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之巅》宏观视角俯视 IT 行业的发展史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2-11-18

《浪潮之巅》宏观视角俯视 IT 行业的发展史

  吴军博士,美国高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工学院董事会董事,硅谷风险投资公司创办者,曾在谷歌公司领导计算机自动问答项目,担任过腾讯公司副总裁。

  吴军系列的第二本书。在这本书里用了一个更加宏观的视角去俯视了整个 IT 行业的发展史,给大家列出了4条互联网行业的一些最基本的定律。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给大家说的这本书叫做《浪潮之巅》,是吴军系列的第二本书,我们前面讲过他的新书《智能时代》。在那本书里,吴军给我们梳理出了人工智能的发展轨迹,重点讲了大数据的重要性,还有大数据在未来可能会对我们生活产生的影响。

  那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其实只是整个 IT 行业的一部分,光看那本书好像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就像一部长长的电视剧,如果只能看到其中的几集,总是有点不过瘾。如果你想要从一个更连续,更高阶的视角去看整个 IT 行业的发展史,那还得看这本书,《浪潮之巅》。这本书已经是出的第三版了,是被很多商学院,计算机学院当做教科书来用,人手一本。

  在这本书里,吴军用了一个更加宏观的视角去俯视了整个 IT 行业的发展史,就像一个资深的解说一样,把历史上一些著名的公司拆分出来讲,从种大的视角看 IT 行业,你会突然发现一些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就是看似混乱不堪的 IT 行业也是有发展规律的。

  我们都知道,对所有的互联网创业公司来说,“快”才是硬道理,首先这个行业发展的快,几年就是一波浪潮,行业内的格局动不动就是一次大洗牌。其次是公司起的快,落的也快,一个小公司用不了几年的时间就长成了一个庞然大物,而一个大公司昨天还看起来一片繁花似锦,今天就突然宣布破产。在这个行业中的公司,不管大的小的,个个都像逃命一样往前奔,这么快的节奏,肯定就乱,那在这么乱的一个局面下,你说有规律可循吗?还线条定律,来说明互联网行业的一些最基本的规律。这些规律是对这个行业高度抽象化的总结,只有理解了这些定律,才可以避免掉进坑里,也可以帮助我们抓住下一次浪潮。

  这4条定律分别是摩尔定律、安迪-比尔定律、诺维格定律,还有基因决定定律。下面我们一条一条来看。

  先来看看摩尔定律。 刚才我们说了,IT 行业有一个核心的特点,就是快,为什么会有这个特点呢?这其实和集成电路的发展有关,早在1965年,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戈登·摩尔就预言,集成电路的集成度每2年就会翻一番,后来大家一看不对,实际情况其实比这个时间还要快,差不多是每18个月,就是每1年半,IT 产品的性能就会翻一番,价格则会降一半。这个就是摩尔定律,它从被提出来之后,就是整个 IT 行业的节拍器,你能踏上这个速度,就有生存的机会,踏不上,那只有死路一条。

  摩尔定律里说的产品性能主要指3个方面,一方面是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比如2007年的时候,世界上最快的计算机是 IBM 出的,名字叫做蓝色基因,它的速度是每秒钟365万亿次运算。到2010年,我们国家的天河1A计算机就超过了它,计算速度每秒高达2570万亿次,你看仅隔3年,就把蓝色基因的记录提升了7倍,然后到2012年,IBM 的红杉计算机成为了世界最快,速度是1.6亿亿次,又比前面的计算机快了6倍。这是最快是计算机之间的比较,其实我们的家用电脑的运算速度也是翻倍增长的。

  另一方面是计算机的内存也是在按照这个速度在涨,像苹果一代的电脑内存只能存一个文档,写篇长点的文章都不够,现在一个手机的内存就是200多G的。还有就是上网的速度也在翻倍增长,吴军说他1994年的时候上网,那时候的下载速度是每秒2.4KB,下载一个谷歌输入法得8个小时,现在谁的网速要是还几 KB 地下载,估计都要砸电脑了。基本上计算机的所有性能,还有外在的配套设施就是按照摩尔定律在增长,50年来都没有变过,它主导着IT行业的发展。

  首先,为了不断提升芯片的性能,IT 公司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得完成下一次产品的开发,这就让公司在研发上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大资金的投入必然使得每个产品的市场不会有太多的竞争者,比如在美国,制造计算机芯片的就英特尔和 AMD 这两家。其次,有了这些硬件的支持,软件方面就有了发挥的空间,比如2000年以前,不会有人想去办一家 YouTube 这样的网站,因为首先网速就跟不上,就算有视频也看不了。最后,摩尔定律让公司的研发必须针对多年以后的市场,比如在 Google 内部,每一次基础架构的升级,都要按照目前计算和存储能力的10倍来设计,因为达到这个水平也就需要三四年的时间,这个速度在传统行业是没办法想象的。

