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傲了!新闻界的这9位大咖是咱们温州人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3-04-22

骄傲了!新闻界的这9位大咖是咱们温州人

  日前,温州人叶蓁蓁任人民网现任总裁,引起广泛传播。其实,在新闻传媒领域,还有不少大咖是温州人。小编,初步统计,这里9位温州籍的新闻人,故事就很多,也是咱们温州的骄傲。

  新华社是国家通讯社,受党中央直接领导。在世界各地有一百多个分社,在每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设有分社、支社。

  何平,1957年生于北京,祖籍浙江省温州龙湾,高级记者,中员。现任新华社总编辑、党组,中央纪委委员。在新华社,他历任采编室副主任、国内部主任助理,新华社总编辑助理、副总编辑兼国内部主任,副社长兼常务副总编辑。2007年起至今担任总编辑一职。

  何平一向低调,曾获“范长江新闻奖”和“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中国新闻奖特别奖、一等奖。

  他曾获“范长江新闻奖”和“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大海中永生——骨灰撒放记》《肩负起继往开来的庄严使命——党的新一届中央委员会诞生记》《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在痛定思痛中浴火重生——从之乱到之变警示录》(以上为合作作品)等,分获中国新闻奖特别奖、一等奖。领衔策划制作的微电影《红色气质》分获全国优秀纪录片奖、第六届北京国际微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

  人民网,创办于1997年1月1日,是世界十大报纸之一《人民日报》建设的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交互平台,也是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综合性网络媒体之一。

  叶蓁蓁,1976年6月出生,温州永嘉县沙头镇人,1996年从外交学院英语系毕业后进入光明日报社工作,先后担任光明日报国际新闻版主编、人民日报视点新闻版主编。2018年1月起至今年4月份,曾任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4月4日晚,人民网发布公告,同意选举叶蓁蓁担任公司董事长,任期与第三届董事会任期一致。

  他在2014年3月,担任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主要负责规划设计、建设运行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和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探索主流媒体的内容供给侧改革,打造“党管数据”的新平台。

  2017年12月起,担任人民网、总裁,提出人民网作为中国党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和手段,要做强做实价值、传播价值、品牌价值、平台价值和资本价值等“五大价值”,围绕内容原创、内容运营、内容风控、内容聚合分发四大内容业务,重构一个智慧型影响力平台,成为中国声音最职业的传播者、人民利益最坚强的捍卫者。

  人民日报是中国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报纸之一。人民日报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作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作为展现蓬勃发展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舞台,人民日报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记录中国社会的变化,报道中国正在发生的变革。

  周瑞金,1939年生,平阳县腾蛟人,1962年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分配到上海的《解放日报》当记者、编辑、评论部主任、副总编辑,1993年调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兼华东分社社长。

  周瑞金满腔热忱讴与支持家乡温州的改革开放,《解放日报》的1985年5月12日,以头版头条刊发题为《温州三十三万人从事家庭工业》的报道,并配发评论员文章《温州的启示》, 这是“温州模式”首次见诸媒体。

  那一年,正是温州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也正是那位以笔名“皇甫平”而家喻户晓的温州人周瑞金,付出极大的理论勇气,促成“温州模式”叫响四海。

  2013年12月28日,琼中最落后、最贫困的偏远山村——大丛村实现整体搬迁,全村30户村民集体告别棚屋,住进崭新的现代化别墅。同时,关乎大丛村未来发展的三个重要项目——文明生态村、琼中吊罗山瑞金种养专业合作社、大丛村客栈正式在大丛新村挂牌。这标志着这个原始黎村终于告别一穷二白的历史,正式踏上一条充满希望的致富新路。

  中国中央电视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电视台、国家副部级事业单位,成立于1958年5月1日。是中国的新闻机构和思想文化阵地,具有传播新闻、社会教育、文化娱乐、信息服务等多种功能。

