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新闻写作与投稿指南
,如何搞好职工的思想工作、弘扬企业发展正能量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于所属各公司通讯员来说,写好新闻稿件也成为了他们的必须课。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新闻写作的相关知识,通讯员们快快收藏吧!
也就是说,发生的事情必须是真实的,新闻不是文学作品,不用造假,这是最最基本的原则,都要本着客观真实的原则写出新闻稿;及时就是事情发生了,你不能拖一个月再把稿子写给我们,这时候已经过了时效性了,但是也尽量做到及时一些。新闻新闻,重点要新,如今信息时代,读者的注意力总是盯着最新的事情,网上一个事件从酝酿、发展、,回落,到最后被新的事件所覆盖,也只有一周的时间。
新闻作为一种叙事性文化,它的基本要素和我们上学时候写过的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一致的,教材把它们概况为“5W+H”, 即: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过程如何(How),换一种说法就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发生过程。如果把这六要素串起来,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一句通俗易懂的句子:某人某时在某地由于某种原因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
(这几个要素是最最基本的,先把事情说清楚,你才能再谈结构、语言和文采,但是不少通讯员在投来的稿件中六要素都是残缺不全的,时间不准备或者根本没有时间,在那里发生的没写,原因、过程写不清楚,相关主人公身份也模糊,要知道你投来的稿件,任何一个地方的不清楚,存在任何一样漏洞,编辑都需要打电话给你重新了解,给编辑增加了工作量。这里要提一个小问题就是,稿子一定要注明姓名、单位和联系方式。)
特点: 把最重要、最精彩的新闻事实放在消息的开头导语中,其他事实按照先重后轻、先主后次来安排。它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把最重要的写在前面,然后将各个事实按其重要性程度依次写下去,一段只写一个事实,全部陈述事实,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
起源:于美国南北战争和电报的运用。在战争期间,电报业务刚开始投入使用,记者的稿件通过电报传送,但由于电报技术上的不成熟和军事临时征用的原因,稿件有时不能完全传送,时常中断,后来,记者们想出一种新的发稿方法:把战况的结果写在最前面,然后按事实的重要性依次写下去,最重要的写在最前面。后来纽约时报的以为编辑在编稿时吧关键内容“倒”到文章开头,这是倒金字塔中导语的开端。到1880年,导语在新闻写作中普遍使用,倒金字塔结构也随之应运而生。
不足:非事件性新闻,有人情味的新闻不适宜了,适合用来写突发性新闻,写作时要注意各段之间的衔接和逻辑递进关系。
【路透社达拉斯1963年11月22日电】急电:肯尼迪总统今天在这里遭到刺客枪击身死。 (最重要)
是正金字塔结构和倒金字塔结构的组合,以倒金字塔方式叙述事实开头,再以时间顺序叙事,这是我们用得最多的,因为开头可以吸引人,展开又符合阅读习惯。
在新闻稿件中,导语可以说是灵魂,一篇稿件中最重要、最吸引人的内容必须包含其中。导语虽然只有一两句话,几十个字,但是要概括一篇新闻中最重要的信息,使人看到导语就可以了解整篇稿件的要点。
一个精彩的导语,不仅能吸引读者的眼球,而且会先声夺人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也就是做到“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短短一段文字就能够做到开门“闻声”,以“声”引人。
如果导语前十几个字不能激起读者的阅读,那这则导语就失败了。新闻导语与新闻主体必须有效衔接,要衔接得合理、得体、顺畅,而不可生硬、难读、不顺当。新闻导语要讲究技巧,特别是导语与标题不要重复。
在新闻导语中应多采用主谓宾或主谓结构句式,进而力求句子清晰简练,便于读者阅读与理解。选择要素时应掌握一定的技巧,虽然导语中离不开新闻五要素的良好辅助,但不应面面俱到。利用过多篇幅交代新闻要素,这样反而会模糊新闻事实,无法突出重点。
好的新闻导语要做到“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这就需要删掉冗余信息,为导语“瘦身”,尽量减少导语字数。同时要做到“活”:尽量用短句、简单句,少用复合句,用生活化的语言加以表达,力避报告文体。一条动感十足、生动活泼的导语往往能抓住读者的目光,而一条刻板老套的导语则可能使读者失去继续阅读的兴趣。
尽管目前导语的写作方法有许多类型,但不管哪种类型,共同的特点都是以“最重要者最先”、“最新鲜者最先”、“最引人注目者最先”。
在广场上看热闹的人们横七竖八地站满了一对大象雕塑的身上、鼻子上,只剩了面孔的大象在人们的踩塔下显的特别的委屈。《难以想“象”的痛苦》,巧妙地分开了“想象”这个词语,也委婉地对市民的这种行为提出了批评。
这个新闻标题的主标题言简意赅----“寻枪”,而且是用了大号黑字体,直接说明了事情的严肃性,同时它也借用了陆川导演的著名电影《寻枪》的影响力,来实现报纸对事情的质疑----“不慎丢失一只”,怎么会“不慎丢失”呢,相关人员对此遮遮掩掩,而让事情变得扑朔迷离,正印合了电影《寻枪》中的的悬疑,也因为这“悬疑”而被大家期待关注。一句话,这个标题一边严肃地向市民发了“广告”,一边以媒体的态度对事件提出质疑。不过两个字,标题在新闻中的动态呈现特性充分体现。
当事人张先生被狼狗咬伤,为了索取医药费,又被霸道狗主人打断右脚。标题上下两句,以对联的形式,恰当概括了这个事情之所以成为新闻的原因。新闻界有句俗语“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所以这前后两句,缺一点都不是新闻。而且这种对联形式的标题,对仗工整,拿来对应的新闻元素悄然地传达了媒体的感情立场(比如这个标题中的“狼狗”对“主人”)。
无论是政务会议稿件,还是事件性稿件,都是平铺直叙,没有细节,没有人物,没有采访,只有细节和人物,这个稿件才能活起来,才能丰满起来。
举例:比如说,你们一项出台一项有利于企业的政策,可能你干巴巴地写了这个政策是什么,具体操作,这个也是稿子,但是你找到两家企业采访,让他们来说,这个政策给他们到底带来了什么好处,这个稿子就会鲜活很多。
你们搞一项活动,如果你只写这个活动有哪些议程,参加有哪些人,多少人,稿件就没法看,但是你可以采访有代表性的参加人员,让他们来说说,为什么要来参加这项活动,他们有什么感想,他们具体怎么做的。你还可以描写活动场面。稿件就会生动丰满很多。
新工作、新举措、新活动、新打算、新项目、新建设、新政策、新成就、新荣誉等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