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投界大佬的高考往事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2-10-10

中国创投界大佬的高考往事

  高考,无非是很多人做同一张卷子,然后决定去哪一座城。最终发现,错的每一道题,都是人生的一个选择。

  高考也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个转折点,但是之后的人生轨迹究竟如何,还真未必是高考决定的。从创投圈这些大佬们的高考经历中,或许可以为我们带来一些启发,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高考。

  1972年,张磊出生在中国中部河南省驻马店市的一个村庄,后以全省高考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入人民大学,学习金融专业。张磊说:“尽管河南驻马店是这么一个小城市,却出了一个很牛的师兄叫施一公,现在担任清华生命科学院院长,是我的中学校友。我觉得这是我人生的第一步,知道要努力。”

  张磊在七岁时就展露出经营天分。他家的房子位于京广铁路的火车站旁边。放暑假时,张磊就在车站旁排上小椅子,把自己的连环画书租给候车旅客以及散步者看。他的家境很一般。他说,父母亲吃了不少苦头,但他们总是乐观向上,对往事从不提及。“我父母那一代人就没有我们这样的好机会。”他说。时至今日,张磊的生活仍很节俭,几乎到了清心寡欲的地步。

  2005年回国创办高瓴资本。12年后,高瓴管理的基金规模从最初的 3000 万美元发展到现在的 300 亿美元,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私募股权管理基金之一。

  从河南驻马店贩卖杂志的少年,到耶鲁实习生,投资腾讯,京东赚200多亿,并成为耶鲁19位校董之一,张磊的经历是一个传奇。

  1977年,国家在“闭关”多年之后恢复了高考,向求知若渴的莘莘学子们敞开了大门。这扇知识大门所透出的灿烂阳光,照亮并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熊晓鸽便是其中的幸运儿之一。

  高考前,熊晓鸽在湖南湘潭钢铁厂当了三年电钳工,在马达轰鸣钢花飞溅中无知无畏地虚掷着宝贵的青春年华。虽然在做电钳工,但是大学梦在熊晓鸽脑子里一直挥之不去。他学英语、读夜校,努力地做师傅们眼里的好青年,期待机会眷顾。

  熊晓鸽记得,那天是1977年10月21日,工厂广播里传来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高等院校招生考试正式恢复。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本能地觉得机会终于来了,一定要试一试。

  他向师傅请假回家复习功课,父母也为他腾出了房间。房间里一张大床,摆满了复习资料,床头还放了一筐父亲专门买给他的橘子。他捡回阔别多年的课本,开始以拼命三郎的方式夜以继日地复习备考。甚至有一个多月,熊晓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备考,停电了,就点起煤油灯,常常通宵达旦。

  那年高考是冬天进行的,经过两个多月的备战,他终于如愿拿到了湖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迎来了自己人生的春暖花开。拿到通知书那天,熊晓鸽从几十米高的工厂楼梯飞跑下来,跨上自行车,再飞一样地骑回家,将湖南大学第一届外语系的录取通知书递给母亲。

  1977,是扭转熊晓鸽自己人生的年份,熊晓鸽说自己像一个缩影,代表着被时代无情碾压又幸运地被时代托起的青年学子。这一段心路历程,是一代人以知识改变个人命运的弥足珍贵的集体记忆,也是一个民族重新焕发生机、开启智慧与创造的原动力的历史见证。

  他曾用这么一句话形容高考对自己的意义“如果我真的是一只早晨的鸽子,那么1977年高考就是早晨那第一缕阳光,驱走了一切命运的阴霾,照亮了精彩人生的前路。”

  自此,熊晓鸽一展羽翼,没有辜负时光。从湖南大学毕业以后,走南闯北,继而飘洋过海。1986年,他赴美留学,就读于波士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获得硕士学位,然后考入塔夫茨大学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攻读国际经济与商理博士学位

  1991年,熊晓鸽加入IDG。1992年,在IDG麦戈文先生的支持下,IDG资本在美国波士顿成立。次年,熊晓鸽率IDG资本进入中国,同时也将风险投资业务引入中国。IDG资本成为首家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投资机构。