  陈汉元1936年生于乐清翁垟,1961年上海华东师大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任编辑,历任中央电视台总编辑、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副主任、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会长。

  《新民晚报》是上海市委直接领导的面向广大市民的综合性报纸,以“宣传政策,传播知识,移风易俗,丰富生活”为编辑方针,着眼于“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内容上,力求可亲性、可近性、可信性、可读性。

  赵超构,笔名林放。早年就读于温州艺文中学,瓯海公学和省立十中,都因参加退学。18年(1929)去日本,23年(1934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部政经系,任南京《朝报》编辑。27年(1938年)任重庆《新民报》主笔,撰写《今日论语》。33年(1944年)参加中外记者团访问延安,发表系列通讯《延安一月》,向大后方人民介绍延安线年,参与筹建《新民报》上海版晚刊,任总主笔,并为《人世间》杂志撰写专栏杂文,篇幅短小,但笔酣墨饱。远至世界各地政坛风波,战场烽烟,近在街头巷尾社会见闻、市井琐事,无不聚其笔端。常从群众中撷取材料,发为评论,切中时弊。发生在境内的“臧大咬子血案”、公祭被特务杀害的李公朴、闻一多大会、摊贩事件、劝工大楼血案等等重大社会事件,都著文发表于《今日论语》,揭露的倒行逆施,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愤怒呼喊。

  1947年5月,《新民报》上海版被勒令“永久停刊”。1948年冬,赵超构遭当局避居香港,次年进入解放区。

  上海解放后返沪,赵超构继续主持《新民报》晚刊工作。1958年报纸改名《新民晚报》,侧重报道社会新闻和文化生活。赵超构任社长,提出“广、短、软,软中有硬”的办报方针,使晚报适合各层次读者的需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晚报辟《未晚谈》专栏,经常撰文评论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事物和新问题,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

  赵超构在新中国建立后,先后被选为全国代表、政协、上海市政协、中国同盟中央、上海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等职。一生撰写评论和杂文总数近万篇,深受读者喜爱。出版的文集有《延安一月》、《世象杂谈》、《未晚谈》、《林放杂文选》等。

  《中央日报》是中国机关报,于1928年2月1日由中国中央创刊于上海,一年后迁至于南京。报社采总编辑制,社长由中央宣传部长兼。

  马星野(1909-1991),平阳县万全人。中国新闻界名人、新闻教育家。中央学校毕业。1934年毕业于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抗战胜利后,马星野出任南京《中央日报》社社长,时年37岁。

  马星野身在,而心却常系念故乡亲人和师友,多次发表怀念文章。他的父母亲于解放前夕从平阳迁居温州。建国后,得到地方政府的照顾和关怀,他的父亲常参加市政协举办的社会人士学习组,赋诗抒怀。20世纪70年代,父母相继去世。马星野闻讯悲痛万分。在《我生之初》一文中写道:“向着大海,陈列水果与清茶,朝西跪拜,哀读祭文……明知父母的魂魄无法飞渡海峡,与我一见,但这是毫无办法中想出来的办法。”此后,每逢清明节和父母的生辰、忌辰,必进行祭奠。

  1983年10月,马星野得知吴氏表嫂病逝于上海,撰写《永怀嫂氏》悼念文章。同年11月,同为温州籍的南怀瑾从故乡带回一小坛鱼生给马星野,马星野顿时百感交集,赋《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七绝一首:“拜赐莼鲈分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传诵一时。

  《新闻研究资料》是一份新闻史专业期刊,创刊于1979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主办,编辑部附设于中国新闻史研究室。

  何炳然(1924—1994),苍南钱库人,1948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38年参加。1949年赴上海考取北京新华总社新闻训练班,历任光明日报社、记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副研究员、《新闻研究资料》主编。

