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2-08-09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专场新闻发布会,本次是第282场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是金融的天职,也是金融的宗旨,一直以来银保监会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支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稳定器”的作用,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质增效。今天非常高兴地请到了中国信达、总裁张卫东先生;中再集团党委委员、副总裁庄乾志先生;中华保险党委、总裁高兴华先生。下面,请三位发布人介绍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首先,请张卫东张总介绍情况。

  谢谢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银保监会提供的宝贵机会,也特别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中国信达的关心支持。中国信达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聚焦主责主业,充分发挥不良资产处置核心功能,积极参与金融和实体企业风险化解,努力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第一是聚焦主责主业,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我们深刻认识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信达公司成立以来,深耕金融不良资产市场,全力收购和处置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积极参与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助力打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一是坚守银行不良资产主阵地。积极对接银行需求,主动适应市场变化,不断丰富处置手段。通过债权追偿、债权重组、租赁、债权转股权、资产转让、委托处置、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加快不良资产处置,提升处置效益,有效防范和化解银行金融风险。十九大以来,我们累计收购金融不良资产本息7400多亿,公开批量转让市场份额占比超过30%,持续保持行业领先。二是积极拓展非银行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收购处置。世纪疫情冲击下,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们密切关注金融领域新的风险形态,积极参与信托、金融租赁、资管计划等领域不良资产收购,切实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去年收购信托公司转让债权近百亿元,与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达成战略合作;竞得首单银登中心单户对公不良资产,收购首单银行理财不良资产并成功处置。三是参与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当前个别中小金融机构出现风险,对区域金融稳定产生一定影响,我们通过重组顾问、收购不良资产、补充资本等方式积极参与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的改革化险。

  第二是服务实体经济,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是防范化解风险的基础。我们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服务,发挥有别于传统金融机构的独特作用,防范化解实体经济风险,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助力维护社会稳定。一是参与危机企业救助。大型企业集团规模大、涉及面广,其风险一旦蔓延将会对区域、对行业产生巨大冲击,甚至引发严重社会问题。针对部分出现危机的大型企业集团,我们发挥处置风险功能齐全优势,一企一策,运用不良资产特色的投行手段,通过切断担保链、资产重组等方式,有效控制风险蔓延,成功化解一批可能引发地方重大金融风险的项目,使危机企业获得新生。疫情期间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助力经济恢复和疫情防控。二是参与企业破产重整。在企业破产重整中,我们参与制定破产重整方案,妥善处理各方利益关系,采用共益债等方式,保障企业在破产重整期间维持生产,提升营运价值,为企业重整再生争取有利时机。参与了多家企业的破产重整项目。发起设立100亿元危困企业投资基金,解决破产启动难问题。到去年底,基金累计投放77亿元,行业涉及机械、钢铁、医药、化工、煤炭等。三是开展资本市场纾困及资管产品风险化解工作。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迅速,相关风险也逐步显现。我们主动开展资本市场纾困业务、参与债券、股票、私募基金等多类金融产品风险化解,推动资源盘活与整合,助力底层资产价值修复,支持金融市场健康发展。近年来,我们参与了多项S基金项目,上市公司纾困等,保护了投资者利益。四是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围绕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等需求,支持很多企业有效降低杠杆率,增强经营活力。到去年底,累计开展市场化债转股业务260亿元,并将债转股业务拓展向各类企业。五是支持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参与央企“两非”“两资”剥离处置、国企混改、淘汰落后产能等业务,助力完善企业治理机制,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支持国企做强做优。帮助众多国有企业化解流动性危机,剥离低效资产,包括僵尸企业的出清和资产重组,积极推动并参与设立“两非”“两资”优化调整基金;2021年,央企国企业务新增投放达236亿元。六是服务国家战略。聚焦“三新一高”,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行业支持力度,帮助传统企业与新技术、新业态深度融合,助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近年,公司参与了多项重大的国有企业项目投资,也服务国家新医药、半导体、新能源产业布局。去年,对新能源领域的投放已占到整个能源条线%。配合国家区域战略布局,强化重点区域资源配置力度。去年,公司对长三角、大湾区和京津冀新增资产投放占比达到50%以上。下一步,中国信达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增强金融报国情怀和担当,聚焦主责主业,全力做好防范化解风险、服务实体经济工作,维护金融稳定大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最后,再次感谢媒体朋友及社会各界对中国信达的关注、支持和帮助。谢谢大家!

