金了就会增加采购量,从而提高了生产企业的销量,降低生产成本,最终提高了生产企业的利润。只要增加的利润能覆盖资金成本,那这就实现了互联网思维的羊毛出在猪身上。

  最后金融产品可以不用强调快,而是要慢,要做最坏的打算。总结就是小步慢跑,深耕细雕,人机结合。由于金融产品区别于其他产品,产品的好坏或者瑕疵就会对公司的生存造成严重的冲击。因此产品需要设定风险底线,做最坏的准备。此外金融产品对场景的依赖,对行业的要求比较高,加上不收利息和费用,因此市场中不会出现太多的资金竞争者(供应)。因此可以慢慢研究行业,确保吃透;认证摸索场景,确保长久;细啄产品,确保周全,设计方案。确保多赢。

  这就用互联网思维打造金融产品的一些思考。现在在个人上,市面上已经出现用互联网思维打造的金融产品,常见的就是各种借呗,花呗,白条类。可以看到这些产品的规模都早已超出了传统金融产品。但是针对企业类的金融产品,还没有出现。而企业类的金融产品才是更大的蓝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