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英语(人工智能英语缩写)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2-09-06

人工智能英语(人工智能英语缩写)

 

【上新公告】

火爆全网的木铎《每日考点》专栏又双叒叕上线啦!

围绕10年真题高频词汇,从核心概念梳理、历年真题梳理以及相关论文推荐三个维度出发,每个考点新增加【考察偏向解析】,针对真题,全方位帮助你理解并记忆重要考点。

食用指南:打开你的专题笔记,进行查漏补缺式补充吧。

核心概念辨析

一、人工智能的定义(注意名词解释)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

人工智能技术将使新闻生产更加高效便捷,受众行为分析更加精准,媒体传播效果更加优化,它对新闻的内容生产、议题设置、运作方式等带来革命性的影响。(比较经典、学术的一段话,记住!)

二、人工智能带来全新的新闻生产

2015年9月,腾讯财经推出了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Dream writer,用时一分钟写出了第一篇报道;11月,新华社写稿机器人快笔小新正式上岗,可以写体育赛事中英文稿件和财经信息稿;2016年3月,韩国写稿机器人上岗,仅0.3秒就写出一篇股市行情的新闻稿。(简单记住这几个例子,论述题中可援引)

计算机自动生成的机器人新闻,尽管在国内尚属新鲜事,但是国外几年前就已成为现实,机器人早已开始协助写稿、编辑、校对等。路透社、美联社、《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雅虎、赫芬顿邮报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公司都已纷纷采用机器人生产新闻。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成熟,机器人的计算能力和学习能力不断提升,传统新闻生产的方式将逐渐被颠覆。过去依靠专业记者生产内容(PGC)的手工模式,继走向专业生产+用户生产(PGC+UGC=PUGC)的Web2.0模式后,又将走向Web3.0新阶段:算法生成内容(AAC),与PGC和UGC三者鼎立。(这三个专业名词,务必都掌握,写进答案会很加分)

新华社副社长刘思扬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讨论人工智能对新闻业影响时认为,未来人工智能至少会从内容生产和消费两端对媒体发展带来变革。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大数据深度结合,将催生真正意义上的精准媒体,在图像识别、视频处理、跨文本翻译、数据库激活等领域,推动媒体融合快速发展。

短期而言,体育报道、财经报道、房地产分析报告、民意调查、市场调研报告等比较容易实现标准化生产的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会迅速普及推广。

三、人工智能带来全新的议题设置

传统媒体的议题设置,主要取决于当时的新闻热点、宣传管理部门的指令、媒体同行的选择和编辑记者的经验。但是,人工智能技术出现后,媒体议题设置和编排分发的旧有规则被打破了。算法推荐新闻,以及受众之间的相互推荐,逐渐开始争夺内容分发的主导权。

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是数据挖掘。媒体的受众分析将比以往更精准,内容的聚合与分发,将更加精准化、智能化、对象化、个性化。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个人信息行为追踪,新闻机构可以做到为用户智能推荐,实现个性化的新闻定制。全球新闻生产从人工整合向技术整合的趋势愈加明显,人工智能向传媒领域进军已成潮流。人工智能技术宣告了个性化新闻时代的全面到来。针对每个订阅用户的专属评论和定制化报道,已经成为现实。

(1)首先,人工智能技术使得用户画像更清晰,可以为用户量身定做内容。过去,一点对多点的、千篇一律的生产模式将转变为个性化、对象化、差异化的内容生产模式。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受众进行详尽的统计分析。你在看手机时,手机也在看着你,互联网巨头悄然地收集着用户所有行为数据——除一般性的用户数据(如性别、年龄、地域分布、情感倾向、注意力偏好、行为喜好、渠道偏好、消费能力、生活轨迹、关系圈、终端匹配等),还有产品数据(如产品形态、产品资费、渠道、品牌、类型和终端要求等),以及网络能力数据(如网络功能、利用率、效率等)。新闻客户端一点资讯的创始人郑朝晖曾坦言:比阅读重要的是阅读者的行为。