  尊敬的主持人,新闻媒体的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感谢银保监会给我们提供了这次机会,也欢迎大家莅临中再大厦。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发挥再保险的专业优势,服务高质量‘一带一路’建设”。习总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座谈会上提出,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这赋予再保险业更大责任使命、更多发展机遇。中再集团作为国内保险业“走出去”先行者,把握国家大局需要,发挥好再保险国家队的平台优势、网络优势、技术优势,从推动保险供给侧创新、提升海外风险保障能力等方面,持续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第一是着力布局全球网络,全面延伸“一带一路”风险保障覆盖区域。中再集团积极推进国际化布局,提升全球分散风险的能力。中再集团在新加坡、香港设立机构,在伦敦收购劳合社旗下的桥社集团;2020年7月设立中国“一带一路”再保险共同体,中再集团成为“一带一路”再保险共同体的主席单位。全球化的布局为“一带一路”中国海外利益提供保险保障。目前中再集团体系已经建立了覆盖11个国家、地区的23家经营网络,搭建了遍及136个国家地区的战略合作朋友圈,依托北京、新加坡、伦敦三个立足点,利用自有机构网络和合作伙伴网络—“三足两网”的全球化互联互通服务体系,有能力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全部区域的中国海外利益项目。近三年来累计向“一带一路”沿线个国家地区的上千个中国企业的境外项目,提供综合性再保险保障3500亿元人民币,通过再保险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可持续推进筑起“防火墙”。

  第二是着力产品服务创新,夯实高质量服务“一带一路”的基础。中再集团坚持“走出去”“引进来”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独特优势,积极服务双循环新格局构建,以丰富产品更好保障中国海外利益。一是引领创新补空白。2019年收购桥社后,引入国内急需的暴力、恐怖主义等特殊风险保障产品,增强国内保险业的保障能力和国际话语权;同时将中再寿险首创的“特药险”等产品,传导到我国、香港等地区。二是强化协同增安全。加强与大型企业的协同,助力中老铁路、瓜达尔港等一批具有影响和社会效益的重大项目,扎牢风险防控“安全网”。三是研究创新强能力。中再集团不断强化研究引领和科技创新,旗下的中再巨灾风险管理公司,积极开发台风、洪水、地震等巨灾模型,中国再保险研究院积极研究应对气候变化、服务“双碳”的绿色保险创新,夯实高质量服务“一带一路”的基础。

  第三是着力深化平台赋能,积极拓展“一带一路”风险保障的新空间。中再集团以惠民生为目的,倾力解决“一带一路”海外人员的民生之忧、之盼。“国人国医”海外保险保障方案,服务中国红十字总会及12省市卫健委,为中国在21个国家、地区近40%的员外医疗队队员给予专业保障,带去来自祖国的温暖。“国人国保”综合风险解决方案为中铁建、中石油等逾两万名海外员工提供绑架勒索保险保障及救援等特色服务。中国银保监会郭树清主席在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保险公司要服务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近期,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四部委又提出了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中再集团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监管要求,积极开展绿色保险创新,提升再保险服务能力,与国内兄弟公司、国际合作伙伴携手,坚持绿色引领、互利共赢原则,统筹推进、开拓创新,以更高标准、更高的要求,共同为高质量“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

  谢谢主持人,也非常感谢银保监会给我们这个机会,衷心感谢社会各界,特别是媒体的朋友们长期以来对中华保险的关心与支持。中华保险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冠名“中华”的国有控股保险公司,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坚守“服务国家、服务三农、服务民生,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提供保险保障”的初心使命,以服务国家战略与实体经济发展为己任,2021年累计向社会提供保险风险保障265万亿元,赔付385亿元,充分发挥了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功能。2021年,我们为13万家企业提供风险保障近4万亿元,其中,服务中小微企业5.7万家,提供风险保障超8千亿元。全力支持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为半导体芯片制造、液晶面板制造、核电站关键设备制造等行业的2000多家科技企业提供了风险保障,为重大装备制造企业和新材料生产企业提供近230亿元风险保障。广泛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护航风云气象卫星发射、三门核电站机组建设、海阳核电站运营,保障北京、广州、杭州等城市的地铁建设。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大力发展海外业务,为我国“走出去”企业提供风险保障超1300亿元,覆盖58个国家和地区。中华保险是一家综合性的保险集团公司,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是我们的职责和担当,“服务三农”是我们的优势和特色,中华保险发端于农业保险,是我国农业保险的先行者,深耕农险市场36年,农险保费规模位居国内第二位,我们积极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在银保监会的正确领导下,在服务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聚焦服务乡村振兴,制定落实行动计划。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华保险积极落实,在集团与财险子公司都设立了乡村振兴业务部,制定了《中华保险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2021-2025)》,未来几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三农领域的资源投入力度,加大三农保险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力度,加大三农保险业务的支持力度,争取将三农保险业务的占比由20%提升到25%,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贡献度。公司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通过开发帮扶专属产品、促进产业发展、助力村容环境整治、提供帮扶及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等方式,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新疆、湖南、河南等13个省份实施帮扶项目100余个,选派169名挂职干部驻村驻点,其中,中华财险的徐东平同志荣获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二是聚焦农业风险管理,发挥损失补偿功能。中华保险已开发报备农业保险产品条款共计2751个,覆盖农、林、牧、渔业共计200余个农产品品种。2021年,公司累计为1885万户农户提供了近4千亿元的农业风险保障,累计赔付91亿元。公司积极应对重大灾害,全力支持新疆冻灾、湖南病虫害、“烟花”台风等灾后恢复工作,全年农险重大灾害赔付14亿元。例如,为新疆地区棉花、果树冰冻灾害赔付了8.2亿元,受益农户近9万户次。

