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海北鄞州人(56) 张弛:拍电影是对生活的解码过程
人物感言:我从埋头创作中获得充实的生活,也从埋头创作中获得一些成绩,我只相信和创作有关的一切,这是我自信的源泉和处世的信仰。身后的大屏幕滚动播放着第41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获奖影片《海洋动物
我从埋头创作中获得充实的生活,也从埋头创作中获得一些成绩,我只相信和创作有关的一切,这是我自信的源泉和处世的信仰。
身后的大屏幕滚动播放着第41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获奖影片《海洋动物》的预告片和为《三联生活周刊》创刊20周年拍的概念短片《变形记》,画面有着拍摄者奇异魔幻的个人印迹。
在自己电影作品的背景下,张弛与我们的对话,主要围绕着他钟爱的电影艺术展开。执着,敏锐,勇于尝试,在10年的求索中,张弛一路吸收,积累,创作,为下一个属于他的“黄金时代”做着准备。
张弛认为,阐述男性寻找自我精神家园的影片《海洋动物》,关注成长,充满哲思,是真正意义上属于他个人表达的第一部影片。
“当时入围主竞赛单元,就知道已经获得艺术上的认可,对获奖没有执念。进会场时,其实能够看到不远处舞台上的奖杯,上面刻着获奖者的姓名,咫尺之遥,我是想都没敢想的,更别说上前去看了。我对获得大奖并无心理准备,本来动过一点念头的也许是获最佳导演吧,但在揭晓时没有听到自己的名字,悬着的心就放下来了。”张弛回忆在颁奖典礼上的那一刻。
走上领奖台,他的感言发自内心:“首先感谢我的祖国,这是创作的源泉。我也感谢我的家人对我的支持,十年来,我没有其他工作,只有拍电影。我的团队从大学毕业一直陪伴,从拍广告到拍电影,感谢他们。感谢评委会,这样的知遇之恩,铭刻于心。这个奖鼓励我继续拍电影。”
一个多月后,再说起此事,张弛已经平静很多,获奖之后,他推掉了很多被媒体聚焦的机会,希望尽量像之前那样安静地创作。
《海洋动物》讲述了片约不多的演员朱白岸坐着渡轮前往一座小岛,岛屿上有着他和妻子初恋时的美好记忆,这是两人最初邂逅的原乡。在岛上遇见一系列奇异的事件后惊醒才发现,这关于爱的相逢原来是大梦一场。
张弛说:“这是一部关于情感探讨的形而上的作品,里面有点黑格尔、尼采等先哲思想无形中的融入,探寻了消逝是证明存在的重要证据的观念,影像处理,颇有建树。”
从筹备开始,到剧本写作、拍摄,整个过程历时一年半:“剧本有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我看书看片,不断吸取营养,也搜索自身的经历与记忆,在后期剪辑的时候,更进行了深入思考,创意的反复遴选。”
真正拍摄的时间其实不长,海岛的部分在舟山拍,克服夏季游客多之类的干扰;城区的部分,在南部商务区取景。
一个成熟的作品,不断打磨,具有艺术上个人的风格,又开掘了一定的思想深度,《海洋动物》无疑彰显了张弛从业10年的艺术功底,对于迈入而立之年的他,还有另一个意外收获:“这一过程,也让自身获得了成长,男人从男孩走向成熟的一个特定阶段,其实我和电影里的主人公一起经历着,从犹疑到变得自信,在这个不断选择的过程中,我开始明白自己的原则立场、自己的性格、自己的大缺陷,并且可以坦然去面对”
张弛有着很多爱好,比如,写文章,从学生时代以来,就一直属于“年级组文笔领先者”;比如画画,中学时就获过全国性的奖项;还有写律诗、绝句,现代诗也能模仿一两下
“为什么后来选择拍电影,因为觉得这是我以往爱好、特长中成本最大的事,而我的个性是喜欢展开正面比拼。俗话说文无第一,有些创作你说你好、他说他好,但电影不同,成本大了搞成就不容易,评价机制更不会那样随意。”张弛说。
喜欢正面比拼的他,认为在拍片子这个战场上,找到了可以为之较劲的动力。而充满表达欲、喜欢竞争的他,在选择自己的影像表达语汇时,则善于剑走偏锋。
