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平台(移动互联网平台网络编辑的工作特点)
作者 |一朵
编辑 |小花
本文为拖鞋哥新传考研原创作品,转载请授权
19级新传考研QQ群:568295834
19二战新传考研QQ群:372705117
编者按
每周三答题专栏将呈现——分析真题,详细批改,给出参考答案。由本团队最温油的朵姐带领你们披荆斩棘,斩妖除魔。
我们的口号是:不要套路,只要高分!
投稿规则
1.本专栏每周三发布一道真题。
2.将你的答案以头条文章的形式发布在新浪微博上(务必是文字而非图片),带上微博话题新闻传播学考研和拖鞋哥一起学新闻传播,并@新闻传播考研真题与真相和@一朵儿大王。(否则我们会找不到你提交的作业哟)别忘了留下正确的邮箱!!!
3.截止时间是每周四24点(过期不候)
4.每次在若干投稿作业中抽取2-3份,以批注的方式进行详细点评,发回你的邮箱,并在下一期专栏中展示。
5.挑选规则:
第一名交的肯定给改!
然后挑一个优秀作业!所以你们好好写!
最后一份嘛,看心情,可能是你的名字和头像吸引了我,也可能是写的太烂!哈哈哈扎铁不?
***注:
1、一定要带上和拖鞋哥一起学新闻传播,同时艾特两个账号!你只艾特一个的话,我都没法看到!不要艾特错了!艾特之间要空格!不要艾特不上!
2、一定要用文字的形式!你弄个图片长微博,我咋给你批注啊!!!
3、正文中一定要留下邮箱!我批改好以后会用邮箱发给你。
Ps:去年有的宝宝还设置了非粉丝只能阅读一半,我给你批个作业还得关注你咋地。。。还有人@拖鞋贩子的账号,谁让你艾特了。
本 期 真 题
移动互联的特点及其对使用者的影响。
(2018,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440)
破 题 思 路
为照顾方便使用流量的同学,
我们给出了音频+PPT,
请记得夸朵姐温油。
来 稿 修 改
答案1
一、 移动互联网的定义与特点
(一) 、移动互联网的定义(定义直接写就可以,不需要起标题)
移动互联网就是互联网与移动通信各自独立发展后互相融合的新兴市场,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相比较而言,强调可以随时随地在移动中接入互联网并使用业务。从技术层面看,以宽带IP为技术核心,可以提供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开放式基础电信网络。从终端_上看,用户使用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通过互联网获取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和互联网服务。(这个定义太死板了,考试的时候你根本没有机会去参考资料回答的这么标准化。尝试并学会用自己的话去解释)
(二)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移动互联网和传统固定的互联网相比较而言,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互联网被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大媒体,它集传统媒体的诸多优势为一-体,是跨媒体的数字化媒体,而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融合了互联网和移动媒介的特点,因此拥有其他媒体所无法匹敌的优势。
1.便捷性和便携性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与发展,用户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就我国目前移动互联网网民已超过五亿。移动互联网使得网民连接互联网的形式不在拘泥于电脑之,上,而是随时随地无线联通。移动互联网的网络是一-张立体网络,3G、4G和WL AH或者WiFi构成的无缝覆盖,使得移动终端具有众多形式方便联通互联网的特性。只要存在网络覆盖,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就可以在移动状态下接入使用互联网。(这段话也是在哪里参考的吧。这么简单的一个特点,不要打断引用去证明它)
2.多样性和个性化
移动互联网的多样性体现在移动终端的种类繁多,一个终端能同时运营多种应用,应用服务种类多种多样。同时,移动互联网的终端、网络和应用服务具有个性化特征,它们把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与与相关的个性化产品和服务联合了起来, 如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网易新闻、UC头条等目前用户最大移动资讯APP都具有添加服务和频道定制"的功能,它们的APP在分发过程中使用全算法主导的推荐引擎运作,兼顾海量文章的个性化推荐。(多样性的话,传统的互联网也能做到。个性化指的是app的个性化,并不是移动互联网本身的特点)
3.感触性和定向性
