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职务: 现为新华社中国新闻学院教授、研究生部主任,兼任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理事、北京广播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从事新闻教学与研究以来,主讲《新闻学概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研究》、《学》、《公共关系学》等课程。研究课题设计新闻学基础理论、新闻与传播研究方法、新闻修辞、新闻立法、新闻教育、媒体经营与管理、通讯历史与发展等方面。发表论文、专著百余篇、部,总发表量逾300万字。
《新闻学导论》、《公共关系修辞学》(新闻修辞)、专业教材《新闻学概论》;译著《新闻学概论》(俄文、合译);参加《新闻学大辞典》、《中国新闻使用大辞典》等大型辞书的编纂工作。
《无产阶级党报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论马克思的刊思想与党报思想》、《论列宁的经济宣传思想与我国当前的经济报道》、《对无产阶级党报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试论新闻思想的时代特征与历史地位》、《风格即其人-试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写作风格与人格特征》、《试论我国报业集团的产生与发展》、《关于新闻文风问题的历史反思与现实思考》、《新闻传播控制论系统探析》、《新闻立法刍议》、《新闻官司浅探》、《广播语言的修辞特点》、《路透之路-简论路透社的历史与发展》、《香港新闻传媒印象》、《、香港和新闻教育比较》、《都市报考察归来的思考》、《与狼共舞-传统报刊从容应对互联网》等。一些论文在校内外获奖。
被评为新华社优秀教师,获北京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事迹收入《中国新闻年鉴中国新闻名人》等书刊。
喻国明,男,1957年9月生于上海。1989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所所长,《新闻学论集》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发展传播学理论、新闻体制改革和新闻传播效果理论、中国测验的理论与方法。
早在八十年代中,他所提出的关于“传-受互动方格”理论、新闻体制选择的性理论以及他对中国新闻改革现实动因和未来走向的分析,等等,都是极富建树的理论创新成果,其中不少概念已经成为新闻传播学理论的基本话语而被收录到有关学术辞典和专业工具书中。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喻国明的研究进一步转入将学术前沿的理论与现实的传播实践接轨的方向上来。他一方面广泛吸取国际学术界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做了大量把握中国传播实际的极有认识和操作参考价值的调查研究项目,有针对性提出了“必读(视、听)性”的概念;提出了报纸不但是“新闻纸”而且也应该成为“有用纸”的概念;提出了传播产业是一种“注意力经济”的概念;等等,这些都已经或者正在成为指导中国新闻传播实践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1986年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他已主持进行了70余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广泛社会影响的领域和新闻传播领域的调查研究项目,并与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北京晨报等媒体有许多成功的市场定位和竞争策略方面的研究、策划合作,被誉为“媒介军师”。
《中国新闻业透视:中国新闻改革的现实动因和未来走向》、《中国研究》、《嬗变的轨迹:社会变革中的中国新闻传播和新闻理论》、《媒介的市场定位:一个传播学者的实证研究》。另有200余篇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调研报告。
专著《蜜蜂华报》研究,20万字。澳门基金会1998年11月出版。澳门方面对此项研究十分重视,澳门政府新闻司主办的《澳门》杂志对作者作了专访,并用9页的篇幅介绍了作者及其研究成果。
参与《中西新闻比较》(新华出版社出版),《苏联新闻史》(人民大学出版社)、《世界新闻传播史》、《世界新闻事业概览》等书的写作。
3、《俄罗斯报业走向市场》《新闻战线、《浅析新闻史研究中的滤色效应》《新闻春秋》1996年第1期
《市场经济:中国公关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公共关系报)、《两种报刊 两种命运》(新闻爱好者)、《俄罗斯新闻业现状浅析》(新疆新闻界)、《公关广告――广告家族的新成员》(现代广告)、《试论广告传播》(现代广告)、《渐变中的俄罗斯新闻体制分析》(新闻与传播研究)、《塔斯社的历史变迁》(新闻与传播研究)、《中俄信息报―― 一份在莫斯科出版的中俄文报纸》(新闻战线)、《白宫事件前后――俄罗斯见闻》(国际新闻界)、《中国的第一份外报――〖蜜蜂华报〗的历史坐标》(国际新闻界)、《〖蜜蜂华报〗有关中国的报道》(国际新闻界)、《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份外报――〖蜜蜂华报〗传播手段分析》(新闻与传播研究)、《论〖蜜蜂华报〗对中国近代社会和近代报业的影响》(新闻大学)、《澳门的第一份报纸――〖蜜蜂华报〗研究》(香港浸会大学论文集)、《论文撷英――〖蜜蜂华报〗研究》(新闻记者)、《中国近代报纸探源》(东瀛求索)、《新闻传播 百年回眸》(中国记者)、《关于澳门新闻史分期的断想》(中华新闻报)
论文《外国新闻事业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反思》获第九届中国新闻奖新闻论文二等奖,此文同时在新中国新闻事业50年征文评选中获百篇优秀论文奖;
自1995年至今,担任院办《国际新闻界》杂志主编。该刊1999年被评为全国新闻核心期刊;2000年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蔡雯,女,1964年出生,祖籍安徽。1981年至1988年就读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先后获得新闻学学士学位和法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到新华社中国新闻学院任教。1997年至2000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在职攻读新闻传播学博士学位,后调入该校工作,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在从事新闻教学和研究的十多年中,先后出版了《怎样办好小型报纸》、《现代新闻编辑学》、《美国传媒与大众文化--200年美国传播现象透视》、《新闻编辑漫谈》等专著,参与编写全国自学考试材《报纸编辑》,主编《中国实用文体大辞典》,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学术著述共计百余万字。曾有数十篇论文获奖,有些论文被选入《中国新闻年鉴》,在新闻界产生较大影响。
自90年代初开始系统研究新闻传播策划理论,是我国最早涉足这一领域的研究并公开发表了大量学术研究成果的学者,在全国新闻核心期刊《当代传播》上开设了新闻传播策划讲座专栏。曾应邀到许多新闻媒介给从业人员讲授编辑策划的原理和技巧,并直接参与了一些报刊的创刊或改版策划,担任一些报社的顾问和特约阅评人。
1.《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一、第二卷)(主编兼主要撰稿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至1996年
2.《中国当代新闻史》获1995年国家教委高校文科优秀教材一等奖及1997年普通高校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4.《让日本人民了解范长江棗和塞上行译者岸田五郎的一次会见》《国际新闻界》1995年2-3合期《中华读书报》1996年5月1日
5.《范长江去西北真没拍过照片吗?》《新闻战线.《从大河文化报的崛起看都市现象》《新闻出版报》1997年4月7日,《新闻界》1997年第2期转载,《河南日报》1997年4月12日转载
7.《发扬优良传统的一个新举措棗喜读大河文化报记者打工专栏》《中国报刊月报》 1997年第5期
8.《优良传统在这儿开花结果棗喜读大河文化报记者打工专栏》《大河新闻潮》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7年6月
9.《一次高扬主旋律的成功策划棗对华西都市报关于府南河工程系列宣传活动的考察与思考》《中国报刊月报》1997年第12期
11.《一张深受广大市民欢迎的报纸棗对华西都市报走向市场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经验的剖析》《新闻界》1998年第1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