(2)其次,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受众进行场景化适配,这是传统议题设置望尘莫及的。在不同时段、不同地理位置,用户对新闻的需求都不同,机器人可以在后台实时调整。如此,就不会出现将传统媒体内容照搬到PC端,PC端内容复制到手机端,将白天信息需求视为和夜晚等同的窘境。

与场景时代相关的有五大因素:大数据、移动设备、社交媒体、传感器和定位系统,它们都和内容生产关联起来。从哪来—现在哪—去哪里三个阶段,用户接收的内容都不一样。如受众走路或运动时,可以通过谷歌眼镜、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接收短小精悍的突发新闻;受众在等车候机时,可以通过手机接收碎片化、趣味化的内容,受众在临睡前,可以接收娱乐类、情感类的内容。

(3)最后,人工智能技术使媒体更加社交化,更加注重对社交媒体数据的收集和挖掘。对媒体来说,没有大数据,一切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未来媒体的竞争力,取决于其数据挖掘的能力,而非简单的叙事能力。过去的议题设置,片面追求新闻热点,忽略多元化用户的需求。而人工智能时代的内容选择,取决于兴趣引擎以及长尾理论。今日头条的竞争对手一点资讯也深谙此道。它通过微博绑定,推测出用户的兴趣爱好。用户使用时间越久,基于兴趣引擎的媒介工具会越来越懂用户,在频道内容和排序上会更符合其胃口。

四、传统媒体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简答题/论述题的最爱)

(1)首先,传统媒体不能一味沉溺于内容为王的路径依赖,而要考虑内容+技术+渠道+市场+人才的全产业链运作。片面强调内容为王,对科技发展视而不见,最终会导致传统媒体的彻底边缘化,丧失主流舆论阵地。

(2)其次,传统媒体除了培养全能型记者,还要引进软件算法工程师。一方面,媒体需要复合型的人才队伍,需要记者掌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其除了必备传统报台网的采访、编辑和写作技巧,懂得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的制作技能,还要懂得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的发稿流程。另一方面,媒体队伍需要专门的算法工程师。媒体队伍的知识结构,不能局限于中文、新闻、传播等文科领域,还需要大量的IT人才,满足TMT(Technology/Media/Telecom)、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产业的融合趋势。

(3)最后,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步步紧逼,传统媒体不能画地为牢,需要打破藩篱,既要开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一体化运营,也要做好内容集成服务商,在媒体聚合平台安营扎寨(如媒体公众运营号),还可以主动聚合自媒体(如发起自媒体联盟),实现平台共享。

五、机器人新闻

(一)机器人新闻的定义

新闻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业得以应用的产物,主要指机器利用计算机程序对相应的数据信息进行抓取,自动生成新闻文本,目前已在欧美主流媒体的财经、体育、天气类新闻报道中得到运用,最早运用于体育报道领域。机器人写手新闻不同于早期纯粹的信息收集、抓取程序,而是在数据收集、处理的基础之上自动生成完整的新闻样式的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机器人写手新闻的成果是完整的新闻报道,最大特征是自动化的新闻生成,在技术研发阶段以后,人工的参与不对新闻生成产生决定性影响。

(二)机器人新闻对传统新闻生产的影响

互联网小常识:基础服务器一般是只有1个CPU,工作组级服务器一般支持1-2个CPU,部门级服务器一般支持2-4个CPU,企业级服务器一般支持4-8个CPU。

1、新闻信息来源的变化

新闻机器人的生产模式将从基于互联网数据抓取的断点式自动生成模式,逐渐转换到基于物联网持续性数据抓取的自动生成模式。机器人写手新闻信息多来自互联网数据,包括特定第三方的信息推送、基于社交网络的传感新闻、信息搜索强度和频度的统计分析等数据信息。

