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时代的数字化生活
疫情已持续一年半,它为人类生活按下了暂停键。如今,虽然疫情得到了控制,但消费环境已发生根本性转变。
疫情时代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但有些事情是明确的:出门戴口罩、与人保持“社交距离”、避免握手和拥抱成为常态;在餐厅里与朋友、家人吃饭,桌上会多几套公筷、公勺;远程办公成为主要工作模式,网络视频会议也更普遍;而以往习惯于穿梭在不同国家的旅游爱好者发现,出行已不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当世界仍在辩论疫情过后的生活能否恢复如常之时,中国消费者已经阔步向前,推动国内消费强劲反弹。
当世界仍在辩论疫情过后的生活能否恢复如常之时,中国消费者已经阔步向前,推动国内消费强劲反弹。/图·pexels
尼尔森中国区总裁贾斯汀·萨金特说:“疫情暴发至今,中国经验成为全球各地的风向标。随着生活逐步恢复正常,目前在中国出现由消费者带动的内需回升,这为陷入低迷的全球市场注入一些乐观的情绪。”
消费者在疫情期间养成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仍将持续——只要出门,口罩的重要性已经和手机一样,必不可少;但同时,消费市场也在孕育变化。
疫情之后,整个零售环境大变样。曾经对线上购物持怀疑态度或对在网上购买生鲜产品抱有观望态度的消费者,在疫情期间,纷纷体验网购并且认识到它所带来的便利性。
此外,疫情期间,外送应用程序的使用量激增,推动了食品和日用品线上销售的进一步增长。人们更倾向于在线上购买生活物资。活跃在一线的配送人员大大缓解了居家状态下物品短缺的问题。各种生鲜配送服务,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买到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根据麦肯锡的新冠肺炎疫情食杂零售调查,在疫情高峰阶段,中国食杂销售的线%,网络零售的自驾提货及送货上门服务的营业额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另有超过55%的消费者表示,他们很可能会永久性地增加在线上购买食品的比例。
虽然目前国内工作和生活已基本恢复正常,但数据显示,人们仍在积极适应疫情带来的生活新常态。/图·pexels
虽然目前国内工作和生活已基本恢复正常,但数据显示,人们仍在积极适应疫情带来的生活新常态,包括:由于公共场所需佩戴口罩,口红和其他面部保养产品的销量有所下降,而与眼部相关的化妆品销售占比上升;母婴品类方面,妈妈们继续囤购奶粉、尿不湿,以确保进口产品长期不断供;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市场迎来了爆炸式增长;等等。
在线教育和视频授课的形式,也越来越成熟且规模化。这次疫情,让教师、学生和家长第一次认认真真地使用和体验了教育信息化产品。罗女士不仅和孩子一起观看学校的网课,还给孩子报了一家在线培训机构的课程。她说:“起初对教学效果还有点不放心,后来发现小班授课、在线互动的形式,很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刚开始接触的都是语、数、英类的课程教学,后来发现,音乐、绘画等在线培训课程也多了起来。”
此外,在公共场所的接触操作如开关电梯、门禁以及触碰公共物品带来的隐忧,让大众意识到“非接触式”操作的必要性。这为智能产品应用的普及带来了一个新的可能性:通过智能传感器、语音控制等手段,让机器替自己完成操作,以更大程度地减少潜在风险,更好地保护自己及家人的健康。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说:“人类最好的医生是免疫力,强大的免疫系统才是对抗病毒的根本,健康的身体是前提。”疫情时代,人们无疑会在健康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金钱。
因为疫情期间居家,很多市民从“不得不”在家做饭,慢慢“习惯”了在家做饭。陈思思在居家期间购置了电蒸箱、电烤箱、空气炸锅、多功能电饭煲等烹饪设备。她说:“以前做饭觉得麻烦,要么去父母家里蹭饭,要么叫外卖。现在已经习惯自己做饭的生活了,自己搭配的营养更丰富,家人吃得更健康。”
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疫情后的健康饮食指引,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沙伊布说:“后疫情时代的健康饮食非常重要。我们喝的与吃的食物会影响身体对病毒感染的预防、抵抗和恢复能力。没有什么食物或膳食补充剂可以预防或治疗COVID-19,但健康饮食对支持免疫系统很重要。”
