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国华:北大博士论文抄袭拷问高校学术生态
学术期刊《国际新闻界》近日的一纸公告,将一名北大原历史系博士生置于学术抄袭风波中。公告称,已从北大毕业的历史学系博士生于艳茹在《国际新闻界》发表的论文涉嫌剽窃一国外论著,决定5年内拒绝于艳茹的投稿。昨天,北大历史系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组织专家调查。(8月24日新京报)
7页论文中,除中英文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外,其余6页都有抄袭,而且多处段落甚至一字不改直接按照原文翻译,引用文献就有两条涉嫌直接抄袭……学术期刊《国际新闻界》官方网站上提供的北大女博士于艳茹论文与原论文的标注比照,令人触目惊心。这也难免《国际新闻界》编委会认为于艳茹论文“构成严重抄袭”,且决定首次以编辑部的名义发布公告,将论文抄袭情况通报给该博士现工作单位,同时联系文献收录机构删除该论文电子版,并决定5年内拒绝其投稿。
作为高校尤其是顶尖高校的博士,对于学术研究理应有着更为严格的标准,和更苛刻的自律意识,但于艳茹关于“研究”18世纪法国新闻业“投石党运动”的这篇论文之“出炉”,确实令人震惊。这篇被指严重抄袭的论文发表时,她还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生。如今,已在新单位参加工作的于艳茹,面对如此严重的学术不端事件,不知心中作何感想。她曾经就读的北京大学,以及现今工作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对于这起几近坐定事实的学术丑闻,不知持何态度?
从《国际新闻界》官方网站刊登出的论文比照来看,这起严重的学术不端基本上已坐实。发生如此学术丑闻,于艳茹本人自然应负主要责任,原培养单位也负有一定的连带责任,而期刊无疑也存在审稿把关不严的问题。这些都是毋庸置疑的。将国外论著的主要部分几乎照抄照搬地“翻译”过来,改头换面之后变成自己的学术成果,相较苦心孤诣查阅资料、对比分析、综合归纳、阐明观点,当然要容易得多,但这种将别人学术成果剽窃过来当作自己“研究成果”的做法,无异于偷窃,而且是对知识的无耻盗窃。如此龌龊行为,暴露了当下高校学术研究中令人担忧的生态格局。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学问无假”的古训被弃若敝屣。且不讲为数不少的本科生论文在“复制”“粘贴”的鼠标和键盘声中“诞生”,研究生论文也逐渐成为学术不端的重灾区,更令人惊愕的是,某些本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学者教授也被暴露出有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高等教育中的学术生态之混乱可见一斑。这固然是肇事者自身学术标准降低和学术道德沦丧的结果,却也跟高校宏观学术研究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合理的考核机制,疲软的监管机制,以及对于学术不端惩处的松懈,都是构成高校学术生态问题的原因。浮躁喧嚣的学风,“论文GDP”的错误导向,缺乏对学术研究“板凳要坐十年冷”予以包容的长效机制,重短期效益轻长远眼光的“学术政绩观”,都给学术研究生态造成破坏。
北大博士涉嫌论文“严重抄袭”,是当下高校学术研究的一面镜子。这面镜子映射出的光怪陆离的学术生态,值得全社会深思。
习 中蒙新定位李克强 人才红利新疆恐怖组织视频旧金山6级地震青奥会吉祥物被追捧城市规划“后遗症”山西2名落马非行政许可事项取消中国99改坦克或亮相西安北站小苹果宅男家里造机器人白发老人秀恩爱朱军夫妇法国办婚礼习获赠蒙古马李克强:激创新活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