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记说书】30年前发生在焦作!故事套故事……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2-08-31

【老记说书】30年前发生在焦作!故事套故事……

  人生中常会发生一些很神奇的事情。事情发生得很神奇,但它不是无厘头的神奇,而是它有神奇的土壤,先播了种子,才有了偶然中的必然。

  2016年某个晚上,焦作一位小兄弟通过微信告诉我:“哥,我发现一个好东西,我给你拍个照片。”

  他发来的照片上是一本杂志和一封信,杂志是1986年的《人生与伴侣》,信在杂志中夹着,那是编辑宋寅写给我的。

  那期杂志刊登我写的一篇报告文学《镜头里的五彩人生》,介绍我的同行、当时《中国日报》摄影记者郭建设。那个时期《中国日报》的摄影部主任叫王文澜,他的社会名气虽然没法和他前妻倪萍比肩,但是他在摄影界可是响当当的人物,《中国日报》的摄影处在一个时期内平面媒体的顶尖水平。

  郭建设那时正火,他在上世纪80年代初拍的全国会议照片,以人民大会堂天花板象征全国人民大团结的华灯图案为主调,背景是主席台。这是“”后首次打破全国照片呆板的主席台模式,被誉为中国大型会议照片零的突破。他1984年请缨奔赴柬埔寨前线战场,被誉为中国线年的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中最早赶到现场,中国和世界媒体第一时间全部采用了他拍摄的照片。

  最主要的是,他随中央十家外宣媒体到焦作云台山采访触动了我。那个时候,云台山还处于未开发阶段,多家媒体向全世界介绍了云台山。郭建设面对云台山宣誓般地说:“云台山太美了,如果此时我跌进悬崖,在临死那一秒也要在空中按一下快门。”

  因为他对云台山的钟情,我们成了朋友。他专门为《焦作日报》提供改革的瞬间照片,我和他在宾馆整整聊了一夜。

  那个时候,他在新闻界是个人物,获全国新闻摄影十佳奖提名,后来离开《中国日报》先后任《现代摄影报》副总编辑、中华摄影杂志副主编,现在是百姓摄影俱乐部会长。

  报告文学《镜头里的五彩人生》刊出后,宋寅给我寄了两本样书,随手又写了夹在书里的这封信,不知什么原因我没收到,后来他另寄一本。

  焦作这位小兄弟在焦作档案馆门前买了一批旧书,在《人生与伴侣》杂志1986年第五期内页发现夹着的这封信,信还在,说明这本杂志30年来从没有被打开过。

  2017年农历大年初二下午,我的老同事王建新在焦作漫格咖啡厅发了个微信朋友圈,用图片直播她和朋友在咖啡厅的“小资”时刻。与此同时,住在郑州的我在同步欣赏她的图片。突然,我的目光停留在一本杂志的封面上,虽然它已经被一摞书刊压得只剩三分之一露在外面,但我还是敏锐地感觉到似曾相识。我让王建新给我翻拍过来,发现此刊果然和我有缘。那是《领导科学》杂志1988年的第一期,里面收录有我采写的一篇人物通讯,记录的是当时沁阳机械厂厂长马俊哲,封面是该刊记者宋寅拍的老马和他的工友。

  从杂志出版到2017年,已经过去29年了,而且《领导科学》属于学术理论类杂志,与这小清新咖啡厅的风格也不沾边。据服务员回答,老板想营造书屋风格,搜集了很多老报刊、杂志。至于为什么出现一本理论性杂志,服务员也不清楚。

  一个社会场合,随意的一张照片,却被我从一隅中发现29年前的故事,这个几乎不可能的事情被我碰到了。

  1983年,我到《焦作日报》当记者,跑工交城建口。1987年是内地经济改革的“骚动期”,改革是大势所趋,怎样改还在探索,机械制造行业更是遇到瓶颈。

  有一天,当时的焦作机械局给我一条线索,沁阳机械厂的改革有料。我随即和该局办公室一位干事前去调研,结果出乎我预料。这个厂在产品正红火时突然转产,而且新产品正好踩到市场的点子上。

