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同行首日募集149004元!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3-02-11

风雨同行首日募集149004元!

  昨天,进入第22年的大连晚报“家乡父老送你上大学”活动,在大连市青少年宫七号门大厅启动现场捐助工作。尽管一天之中两度天降大雨,但是这并没有阻挡大连市民的助学热情。截至17日下午5时,现场及线月末就开始等着晚报的助学活动了”

  上午10点半,许阿姨走进捐助现场。“这半个月我已经来打听三次了,就等着晚报的助学活动开始!”许阿姨说,每年七八月份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来晚报给孩子们捐款。而另外一位叫刘斌的中年人,这段时间也打了十多个电话询问晚报的助学活动。“晚报每年的家乡父老送你上大学活动都是七月末八月初,今年因为疫情防控拖后了,但并不耽误我们的捐助热情!”刘斌告诉记者,他是这项活动的忠实参与者,家里已经有好多捐款证书了,这是他最珍视的财富。

  83岁的马俊英阿姨带着她和85岁的老伴师俊昌的两份捐款走进捐款现场。两位老人相识近70年,一直相濡以沫。去年,因为师老先生生病,没能来现场捐助,成为两位老人的遗憾。“今年,我们俩都比以前多捐了一两百元!”马俊英阿姨说,从最开始每年捐助100元,两位老人的捐款额不断在增加。“国家每年给我们涨工资,我们给孩子的捐助款也要增加!”

  每次捐赠,回秀兰给自己留的名字叫“回家”,她说,希望孩子们无论飞得多高多远,都能想着自己的家乡,回到养育他们的城市。

  很多捐助者都有着这样的想法。84岁高龄的李光祥将军在给孩子们的寄语中说,“爱国从爱家乡开始!”李光祥将军多年参与“家乡父老送你上大学”活动,在他看来,这个活动开展了22年了,大连的家乡父老们通过这个活动给很多生活遇到困难的孩子提供了帮助,让孩子们克服困难,高高兴兴地走进大学校门。也希望孩子们在大学学习期间,不要忘了报效祖国报效人民。“我也希望,孩子们大学毕业后,能回到家乡,改变家乡的面貌!”

  在柏威年购物中心的一家西餐厅里,一对用餐完毕的顾客刚刚离席,小曲就拿起抹布走上前去,利落地码起碗盘,将桌上散落的碎食揽进垃圾盒,再用干净的抹布将桌子擦净,最后摆上新的碗盘和餐具……很多同龄人高考后忙着拍毕业照、旅行的时候,小曲选择了勤工俭学。他深知每月只有2000多元工资的母亲供养自己的不易,希望用这个暑假的努力工作为自己尽量多地赚取大学学费。

  小曲老家在大连普兰店农村,父亲早年健在的时候,带着一家人来到大连市内生活。但在小曲12岁的时候,父亲因病突然离世,因为给父亲治病,家里还留下了一大笔债务。从那时起,小小的小曲就承担起家庭里很多父亲的“工作”。跟随母亲回到农村生活的那段时间里,他用瘦弱的肩膀,帮妈妈干农活、搬苹果,四十多斤的苹果箱子,身材瘦削的小曲常常要在一天之内扛上几十次;平日上学虽然学习比较忙,但他还是会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到了假期,家里的力气活和家务活,小曲更是全部承包下来……他的懂事经常让母亲和姐姐心疼不已。

  为了两个孩子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条件,后来母亲带着小曲和姐姐回到大连市内。但是,由于父亲病逝之后母亲一度陷入极度悲痛的情绪,导致了一只耳朵失聪。这样的身体条件,母亲找工作也受到很多限制。在一家商场里做保洁员的小曲妈妈,一个月只有2000元出头的收入。几年来,三人省吃俭用地过活,从来不敢随意增加任何一项开支。好不容易把姐姐供到大学毕业,小曲今年又高考结束,考入了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每年1.3万元的学费,真是难坏了一家人。

  懂事的小曲不想让妈妈为难。6月末,高考报考结束,小曲就开启了自己的勤工俭学之路。在这家西餐厅里,小曲的工作需要从早上10点开始,到晚上10点下班。“刚开始的一个礼拜,确实累坏了。”小曲告诉记者,西餐厅生意很好,每天从早忙到晚上,不能坐着,刚开始的一周,腿都有点肿了。因为穿着皮鞋工作,脚上也磨起了水泡……但一想到这份工作会解决自己相当一部分学费,小曲就一路坚持了下来。7月末,小曲拿到了一个月满勤4000元出头的工资。在家里和学校喝惯了白开水的他,破天荒地给自己买了一瓶饮料,花了3元钱。“剩下的钱,我得攒着,给自己交学费,”小曲说,大学要9月初开学,这份工作,他打算干满两个月,这8000多元在一般人看来可能并不起眼,但是对他来说至关重要,这是他能自尊自信地踏入大学校门的通行证。

  王同学本来家境尚可,直到2014年,家里的顶梁柱——父亲病倒了。父亲患的是严重的肝肾综合征,自从患病后几乎一直住在医院里治疗,让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父亲走后,瘦小的母亲开始支撑这个家,她身高快1.60米,体重却还不到100斤。她在一所学校食堂做勤杂临时工,学校放暑假,她就又找到一个在饭店里洗碗的活。丈夫病的一年多里,全靠她一人照顾,积劳成疾落下了腰病,有时疼得翻不过身,需要儿子帮忙,可无论再难受,第二天仍起个大早去干活赚钱养家。这一切都被王同学看在眼里,一次在家里吃饭时,王同学对母亲说,“妈,我知道你养家很辛苦……”然后就哽咽地说不下去了。王同学只能从生活上尽量节省,从学习上尽量努力来体恤母亲的辛苦付出。在别人看来最普通的一天三顿饭,他要精打细算,早饭最便宜就在学校食堂吃,每天的午饭或晚饭总有一顿要节省下来,用面包来代替。因此,王同学的柜子里总提前准备几个面包。后来,母亲知道后埋怨他不爱惜身体,他却说不去食堂吃饭是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好好休息,养精蓄锐才能好好学习。

  没上一天补习班却能考出高分,对此,王同学的经验是要利用时间、跟住老师。他充分利用时间来学习,今年三四月份,高考冲刺阶段,他还每天早上三四点就起来看书。周末回到家里,他也坚持学到半夜十二点后。“一定要跟住学校的老师,掌握住他们讲的东西,他们应该更了解你,知道你差在哪里。”王同学还有个学习习惯,遇到难题,他会琢磨很长时间,一次有道题他自己用了2个小时才破解出来,感到非常有成就感,高兴地从后面抱住母亲,笑起来。

  1.王*鹏 ,男 ,大连育明高级中学 ,高考分数:665 (普通类、物理学科),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5+3专业录取,父亲于2015年因病去世,家中为给父亲治病,让家庭入不敷出。现如今只有我与母亲二人相依为命。母亲身体也不好,只能打零工来维持我读书。

  2.曲*鑫,男,大连铁路职工子弟中学。高考分数:499分,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录取。单亲家庭,父亲在他12岁时因病去世,因为治病留下了一大笔债务。妈妈每月收入2000元,姐姐在外地从事旅游工作,家中开销大部分靠妈妈的工资和姐姐的帮助下勉强维持,城市中的开销让妈妈不得不精打细算。在学校表现优异,曾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等荣誉称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