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丨碳中和背景下 工业互联网企业“迎风起飞”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2-07-03

关注丨碳中和背景下 工业互联网企业“迎风起飞”

  “让传统高耗能行业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大责任和深刻。”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可以对热电产业智能化实施落地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上海全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夏建涛博士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这场降碳攻坚战的背景下,工业互联网企业将最先站上风口,“迎风起飞”。

  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中国设定的过渡期是30年,而大多数发达国家从达峰到作出2050年碳中和承诺的所需过渡期约为60年,这凸显了中方的承诺和行动力度之大。

  但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仍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经济体量大、发展速度快、用能需求高,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使得我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高”。2019年,我国煤炭消费比重达到58%,碳排放总量占全球比重达到29%,人均碳排放量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6%。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国,我国需要在推进发展的同时实现快速减排,任务十分艰巨。”夏建涛告诉记者,要如期实现减碳目标,需要各行各业提高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尤其是高耗能产业,如热电、水泥、钢铁等行业。同时,减碳行动要多措并举,在减少使用化石能源的同时,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让能源使用更绿色、更高效。

  “更为重要的是从国家到大众,都要尽快建立节能环保的理念。”夏建涛认为,我们要以更快的速度转变发展观念,把早期粗放式的生产过程变成精益化生产过程,让各项高能耗生产过程变成低能耗生产过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让减碳行动成为一场事关每个人的“全动”。

  “减碳行动对于企业来说,既有挑战,更多是机遇。”在夏建涛看来,对于众多传统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如电力、钢铁、煤炭、化工、建筑、交通运输等,悬在其头上的碳中和指标或将带给相关节能环保产业一场类似“供给侧改革2.0”的历史机遇。

  据了解,当前很多高耗能产业,其生产过程相对比较粗放,不少环节主要靠运行专家根据经验进行判断,然后给机器下指令,调控生产过程,这样的生产过程并不高效也不节能。

  “全应科技开发的热电云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以热电工业机理为基础,把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热电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构建热电生产过程端到端数字孪生模型,实时计算出最优的生产控制参数,为热电生产企业提供实时在线的全局生产过程的优化与控制,能够有效提升热电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煤炭消耗,减少污染排放,保障生产安全和热电能源品质。”

  “用热电云工业互联网平台来提高整个燃煤机组的运行效率,效果是非常惊人的。”夏建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目前已经交付使用的项目来看,使用该系统后,每个热电厂每年能节省1万吨到2万吨的煤炭使用量;如果1万吨的煤炭不燃烧,就会少排放2.7万吨二氧化碳。同时,燃烧锅炉中用来抑制二氧化硫、氮化物生成的化学药剂的用量也会减少。

  “一方面是燃煤成本的节省,另一方面是电厂用电、化学药剂等节省,还带来CO2排放减少带来的减碳成本的节省,综合各方面成本来看,系统能平均每年给热电厂带来1000万元到2000万元的经济效益。”夏建涛说。

  而且,人工智能计算还将随着数据的收集以及自我学习使得计算结果更为精准,生产系统的调控更精准、系统能效更高。“我们通过实际案例发现,刚交付完的智能化系统能使热电厂的整体能效提升2%-3%;系统运行12个月后,热电厂整体能效将提高到4%-5%。”夏建涛介绍,全应热电云系统目前已经为华东地区、华北地区、华中地区及西北地区的多个热电企业提供了高效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我国共有约46万台工业锅炉,其中有近35万台都是燃煤锅炉,随着碳中和战略的推行,催生出了大量的智能化转型升级需求,这也坚定了全应科技在燃煤热电行业不断发展的信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入重点任务对我们是重大利好。”夏建涛告诉记者,过去,一些企业对节能降耗并不是很重视;现在,在碳中和背景下,随着各地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政策的不断出台,节能降耗成为了“刚需”。

  “以前出去和客户谈热电智能化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节能降耗时,很多客户都觉得不着急,再等一等。今年,一些内蒙古、宁夏、陕北、江苏、浙江、山东等地的客户主动找来,希望能尽快帮助其实现2%-5%的能源节省目标。”

  “可以预测,在碳中和大背景下,市场将‘倒逼’企业低碳转型,而以减碳和绿色转型为目标的工业互联网风口已悄然来临。”夏建涛表示,全应科技将发展目光聚焦在高能耗产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升级上,希望在未来10年到20年的时间里发展成为全球高能耗流程工业智能化控制的领导者。

  在夏建涛看来,高能耗流程工业有多个赛道,热电行业只是其中一个赛道。目前来看,中国有近1万家规模性热电企业,每年能带来200亿元到300亿元的智能化升级的市场规模。与此同时,造纸、煤化工、盐化工、石油化工、氧化铝、电解铝等行业每年也有几百亿元的市场规模。“全应科技希望未来能在3-5个垂直赛道上成为智能化的领导者,实现千亿级的工业智能化控制的收入规模。”

  为了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全应科技不断加快拓展市场的速度。夏建涛说,今年公司将有45个项目上线个项目上线,同时企业将实现盈利。2024年,公司计划在科创板上市。为了持续研发先进技术产品、不断拓展市场覆盖范围和提高工程交付能力,全应科技自2016年成立以来,已实现多轮融资,松禾远望、明势资本、线性资本、高瓴资本、凯辉能源基金等投资机构在列。目前,最新一轮融资也即将完成。

  “碳达峰、碳中和不仅仅是一场能源,更意味着新一轮的产业变革,在这样的趋势之下,唯有先行者才能抢先迎来发展‘黄金期’。”夏建涛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