  于是我二次到该厂补充采访。稿子写好了,洋洋洒洒近5000字,标题是《直挂云帆济沧海》,编前会已经通过,要做头版头条了,我心里还有莫名的惆怅。这差到哪了?在惴惴不安中,我打电话邀请老马下班后来焦作聊天。在我的办公室,我们云天雾地聊,老马有一句话一下让我脑洞大开。他说:“在产品市场正旺时我坚持转产,上级和职工都想不通,但我明明看到小作坊都能生产的老产品马上要被市场淘汰,于是我向上级立下‘军令状’,如果因为新产品影响了企业效益,我愿意上‘北山’喝稀饭。”这句话让我灵光一现,我立马悟出主题,将文章改成不到3000字,标题定为《风险决策者》。

  这篇通讯在《焦作日报》刊出后,沁阳广播站连播三天。当时正好《中国机械报》搞改革征文,我随手寄了过去。不久,调到《领导科学》杂志社的宋寅到焦作采访,我陪他再去沁阳机械厂,他听了介绍也非常激动,于是我俩达成共识,文章还用我的,他拍了很多照片,其中一张选为杂志封面。

  1988年,关于这篇文章的喜事接踵而来。这篇文章先后获得了焦作市好新闻一等奖,中国机械报“四季青杯”改革潮大奖赛二等奖,河南省好新闻三等奖。我到北京领奖时,中国机械报的朋友告诉我,这篇文章引起当时机械部有关领导的重视。不久,该报派出两名记者再赴沁阳写出调查报告,全国一些机械行业纷纷到该厂取经。

  时隔不久,老马就被提拔到该市乡镇企业局当了局长;两年后,又被任命为沁阳市科委主任;又过两年,老马进入了沁阳市领导层,任政协兼部部长。

  老马不管职务咋变,我们的友谊始终没变,春节互致电话。他到焦作开会,如果时间充裕,也会到报社找我聊会儿天。

  1995年,有个星期天,老马打电话让我去沁阳紫陵陪他看乡镇企业。我们路经一处正在施工的工地。老马顺口说:“这个大楼以后就是科技大楼,现在抓紧施工是为了迎接河南省科学技术大会在这里召开。省科技会基本都是在省会郑州召开,只有一次选在洛阳。这次放在沁阳这个县级市,是全省的首次,是因为沁阳的经济发展科技成分已经达到36%。”我一听先是一惊,继之联想到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我激动万分,乡镇企业先不去了,当下就在施工现场采访。沁阳科委按我的要求,请来了几个政府、企业相关单位的负责人,用数字加例子证明这个理论的成立。我随即赶回焦作,只用一个小时就写出了700字消息《沁阳经济发展科技含量占三成》。这个路边拾来的新闻一路“杀”到河南省好新闻一等奖的位置。2000年,我在人民日报主办的《新闻战线》杂志发表一篇论文,叫《采访中的应变》,介绍采写这个新闻的体会。文章发表后,国内一些专家、学者、教授在撰写文章或讲课时,会拿出这个事情举例,有的还展开了评论,我也从中受益匪浅。

  非常遗憾的是,老马在任时查出了不治之症,50多岁就离开了人世,我失去了一个没有任何功利的朋友。

  老马去世后不久,我突然在网络上看到我赠送给他的书在网上拍卖,那是我的个人专著《邓少勇通讯作品选》,里面收录了我写老马的《风险决策者》,挂在网上拍卖的就是这个有我签名的书。我至今也不明白,卖家从哪里得到的这本书,这本书又是怎样被拍卖的?

  焦作日报社退休记者,高级记者,河南省优秀新闻工作者,焦作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在职时获奖作品近200篇,在人民日报河南分社“打工”时参与采写刊登在《人民日报》的英模人物吴金印、史来贺、李文祥、谢延信、沈战东、马俊欣、杨华民、李博亚和南水北调等多篇重要文章。‍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