  1949年1月,在浙江地下党平阳江南区委领导下,协助解放平阳宜山师范学校,从此投身工作。1949年9月,经江南区委介绍赴上海考取北京新华总社新闻训练班(后改名北京新闻学校,校长胡乔木)。1950年结业后,历任光明日报社编辑、记者,中华书局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新闻研究资料》主编、新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是著名学者何新的父亲。

  何炳然到新闻研究所工作后,笔耕不止,硕果累累。他在学术上的建树表现在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尤其是近代报刊史研究方面。著作有《武昌起义》、《武昌起义史话》。参与编辑《辛亥时期期刊介绍》等书。有关梁启超及《新民丛报》、英敛之及《大公报》、《东方杂志》等近代报人、报刊研究的学术论文,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纠正了不少前人的偏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他对近代报刊史的分期标准、如何评价近代外籍报、报刊和戊戌变法后改良派所办报刊等问题,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1993年,在新闻研究所建所15周年优秀科研成果评选中,他所撰写的《梁启超和新民丛报》被评为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他是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新闻学科中国新闻事业分支编委及撰稿人之一,是国家社科基金“七五”重点项目《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编委及第一卷撰稿人之一。为了进一步发展中国新闻史的学术研究,他与方汉奇 教授等人共同发起组织了中国新闻史学会,任常务理事。他作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对年轻人的成长倾注了巨大的热情和心血。

  金惟纯,1952年出生于高雄眷村,知名媒体人、专栏作家、时事评论家,祖籍永嘉枫林镇,曾任《中国时报》专栏组主任、《中国时报》主笔、《天下杂志》主编,后创办《商业周刊》,使其成为发行量最大的财经杂志。

  金惟纯29岁便成为《中国时报》主笔,写下众多振聋发聩的政论文章。30岁,正当人生炙手可热之时,金惟纯却人生复零,负笈美国。35岁,金惟纯回到创办《商业周刊》,随后6年深陷经营危机。1992年,在金惟纯人生最困顿时刻,母亲无意中找出了那封尘封了40来年的家书,于是揭开了金惟纯血缘的一切秘密。

  2004年12月,金惟纯回到永嘉县枫林镇凤岙村祭祖探亲,金惟纯的解释是他找到了身上“不安分”的基因,体味到了中国传统的精神传承。此后一段时间,金惟纯打禅,细细咀嚼自己的人生得失。等他重回杂志社,此后杂志社便渐渐起死回生,直到发展成为最具影响力的精英期刊。现在金惟纯的出版集团与李嘉诚旗下的TOM集团联姻,成了海霞两岸华人圈子内举足轻重的传媒巨子。

  《中国时报》是印行于中国地区的主要报纸,成立于1950年。与《联合报》、《自由时报》、《苹果日报》并列“四大报”,是报业的龙头之一;也是媒体开放后最重要的人才培育所。

  袁亚平是温州乐清人。1978年9月为浙江日报记者,1985年4月为浙江日报首任驻北京记者,1988年12月为大众美术报副主编,1993年4月为人民日报主任记者,1995年6月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96年7月为人民日报浙江记者站采编室主任,1997年11月为人民日报浙江记者站副站长。著有散文集《遥远神秘的地方》,北京海潮出版社1990年6月版。

  早年的亚平,是个澎湃的诗人,喜欢写诗歌和散文。他的诗歌集《神游云天》和散文集《野鸽子飞过国界河》《遥远神秘的地方》,我研读过许多遍。亚平擅长用清丽的语言营造一种意境,词旨隽蔚,很耐咀嚼。几年前,《人民文学》杂志出了一本新中国成立以来优秀诗歌精选特刊,其中选了亚平一诗,由此可见亚平诗歌方面的造诣。

  不惑之年后,亚平专攻报告文学,每年几乎都会出版一部甚至两部报告文学:《男人的壮行》《世上温州人》《观天之目》《为民好郑九万》《大国根本》……他的这些书,大多系沉甸甸的砖头厚的大开本。粗略一算,亚平仅报告文学的著述至少有三四百万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