与传统互联网主要使用鼠标进行操作相比,现代的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主要是是通过手指完成,用户可随触即发。除了移动终端屏幕的感触层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照相、摄像、二维码扫描,以及重力感应、磁场感应等无处不及感触功能。(这是手机的特点,不是移动互联网的特点)而基于L BS的位置服务,不仅能够定位移动终端所在的位置,甚至可以根据终端的趋向性对用户的下一步讲要去的位置做出预测。(同上)
二、移动互联网对受众的影响
1.从被动接受大众传媒向主动掌握网络媒介
在传统媒体时代中,受众只是被动地接受新闻媒体所传授的信息,只能在大众媒介设置的有限"议题中接受信息做出选择,但在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里,信息丰富多样传播及时,受众只需操纵鼠标就能选择自己所需内容选择的范围、自主性、准确性较以前有了大幅度提高。受众的选择也不必受到时间的限制,而是可跨越时间界限浏览信息内容,其角色和地位被彻底改变。(太牵强了,难道因为智能手机普及了,所以大众更主动了么?这些都不是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2.社交方式的变革
移动互联网的融入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微博、QQ等应用的不断推出,为网民在移动网络.上进行沟通交流提供了平台。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是主动的,他们使用互联网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麦奎尔等学者提出受众使用与满足的四中主要类型,其中就包括了人际关系,而社交媒体的出现满足了受众的网_上社交需求,并能够帮助受众扩大交际范围,维护人脉关系。(这个点没错,但是我要问的是移动互联网,你答得和我问的没有关系)
3.受众信息选择权空间扩大
由于我们网络色去中心化、开放、互动共享等特征,社会个体获得了更大的空间和可能去获取信息参与表达甚至是采取行动,移动互联网增加了受众个体在信息传播中的选择权o海量信息和算法的分发,使受众得以摆脱传统媒体的限制去构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信息环境。
但是,更多的自由选择往往也意味着需要更强的媒介素养和信息筛选能力。同时,面对新媒体带来的‘选择权,受众很容易只沉浸在自己感兴趣和愿意关注的信息中,例如,在微博上对于大V"的追从何盲信,朋友圈里的圈群化现象等等,用户在各自的口味和偏好中逐渐形成了信息茧房。
三、总结(总结也不需要起一个标题)
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悄然而至,作为互联网时代的进一步延续, 移动互联网在融合了传统媒体的优势的同时,以其便捷性、强时效性、个性化、交互性等特点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移动互联网如何进一-步发挥其优势继续扩大对社会的影响将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总评:
我非常怀疑你之前到底有没有关注过这个栏目以及每一期放出来的参考答案?如果你看了的话,就根本不会在开头和结尾还弄一个标题出来。当自己能力不足的时候,首先是去模仿和学习别人,而不是自己瞎搞。
先不论你的内容,看到你这个答题的形式,我对这份答案就没有什么好的印象了。
再说内容,感觉题目很简单吧,但是真的写起来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了。你答得要么是手机的特点,要么这个点就不对,没有真的理解移动互联网。
继续加油!
总分:15/30分
答案2
移动互联是移动互联网的简称,是将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结合,所以兼具二者特点:快捷、及时、海量、交互、可移动等。截止2018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3%。移动互联对使用者正在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
一、被动的接受者向产消者的转变
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使用户接触媒介的成本大大降低,技术赋权使传播者与受众的界限模糊,受众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他们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内容的生产、传播和消费中,比如每一次重大事件在社交媒体上的发酵都离不开用户及时提供相关信息以及转发评论的助推。(没有移动互联网的时候,传统互联网也有这个效果。那么两者之间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二、群体向个体转变,用户画像更加清晰
尼葛洛庞帝曾说过,在数字化生存下,我就是我,不是人口统计学中的一个子集。在移动互联时代,数据不仅是个体思想与见解的记录,也是个体行为、活动的另一种形态,根据用户数据分析,过去不定量的多数群体开始演变为个性需求凸显的个体,个性化推送对互联网海量信息进行筛选,但在节省用户精力、提供个人定制信息的同时,也容易使用户置身于信息茧房之中。(和移动互联网到底有什么关系?)