  三是聚焦保障粮食安全,助力农业稳产增收。习总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2021年,公司为1218万户粮农种植的1.3亿亩粮田提供了605亿元的风险保障,助力提高粮食产业抗风险能力;推广土地质量保险和拓展三大主粮作物种子保险,保障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积极推广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与收入保险试点,近三年累计为227万户粮农种植的2013万亩粮田提供了179亿元风险保障,稳定粮农收入。

  四是聚焦产品模式创新,延展保险服务边界。公司积极开展农险业务模式创新,深入推广“保险+期货”模式,探索共建价格风险分摊机制,累计开展275个项目,覆盖新疆、辽宁、山东等19个省市,涉及生猪、玉米、棉花、鸡蛋等十余种农副产品,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多元化风险解决方案;升级优化“威海模式”,深化畜禽无害化处理与保险联动机制,在服务生态振兴上闯出一条新路;通过“生物资产抵押+保险增信+银行授信”模式,融合保险保障和银行信贷的合力,升级农村综合金融服务,我们在肇庆试点全国首个“生猪抵押”项目,受到当地政府和养殖户的一致好评,荣获广东省金融创新三等奖,成功经验已在全国复制推广。实体兴则经济兴,实体强则经济强。中华保险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持续拓展服务领域,探索建立多层次、复合式风险保障体系,持续为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与实体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谢谢大家!

  谢谢高总。三位发布人都作了介绍,今天我们请到的三个机构是三种形态,有资产管理公司、再保险公司,有像中华保险这样的直保公司,这三种形态的机构,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会有什么样的风格和特色,大家可以结合刚才三位发布人的介绍进行提问。下面我们进入媒体提问环节,有问题的可以举手。

  您好,我是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我的问题是给信达的张,当前我国经济面临需求减弱、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这种情况和疫情冲击下,实体企业发展面临着冲击,想问一下信达在实体企业救助方面有哪些优势和好的经验做法?谢谢。

  资产公司是偏小众的行业,刚才张主任也说了,平时跟各位媒体记者接触的比较少,对这个行业不是特别的清楚,我想简要回顾一下资产公司的历史,从这个过程中能看出资产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在哪。资产公司1999年成立到现在23年时间,最早成立的时候干了两件事。一个是当时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商业银行有大量的不良资产,为剥离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立了4家资产公司。第二是对国有企业进行债转股,当时国有企业没有资本金,它出生就是为了防范化解风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这个定位。第二个阶段是收购了各银行改制上市之前的所有不良资产,包括当时的中行、建行,一个包将近3000亿,工行一个资产包大概4500亿,之后各股份制银行上市之前的所有的资产剥离。同时在那个阶段,参与了咱们国家证券行业那波危机救助,有些证券公司、信托公司都是那时候参与危机救助过程中获得的牌照。

  近几年来,资产公司也是市场化债转股主要参与者,通过这种方式服务和支持实体经济。最近几年,受多重压力的影响,整个经济活动中一些问题资产、问题机构相对比较多,这个过程中,最近几年像信达公司和其他资产公司参与了中小银行的风险化解,不良资产的收购,参与了违约债市场,参与了证券市场的纾困,包括一些大型企业集团的纾困。从以上这些事例可以看出,资产公司在20多年的经营中它的核心主业就是化解风险,服务于实体经济。在这个过程中,我想资产公司的竞争优势也在这方面。我们理解从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特别是中国的金融安全网建设过程中,资产公司就是有别于传统金融机构的,也就是咱们通常说的另类投资机构,它服务于金融市场的问题资产、问题机构,也就是金融市场中下端,利用各种手段防范化解风险、服务实体经济。20多年过程中,资产公司积累了这个领域的专业人才、积累了全国性的网络,也有众多的金融工具,能够在危机救助、风险化解中发挥更多的作用。

