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数字交互艺术大赛——彩焕南云探索计划
2020年我们人类似乎又被命运推到了一个转折点上,新冠肺炎的爆发既彰显了人性又给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提出了严苛的问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在自然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做到自恰?如何面对我们的主体性与客体的对象性关系中表现的矛盾重重的状态呢?文化艺术从来都是以充满焦虑的方式对现实进行批判与思考,而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创造描述了一种新的条件,在这种条件下,艺术生产的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数字艺术创作的方法是基于对数字科技运用于现实世界中发生的认识、观察和解释。因此数字艺术构成了全新的区别于传统艺术的认知论,并在这种认知能力指导下重新看待宇宙、自然和人类历史。
今天,我们已经全面的迈进了数字媒体时代,我们的生活环境正快速地由从前的自然感受向由算法构成的虚拟世界转换,随着生活方式和生命存在方式的改变,人类几千年的人文景观与未来图景交相辉映,激动、迷茫和无助也如潮水般涌向我们,甚至起到一场改变地球进程,具有进化意义的生态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科技的高速发展已经将我们的人文世界带入了异质蜕变的空间,在平静的表面下潜藏的惶恐随时都在侵扰着人类,数字艺术教育在学习、传播数字科技成果的同时,一定要站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基础上,从人类存在价值和人类属性层面考虑数字科技与文化思考之间的矛盾,解铃还须系铃人,对人类的未来命运充满担忧的我们只有不断去探索和寻找答案,不停的用行动去对抗强大的科技宿命,祝彩焕南云探索计划是我们迈出的的第一步,让我们坚定的走下去,勇敢的走下去!
“中国高校数字交互艺术大赛——彩焕南云探索计划”旨在探索新时代数字化艺术的创新与转化及未来高校数字艺术教育的新思路;大赛以“彩焕南云”为创意源头,期待所有参赛者不仅成为观察者,也能成为思考者,通过线上工作坊和调研学习发掘、了解云南丰富多彩的自然、地域、文化资源,为弘扬发展中华文化献力;数字交互艺术是这个时代的新兴艺术形式,大赛鼓励高校师生变革创作思路,探索新时代科技与艺术文化结合的若干可能性,也期待成为数字艺术手段推广者、布道者;此次赛事立足高校,服务师生,为怀有梦想,励志从事数字艺术的年轻人提供机遇,用比赛发现与推广数字交互艺术创新者。
彩云之南阳光普照下的高黎贡山,美丽多姿的少数民族用他们的传承千年的民族历史文记忆谱写了一曲壮丽诗歌。从五百里奔来眼底的滇池湖泊到云绕山游的苍山洱海;从覆盖皑皑白雪的玉龙雪山到生长万物的西双版纳;这里住着姿态优美的孔雀公主,憨态可掬的亚洲象,顽皮可爱的金丝猴;这里也是植物最向往的天堂。这片红土地炽热的孕育出了云南质朴纯真的姿态,作为祖国链接东南亚的重要门户和重要通道,科技助力下的彩云之南呈现奔腾之势必将迎来壮阔的未来。这片热土孕育伟大的梦想,让我们携手开启焕彩南云计划。
云南拥有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地域特色,人文特色。参赛作品必须突出云南民族文化资源特色,突出创新发展要求,深入挖掘云南文化内涵。
高校在校学生(含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高职生、高专生)组队参赛,以指导教师为第一负责人指导学生参与。
参赛代表队经校内选拔推荐,代表院校参加比赛,须登录大赛官网进行赛项报名。参赛报名不收取任何费用。
每所院校可以报名参加多个赛项,每个赛项可以报名参加多个团队,每个参赛团队由1名指导教师加2-5名学生组成。
为配合比赛的顺利开展,帮助参赛团队进一步了解云南,解决相关的技术难题及启发创意思路,大会特别设立了形式多样的线、培训课程阶段
培训课程主要围绕艺术与科技两个主题展开,将由特邀专家团队免费为参赛团队进行零基础开始的技术培训,课程为期一周左右。
在为期一周的课程结束后,若参赛团队在实践项目中遇到不能解决的技术问题,我们在课程结束后开展为期两周的线上技术辅导、创意交流活动,借此帮助参赛选手掌握专业创作技能以及精准的命题思考。
工作坊进行到后期将进行创意交流活动,优秀作品将于线上平台进行作品展示与交流,分享工作坊作品的创意来源、技术优势、团队分工、文化内涵等在内的创作有关内容。工作坊也在线上为数字交互艺术人才提供了无障碍交流平台,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艺术与技术方向的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进行更具有生命力、创造力的创作。也为数字交互艺术行业输出相关高素质人才,推动中国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发展。
学术顾问杨德鋆(云南民族大学教授;昆明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非遗名录评审专家;国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专家;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学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拉班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云南省从艺50年以上文艺家荣誉称号、勋章获得者;文化部非遗保护工作先进个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