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院士建言氢能产业: 破题需要合力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0-07-28

2019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达到16.3%。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将突破100万亿元。中国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十三五”以来,中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在6男人节

八院士建言氢能产业: 破题需要合力男人节

张一鸣

地方政府热情高涨,相关企业密集投资,中国已成为继日本和韩国之外,推动氢能发展的主要力量。但氢能产业的发展方向如何选择、发展路径如何优化、发展时机如何把握,仍然存在疑问甚至争议。

7月24日,八位院士齐聚一堂,他们普遍认为,中国的氢能产业正迎来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要破解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应当立足长远,发挥相关各方的合力,示范引领,加快创新步伐。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主任苏义脑认为,近年来燃料电池汽车迎来了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窗口期,使得氢能和燃料电池发展受到广泛关注,但其核心技术能力、燃料电池和氢能关键部件与装备、标准体系建设等仍亟待加强。而由于我国氢能产业发展还处于培育阶段,重点是要做好示范推进,需要有实力的大型企业来承担相关示范任务,引领国家氢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苏义脑是在上周中国石化举行的氢能战略研讨会上作出上述表示的。当天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彭苏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副主任、国家能源集团科技委常务副主任顾大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国家能源集团氢能首席科学家衣宝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原院长赵文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邹才能等多位院士。

2019年,氢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二次能源,氢能具有来源多样、终端零排、用途广泛等多重优势,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推进能源产业升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至今已有30多个省区市出台氢能发展规划,谋求抢占先机,布局氢能的企业覆盖能源、钢铁、汽车以及装备制造业等领域,氢能已引发一股发展热潮。

干勇认为,未来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2050年占比将达到10%-15%之间,将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电力协同互补,共同为终端能源体系的消费主体带来几十万亿元的新兴产业,但在一些领域与国际领先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

他建议,考虑到氢能产业链长,特别是氢源的供给非常重要,需要以合理的规划降低成本,在大区域上进行氢能发展是最有利的,可以先考虑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

欧阳明高认为,全球面对的共同挑战是氢能燃料电池全链条技术经济性,需要一轮全链条科技革命,要以燃料电池的技术突破推进氢能的技术突破。他认为,燃料电池汽车合理性取决于氢能,氢能的合理性取决于可再生能源转型中大规模能量储存与多元化利用需求。

当前,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主要发达国家陆续出台氢能发展战略,持续加大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扶持力度,竞相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制高点。7月初,欧盟正式推出了“能源系统一体化战略”和“氢能战略”。

顾大钊建议,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加快核心技术攻关,稳妥推进工程示范,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系统性风险;要实现低成本低碳制氢;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我国氢能产业迈上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

衣宝廉提出,迎接电解水制氢储能高潮,可以利用西南、西北、东北丰富的水电与风电、太阳能来电解水制氢,利用天然气管网把氢和天然气一起运到全国各地。他建议,国家尽快明确用天然气管网输送氢气的标准规范。

彭苏萍认为,化石能源做氢能源是最得心应手的,石化企业可以发挥制氢优势、终端布局优势、管网优势,真正把氢能源和化石能源结合在一起。

中国石化已提出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的发展愿景、构建“一基两翼三新”发展格局,氢能在其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将持续加大氢能领域投资力度,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形成一定规模的高纯氢产能,布局若干高速氢走廊,构建氢能产业链和关键材料自主核心技术体系及标准体系。

2018年1月,中国氢能联盟成立,73家参与单位基本覆盖了国内氢能与燃料电池领域主要的国有企业、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一场氢能相关的发展热潮,正在逐步显现。

男人节 王彩娜 古都不老,其命维新,昔日的“天下文枢”正加速建设“创新名城”。 2021年1月4日,2021南京创新名城建设推进大会召开,重磅发布《关于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这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