三、使用者时空界限模糊,场景意义增强
英尼斯媒介偏倚论把媒介分为时间偏向的媒介和空间偏向的媒介,移动互联的到来打破了用户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基于大数据、移动设备、社交媒体、传感器、定位系统,用户的场景化需求得到重视,例如对LBS(local based service)的发展与应用,满足了用户不同地点不同兴趣偏好的需求。此外,用户的工作和生活场景得以并行,例如在家中办公或者在工作时和网络另一端的朋友聊天等,模糊了时空的界限。(从移动互联网的本身和特点谈起啊!)
四、改变用户阅读习惯
移动网络移动便携、及时的特点,使得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信息的获取和阅读,这种阅读习惯容易形成碎片化的浅阅读。但是用户并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使用者,他们在获取信息时可能会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主动的探讨和深阅读,网络中多样的信息源、内容和观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阅读需求。
此外,除以上几种影响之外,对于政府机构的使用者来说,移动互联使得其自行发布相关工作报告、政策政令快速、广泛、有效的得到传播,而不用经过媒体机构,提升了其工作效率和传播效果;对于企业机构的使用者来说,他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对其企业品牌形象的日常维护和营销,在遇到企业危机时移动网络更是可以使其快速进行危机公关传播,使损失降到最小。
总评:
这道题几个问?
我相信只要长了眼睛都能看出来是两个问吧——本身特点和对受众的影响。
我看不到你回答了两个问。你要是就想二合一回答,不是不行,但是你每一点要先谈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再去谈因为这个特点而产生的各种影响。
审题啊!这么简单的题怎么都审不清楚呢!捉急!!!!
总分:10/30分
答案3
移动互联的特点及其对使用者的影响
移动互联是移动互联网的简称,是指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的活动的总称。其工作原理是使用者通过移动终端来对因特网上的信息进行访问,并获取一些所需要的信息。凭借着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标签,我们很难不受移动互联的影响,也很难脱离对移动互联的使用。总结其特点有四(这里应该用一个大标题。不然你下面的1234和一二三并列就太奇怪了):
1、终端移动性极具便捷性、快捷性。(小标题要单独成行,这样更明显,方便老师批阅和抓住你的重点)移动互联网在移动状态下就能接触和使用,对于时间和空间没有标准的限定,发展迅猛、传播速度快。(论述太短)
2、作为媒介融合的中心具有广泛性。移动互联网融合了各类媒介,一个中心多类平台的链接特点使其不仅拥有不同类别的信息资源,而且拥有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广泛使用者。
3、形成纵横交错的关系网具有社会性。在移动互联网状态下,每一个使用者都可以是信息的发射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在互动中由于不同个人需求汇集形成了小关系网,由于社会需求也形成了大面积互动的关系网,由于人的社会性使得不同关系网又相互交错。
4、个性化选择与设置带有智能化。移动互联网环境人们面临庞大的信息资源,面对选择不免面露难色,个性化推荐彰显着互联网信息的智能化。
(上面这四个点写的都不错,但是你为啥不稍微展开一点,每一个点稍微多谢那么一点点,你怎么这么惜墨如金,还是懒啊????)