  为什么计算机的性能会提升得这么快呢?是IT行业的人比其他行业的人更努力吗?其实不是,主要是因为集成电路板上的晶体管数量在翻倍地增长。现在晶体管的材料主要是硅,同样多的硅,如果把它分得够细,芯片的性能就会大大增加,比如1978年的英特尔处理器上,只有3万个晶体管,而到了2007年,酷睿双核处理器上就有2.9亿个晶体管,虽然二者的数量相差1万倍,但耗费的材料其实差不多。现在最新的制造工艺能在一块硅晶片上刻出14纳米的电路结构,这已经比细菌的鞭毛还要细了。所以在技术的驱动下,晶体管的数量带动着计算机的性能飞速发展。

  说到这问题就来了,就算晶体管做得再小,归根结底还是物理结构。只要是物理结构,它就总有个极限,现在普遍认为,这个极限就是5纳米,如果超过这个数量级,电流的发热就会受阻,你看,14纳米到5纳米,已经没多久了,这说明啥?说明运行了50多年的摩尔定律马上就要终结了,计算机的性能提升马上到一个极限了。

  摩尔定律的终结会带来什么影响呢?咱们先把这个问题放一放,一会再来解释,因为这个现象和另一条定律密切相关,叫做安迪-比尔定律。

  安迪是英特尔公司 CEO 安迪·格鲁夫的名字,比尔就是鼎鼎大名的比尔·盖茨了。它的表述是这样的:比尔要拿走安迪所给的。啥意思呢?举个例子,比如你现在嫌苹果7太贵,想等一等,过上2年,等苹果9出来的时候再来买苹果7,那按照摩尔定律,它的价格会降一半,你会省很多钱,那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的呢?根本不是,要真是这样的话,人们是没有动力去换手机的,那所有手机的销量都不会上去。实际情况是,手机和计算机每年的销量都会稳定增长,那是什么动力促使人们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硬件呢?答案是软件,如果安迪是硬件制造的代表,那比尔就是软件制造的代表,比尔制造的软件会不断地吃掉安迪所提升的硬件性能。

  举个例子,虽然现在的电脑运行速度是前些年的几十倍,但是我们好像并没有感觉到有多快,这就是因为软件也在越做越大,它们占用的硬件性能越来越多。就像你完全可以等苹果9出来再去买苹果7,但是对不起,那时候很多软件在苹果7上就压根运行不了,这就逼着你得不断地换手机。

  我们可以看出,整个 IT 生态链就是这样的:以微软为首的软件开发商吃掉硬件带来的全部好处,迫使用户更换机器,让惠普、戴尔这些制造硬件的公司收益,这些公司再向英特尔这样的半导体公司订购新的芯片,同时再向外设厂商购买新的外设。在这中间,各家的利润先后得到了相应的提升,股票也随着增长,各个硬件厂商赚到钱后重新投入进行研发,再按照摩尔定律的预期速度增长,不断地提升硬件性能,为下一次软件的更新,吃掉硬件性能做准备。华尔街的投资者都知道,如果微软的开发速度比预期慢,那一定不能卖英特尔的股票,因为它们是一体的。

  简单说,安迪-比尔定律把本来属于耐用消费品的硬件设备变成了消耗型商品,一直在刺激整个 IT 产业的增长。从这我们可以看出,软件和硬件行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一体的。了解这点我们再来看前面的问题,摩尔定律走到头了会怎样。硬件更新不了了,软件的复杂性也就有了一个终极限制,那整个 IT 产业会怎样,会崩溃吗?历史告诉我们,不会。到时候一定会有新技术突破整个瓶颈,因为这可是关系到整个行业生死攸关的大问题。

  那怎么突破这种瓶颈呢?目前大家讨论出来的解决方案大概有这么几个,要么就拿其他的新材料代替硅,比如用石墨烯晶体管,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剥离出来、由碳原子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材料,说到这插一句哈,有一个科学家用了一个特别奇葩的办法制造出了石墨烯,就是拿透明胶布对着一块石墨一层一层分粘,竟然手工制作出了一层石墨烯,可见石墨烯价格便宜,大规模制作也指日可待。它如果制造成晶体管,运行速度可以比性能最好的硅元件快几千倍,甚至能突破前面所说的5纳米临界值。这是一种解决方案。