  我举几个例子,当前疫情防控是当务之急,最近两年我们救助的三家企业,一家是河南的做医用品的企业,当时这个企业进入破产程序了,但它的技术还是不错的,进入破产程序以后就面临所有的停产停工,这个过程中我们帮他做了重组,恰恰这个时候疫情暴发。当时武汉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有1/3防护服是这个厂家生产的,当时如果破产了就没有这个生产能力了。另外一家是做生物制剂的,湖南的一家企业,也是因为资金链断裂,诉讼缠身,进入破产程序了。这个过程中,我们给它进行了重组,恰恰疫情暴发以后,它是咱们核酸检测试剂一个非常重要的生产基地,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当时在北京也有一家,也是进入破产重整,它是生产消毒液的,资产公司的特点就是雪中送炭,出事儿的时候,传统金融机构因为信用评级、风控的问题不能进,我们专门做这个事儿,这种情况下我们给它一笔资金,恰恰这个时候突然疫情暴发,通过这笔资金一下子整个企业活起来了。我想再举个大型企业风险救助方面的例子,浙江省一家企业,他自己因为经营不善、多元化,导致出现债务危机。从市场角度来讲可以破产,但是跟他在同一个担保链上还有很多企业,如果他出现问题可能引发整个区域的信用风险或者金融风险。我们通过收购17家银行的债权,把它所有的担保债权全部进行了收购,这样的话,其他的企业就保全了,这家企业我们又给它引入新的投资人,又给它进行债务重组,最后所有企业都进行了风险化解。我再举个例子,前几年,山东一个城市的几个龙头企业都在担保圈中,如果一家出问题可能其他几家全部出问题。我有一个数据,我们在山东的一个城市就投入了上百亿,这个上百亿什么概念呢?就是把整个城市里整个担保圈的龙头企业的债务进行了重组,斩断这个担保链,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让企业重新恢复生产。在这个事情上应该说对当地的经济稳定、金融稳定特别是保就业、保市场主体,为“六稳”“六保”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想再举个例子,在资本市场上,资产公司围绕上市公司纾困和一级市场纾困做了很多事情。前两年,一家上市企业因为债务问题,面临多起诉讼,企业亏损,面临退市。这个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引入新的优质资产注入进去,第二把它原有的诉讼资产、无效资产全部剥离,同时又引入新的战略投资人,这个企业就从破产退市的边缘恢复了上市,同时又有了盈利。这家企业涉及的股民有好几万人,通过这种方式,我们维护了中小投资人的利益。那就是说本来是退市企业,但是注入了优质资产以后,我们把企业欠银行的所有债务全部收购过来,通过重组、引入战投,注入新的资产,让这个企业恢复上市。通过这几个案例就想给大家介绍一下,资产公司就是通过对于问题资产、问题机构的救助,化解了金融风险和实体企业风险,同时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减少了社会成本,特别是保就业、保市场主体,为“六稳”“六保”做出贡献。我就说这么多,谢谢!

  感谢张总的回答,大家通过介绍了解了资产管理公司这个机构经营的特点、发展的历史,还有这么多案例。实际上今年3月2日郭主席带领部分机构参加国新办发布会时也有信达,但是发布会现场我们去试过,如果再上一两家单位的话摆不下桌子了,今天我们可以听到信达在这方面很多具体的案例。下面继续提问。

  您好,我是金融时报的记者。我想请庄总介绍一下中再集团是如何通过“一带一路”共同体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谢谢。

  再保险是“保险的保险”,再保险公司的客户是保险公司,保险公司的客户一般是企业或者自然人。再保险实际上是为保险公司进一步分散风险而提供保障。去年9月28日,中国再保险研究院成立的时候,谢平作为中国再保险研究院的专家之一,他指出一般的保险理论基础是大数定理,是通过大数定理来做风险承担;而再保险的理论基础是风险交易和风险定价,通过风险的进一步分散来提高市场资源配置。中再集团和中国人保、中国人寿都源自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1996年分设人保财、人保寿、人保再三家子公司,1999年这三家公司分立为中国人保、中国人寿和中国再保险集团。刚才这位朋友问到:中再集团如何通过“一带一路”共同体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从2013年习总提出 “一带一路”倡议之后,中再集团作为中国再保险国家队、主力军,一直坚持发挥再保险专业功能作用,为国内的企业“走出去”,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专业保险保障服务。总体从三个方面这几年推进我们的工作。

