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新闻人——陈虻
陈虻,原名陈小兵,著名电视人,生前曾任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评论部副主任, 中央电视台高级记者。
20世纪90年代初,曾在《人物述林》、《观察与思考》等节目中做记者。生于1961年8月30日,于2008年12月24日逝世,享年47岁。
陈虻做电视,原因很简单,就是热爱。这种原始的“冲动”,让陈虻在患病之际仍然说:“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是会选择央视。”陈虻是病逝于胃癌晚期,这与他长年三餐不定,饥饱不分的工作状态有着必然的联系。他每天审片十六个小时,即使在胃出血刚出院的期间,也不减工作量。热爱、尊重,不仅仅是陈虻作为一个电视栏目制作人要做到的,也是我们无论从事任何职业的第一素养!
在陈虻之前的新闻节目很少有关注民生内容,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是1993年陈虻担任《生活空间》制片人时,为栏目做的定位,力在能够记录一部由“小人物创造的历史。”这个栏目定位在当时是首创。他把目光投向了老百姓,开创了中国新闻史的先河,从此故事类、纪录类节目大量涌出。
·其次,要具有语言组织能力。他要把他想问的问题快速地、准确地传递出去,他需要有强大的知识背景,知道这件事会涉及什么,然后主动挑起新的话题。至于形象,无论是端庄还是怪异的都可以,最好是有特点的。
·再次,什么样的主持人可能成为优秀的主持人呢?就是要有思维个性的。他对问题要有自己独特的反应。崔永元为什么让人觉得与众不同呢?就是因为说起一事儿,一般人这么想,他那么想,他把这事儿那么想以后,你笑了,这叫幽默。白岩松为什么也这么引人注目呢?因为人家看一件事顶多总结出一点、两点,他能总结出八点来,这里面就有一个思维的个性,沿着他的思维发散下去,他就能说出你想不到的事理。
第二是法律素质,你得知道什么违法,什么不违法,法律的界限在哪儿,不光是你没违法,你还要判断别人的行为是不是违法。
第三是新闻敏感,当下人们关心什么,怎么去处理,怎么去看待。这些素质综合起来,就是你每天晚上想的问题,就变成了你的最直观的判断,应该要什么,不要什么。
第四是一个好记者不在于他知道什么,不在于他会背多少首唐诗,而在于他知道一个新概念需要多长时间,他能在多长时间内掌握运用。
第五,陈虻训练记者的原则是,拍下来能不能播是我的事,但是拍没拍是你的事。新闻意识必须有,新闻感觉必须是对的,在这条新闻的处理上,你的可能播不了,但是你的下一条新闻就有可能是普利策奖。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