  要么用忆阻器,它是一种有记忆功能的电阻,一个忆阻器的工作量,相当于一枚 CPU 芯片中十几个晶体管共同产生的效用。这就打破了原来传统计算机的存储结构,也就是把缓存、内存和硬盘融为了一体。这种架构可以摆脱原来不断把晶体管做小的路数,能大幅度地提升计算机性能。

  这些解决方案还都是从宏观的角度去想解决方法,如果从微观的角度去想这个问题也可能有思路,比如摩尔定律终结,说到底是由于电流在尺寸太小的半导体中的发热和损耗受限,想要延缓摩尔定律,就得减少电路中的发热和损耗,其实从微观层面来看,这完全不是个问题,比如一个电子绕着原子核旋转,如果从经典热力学的角度看,它应该会不断地损耗直到停止运动,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一个电子会永远绕着电子核转下去,它完全没有损耗。2016年最新的诺贝尔奖得主就设计了一个由原子组成的发动机,并且用这台发动机转动了一个物体。这已经证明了,微观世界的构造是可以影响宏观世界的,那这种特殊的优势也能给突破摩尔定律带来想象。

  前面我们用摩尔定律和安迪-比尔定律概括了 IT 产业生态链的构成,这是从产业的角度看的,下面我们从公司的角度来看看,科技公司的发展也遵循2条定律,一条是诺维格定律,另一条是基因定律。

  先说诺维格定律。诺维格也是个人名,他的全名叫做彼得·诺维格。他是 Google 研究院的主任,美国计算机协会资深的会员,还是一名人工智能专家。诺维格定律的表述是这样的,当一家公司在某个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超过百分之五十后,将无法再使市场占有率翻番,就必须寻找新的市场。那你可能会说,这不就是一句废话嘛,谁不知道超过百分之五十后占有率以后就不能翻番了。诶,这句话可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他实际上道出了许多公司兴衰的根源。具体来说,它背后至少包含2层意思。

  首先它说明,一家公司的市场份额总是有限的,如果一直抱着可以无限高速增长的妄念,那这家公司会很危险。比如当年朗讯就没有预见市场的饱和。朗讯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它是一家大型的通讯网络服务商,以前它在美国的程控交换机市场其实已经占了大半壁江山,但是它还是想在这个萎缩的市场上实现高速增长,就创造出了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市场,把设备卖给那些根本还不上钱的公司。从短期来看,他们的财务报表是很漂亮,但实际上并没有进账,到钱真的收不回来的时候,这家公司就垮掉了。这个错误很多不是IT领域的公司也会犯,比如以前花旗银行为了达到高速增长的目的,把钱给那些根本还不上的客户,最后导致数千亿美元的坏账。所以你看,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地盘是有界限的,这个在扩张的路上非常重要。那你可能会说,我干嘛得扩张呢,我就安安静静地在原来的规模上一直做不就好了吗?

  答案是不行,你不扩张就得死,为啥呢,有2个原因,一种是反摩尔定律在起作用。前面我们说了摩尔定律是每18个月计算机的性能就会翻倍,如果把这条定律反过来看,一个 IT 公司如果今天和18个月前卖掉同样多的,同样的产品,它的营业额就会下降一半,也就是说不扩张就离破产不远了,这就是反摩尔定律在起作用,所以大多数做硬件的公司都活得非常辛苦,这是一方面的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一家公司必须不断地满足大众的增长预期,它的股票才能保证不下跌。我们知道,一个好的预期对一个公司非常重要,大家都看好你,你的股票就会涨,不看好你,你的股票就会跌,那怎么让大家看好你呢?你得不断拿出持续增长的业绩来说服大家,就像一个姑娘一定得觉得小伙有上进心,肯持续努力,她才会嫁给他。虽然现在没啥钱,但是一个好的预期就够了,相反,就算现在小伙很富有,但是天天去赌场混,那给姑娘的预期就会很差,聪明姑娘都会远离这样的人。公司也是一样,只要你的公司停滞不前了,那大众和华尔街那些人就会觉得,你开始走下坡路了,那这个公司就比较危险了。所以不管扩张得快还是慢,不断地扩张就是王道。

  上面说了诺维格定律揭示的第一层意思,就是市场总是会饱和的,它的第二层意思可就揭示了创业公司一条特别残忍的现象,就是一家公司永远不会有稳定的时候,永远得不断地寻找新的增长点。

  和人一样,一家公司也有青少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一家公司刚开始发展得都是很有朝气,有独特的优势的,但那时候它的市场份额却不大,只要能干好自己的事,就能按几何级数增长,根本不用担心市场空间的问题,用辛弃疾的话说就是“少年不知愁滋味”,但是当它占有一半以上的市场时,它的发展就受限于整个市场的规模了。

