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向建设高质量学术期刊目标迈进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3-01-13

坚定向建设高质量学术期刊目标迈进

  党的以来,党中央对打造世界一流的学术期刊作出重要部署,并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和支持,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展现崭新局面。《新闻界》杂志发展遇上了好时机。

  2014年,《新闻界》入选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目录,2017年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连续9届入选中国新闻核心期刊;近5年,《新闻界》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两次;2016年该刊的中国知网(CNKI)复合影响因子排在学科的第十六名,到2021年已经上升到第四名……“非凡十年”,《新闻界》驶入高质量学术期刊建设快车道。可以说,其发展是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有力注解。

  作为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新闻传播学学术期刊,《新闻界》目前影响力居全国新闻传播学学术期刊第一方阵。如果时间回到10年前,或许很少有人能想象到这本期刊今天的情况。采访中,《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得知,《新闻界》是最早一批进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目录的学术期刊,但由于自身定位等原因,10年前已不在目录之内,仅保留在扩展版里面,而且在扩展版中的地位也岌岌可危。

  “由于学术质量不高,在学术界的评价不大好,几乎没有投稿进来。新团队编辑的第一期延迟了3个月才得以出刊,足见‘稿荒’导致的问题有多严重。”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特聘首席编辑、《新闻界》原总编辑邓树明说道,“当时最重要的事情是确定期刊的定位和方向。但是,这方面的意见也不统一,团队8名成员有4种不同的方案。”

  党的以来,习总对做好新闻工作、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四川日报报业集团、董事长,四川日报社社长陈岚谈道:“新闻传播类期刊是党的新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承担着更重要的使命。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从顶层设计上对《新闻界》进行重新定位,加强政策、资金、人力支持,突出理论武装、思想立刊,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出版观,着力建设高水平理论阵地和学术高地。”

  随后的时间里,《新闻界》大刀阔斧推进改革创新,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聚焦服务大局、创新话语体系、改进传播策略等维度,更加突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国际传播等方面的研究,更加关注县级融媒体、数字新闻、数字传播、5G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元宇宙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着力提升学术前瞻性和国际影响力。

  为调整优化期刊定位,该刊还邀请复旦大学童兵教授率领团队来到成都,对期刊定位提供专业咨询,使得作为学术期刊定位的内容得以充实起来,对以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建立健全选稿审稿机制,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回到学术的轨道,在来稿质量、学术规范上下功夫,不断扩大期刊的社会影响力。编辑部同志回忆道,还记得2017年,《新闻界》进入CSSCI来源期刊目录后,有行业知名度较高的学者和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在朋友圈发表感慨,并把本省的一家期刊与《新闻界》比较,认为当初都差不多,但是没想到几年下来《新闻界》的进步这么大。

  2019年12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大力实施振兴四川出版工程,四川省委宣传部组织开展了四川省人文社科品牌期刊评选资助工作,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引领力的期刊品牌。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周青介绍:“《新闻界》被评为全省首批重点培育的品牌期刊。《新闻界》始终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出版导向和价值取向,主动融入建设文化强省战略,把资助资金用于重点选题策划、品牌栏目打造、期刊特色塑造等方面,充分发挥资助资金的放大效应,取得了很好成效。”

  “前一句可以说也是对学术期刊编辑的要求。过去常说编辑是替人做嫁衣,其实确实还需要有甘坐‘冷板凳’的精神。如果热衷于急功近利或者搞‘形象工程’等,就根本办不好学术期刊。”一名在《新闻界》工作整10年的编辑说。

  怎样稳固与创新栏目设置?工作重点如何有新作为?这是《新闻界》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精益求精,打造两个专题是该刊的实践,而这两个专题就是“新媒体研究”和“博士生新论”专栏。

  《新闻界》对栏目进行重构,突出新媒体研究。突破既有的新媒体研究范式,探究媒介与社会的互动,选稿约稿向刚刚发展起来的社交媒体研究倾斜。在媒体融合的方向下,新媒体发展、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等均成为重要的研究选题。这些研究成果丰富了新媒体研究的视角,大大提升了期刊的学术质量。同时,该刊还积极策划开设“数字新闻学”“元宇宙与新闻传播”专栏专题,约请名家著稿。

  “博士生新论”专栏邀请四川大学蒋晓丽教授作为栏目主持人,专门刊登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成果,每个月刊登1—3篇论文。栏目从一开始就采取匿名评审制,以扶掖学术新人、提升学术规范、推动媒体融合为宗旨。