一、移动互联的快捷和便利为使用者节省了大量的信息传播、信息收集与信息获取的时间与精力。但也正是其快捷和便利性增加了使用者对移动互联依赖性,减少探索信息道路本该经历的思考时间,同时由于互联网的快速性,其更新信息的间隙往往迅速而疯狂,这无疑为使用者碎片化阅读模式铺垫了大背景。(不仅仅是碎片化阅读,还有很多碎片化时间和碎片化使用,而且这个二点应该体现在标题中)
二、作为媒介融合的中心,移动互联网为使用者传播、搜集、获取信息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平台与信息渠道,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匹配自己需求的信息。(标题呢?这个太长了,要概括)但媒介融合也为使用者带来了筛选难度提高、需求信息过量、真假信息交互等不良影响,使用者获取需要而正确的信息成本相对被提高了。
三、移动互联网下的关系网促进了使用者的人际交流,不仅为此前的旧关系带来了更加便捷的交流方式,也带来了新的关系网形成,同时移动互联网下使用者存在整个大的互联网中,能够更加及时地接收到来自社会的动态。但我们不能因此忽视互联网减少现实生活中的人际沟通以及放大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的负面影响。使用者在移动互联下的小型关系网络中增加人际交流也必然减少了其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动态,而在整个大型关系网的社会性,其媒介议程设置效果由于使用者舆论的放大更能达到控制后来的使用者的信息焦点。
四、个性化选择使用为使用者带来的信息筛选的便利,使用者可以只针对部分兴趣信息进行交流而个性化推荐形式也为使用者筛选信息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但不能忽视,当我们津津乐道个性化移动互联网时,我们同时也被个性化筛选限定了信息的获取,使用者看到的也许不是适合自己的信息而是互联网认为适合你的信息。
最后缺一个结尾
总评:
基础还是挺好的,但是形式上有两个特别大的问题:标题序号不统一;没有小标题或者是小标题没有单独成行。这是最基本的答题习惯,尽快改正。
第一个问的特点写的太少了,但是总体思路还是可以的。
第二个问比较一般,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你再思考一下。
总分:19/30
参 考 答 案
移动互联的特点及其对使用者的影响
姓名:99
移动互联是web3.0时代信息的传递范式,在原有的web2.0互联网架构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个性化、场景化、智能化要素。移动互联的主要载体是移动终端、定位系统、大数据网络以及社会化媒体,在技术推动下,移动互联代表着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下将具体分析移动互联的特点,以及它对使用者产生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一、移动互联的特点:技术赋权范式下的再度去中心化
(一)突破了时空界限的场景化传播
场景传播的概念由罗伯特斯考伯于其著作《the age of context》中提出,场景一词也成了移动互联时代时空描述的新表述。移动互联打破了原有传播的时空界限,使原本的点对点信息传播成了个性化匹配场景传播。
(二)多元融合下再去中心化的圈层传播
传统web2.0时代是层级传播的典型,而移动互联传播的主要平台是社会化媒体,社会化媒体的主要传播流向是圈层传播,是一种以社群中个体创造价值以激发生产力,实现以人为媒的传播。
(三)内容多途径嵌入的泛在化传播
Web2.0时代内容为王,而移动互联时代内容依然是主题,只是内容的生产与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物联网的应用带来了万物皆媒的智能化时代,信息的传播进一步泛化,信息无处不在,内容也无处不在。
(四)以用户为主导的个性化传播与自我表演
个性化信息推送机制是以用户为核心的信息处理机制,变传统受众为用户。胡正荣老师预言:即将到来的web3.0时代是一个场景细分的智能媒体时代。所谓的场景细分与智能媒体,即对用户进行精准定位与定制推送,实现个性化信息匹配。这也是移动互联时代另一重要特征。
(五)娱乐化与互动化的传播语态
互联网时代兴起的草根阶级、平民文化以及网络文化解构了传统主流精英文化,传播语言向着更加通俗的方向发展,而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的进一步兴起和多功能的使用,移动互联时代的传播语态进一步凸显,表情包、短视频也在进一步改写传播语态。