疫情时代,人们追求的不再是更高、更快、更远,而是健康管理。腾讯医典联合Ipsos Healthcare发布的《2020公众健康行为洞察报告》显示,67%的人表示疫情后接种疫苗意愿度更高;42%的人认为免疫力是最主要的健康标志;当身体出现不适时,76%的人愿意选择主动干预,包括就医检查、网上搜索信息、服药等。公众对权威医学知识的获取更高频、主动,对内容的需求也往便捷化、实用性方面发展。
疫情动摇了全世界的健身产业。全民开启“宅家”模式,体育场关闭、赛事取消、健身房暂停营业,人们的健身环境、健身方式从线下、户外转移到线上、家中。
线上运动作为健身的新形态,逐步占领大众运动市场。有的健身社交平台推出了数百场主打关键意见消费者(KOC)的直播节目,基于普通消费者的身份,他们的推荐更加可靠、可信和独立。此外,诸如瑜伽教学直播、携手品牌推广居家健身器械、针对健身话题开展问答环节等内容,也吸引了许多观众。
健身App Keep的每日活跃用户数也升至疫情前的三倍多。健身教练主持微信群并管理日常训练课程、提供指导与健身贴士,在疫情期间不光吸引了新的流量,也保持了用户参与度。
健康问题将成为疫情时代最重要的消费考虑因素。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超七成受访者开始在家做饭,减少了浪费和外卖带来的白色污染;近四成受访者选择打包时自带餐具。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都将更关注健康,追求更健康的饮食结构、更合理的生活作息、更绿色的生态环境、更科学的生活方式。
尤其是“Z世代”,他们敏锐地意识到其消费选择对环境的影响,愈加看重他们所购买的产品的真实价值——既包括使用价值,也包括情感价值。他们会选择合乎自己理念的品牌、志同道合的人。
购买产品时,他们愿意为高质量、合乎道德的“可持续”产品支付溢价,而且最有可能支持当地或独立的国产品牌。这些消费者的选择,为更多的中国品牌角逐大众和中端市场创造了机会,尤其是一些得到市场热烈追捧的“国货之光”。
购买产品时,他们愿意为高质量、合乎道德的“可持续”产品支付溢价,而且最有可能支持当地或独立的国产品牌。/图·pexels
巴黎市中心,波尔蒂埃街小学附近的路上,点缀着蓝白相间的波浪形标记,看起来像孩子们玩跳房子游戏时画的圈圈点点。这是巴黎市政府鼓励学校保持社交距离新举措的一部分。波浪形标记的附近,有一个蓝色的句子提醒人们,这里是学校路段,而“1M”字样是在提醒人们彼此保持1米的社交距离。
这些社交距离符号是由巴黎创意机构5·5工作室设计的。5·5工作室创始人文森特·巴兰格说:“我们看到,当人们发现标记的提示后,会彼此分开,并主动保持1米的社交距离。孩子们也会被这些标志吸引,并提醒父母遵守提示。”
1918年西班牙流感期间,费城与圣路易斯病亡人数的差距,体现了保持社交距离的重要性。流行病暴发期间,人们待在家中,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可以减缓病毒的传播速度,遏止这种多米诺效应。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后,世界卫生组织发出建议,在疫情期间,人们应该与他人保持至少1米距离,以降低在他们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被感染的风险。在室内,与他人保持更远的距离,越远越好。研究人员在建议中写道:“这(新的距离规则)将在风险最高的环境中提供更好的保护,而在风险较低的环境中提供更大的自由,从而使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某些方面恢复正常。”
位于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的Mediamatic Eten餐厅为配合社交距离的规定,别出心裁地推出了新的运营方式。餐厅建了5个迷你版透明帐篷,一个帐篷最多只能入座三人,并提供精致的素食套餐。服务员除了佩戴面罩和手套,还会在桌面放上一块长木板,以确保在服务期间和客人保持安全距离。
世界各国响应世界卫生组织保持社交距离的号召,纷纷推出各种人性化的设计提示:印尼南苏门答腊省巨港市在部分地铁座位上贴了红叉,提示人们分开就坐;广州的电影院内,50%的座位不开放,人们看电影时需隔着一个座位入座;纽约布鲁克林区多米诺公园的大草坪上,画了一个个白色圈圈,提醒人们晒太阳的时候保持在圈内;各地政府公共办事处的等候窗口前,醒目的贴条在地上标出排队时应该保持的社交距离;大大小小的商场门口,放置了体温监测器和随处可见的酒精消毒液……这些场景,展现了一个因新冠肺炎疫情而改变的世界。
疫情时代,人们的生活向数字化转变,已经扩展到各个领域,没有回头路。沙伊布说:“我们今天看到的变化是永久性的,并且会在未来深化到日常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