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平台企业(联网工业企业和平台企业区别)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2-11-16

物联网平台企业(联网工业企业和平台企业区别)

 

引子:

工业互联网自从在中国推广以来,一直以来说不清,道不明,很多人也没说清楚工业互联网是什么,这个概念似乎是一个可以包罗万象的东西。工业互联网本来缘起美国,但是目前美国工业互联网协会也改名成了工业物联网,这样就更说不清楚了工业互联网这个概念了。

同时更早的"智能制造"或者"工业4.0"以及近几年与工业互联网同时期崛起的"产业互联网"在很多圈子里面也成为了主流语言。在一些特定的人、特定的项目中他们希望把概念和工业互联网区分开来,而且特别强调自己的独特性,看上去是希望和工业互联网撇开关系。

备注:这有点像重庆人总是希望说明自己不是四川人一样,一方面确实需要澄清,另一面又似乎就是四川人。

最后,在这些概念之外,还有一个概念很重要,那就是"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在一般的语境里面又和数字化、智能化等概念有冲突。

所以,工业互联网、工业物联网、工业4.0、产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这几个词放到一起之后似乎大家都知道但是又似乎不能完全说清楚。有的人甚至会故意模糊这些概念,借此浑水摸鱼。

思考:

坦白来讲,这些概念我自己也研究不是很深,基于个人的理解和与客户沟通中场景化的总结,我把这些概念归纳如下:

如图所示:最左侧是我整体的一些大的应用场景,右侧是与这些场景的映射关系。其中:

场景1:数字化&智能化工厂场景:包括了研发、制造(包括生产线)、管理三小类场景。典型的是数字化产线的改造和MOM。场景1可以映射到工厂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完全可以等同于基本上是一个工业物联网平台)或行业级工业工业互联平台中的工厂应用部分。映射到工业物联网主要是工业网关、数据接入(如MQTT\OPCUA,目前两个协议谁才是工业物联网的未来已经在国外吵翻天了)、以及可视化设计器(类似传统组态的HMI能力)。映射到工业4.0也是属于纵向集成的最主要部分。与产业互联网基本上映射关系不大。和数字化映射到基于新技术对传统技术的改造和集成(如IoT、AI、云&边缘计算等)

场景2:企业研发数字化和管理数字化,这里包括了比较流行的研发云、PDM等软硬件系统建设,以及ERP\OA等等系统的集成和建设。与工业互联网的映射主要是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这里一般价值不大,不太会去考虑上平台)或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针对研发和管理的APP应用。映射到工业物联网就相对较弱,基本上没有。映射到工业4.0仍然属于纵向集成的范畴。同理产业互联网和数字化转型。

场景3:以链主企业为主的面向企业上下游的协同,以及最为核心的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运营。这里由于要对外服务(也意味着虽然场景4是最重运营的,而场景3也需要一定的运营能力),对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需求旺盛一些。同时映射到工业物联网主要是以智能产品为主的产品服务创新以及部分的物流相关的供应链协同。与工业4.0映射为横向集成。产业互联网仍然没有映射关系。与数字化转型映射为数字化的运营能力提升。

场景4:场景4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独立于某个链主企业,面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做数字化的赋能或B2B的交易撮合。另一部分是目前很多公司的以为自己能做成的独立的数字化科技公司。后边映射关系我就不单独讲了。

互联网小常识:OSPF使用分布式链路状态协议,当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用洪泛法向所有路由器发送此信息,一个区域内路由器的个数不超过200个。BGP-4采用了路由向量(path vector)路由协议。BGP发言人之间的通信需要先建立TCP连接。

场景5:最后是目前大多数工业互联网平台商在玩儿的区域工业互联网。

总结,看起来数字化转型和工业4.0的逻辑是相对关联度比较高的,而且对企业侧覆盖面较广但是又不至于概念太多。工业互联网因为从宣传角度往往讲的技术维居多(如数据+模型等概念),对场景的描述较少或者过于分散没有收敛(如远程运维等N个场景)这样确实造成了大家对工业互联网的理解比较费劲。所以,未来相关部分是否可以在场景上也再做一些梳理,或者将现有场景也和工业4.0的三大任务做一些对标,从而让产业界的人士有更多的参考性。

扩展:

本来想今天画了这个图就收工,我突然意识到,假设这个逻辑是基本正确的,那么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可以继续探讨:这么多工业互联网玩儿家,大家的业务应该如何定位,应该如何协同?

我们先来看典型的玩儿家有哪些?

1、自动化公司,如国内流程行业的和利时、浙大中控,以及离散行业的汇川都有布局,这些公司强项是自动化。显然,场景1是他们的核心主战场,目前规模都还不足以去过多的涉及场景2的业务(欧美自动化公司部分有能力)。那么这些公司应该重点打造的是工厂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及匹配相关的数字化咨询、交付能力。还有一点就是国内流程行业和离散行业的业态略有差异(流程行业对终端客户熟悉一些,而且基本上是项目型销售,离散行业有大量的产品型销售(面向OEM),同时离最终用户要远一些-OEM和SI的原因)。造成了离散的汇川想要实现转型升级面临的挑战要比流程要大很多。这里实际上需要做一些复杂的组织设计、业务设计和产品设计。由于前东家和汇川虽然不是一个体量但是是一个逻辑,这里不便过多展开。

2、传统IT公司,用友、金蝶等为主。这些公司场景2只是守势,更多的应该关注到场景3。我最近看拥有的slogan是"构建和运营全球领先的商业创新平台"也许是不是也有点这个意思。

不管怎么样,1、2两类公司其实都是在现有的业务、技术基础上往更上层做一些延伸,从而实现自身的数字化转型,相对路径是非常明确的。

互联网小常识:E-mail服务器的主要参数为:域、用户和组。

3、制造业的科技公司,如树根、徐工、美云智数、广域铭岛等。这类企业往往是希望依托于自己内部的最佳实践,然后将内部能力赋能到外部企业。这种企业风险是比较大的。一方面需要真的在内部经过脱胎换骨的修炼,还需要找到可复制的行业边界等问题。目前看起来也就美云智数还算比较做得比较实。朋友圈有个朋友原来是A公司的后边跳到B公司去了,经常看到在吐槽A公司能力不行,而B公司显然是在真正在做真正的修炼。我也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目前A公司链报销都报不了了,看来确实可能没有什么沉淀吧。总之、利用制造业自己的先进经验去做一个科技公司的难度可能是超出大部分人的想象的,如果要做,一定也需要有耐心和定力。

4、其他以B2B为切入的公司,大部分是有产业背景的。而且基于目前的国际形势来看,也许央企、国企的机会更大,这里不展开。

5、互联网公司,互联网公司有强大的技术、运营和品牌能力。目前大部分还在以区域为切入点。而场景1(自动化公司占据优势)、场景2、3(传统企业IT占据优势)、场景4(重资源、重资金、不一定重技术--B2B部分)等都已经山头林立。所以,我认为互联网公司的重点是要做好整合者,也就是用品牌、技术、运营能力把不同的玩儿家整合好。因为区域侧目前的平台模式更像是一个市场营销的路线,而不是真实的需求。真实的需要还是主要来源于企业侧为主。

总结:当前企业的需求肯定还是以场景1、2为主居多,少部分龙头企业在做场景3、部分创业公司在做场景4。作为从业者的我们也需要按优先级去构建自己的核心能力

互联网小常识:常用的无线局域网标准主要包括:蓝牙标准、HiperLAN标准和IEEE802.11标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