  李思乐,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现已成为湖北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作为《新闻界》栏目“博士生新论”的作者、忠实读者,他告诉记者,“《新闻界》是学术界的一股清流,在扶掖后学方面功不可没。”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雅博士后邓剑也谈道,“经常学习《新闻界》的内容,第一篇C刊文章是在《新闻界》发的,特别有感情。”可以说,《新闻界》扶持了一大批博士生、青年学者,不少博士生由此开启学术生涯,相当多的作者成为高校的科研骨干,这也让“博士生新论”成为了学科中持续时间长、影响力大的特色品牌栏目。

  学界业界的影响力提升后,《新闻界》吸引了更多的优质稿件,学术期刊的生命线得到滋润。然而,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办刊必须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攀登和突破。

  2016年5月17日,习总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这无疑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具备更加宏大而深刻的历史视野与全球视野,具备更强的人文关怀精神与现实关怀精神,更好地发挥学术研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新闻界》的团队深刻认识到,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理应自觉肩负使命,从学理上宣传阐释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2021年7月,《新闻界》开设“庆祝中国党成立100周年”专栏,从马克思、恩格斯论著传播观、用“红船精神”厚植“马新观”等角度,开展建党百年主题宣传。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新闻界》很快推出《新冠疫情中的传播反思》,把“问题意识、现实观照”作为重要方针,把论文的重点、关注的对象、引导的目标、宣传的效果落实到“人”上。童兵、陈力丹、蒋晓丽、陈昌凤、单波、杨保军等全国知名教授慨然撰稿,专栏也被不少学者赞誉为“为新闻传播学术争了光”。

  《新闻界》特别开设《全球大师访谈》栏目。该刊与深圳大学讲座教授常江合作,并由他担任栏目主持人,从2018年1月到2020年12月,每个月刊登一篇对全球传播学著名学者的学术访谈。接受访谈的学者中,不少年事已高,目前已有两位学者在接受访谈后去世,可以说,不少访谈可能是这些著名学者最后的学术思考,是全球学术史上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

  “这些年来,我与中国学术界的许多交流,包括与《新闻界》,获益匪浅。他们为我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学术和学者的绝佳机会,这些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研究和教学。”《新闻界》编委、加拿大皇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文森特·莫斯可说道。

  《新闻界》编委、英国拉夫堡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格雷厄姆·默多克也认为,《全球大师访谈》这一重要栏目已成为解决传播发展所带来的紧迫问题不可或缺的资源。

  2021年5月9日,习总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对办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提出殷切期望,强调指出高品质的学术期刊就是要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促进中外学术交流。

  当下,新传播技术导致的传播,改变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也给学术研究带来巨大冲击。新闻传播学科如何转变原有的研究范式和方法,整体提高学术水平和质量,尤其是在本土经验性场域中,探索符合本土实际的研究路径,提升学科和学术话语的自主性,已是当务之急。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总关于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新闻界》与深圳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合举办中国数字新闻学年会,依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数字新闻学理论、方法与实践研究”开展学术研究,以凝聚国内外学界力量共同探索数字时代的新闻学研究新范式,打造高质量新闻学研究学术共同体。

  在四川省委宣传部指导下,由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主办,四川国际传播中心、《新闻界》承办的国际传播天府论坛也即将启幕。届时,论坛将邀请有关领导、国际传播领域学术专家、国际传播领域执行人员等共同围绕“在天府对话世界”开展讨论,以期进一步助力四川打造中国气派、巴蜀韵味的国际传播新格局。

  《新闻界》编委会主任,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党委、总编辑在接受采访时谈道:“今年6月8日,习总来到四川视察,面对面指导治蜀兴川事业发展,给予巴蜀儿女以莫大的鼓舞和激励。《新闻界》10年来的发展体现了薪火相传的党媒基因。未来,我们将坚定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守初心、引领创新,进一步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促进中外学术交流,构建学界业界共同体,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作出新时代的新贡献。”

  回首这10年,《新闻界》收获了很多荣誉,影响力在不断提升,期刊的学术圈在不断扩大。“学术期刊既是学术传播交流的重要载体,也是国际学术竞争力的重要标尺。展望未来,《新闻界》将不负历史重任、不负新时代期盼,形成自己更加鲜明的特色,坚定地向建设高质量学术期刊的目标迈进。”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传媒研究中心副主任兼《新闻界》副总编辑(主持工作)段吉平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