“说到拍摄生涯,可以追溯到高中时,拿着一个MP4拍同学打篮球。大学时代,除了吃饭、睡觉,活动基本上和拍摄与话剧有关。”张弛接的第一个拍摄项目是大学时期同系的,拍一部民宿的宣传片,民宿在吴山上,他拍摄的画面唯美雅致,让对方很满意。
出道10年,尽管张弛几乎一直在拍,但作品不算多,因为他总是很认真地对待每次创作,曾经为了剪片子就睡在机房,因为消耗太大,整块整块地掉头皮;他还因为创作原则上的坚持,不断和甲方交涉,甚至搞得剑拔弩张也不退让
2015年,张弛终于有了自己的团队“很不厉害电影作业小组”。这是一个独立的影像创作团体,成员多数有电影学院或美术学院的专业背景,目前核心成员十余人,包含制片、编剧、导演、摄影、美术、灯光、剪辑、后期特效等职能,分工明确、协作顺畅。通过努力,已拥有1200平方米的摄影棚,完成了多部水准以上的电影、广告片。
“很多拍摄项目是因为之前的作品获得对方认可而找上门的,所以,这10年几乎是很稳地一步步过来的。”张弛总结。
他拍广告片,如为百雀羚旗下品牌“三生花”拍摄的短片,在杭州的两个影棚内,搭置6个内景,一天拍完。除了富含寓意的情节流动和惊悚黑色的表现手法依稀带有他的创作特征外,更有意思的是,在一个段落需要展现出爱情转瞬即逝的一面,他的创意是后景处投射了许多恋人热吻的电影片段,这些片段都来自《天堂电影院》里那些被电影放映员挑出来剪掉的。这种埋经典梗的手法,也可以看作是其创作风格的一种延续。
他的短片作品《尸台社区》,全长25分钟,改编自东野圭吾的作品,在北京拍摄。他特意丰富了人物的背景故事,节奏紧凑而有张力,在中国大学生首届微电影创作大赛中获最佳影片,并获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的提名。
张弛说,《白雾谜岸》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完全个人的作品,但惊悚悬疑的类型片的风格,也是他的一次探索尝试,从中,他发现了自己的长处和短板:“对审美有着要求,又想走形而上的路线,在文艺与类型之间,求得兼顾,这大概是我目前心目中的理想电影的样子。”这一关于短板和长处的认识,让张弛为后来的《海洋动物》做足了充分的准备。
10年的拍摄历程,张弛大多数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度过,但对于家乡宁波,他也有着很深的故土情结。
“比如我上学的路线吧,就是逐渐从北向南的扩展过程,宋诏桥小学、华茂外国语学校、宁波中学、宁波诺丁汉大学”因为这一路线,张弛见证着鄞州新城区的逐渐形成。
他记得在华茂外国语学校上学时,周边一带还比较荒凉;在宁波中学读书,他看着旁边的宁波诺丁汉大学建起来;他还记得院士公园的那片院士林,经常去那里看院士的塑像,想把那些人都记在脑子里,觉得那些优秀的鄞州儿女,就是自己的榜样,冥冥之中,似乎有种精神在感召着他。
他后来在鄞州拍片,拍自己小时候生长地方周边的那片明清建筑,片名是《应知故乡事》,片名取自诗人王维的诗歌,带着点故乡的况味。他为中车集团拍的《深秋电车》,以“短行如长梦”的主题,介绍世界首台储能式无轨电车在鄞州亮相,4分钟的片子,贯穿了从南部商务区忙碌的节奏到东钱湖边闲适生活的过程,这中间的复杂微妙,是鄞州人特有的一种流荡在血脉里的东西。他在拍《白雾谜岸》时,几乎把雅戈尔动物园里的老虎都拍了个遍
“以后,我还会不断在家乡鄞州拍片子,也会为家乡创作一部好片子,我想鄞州会是我的马孔多。”张弛说。
张弛已经习惯在生活中找到那些戏剧性的元素:“相比于电影,生活本身的体验,更加吸引我;但是说到表达,没有比影像更迷人的形式了。”他把电影当成对生活的解码过程,而他对自己的期许是:我会继续慢慢地拍片,越拍越好。我宁愿成功不是一下子的,而是一个可以享受的过程,希望到45岁的时候达到事业的巅峰状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