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丨《新闻界》原总编辑邓树明讲解研究方法与期刊发表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2-08-29

讲座回顾丨《新闻界》原总编辑邓树明讲解研究方法与期刊发表

  。他分析到,就发表平台而言,青年学者可以把视野放得更开阔一些。目前,新闻传播学术期刊的发文总量有限,甚至部分期刊的发文量有所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新闻传播学术发表机会的减少。一方面,大部分编辑出版类学术期刊都开设了新闻传播方面的栏目,而且办得都挺好,它们本来也是传播学领域的期刊。另一方面,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综合类学术期刊或学报也开设自己的新闻传播固定专栏。此外,一些综合性的学术期刊或学报虽然没有开设专栏,但是刊登新闻传播学论文的频次在增加。这些情况,都为学术发表提供了很多机会,因此整体上发表的机会与过去比可能是差不多的。

  邓老师认为,一方面研究者觉得发表较为困难,但另一方面作为编辑又感觉令人耳目一新的稿件数量难以见到,整体质量不尽如人意。这对矛盾的解决,最终还是要依赖于研究者和期刊双方的共同努力,需要的是“双向奔赴”。

  邓树明老师提到,《新闻界》的办刊理念是“思想影响传播,媒介推动文明”。具体到对论文的要求,则强调问题意识、方法意识和现实观照。其中,问题意识和方法意识是研究者所必备的素质。如果没有一个好的问题,就根本没有必要去做研究。对于方法意识可能有一定争议,关键是方法意识不能被局限于某种或某类特定的研究方法,而是应作为解决问题的过程规定性。作为知识生产活动,若没有研究方法的支撑,过程与结论的合法性就建立不起来。现实观照属于期刊的个性层面,《新闻界》强调现实观照,目的在于引导研究者去关注当下的一些理论困惑或者实践困惑。邓老师介绍,《新闻界》多年来一直坚持将问题意识、方法意识和现实关照作为用稿参考,而问题意识和方法意识的缺失或漏洞是大量稿件被淘汰的主要原因。邓老师列举了十种常见的典型问题意识误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帮助研究者判断合格的研究问题。

  邓树明老师认为,做研究不能为了方法而方法,而是应该将方法作为建立研究合法性和可靠性的逻辑证据以说服他人。同时,方法也不是靠“炫”出来的,而是必须基于好的研究问题,同时不能喧宾夺主,占据文章的大部分篇幅。

  研究方法在研究中起到什么作用?在邓树明老师看来,研究方法首先是经验材料与研究结论之间的“加工厂”,是研究活动的核心工作以及论文结构的中枢,也是论文理性确立的关键;其次,微观宏观来讲,研究方法是整个学术知识体系形成的基础,它使得研究结论从“观点”上升为“知识”,并最终沉淀下来成为知识共同体的知识积累;另外,研究方法还是学术共同体交流的规范,提供了其进行知识交流的渠道。

  接着,邓树明老师分享了自己归纳的三种研究方:逻辑(哲学)思辨范式、解释主义范式与实证主义范式。其中,逻辑思辨范式是最古老的研究方法,因为没办法评价,与现代科学的实验性特征不符,因此其作为学术的合法性最容易受到质疑;而解释主义范式是在实证主义批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认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主要依靠对经验材料进行系统的搜集与整理;实证主义范式起源于社会学对自然科学的借鉴,其理论奠基人是孔德,以符合论为认识论基础,将经验证实或证伪作为评价方法,在传播学研究中常适用于对传播效果的研究。

  邓树明老师认为,研究方法需要严谨。他以经常见到的问卷调查法为例,说明如何做到严谨。邓老师强调,以该研究方法为例,并非推荐该方法。他提到一些不严谨的情形,比如经常看到研究中调查新媒介使用频率,选项包括“从不”、“有时”、“经常”、“非常频繁”,利用四级量表让调查对象去选择。这样的选项设置对于不同的被调查者来说差异很大,因为不清楚“有时”“经常”的具体标注,因此其测量的信度不高。研究者如果确定一个频次区间,使得调查对象回答出频次区间即可,然后再由研究者把每个调查对象的回答依据一定的标准转化为“有时”、“经常”等就比较合适。邓老师还从问卷调查法的抽样、假设、量表、信度与效度、数据等方面列举了典型性的误区,说明在研究中如何强化问题意识。

  邓树明老师认为,学术研究的过程就是解答对知识的好奇心的过程。古希腊的哲学家提出,哲学起源于惊异,就说明知识探究源于好奇心。邓老师以自己对于“文献法是研究方法吗”这个好奇心为例,说明如何找到知识好奇心,以及如何去回答这个好奇心。针对有关“文献法”的争议,邓树明老师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否认文献法是研究方法可能出自于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对文献概念的误解。在中文语境中,“文献”的概念较为丰富,既包括学术文献也包括非学术性文献,相关观点实际上是用扩大了的概念来否定学术概念。其次,将文献法与文章的文献回顾部分混淆,实际上两者含义相差甚远。文献回顾仅仅是文章的一个部分,依赖的数据是一次文献中的学术文献,梳理的目的是厘清研究动态,建立研究问题的合法性;文献分析法则是针对整个文章的研究方法,依赖的数据主要是零次文献和一次文献中的非学术文献。第三,将文献法与文献综述相混淆,也是比较容易出现的情况。邓树明老师认为,文献综述以对研究动态的梳理和分析为目标,文献法则并不以对研究动态的梳理为目标,而是以原创性的研究议题为目标。

  邓树明老师强调,以对“文献法是研究方法吗”为例的讨论并不是向大家推荐使用这种研究方法,而是表明学术研究要有质疑精神,要有好奇心,然后遵循学术研究规律去解开好奇心,从而提高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

  Q:邓老师您好,想问一下您对于《新闻界》新开设的“重要概念辨析”这个栏目有什么选题取向上的建议?

  A:这个是因为当时我们认为有些学术研究者对一些重要概念的理解和使用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就做了一个栏目对基本的概念做一些历史的梳理,或者做一些辨析,也是想对学术基础生态做一些建设,培养大家严谨的学术作风。选题上建议选取一些重要性强且目前对其理解存在一定问题或偏差的概念。

  A:我们在选题上没有特定的偏向,“博士生新论”这个栏目反而较为宽松自由,鼓励博士生投稿,这也符合《新闻界》注重扶掖学术新人的传统。

  A:学术期刊一般不会把研究方法作为选稿的偏好,建议研究者选用自己较为熟悉、运用熟练的研究方法即可,同时需要结合自己的研究问题选择方法。

  众多新传学子与青年学者在云端参与了此次活动,线上的交流讨论十分热烈。至此,本学期总计8场“期刊主编面对面”活动正式结束,感谢各位嘉宾老师的交流分享,希望广大师生学有所获,我们下学期再相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