机器人写手新闻的出现,使得物联网中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包括移动互联网中的地理位置数据)、社会化媒体中的用户生产内容(UGC)以及新媒体中的各种用户数据被更为广泛而深入地应用。新闻信息的来源不再只依靠记者、依靠人力的发掘,而增加了信息系统的直接抓取。在此过程中,记者的角色将逐渐弱化,新闻信息自动化采集的比重逐渐增加。

2、新闻生产主体的人机转变

传统的新闻生产主体是自然人,但是机器人写手新闻的生产主体是计算机程序,而不是自然人。在机器人写手新闻生成过程中,因其依托计算机技术的特殊属性,除了前期的技术开发以及最后点击确认发布按钮,人并没有过多地参与新闻生产的主要环节。

新闻生产主体的转变,某种程度上将记者从烦琐的信息收集过程中解放出来。记者的主要作用不再体现在信息提供上,而在信息的深度挖掘和解析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升级以及机器人写手新闻的大范围应用,在今后的新闻生产中,记者将会从信息提供者转变为信息解释者、核查者等多重角色,这也将成为新闻媒体和记者需要应对的一种挑战。

3、新闻生产速度的提高

新闻的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力所在,包括新和快两个方面:新,即新鲜、新颖、新生;快,即要求写稿和发稿速度快。基于计算机系统软件生成的机器人写手新闻,在信息抓取及文本生成方面的速度都是人工所不能及的,这不仅有利于媒体抢占新闻资源,而且还可以节省大量人力。

4、新闻生产流程的减少

在新闻事件发生和新闻报道发布0时差的今天,新闻行业被要求用更高效的方式为受众提供信息,机器人写手新闻将传统新闻生产的采、写、编、排等过程融合在一起,化繁为简,形成了从数据抓取到文稿生成的两步式新闻生产方式,大大缩减了传统的新闻生产流程,优化了整个新闻生产体系。

在信息抓取方面,基于特定抓取程序的计算机系统比人力更高效地收集到可用信息,减少了人力检索收集、阅读、裁定的过程,在减少生产流程的同时,更是对人一定程度的解放和对人力资源的节省。

5、新闻报道方式和内容的转变

不同于传统的新闻报道,机器人写手新闻在固定的文本模板中嵌入不同的数据信息,按照标准的报道模式对特定领域的信息进行报道,在报道方式上呈现出固定化、模式化的特点。另外,机器人写手新闻在报道内容上讲求报道的广泛和全面,更倾向于提供大量的信息,而无法直接生成精确、详细的深度报道,即机器人写手新闻主要是报道what,告诉受众发生什么事情,而不是解释和说明事件背后的意义。

(三)机器人新闻存在的问题(核心考点,务必掌握)

1、新闻写作的模式化

机器人写手新闻以缺少具体数据的新闻模板为基础,由于技术的局限性,基于代码编程的系统和软件目前只能提供固定的新闻模板,因此,机器人写手只能按照固定套路进行新闻生产,新闻写作呈现固定化、模式化。这种方式更多地运用在体育、财经、灾难事件报道中,在深度报道等领域无法适用。

另外,机器人写手新闻的组成是确定的模板以及变动的数据,在速度化生产的同时,还带来了新闻生产批量化、同质化问题,同一领域、同一类型的新闻报道文本极为相似,而唯一的变化就是其中的一些数据。

2、缺失的新闻敏感度

机器人写新闻同样存在新闻敏感度缺失的问题,机器毕竟是机器,尽管美联社表示机器人写作软件按照程序使用不同语气的能力越来越强,但新闻毕竟出自机器人之手,它不具备对新闻线索进行挖掘的观察能力,也不具备对新闻事件进行取舍的决断能力,而这两种能力是新闻敏感度的重要体现。

3、冰冷的新闻温度

机器本身没有办法判断情绪,它们只是单纯地从数据库中抽取形容词,用法正确与否暂且不论,与手工打造的饱含情感、责任和人文诸因素的新闻稿相比,从机器人手中传递出来的新闻虽然是新鲜的却是冰凉的。

