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感知(物联网感知层)
物联网感知层、传输层的建设
感知设备主要包括:空气温、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光照强度传感器、土壤温度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感知设备将棚内的环境数据采集后传输到服务平台,形成庞大的环境信息数据库,为数据分析、数据变现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服务平台也会及时发送指令到控制系统终端设备,设备开始动作,自动调节温室卷帘和风口、遮阳、喷滴灌等的开合。
大棚实时生产环境数据采集
大数据物联网、数据库的建设
大数据物联网、数据库的建设主要依靠人力完成。组织基层农业技术专家制作、采集相关信息,加工整理后录入系统,形成可信度高、覆盖范围广的庞大数据库、知识库。经过长期积累,建设了100多种作物生长期信息数据库、基于生长期顺序的最优环境参数信息数据库、基于生长期顺序的植保技术信息数据库、基于生长期顺序的土肥技术信息数据库、基于生长期顺序的栽培技术信息数据库、异常环境农事操作技术信息数据库,156个批发市场的市场信息数据库等。
数据库——基础信息数据库
统计设施农业园区(基地)的基础信息库:包括园区概况(地点、面积、大棚数量等)、每栋大棚的种植作物、每栋大棚的种植时间、大棚棚主联系电话、基地维护员等内容。
互联网小常识:根据防火墙的实现技术,可以将防火墙分为包过滤路由器、应用级网关、应用代理和状态检测。包过滤规则一般是基于部分或全部报文的内容。包过滤路由器有时也被称为屏蔽路由器。
设施农业基础信息采集
大棚种植技术信息采集
数据库——市场信息数据库
市场信息数据库中包含由中国农业信息中心提供的涵盖全国批发市场实时行情信息,数据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精准度高。
互联网小常识:CIDR使得路由选择变成了从匹配结果中选择具有最长网络前缀的路由的过程,这就是“最长前缀匹配”的路由选择原则。
大棚实时生产环境数据库
大棚管家通过空气温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实时采集温室大棚内的环境数据,通过移动互联网络传输至服务管理平台,经过解析后存储至大棚实时生产环境数据库。
数据库——基于生长期顺序的最优环境参数数据库
农技专家将各类作物在不同的生长周期内对适宜温度的需求整理后录入数据库,形成了基于作物生长周期顺序的最优环境参数信息数据库(如尖椒各生长周期的适宜温度要求:①幼苗期:日间20-25℃,夜间10-15℃;②开花坐果期:日间20-28℃,夜间15-20℃;④结果期:日间20-28℃,夜间15-20℃)。
数据库——异常环境农事操作技术信息数据库
农技专家将各类作物在不同的生长周期内的异常温度告警阀值及异常环境对应的农事操作建议整理后录入数据库,形成了作物的异常温度告警及异常环境农事操作技术信息数据库(如西红柿在开花坐果期期的告警阀值:日间超过35℃或低于6℃告警;夜间超过35℃或低于5℃告警;)
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
1、每个大棚内安装一套高清高速视频监控头球机,安装于大棚的一端,共17套
2、视频显示器使用园区管理系统的电视墙及网络服务平台、手机客户端、,
3、园区线路的连接使用光纤与网线。
互联网小常识:IEEE802.11定义了两种类型的设备,无线结点和无线接入点,工作在2.4GHZ的ISM波段内。速度为1Mbps,2Mbps。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