  在创投圈中,沈南鹏是数理思维见长的投资人代表。与绝大部分历经高考大战的人不同,沈南鹏没有经历过折磨人的高考,被誉为“数学天才”的他,当年是保送进入数学系的。

  沈南鹏从小就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小神童。中考满分是600分,沈南鹏竟然考了594分!学生时代得到的奖项包括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美国中学生数学竞赛海外赛区冠军等。

  15岁时,沈南鹏遇见比自己小一岁的的梁建章,两个懵懂少年一起参加了1982年第一届全国中学生计算机竞赛,两个数学“神童”也都同时获奖。“那时候,我一点不觉得苦,就是喜欢遨游在数学世界的感觉。”

  1985年要上大学的时候,他赶上了第一届高考免试,很幸运地进了的试点班,成为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的一名学生。

  四年后,他赴美攻读哥伦比亚大学数学博士。到了美国,他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中国人是误把熟练当成了天才。“以前我拿奖,可能是因为我很熟练。” 在哥大读博一年,他认为自己并不能成为一个杰出的数学家,于是把兴趣转移到商业、投资。

  有人说,他是创投圈“完美型”男人。聪明,帅气,学历从中国名校到美国常青藤;职业履历从上世纪90年代初在华尔街起步,然后到香港为国际投行开拓中国内地市场。

  沈南鹏说,自己确实是很幸运的。后面有很多路走对了,有一些是自己选的,还有些是这个时代的大潮推着自己做了一些非常正确的选择,包括留学、回国、创业,是这些很幸运的选择帮了自己。

  很多人眼中的徐小平,是一位优秀的天使投资人。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他其实也是一位专业的音乐人?

  从小音乐细胞就特好的徐小平会拉二胡、小提琴、手风琴,高考恢复前在江苏泰兴文工团工作,经历了“上山下乡”。

  “我当时在拉小提琴卖艺,最大的理想就是到工厂做个工作轻松的宣传干部,25岁的时候结婚生孩子,过完我的一生。”在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出来之后,徐小平曾这样规划自己的人生。

  1977年,听到恢复高考消息的那一瞬间,徐小平感觉到时代在变了,学习知识的大门再一次打开了。热爱生活和音乐的他,填报了音乐界的最高学府—中央音乐学院。当时,这所只招收两百多人的学校有几万人填报,其中音乐系全国就招十个人,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报了,因为参加就有机会,哪怕不大,不参与就完全没可能。之后徐小平奔赴上海,历时三天,考了六门课。

  “初试之后是复试,我根本不认为我有机会能考上。”徐小平把家里的地址留给了一起考试的朋友。“我跟他说,放榜的时候如果看见我的名字就通知我。”放榜那天,徐小平从下午一点开始坐立不安,等到下午五点终于来了通知他去复试的消息。“当时没有汽车了,我爸就去找了辆养猪场的卡车,然后到江边坐了船,五等舱,我身边左边一群鸭右边一群鸡,前面还有一群猪娃娃。彻夜不眠赶到上海,总算没有迟到。”

  “我们的命运被‘那三届’改变了,而中国的未来也因为这代人而改变了。”回忆高考往事,徐小平感慨不已。“希望能够在未来的三十年,能够继续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最终不负这个时代。”

  1987年,“出国潮”兴起,徐小平辗转到美国、加拿大留学、工作、生活。绕了一圈,好山好水好寂寞,于是有了后来“中国合伙人”的故事。

  2006年斯坦福之行,徐小平找到了音乐、留学以外第三件“好玩儿的事”—做天使投资。如今,徐小平活跃在线上线下,传播对年轻人创业的信心和期待,成为投资圈知名的天使投资人。

  深圳前海创投孵化器有限公司矢志孵化培育创投主体,助力城市产业发展,加速新经济企业腾飞,公司是中国创投孵化器品类的开创者、引领者,是孵化创投的孵化器,首创“创投孵化器”模式获得总理采纳,是创投领域写入国务院重大文件的唯一创投服务平台,被“中国硅谷”的南山区政府工作报告誉为“南山实践为国家顶层设计做出贡献”,被《深圳特区报》等媒体誉为“前海向全国输出新模式”,并在南京、青岛、大庆等市落地。倡导创投孵化器模式写入了“青岛创投十条”、“2020南京市委一号文”等地方重大文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