  第一是搭平台。中再集团共参与设立了三个行业性平台。中再集团在2016年设立了新加坡分公司之后,2017年在新加坡牵头设立新加坡 “一带一路”再保险联合体。2020年7月在北京参与成立中国“一带一路”再保险共同体,旗下中再产险作为主席机构和管理机构。而2019年收购了伦敦的桥社保险集团之后,在伦敦劳合社也牵头设立了 “一带一路”再保险联合体。通过这个行业性平台架构为全球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一带一路”项目提供全面服务。中国“一带一路”再保险共同体自去年成立之后,做了大量工作。现在有23家保险公司加入这个共同体,大家共同为中国企业“一带一路”沿线项目提供保险服务。一年多时间,已为全球13个国家19个重大项目提供了保险保障,保障的境外项目总规模超过了160亿元,应该说有效地防范和化解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境外风险。

  第二是注重“一带一路”保险产品创新。 “一带一路”沿线都是非洲、中东这些沿线,正处于东西方的结合点,不稳定性因素比较多。国际形势现在复杂多变,整个风险还是比较大的。过去中资保险机构是没有合适产品来解决这些特殊风险问题。收购了桥社保险集团之后,引入暴力险、恐怖主义保险,补齐了中国在服务“一带一路”沿线保险产品的空白,具有创新意义。举个例子,缅甸是 “一带一路”倡议国重要的合作伙伴。去年2月1日缅甸爆发,当地风险、暴力风险极度上升,就在当天中国电建一个燃气电站项目马上开工了,这个项目、对当地民生和经济发展非常有意义。如果再保险不能把风险分散出去,直保公司就没法承保,项目就没法按期开工了。发生之后,国际再保险人都终止了这个项目的合作和安排,这个时候中国“一带一路”再保险共同体,临危授命、主动担当,及时与中国电建跟进这个项目,第一时间提供了独家的再保险保障,结合当时情势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保险建议。后来客户反馈说通过这个事深深地感受到了我们来自国家共同体的强大支持。

  第三是着力夯实行业发展基础,提升行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专业能力。在中国海外利益大数据的标准化建设,“一带一路”沿线风险研究、风险定价,以及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积极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一带一路”再保险共同体、护航“一带一路”倡议的案例,获得了2021年服贸会最佳实践奖。中再集团希望以我们的专业技术优势来保障中国企业“走出去”,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作出我们的贡献。

  您好,我是央广网的记者。我的问题提给中华保险的高总。今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要把粮食安全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请问高总,中华保险在支持和保障粮食安全方面有哪些成绩?下一步有哪些计划?谢谢。

  非常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刚才庄总说过了,他们是再保公司,我们是直保公司,而且中华保险又是从农险发端的公司,这方面我们确实做了很多工作。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从中长期看,国内粮食生产供求处于紧平衡的状态,我们觉得农业生产还是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粮食的稳差增收还是面临比较大的压力。中华保险在这些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也一直以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为已任,我这里有一些数据跟大家说一下。“十三五”以来,我们在各级财政部门支持下,累计开发508个粮食作物保险产品,主要是保成本、保产量、保收入、保价格,积极完善供给端产品体系,不断满足三农多样化保险保障的需求。我们在27个省、227个市、1625个县,累计为7.55亿亩粮食作物提供了3170亿元的风险保障,赔付390亿元,惠及农户3506万户次。这里有些案例,内蒙古的玉米干旱、湖南水稻的“寒露风”、新疆小麦旱灾等一批重大灾害理赔案例,获得保险业年度十大典型案例、服务创新案例等等,在这些方面我们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下一步还要继续做好工作,我想从三个方面简单说一下。

  一是积极落实国家政策。一方面提升主粮作物保障力度,在中国主粮作物主要是稻谷、小麦、玉米。2021年中央决定扩大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的补贴范围,中华保险在内蒙古、辽宁、山东等8个省114个县,通过科技赋能精准开展承保理赔的工作。为185万户农户、1418万亩三大主粮作物提供129亿元风险保障,累计赔付3.1亿,惠及农户19.3万户次,为稳产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中华保险正在积极落实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的扩面政策,秉持愿保尽保的政策,扩大主粮作物的保障。另一方面,着力守护种业的“芯片”,我们积极响应农业农村部提出的种业振兴行动,在湖南、江苏等6省推进水稻制种保险,在山东、新疆推进小麦制种保险,在新疆推进玉米制种保险;养殖险方面,开发能繁母猪优生优育保险,并在江苏、陕西等省推进种猪保险,有力地保障了种业生产的高质效发展。

