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未来10个“AI+轨道交通”智慧地铁场景首次发布
近日,上海市轨道交通无人驾驶列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无人驾驶工程中心”)发布了首批10个“AI+轨道交通”智慧场景。其中,部分场景已经进入试点应用阶段。未来,地铁的运营效率和安全保障水平将不断提升。
目前,正在开发和试点应用的“AI+轨道交通”智慧场景,具体包括:智能运控(智能巡道、智能避障、智能边界防护、智能水患防护),智能车站(智能安检、智能站厅、智能站台、智能清客)和智能化验证与培训(智能培训中心、智能实验平台)三大类型共10个智慧轨道交通场景,充分展示了AI在智慧轨道交通领域应用的未来蓝图。
无人驾驶工程中心技术委员会专家、卡斯柯技术总监汪小勇介绍:“在智能站台场景下,可通过大数据监测车厢和站台的客流,进行拥挤度分析与预警,规划并引导客流,控制列车的满载率和站台的客流密度。”据悉,这一技术已经在上海地铁徐泾东站试点应用,并在进博会等重大活动的交通保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对于全自动运行线路,根据列车位置,自动唤醒最佳巡道列车,实现非限速下的列车无人驾驶巡道,智能识别线路障碍物,自动将图文信息上传至控制中心,并自动联动列车控制。可支持多车同时巡道作业,可自动安排相关人员进行障碍物检查、清除等相关流程;巡道完成后,自动由巡道列车变换为正线、
识别列车前方障碍物,智能分析判断障碍物类型和危险级别,同时根据线路及列车情况自动计算最佳运营调整策略,重新选择小交路运营等,并将情况告知乘客,给出换乘建议;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对障碍物进行自主清除。
对自动化区域进行安全监护,对边界设施的非授权侵入进行监测,异常事件会触发报警并启动防护,可保障行车和人员安全。
对轨行区、车站出入口积水情况进行监测,利用专家系统进行分析判断,提供应急预案,控制水患影响。
在保证公共安全的前提下,提升乘客在车站的出行体验,如通过智能筛查、/识别、人物比对等手段,对可能出现公共卫生和安防隐患问题进行精准识别。
智能识别开站前的设备状态情况,并根据运营时刻进行智能开站,报告车站设备开启状态;利用AR技术进行智能巡检支持。监测站厅与换乘通道客流,进行客流方向与速度分析,规划并引导客流。同时可根据客流情况对照明、通风、空调、电/扶梯等设备进行精准控制。运营结束后,智能识别车站内乘客滞留情况,自主判断智能关站。在应急情况下,对乘客疏散路线、
监测车厢和站台的客流,进行乘客拥挤度的分析与预警,规划并引导客流,控制列车的满载率和站台的客流密度;识别站台门与车门间夹人夹物、乘客异常行为等并进行协同控制;在应急情况下对乘客疏散路线进行智能规划。汪小勇介绍:“在智能站台场景下,可通过大数据监测车厢和站台的客流,进行拥挤度分析与预警,规划并引导客流,控制列车的满载率和站台的客流密度。”据悉,这一技术已经在上海地铁徐泾东站试点应用,并在进博会等重大活动的交通保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列车结束运营退出正线服务工况前,转入清客模式,进站前自动触发列车和站台乘客信息播报;列车到达站台后,系统进行清客识别与判断处置,防止乘客滞留。
评估培训对象、生成培训方案和计划、部署培训环境、监控培训过程、衡量培训效果、生成改善报告,实现培训系统的自主迭代升级。
基于验证需求,匹配验证场景、生成验证环境、监测验证过程、生成验证报告。实现实验平台的智能运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