二、移动互联时代对使用者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技术赋权下个体激发价值
1.从受众到用户的角色转换
大众传媒及互联网上半场,个体在信息传播中始终处于受众状态,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然而移动媒体时代的社会化媒体平台打破了原有稳定的传受关系,个体从信息的接受者成了信息的生产者与使用者,从媒介机构的读者成了媒介机构的消费者,从受众成了用户。
2.技术赋权作用下个人拥有了话语权
社会化媒体平台给了每个人发声的权利,社交媒体打破了时空界限、直播与短视频提供了场景价值,代表了平民文化,增强了社会流动性。kol、大V、网红成了新的意见领袖,同时每个人也都拥有了成为意见领袖的机会。
3.社会类公共空间的建立与流动空间的价值
移动互联时代的社会化媒体,在结构层面上具备了哈贝马斯笔下公共空间的价值,成了一个自由讨论与信息交换的场所。而另一方面,卡斯特在网络社会理论中描述的新技术范式基础上,网络所构建的新的社会结构正在生成,移动互联所塑造的无时间之时间与流动的空间也从根本是打破了传统社会互动方式,赋予了人更多可能性。
(二)消极影响:狂欢背后一地鸡毛
1.狂欢语态与后真相时代
巴赫金提出的狂欢理论也是对移动互联时代一个很好的描述,社交平台上舆论的爆发式增长与突然性隐蔽,后真相时代下情绪主导理性,每个人都在社交平台上进行自我表演,导致社会浮躁,充满着不确定性与情绪性,如江歌案中被情绪操控的理智与法律。
2.消费社会下隐私不再是秘密——全景敞视机制
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提出:一切信息都是可以进行消费的对象,这也正是移动互联带来的另一弊端:精确的个人定位必然伴随着对个人数据的全面渗透,隐私全面敞开,个人没有秘密,我们身处福柯的全景监狱之中,一举一动都毫无保留。
3.单向度的个人追寻虚假的满足
移动互联的舆情环境下,跟风、从众、情绪化屡见不鲜,个人丧失了批判能力,人们享受舆情中个体拥有的话语权——即便只是无思考式的跟风。在消费信息与娱乐过程中得到了虚假的满足,成了马尔库塞笔下单向度的个人。
【考生点评】
这道题其实就是互联网发展进入了移动互联时代之后的一个思考,用户在目前的网络环境下会受到怎样的影响?或许有个不恰当地引用一下杜骏飞老师前段时间所做的一个演讲中的一个观点新闻是人,新闻学是人学,新闻传播与社会、与人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所以这道题考到技术对社会、对人的影响的一类题,似乎也并不出所料。观察、描摹然后讲述这个社会,或许就是新闻传播的一个真谛吧。
这道题因为当时考试的时候时间比较充裕,而且倾诉欲望也比较强,所以就多写了一些。一般情况下简答是800-1000左右就可以了。
下 期 真 题
结合具体事例分析我国舆论场的现状,并谈谈主流媒体应该如何进行舆论引导(注意写成小论文格式,题目自拟,省略摘要与关键词)(本题50分)
(2018,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基础714)
朵姐有话说
感谢各位宝宝看到了这里。
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取得进步,朵姐在这里还是要提醒大家几件事情:
1.看清楚截止日期。以后本专栏的答题截止日期是每周四晚上24点,投稿方式不变。过期的肯定不会抽取批改,毕竟规则在这里。看到题目出来以后要快点答,投稿要趁早。
2.允许开卷,但是要有底线。你们大多数人太不自信了,总觉得不参考点论文,自己就会写出一堆garbage。但是不丢弃拐棍的话,怎么能学会走路呢?不要想着下次我一定自己写,就从这次开始。
相信我们,依赖性太强的话,模拟考有你哭的。
3.大家再去看一下微博的设置,不要让我关注你才能读完你的文章,不要让我成为你的粉丝才能留言。留邮箱的时候看清楚,不然发不过去!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坚持到最后!
❤️
2019版真题解析开始预售!
点击图片赶紧下单吧
❤️我给你最走心最靠谱的课程,2019,一战成硕!
点击图片可了解冲刺班模拟考
打卡计划:迈向拿到录取通知书的路,从熟记今天的名词解释开始~
你可以每天背完之后用文字,语音或者图片的形式,发送在打卡下方,让我们检查你的背诵效果督促你进步。扫一扫进入打卡频道
2019级答题班课表
TIPS
1. 今日为你答疑的是上大的香芋学姐,欢迎在文章底部留言或公众号后台提问,帮你答疑解惑。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可
长按识别下方干货合集查看哦!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