4、数据收集对个人隐私的侵犯

互联网小常识:信息的安全传输包括两个基本部分:(1)对发送的信息进行安全转换(如信息加密),实现信息的保密性。或者附加一些特征信息,以便进行发送方身份验证。(2)发送和接收双方共享的某些信息(如加密密钥),这些信息除了对可信任的第三方外,对于其他用户是保密的。为了信息的安全传输,通常需要一个可信任的第三方。

机器人写手新闻基于互联网和物联网数据采写新闻,对用户的隐私安全有一定隐患。由于当前网络监管的不完善,机器人写手新闻在利用物联网技术采集信息,以及对社会化媒体中的用户生产内容、新媒体用户数据进行采集时极有可能侵犯个人隐私。如何把握新闻报道所需要的资源与个人隐私之间的界限,这将是对媒介伦理的一个挑战。

5、新闻报道不平等的加剧

机器人写手新闻的应用需要经济、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在短时间内并非所有的媒体机构都能够利用机器人写手完成新闻报道。有能力使用这一先进技术的媒体机构可以率先享受技术变革带来的便捷,并可以节省出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以利于其发展。这种运用的不平等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加剧媒体间的竞争,给部分媒体带来更大的生存、变革压力。

另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对机器人写手的使用情况也会不同,很可能进一步加剧地区之间新闻报道的不平等现象。机器人写手新闻最先运用成功的都是欧美发达国家媒体,依托于强大的经济和技术支持,先进发达国家比其他地区更早、更快、更好地运用新的报道方式,由此加大了国家和地区之间新闻报道的不平等。

历年真题梳理

简答题:人工智能对媒体的影响(2020年海南大学440真题、2021年上海大学334真题、2021年华中科技大学334真题、2021年西北大学440真题)论述题: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机器人新闻写作的影响(2020年复旦大学440真题)论述题:人工智能推动社会上机器人的普及,请用传播学的相关理论预测社会化机器人在普及中可能遇到的问题(2021年北京大学334真题)论述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业的应用(2021年武汉大学440真题)简答题:简述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广告创新路径(2021年暨南大学334真题)论述题:麦克卢汉认为人是给技术异化授粉的蜜蜂,保罗莱文森则认为技术是人的思想的体现,并且还指出一切技术都是刀子的翻版,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算法技术的发展运用有关理论评论两人的观点,并论述媒介技术对现实社会的影响(2021年吉林大学334真题)简答题:人工智能对广播电视内容生产的影响(2022年南京师范大学MFA812真题)简答题:请简述人工智能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并说明人工智能如何优化新闻报道(2022年四川大学440真题)

相关论文拓展

智媒化:未来媒体浪潮——新媒体发展趋势报告(2016)—彭兰《国际新闻界》(拓展阅读)人工智能技术对新闻生产的影响与再造—梁智勇、郑俊婷《中国记者》(深度阅读)智能化:未来传播模式创新的核心逻辑—兼论人工智能+媒体的基本运作范式—喻国明、兰美娜、李玮《新闻与写作》(深度细读)试论人工智能技术范式下的传媒变革与发展——一种对于传媒未来技术创新逻辑的探析—喻国明、姚飞《新闻界》(深度细读)机器人新闻写作的局限与不足——基于腾讯财经写作机器人Dream writer作品的分析——陈力丹《新闻记者》(理解即可)机器人写作对未来新闻生产的深远影响——兼评新华社的快笔小新——王悦《新闻与写作》(深度阅读)机器人新闻: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新闻生产模式——孙瑛《编辑之友》(深度阅读)智能媒体的现实图景与未来想象——以新闻领域的变化为例——张磊《郑州大学学报》(理解发散)智能化:未来传播模式创新的核心逻辑——兼论人工智能+媒体的基本运作范式——喻国明《新闻与写作》(深度细读)

互联网小常识:交换机的交换模式主要分静态交换和动态交换,动态交换又分为快速转发、碎片丢弃和存储转发。三个的转发时机分别为:获得目的MAC后(14B),获得前64B后,获得整个数据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