  二是保障藏粮于地。围绕着耕地保护、耕地的增量和耕地的提质。在内蒙古开展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缺陷保险业务,为当地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驾护航。在吉林和辽宁试点开展“黑土地综合保护责任险”业务;推动土地信息的精准化应用,发挥保险精准服务职能,把基本农田保护机制与保险业务创新紧密衔接,以3S技术为核心,3S技术主要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GPS定位系统,融合卫星影像数据、行政区划数据、耕地地块数据、土地确权数据和农户历年承保数据形成承保标的库,精准解决作物承保面积的真实性问题,这些也是为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撑和服务。

  三是保障藏粮于技。中华保险顺应国家数字乡村战略和智慧农业发展的趋势,不断提升信息化、数据化、线上化和自主化水平,打造“数字中华”的农险品牌,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效。种植险遥感落图撞库准确率高达95%,承保地块覆盖率有效提升;养殖险客户自助化水平有效提升,推广“闪赔”模式,养殖户如果发生了损失以后,从报案到结案闪赔最快的仅需要6分钟,全年平均结案周期同比减少4.8天;全面推广中华农险移动端服务,养殖险赔案线%以上。通过科技赋能推动农业保险的精细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为广大农户提供更有温度和效率的保险服务。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开发“三农”系列科创类保险产品,创新大型农机首台(套)/新材料保险、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及智慧农业保险,探索建立生物技术创新、智慧农业、农业科技的风险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农业机械、农业设施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保险机制。谢谢!

  您好,我是中国银行保险报的记者。我想请问中再集团的庄总,您刚才提到了桥社的保险产品,请问收购桥社之后对中再集团服务“一带一路”有哪些助力?谢谢。

  2019年4月,中再集团完成对英国桥社保险集团的全资收购,这是中国国有保险企业迄今最大的跨境主业收购。劳合社历经三百多年,发展成为全球最重要、规模最大的特殊保险与再保险市场,具有强大的品牌优势、渠道优势和专业优势。桥社保险集团具有近百年历史,是英国劳合社市场中排名前四分之一分位的全球性再保险公司和特种险专家,2021年实现保费收入达人民币133.37亿元,全球员工超过500人,经营超过40个领域的保险产品,、信用和恐怖险等领域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强定价权和影响力。收购桥社后,中再集团成为海外布局最广的中资保险公司。三年以来,中再集团稳步推进桥社整合工作,加强境内外业务、产品、服务以及人才协同,持续服务国家战略。

  一是牵头设立劳合社“一带一路”联合体。在中英两国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再集团于2021年推动完成劳合社“一带一路”联合体组建,桥社担任管理机构。这一联合体是中再集团牵头组织多家国际再保险机构,结合中英双方优势资源、契合双方国家战略,所设立的国际性业务平台,专门服务于中国海外利益风险保障需求。中再集团将稳步推动联合体丰富服务领域,由单一险种逐步推广到全面风险保障,不断发挥和增强平台作用,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国海外利益提供更加全面、更为专业的风险保障和本地化服务。

  二是持续打造中再集团全球化发展的战略平台。中再集团着力打造全球化发展的核心平台,稳步推进以桥社集团为重心的国际化机构布局。2020年,桥社在百慕大设立分公司;2021年,标准普尔全球评级确认桥社爱尔兰为中再集团核心子公司之一,上调桥社爱尔兰评级至“A”。截至目前,桥社在全球9个国家地区设有分支机构,业务覆盖全球超过200个国家(地区),覆盖了全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桥社的全球网络布局在支撑中再集团全球化发展、服务“双循环”建设方面已发挥出积极作用。

  三是积极推动境内外协同、国际反哺国内。中再集团积极发挥桥社的市场和技术优势,打造境内外协同平台,在国内落地中文版暴力险保单,在风险业务上协助桥社扩大承保能力,并加速探索引入清洁能源保险、网络安全保险等国内急需的综合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同时推动人才的双向流动,将国际先进技术、业务经验和专业人才反哺国内市场,助推国内保险业技术产品的转型升级。

