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陵园名人传③:陈火旺受命研制第一台巨型计算机
不知不觉,父亲陈火旺已离开14年了。父亲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我国计算机软件事业,他的治学精神和爱国情怀至今影响着我。
1936年,父亲出生在福建省安溪县长坑乡。爷爷是目不识丁的铁匠,他给父亲取名为“火旺”,希望家业兴旺、事业红火。父亲没有辜负这个名字,从小展示出过人的学习天赋。1953年9月,父亲以优异成绩考入复旦大学数学系。在复旦校园,父亲聆听闻名国内外的老教授讲课,打下厚实的数学基础。
从复旦大学毕业后,父亲被选拔到北京大学进修数理逻辑。1965年初,周总理首次提出了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为了培养高层次的科技人才,父亲于1965年9月受教育部派遣前往英国伦敦国家物理所进修,并首次接触计算机。自此,铁匠家的儿子成为我国首批计算机人才之一。
后来,由于“”,父亲提前结束进修回到复旦大学。此时,专家教授或被批斗,或被关押,教室、实验室全部尘封。父亲因根正苗红,幸免成为派的靶子。他独自找个僻静角落继续钻研计算机,直到1967年被调入华东计算机研究所。
上世纪70年代,计算机专家慈云桂为组建“远望”号测量船专用计算机攻关队伍招兵买马,父亲和母亲吴明霞相继加入。时值“哈军工”南迁长沙,学院百废待兴,研制计算机的工作点安置在郊区一座破烂的农校养鸭棚里。父亲和众多专家教授一起,持锹挑担,清除鸭棚积粪,用白灰浆刷净墙上的污秽……苦中有乐,父亲劲头十足。
不久,国防科委指派父亲主持和领导国内第一个Fortran编译程序会战,负责编译器的总体设计。这项工作于1974年顺利完成。这时,父亲终于登上了为国争光的大舞台。
1978年3月,亲自决断,把研制每秒运行亿次的巨型计算机的任务,下达给国防科大计算机研究所。刚过不惑之年的父亲成了亿次巨型计算机攻关主将,被任命为软件系统总负责人。母亲也是工作人员之一,当时担任软件研究室副主任。
1980年高考前夕,我的班主任突然找上门,希望父母能抽空给我辅导作业。母亲动了心,找来小黑板挂在家里,给我辅导数学。母亲一连辅导了三个晚上,我的数学成绩很快提升。没想到,父亲却责备母亲:“你这是干吗?你的程序都编完了?”母亲听闻,只好含泪收起小黑板,钻进了实验室。靠着这股日夜拼搏的精神,1983年12月,亿次巨型计算机通过了国家鉴定。这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台亿次电子计算机系统,填补了国内巨型机的空白。
湖南陵园是先烈英灵栖息地、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全防教育基地。湖南陵园艺术墓园现已放宽服务对象,不限于烈士、名人,可接纳更多的英灵栖息。联系电话或。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