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滥用话语权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2-12-09

新闻评论滥用话语权

  1.虚假时评。有些虚假新闻出现后,一些媒体不是对事件、人物进行认识、理解和梳理,而是急于发表评论,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例如,2006年的“注水西瓜”报道、2007年的“毒香蕉”报道一出现,媒体纷纷跟进,发表评论,“注水西瓜”和“毒香蕉”纯属子虚乌有,据此引发的评论纯属无稽之谈,而媒体掀起的一股股评论潮给农民造成了极其惨重的损失。虚假新闻诱发虚假时评,虚假时评又为虚假新闻推波助澜,加快了虚假新闻的传播速度。

  2.以偏概全。新闻媒体的肯定与否定,往往代表着主流社会的肯定和否定,这种放大的权威性影响着受众对于新闻事实的判断,媒体的评论如果有失客观公正,就会扭曲受众对于外部世界客观全面的认识。例如某电视台新闻节目在播出了“ 某小区一夜间杂物间被撬十几间”的新闻后,又播发了“一女青年当街遭抢”的新闻,主持人马上评论说“哎,现在的社会治安真是越来越差啊”。这样以偏概全的评点,在民生新闻节目中经常出现。以偏概全之弊在于它是一个片面的思维,而不是完整客观的思维。在以偏概全思维下作出的判断,很容易出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导向错误。

  3.故弄玄虚。某一新生事物出现后,媒体在评论之前,往往不是去查找资料,掌握相关知识,而是去寻找能抓住人们注意力的“点”,怎么玄、怎么离奇就怎么说。以“人兽羊”为例,前不久,有广播媒体主持人称“最近出现了一件好恐怖好恐怖的事,美国制造了第一头半人半羊的怪物……”,还有的媒体把这“半人半羊的怪物”错当成了克隆,说它“比炸了一两颗还让人无法忍受”。事实上,“人兽羊”和一般的羊没什么区别,只不过,其身上混入了一小部分人的细胞而已,生物学上叫作“嵌合体”,科学家制造它是为了解决异种器官的难题,以造福人类。早在2004年,这项研究工作就公开了。最近,这项研究被拍成科普片在英国播放,英国《每日邮报》对此做了简单报道,我国一家网站当成重大新闻翻译了,于是,一些媒体只抓住羊身上一小部分“人”的细胞大作文章,妄加评论。如果媒体能掌握些科学知识,并在新闻评论中告诉受众,对普及科学知识是能起到较好作用的。如前所述的某电台主持人的评论就是对这项正当科学成果的妖魔化,误导受众。

  4.话语霸权。表现最明显的是断章取义。如,一条仅是记者断章取义而出的“教育部不提倡社会各界资助贫困学生”的消息,经一家媒体报出,多家媒体马上跟着发表评论,一时间引起了很大反响。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对媒体关于教育问题的评论给予回击,“断章取义的批评是真正的无知”,“媒体选择最吸引眼球的点没错,这是新闻规律。可还有一条新闻铁律,就是真实。起码,得告诉读者某句话的前后语境,让他们自己做分析判断吧”。话语霸权的第二个表现是话语权垄断。在当今社会多元化形势下,媒体总是居高临下,对某一新闻事件往往从同样的角度展开重复性的议论,对不同观点不能兼容并蓄。

  滥用话语权偏离了正确导向,损害了公众利益,降低了媒体的公信力,犹如饮鸩止渴,是一种短视的行为。对此,可以借鉴西方新闻评议会制度,强化行业自律。新闻评议会是一种评价新闻媒介及新闻工作者的专门性非政府机构,它通常由新闻行业机构组织行业内相关人士,也可以由新闻界和其他各界代表联合组成。共职责是对新闻媒介及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行为进行评议,受理社会公众对涉及新闻媒介及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行为的投诉、申诉案件,监督新闻媒介及新闻工作者执行评议会做出的裁决。有的评议会还拥有处罚权,可以对当事人进行警告、记过、罚款、开除等处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