  四是不断提升中再集团的国际影响力。2020年,桥社在中再集团总部指导下开展品牌重塑项目,于2021年正式发布带有中再成员公司(“A China Re Company”)标识的新品牌,此举大大提升了中国保险企业在劳合社和全球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桥社的成功收购和整合揭开了中再集团全球化发展的新篇章,为国际业务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中再集团将充分利用好境内外平台的优势,积极参与和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全面、专业的风险保障。

  您好,我是经济日报的记者。我的问题提给中华保险的高总,刚才您在介绍时讲到了中华保险服务国家战略的情况,能不能请您给我们具体讲一讲,服务国家重大项目,还有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方面,中华保险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谢谢。

  我刚才比较多的介绍了一下中华保险在农险与服务乡村振兴方面的一些举措,当然我们在服务国家重点项目和小微企业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工作,我想从下面几个方面跟大家简要的介绍一下。

  第一是服务重大工程建设方面,主要是护航大国重器,持续为航空航天、核电能源、轨道交通等国家的重点项目提供了风险保障。一是为重大能源项目系好安全绳。为中核集团三门核电机组建设提供8亿元风险保障,有力支持国有化核电技术的升级;公司首席承保“西气东输三线中段项目”,提供风险保障近20亿元,助力国家天然气管网“五纵五横”的新格局构建。二是为航空航天发展提供保护锁。参与国家气象局的“风云”系列卫星的保险保障工作,参与承保长征8号运载火箭发射项目,助力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三是为交通运输项目筑牢防护网,参与承保北京、杭州、广州、南京等地的地铁建设项目,参与承保川藏铁路等重大铁路建设项目,为关系经济和民生的重大交通运输项目保驾护航。

  第二是服务科技、制造业创新方面的做法。一是大力推广“三首”保险,激发创新动能。所谓“三首”是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和首版次软件,在财政补贴的支持下,通过保险机制,化解生产方和使用方的经济风险,服务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比如在首台套装备保险的领域,公司已经为中国中车等重大装备制造企业提供了近200亿元的风险保障。首批次新材料保险方面,为新材料生产企业提供了近30亿元的风险保障。首版次软件保险方面,公司积极配合安徽、山东、四川等省经信厅做好软件首版次质量安全责任保险推广工作,已为多家软件企业累计提供1.16亿元的风险保障。二是完善产品体系,丰富保障能力。陆续开发推出了高新技术企业财产保险、产品研发责任保险、关键研发设备保险、研发中断保险、研发费用损失保险、侵犯专利权责任保险、专利执行保险,这些产品就是为创新企业提供的一系列的保险保障,涵盖了企业的研发、生产,包括知识产权保护这些环节。三是积累了专业的服务经验,提升服务的质效。我们服务的客户涉及装备制造、半导体芯片制造、液晶面板制造、石化装备制造、核电站关键设备制造等行业,为超过2000家科技企业提供了170亿元风险保障。

  第三是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服务中小微企业超过5.7万家,提供风险保障超过8000亿元。为了解决小微企业资金周转的难题,我们积极落实银保监会相关的要求,大力发展替换保证金类的保险产品,比如在建筑工程等领域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涉及投标保证、履约保证、工资支付保证、工程质量等多种保险产品,覆盖近240个地市,为约10万企业客户释放了接近300亿元的保证金,切实减轻了企业的经营负担。落实“六稳”“六保”的要求,推出了复工复产疫情防控综合保险,助力中小微企业早复工、早复产,早日恢复正常的经营状态。

  第四是服务“一带一路”方面。中华保险也是“一带一路”再保险共同体的成员之一,我们积极贡献中资海外业务的承保能力,大力发展海外业务,为我国“走出去”企业提供了风险保障超过1300亿元,覆盖了58个国家和地区。举个例子,比如深度参与中国有色集团的海外布局,承保其在赞比亚、缅甸、印尼、刚果(金)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标志性的矿业开发项目,其中,首席承保中色镍业(缅甸)公司暴力保险,提供风险保障11亿美元。

  第五是服务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我们推广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覆盖了重金属、石化、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处置等行业,累计为2千余家企业提供了约30亿元的环境污染风险保障。积极探索服务陆上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海上风电、核电领域,对于在碳减排和能源替代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企业优先投放承保能力,助力相关企业做大做强。近年来,中华保险已经累计为新能源行业提供风险保障近2万亿元。我就简单介绍这些,谢谢!