  市场的蛋糕就那么大,如果还想扩展,就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和传统的企业不一样,一家科技公司非常容易早熟,用不了几年可能就达到市场饱和状态了。就拿谷歌公司来说,谷歌的创始人拉里·配奇就讲,他最初的梦想就是把谷歌办成一个盈利能上亿的公司,但是它的增长大大地超过了预期,它的搜索量短短2年就涨了上百倍,很快就占到了全球搜索流量的一半以上,长成了一个婴儿巨人。但是随着市场份额的扩大,它的增长率也是一路下跌,从原来的70%跌到现在的20%左右,这时候它必须得找到新的增长点。

  所以你可能觉得创业公司的主要任务就是赚钱,其实不是,创业公司的主要任务是持续地赚钱,如何维持大众对你的增长预期非常重要。这也就表明了一家公司永远不可能有一招鲜吃遍天的情况出现,它要不断地去开拓新的版图。

  那要怎么找到新的增长点,摆脱诺维格定律的诅咒呢,吴军给出了2个方向。一个是横向扩展,另一种是转型。什么是横向扩展,就是一家公司把现有的技术和商业优势,用到相关的市场上去,比如 Google 从基于搜索的广告扩张到基于内容的广告,微软从个人电脑操作系统扩展到应用软件,惠普从小型机扩展到个人电脑,迪士尼从动画片扩展到传统电影。横向扩展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公司原来的优势和经验,在新的领域很快站住脚。这是最常见的寻找增长点的方式,但是当一个行业已经进入老年期了,横向扩张也找不到好的方向,外部的大环境又和现有业务相冲突时,就得考虑转型了。

  转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特别难,为啥,这就要说到最后一条定律,基因定律。就是说一家在某一个领域特别成功的公司,它一定是被优化的非常适应这个市场,也就是说它和市场互相驯化,它获得成功的内在因素,会渐渐地根植到这个公司的文化当中,就像基因一样,让这个公司具有特定的做事风格。比如微软在中国的分公司就有微软的风格,中国的 Google 一定是继承了 Google 的文化,一家公司开拓新领域时,会不自觉地用原来的做事方法,思维方式去应对新市场。

  比如苹果公司,有人说苹果从个人电脑到 iPhone,再到 iPad,看起来是成功转型了,但是其实它的基因并没有变,就是它还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虽然以前吃过自我封闭的亏,但是一直到最新一代的智能机,它还是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必须用 iTunes 软件才能把视频和音乐从电脑里面倒进去,这就让它的市场份额不会那么大。那它为啥不像安卓那样做到开源呢?原因很简答,这不是它的商业模式,苹果的基因就决定了它必须靠硬件来赚软件的钱。所以基因决定这一家公司的基本行为模式,彻底转型就会特别难。

  还有就是年轻的公司没有退路,只有往前冲,新的领域就是他们唯一的机会,他们自然会全力以赴,而成熟的公司就不一样了,他们原来的赚钱路径并没有断,只要在新领域遇到困难就容易往后缩,一旦新业务和传统业务有冲突,通常的策略是牺牲新业务,这就让转型又多了一个隐形的障碍。那你说彻底转型就压根不可能嘛?也不是,那得有一个像杰克·韦尔奇一样的超级 CEO 出现才行,杰克·韦尔奇是通用电气的前 CEO,他除了天赋异禀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所有的职业生涯都是在通用电气度过的,只服务于这一家公司。这就让他对这家公司的基因了如指掌。那像这样的超级 CEO 自然不多见。

  总的来说,诺维格定律决定着一家公司的市场份额是有限的,公司必须不断地找到新的增长点。基因决定定律又预示着找到新的增长点特别难,所以创业公司真的叫举步维艰。当然,世界这么大,也总会出现一些能成功适应各种情况的公司,那些老的,注定要垮掉的公司也并不能说是失败了,它们为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们回顾一下,这本书给我们讲解了很多 IT 公司的兴衰成败史,我们从中可以发现4条定律在一直起作用,分别是摩尔定律,电子器件的性能每18个月就会翻一倍;安迪-比尔定律,软件会不断地吃掉硬件的性能;诺维格定律,一家公司的市场份额是有限的,它必须不断地扩张来满足所有人的预期;基因决定定律,公司的基因是限制一家公司转型和发展的源头。

  从这4条定律我们可以预测到新的浪潮马上就会出现,就是全新的硬件和软件应用会迎来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市场,在这样的浪潮面前,现有的公司能否突破诺维格定律和基因决定定律的限制,赶上下一波浪潮吗?这值得我们每个人好好地思考一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