  您好,我是新华社中经社的记者。我的问题想提给中国信达张卫东董事长。银保监会2022年工作会议强调“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着力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请问中国信达在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重点举措?谢谢。

  谢谢您的提问。近年来,信达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断加大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提升质效、主动作为,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帮助实体经济解决阶段性的困难,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轻装上阵。刚才我介绍过,资产公司相对于传统金融业来说是一个补充或者相对小众的行业,但起着“雪中送炭”的作用。我们在整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提升市场效率、减少社会成本压力、防范风险,从几个层面可以看到资产公司发挥的作用。

  第一是通过参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实体经济降杠杆。最近几年,国家一些大型央企及其子公司的债转股我们都有参与,到现在为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非常不错,还有一些民企的债转股我们也参与了不少。

  第二是在国企改革方面,主要是帮助国企优化资产结构、降低负债水平、提升治理能力,包括“主辅业剥离”等,也就是通过加快国企央企非主业、非优势资产剥离,推动无效资产、低效资产处置,帮助国有企业调整内部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集中资源做大做强主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比如有个央企,其旗下风电公司混改引战是集团整合新能源资产、对接资本市场的重要布局。我们对它的风电子公司实施市场化债转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发挥绿色金融功能,主动服务国家“双碳”战略,支持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我再举个例子,也是一家央企。在推进国有“僵尸企业”清理工作中,我们对部分国有企业中存在的已经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连年亏损、资不抵债,主要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维持生存的“僵尸企业”在充分考虑保障员工权益、维护地方稳定的前提下,帮助其出清。如某集团公司按照国资委要求,需要剥离旗下三家僵尸企业,涉及多家金融机构债务和几千名企业员工。我们与该集团共同设立了18.5亿元的僵尸企业处置基金,对三户僵尸企业实施了收购、管理及处置。针对其中一户僵尸企业发行的5.5亿元企业债预计无法按期兑付情况,我们在公开市场实施了分批次打折收购,并实施了打折兑付。这种创新处理机制,在最大程度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基础上,稳定了地区金融环境,得到了发改委、国资委等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在处置阶段,我们按照一企一策原则,对其中具备重组价值的企业,实施了公司治理结构重建,并结合国家对钢铁行业整合的战略,成功实现了企业股权向国有大型钢铁企业集团的转让。对不具备重组价值的企业,坚决实施破产清算,推动低效无效产能的出清。

  第三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方面资产公司也能发挥很多的作用。现实中很多项目虽然遇到了问题、遇到了困难,但是实体还是好的,由于债务问题、法律纠纷、经营不善、多元化扩张、担保链等原因,使本身很有竞争力的企业陷入了困境。我们从资产公司的角度进行价值修复,提升它的价值,这个方面我们也参与了很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助力国家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布局。比如说广西有家企业,是国家航空航天、航海、高铁等高端铝新材料的制造企业,习总曾两次亲临考察指导,高度肯定该企业勇于创新创造的精神。这家高新技术企业出现研发投入和产品产出期限错配,“救火式”资金调度严重占用企业生产性流动资金,企业负债高企,常年亏损。公司与旗下南商银行联合广西投资以“资产+银行”模式摘牌该企业49%股权,按照“先投—后养—再装”的思路,有效控制广西投资的财务杠杆,激发企业生产活力,助推该产业在当地的“二次创业”,彰显出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的金融服务优势。项目投放一年,该企业即实现盈利,同比减亏3亿元,较预期提前2年实现扭亏为赢,迈出了该省传统优势行业崛起的坚实一步,获得了来自监管部门和企业的高度认可和好评。再举个例子,国内某硅片龙头企业发展潜力巨大。但公司处于产能扩张时期,面临降杠杆需求。我们对其实施市场化债转股,助力国产硅片生产企业打破欧美企业垄断,构筑我国半导体产业链配套能力,实现半导体行业关键环节的国产替代。类似这种,包括硅片生产的、智能通讯方面的,很多高科技企业,我们是通过资产公司的特殊手段来支持和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切实发挥了金融“稳定器”作用。我介绍这么多,谢谢!

  时间关系,咱们今天的提问环节到此结束。非常感谢中再集团为我们这次发布会提供了会议室,为整个发布会提供了很好的服务。在此,我代表银保监会办公厅向中再集团表示感谢,同时感谢三位发布人精彩的介绍和记者的互动。这次发布会有个很大的特点,三位发布人都是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介绍自己机构所取得的成效,我们非常鼓励也非常提倡发布人少讲一些专业术语,多讲故事,用故事来讲生动的案例,我们一直倡导讲好金融故事就是这个意义,今后也支持鼓励更多的发布人在和媒体互动的时候通过这种方式与大家介绍情况。最后,感谢各位记者出席今天的发布会。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