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世界谈和的中年韩寒:商业才会让世界更好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2-06-11

“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不能转嫁到这三个没有做错任何事情的姑娘身上。她们自食其力,出国留学,爱上外国人,这很好。我呆在国内,没娶洋妞,也不代表高尚。”

十几年后,韩寒成了一个“斜杠中年”,收敛起了当年的刺,不再锋芒毕露地针砭时弊,也少有作品出版。当年像孙悟空大闹天宫一样的少年韩寒成了一位圆滑的中年人。2015年,亭东影业成立的发布会上,韩寒说:“商业和科技才会让世界更好。”

“我对抗这个世界的方式不一样了。”

一,

1982年,韩寒出生在上海金山区亭林镇。

读初中时,韩寒有一个喜欢的女同学。女同学成绩很好,誓要上市里的重点高中。于是韩寒也鼓足了气,发奋学习,要跟“心爱的女人”去同一个地方。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数学考试,韩寒考了满分,本以为能够得到表扬,没想到数学老师在课上当众质疑韩寒作弊。

韩寒百口莫辩,老师让他去办公室单独再做一遍试卷,如果还是满分,就没有作弊。结果韩寒因为试卷一处印刷模糊,少做一题,其他的题目依然全对,但于事无补。老师叫来韩寒父亲,韩寒父亲在办公室里揍了他一顿。从那以后,韩寒对学校失望,成绩开始一落千丈。

初中毕业,韩寒凭借跑步,作为特长生如愿进入了重点高中,没曾想喜欢的那个女同学落榜了。两人的感情就此暗淡。韩寒在新的学校也无心学习。

考官随手抓了一张纸揉成纸团扔进水杯里,说:“这就是题目,写吧。”

韩寒拿着笔想了想,写出了那篇文笔老道,立意独特的成名作《杯中窥人》。

韩寒从此名声大振。他崇拜钱钟书、李敖等人,这些人都有个共同的特点:狂。韩寒年少成名,尝到了甜头,也开始狂起来。回到学校后,韩寒接受了很多采访,放荡不羁,出言不逊。因为写作的成功,他放弃了学业,开始专注于写作。

当时因为各项成绩全部挂科,学校已经有了劝退他的打算。韩寒赶在学校劝退之前,自己先到办公室找到了老师退学。老师不可思议,问他:“退学了怎么养活自己?”

韩寒说:“靠稿费啊。”

老师们都笑了。韩寒没有笑。一年后,他写出了当时轰动一时的畅销书《三重门》。首版由曹文轩作序,刚刚发售就被买光了。后来在台湾、日本、法国等地都有出版,累积销售了两百多万册。那年他十七岁。

后来,韩寒选择去了北京,因为那时候他听说“搞文化的人都要去北京”。

上海到北京地火车上,一切熟悉的人、事,都离韩寒越来越远。韩寒第一次感觉到了背井离乡的怅然。后来他在湖南卫视一场给青年的成人礼演讲里说:“成长就是一场远行,不要怕,justdoit。”

二,

韩寒那时确实没有怕。

这些内容得罪了一大批人。医生、官员、主流文化人士……韩寒的直言像一根针,打在这些行业的人尽皆知但无人出头的痛点上。在他的笔下,写《文化苦旅》的余秋雨太“虚伪”,“中国活着的人里除了李敖没有一个能叫作家”。

这场骂战最后引来众多名人参加。作家陆天明以及他儿子导演陆川齐上阵,最后高晓松也来参与了一脚,甚至连韩寒崇拜的李敖都站在了韩寒的对立面。骂战最后以白烨、陆天明关闭博客,韩寒的知名度进一步上升结束。这个上海来的少年,搅乱了北京文化圈的浑水。

在北京,韩寒接触到赛车。几年后,赛车成了韩寒第二个职业。那时候还没“斜杠青年”的说法,但出了名的韩寒已经不满足于只做一个作家,他想的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北京的那些年,韩寒出了唱片,给自己的MV做导演,陆陆续续又除了基本杂文集,把版税全部拿来玩赛车。

那时候很多人开始说韩寒玩大了,离开了写作的老本行,他什么都不是。事实确实如此,韩寒的赛车生涯首次比赛,吸引了很多聚光灯,结果第一个弯道就翻车了。媒体开始就此大做文章。韩寒少见的没有做出回应。

2004年,韩寒参加亚洲宝马方程式资格赛,拿下了人生中第一个冠军。10年后,韩寒拿到了十二个冠军,五个年度总冠军。2009年,ROC世界车王争霸赛在北京鸟巢举办,韩寒与世界车王舒马赫同台竞技,成了少有的单独和车王比赛的中国车手。

成为车手的那些年里,韩寒的文学作品产量变少,写作风格也趋于成熟,不再是一味的模仿钱钟书、梁实秋等人的文风。这时,韩寒作家路上的另一个坎来了,带着这个坎来的人叫方舟子,那时候的打假卫士。

韩寒没有再发声。

后来,韩寒出版了一本公路小说,叫《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小说里的主人公路子野一路西行,穿越了无数个城市和小镇,一路上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和长大后的社会经历。汗韩寒的文风也发生了变化,从锋利的讽刺转化为平和的叙述,这部作品蕴藏了韩寒“过去的情感”,无论是成长,还是风波,没说出来的话都在这本小说里。

这本小说,或许代表着韩寒的某一种变化。这种变化后来被很多人抨击,说韩寒背叛了原来的自己,变得不再锋利。

三,

郭敬明,是和韩寒绑在一起讨论了很多年的名字。

2014年,《后会无期》上映,同档期上映的电影里,有郭敬明的《小时代三:刺金时代》。两人都从文学跨界到电影,这次比较也吸引了许多聚光灯。半个多月后,这次比试的结果出来了:韩寒赢了口碑,郭敬明赢了票房。

在那之前的一些年里,很多人用郭敬明投身商业和韩寒作比较,讽刺郭敬明作品和人都太肤浅。后来郭敬明的商业版图越做越大,韩寒反而陷入了沉寂。

沉寂了几年后,韩寒再次高调出现在大众面前,就是导演处女作《后会无期》。随着《后会无期》一起出现在大众面前的,还有从娱乐圈隐退十年之久的朴树。这部电影过后,韩寒多了“导演”的身份,后来出现在大众面前,也多是以这个身份。

导演也是韩寒儿时的梦想,源于他小时候追的美剧。早在韩寒出版《杂的文》时,韩寒就在书里输出了许多对电影的看法,他在书里说:

“中国的电影,缺乏想象力,没有幽默感,不少肤浅的人憋死了劲要拍出深刻的片子。”

这句话拆开了,用来考验后来的导演韩寒,其实都是过关的。韩寒的电影细节上很有想象力,也并没有刻意把电影立意提的很深刻。至于幽默感,是韩寒从文章里带出来的气质,《后会无期》上映后,冯小刚评价道:“中国电影以后除了冯氏幽默,应该再加上一个韩式幽默。”

四,

韩寒的商业版图,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三年后,韩寒举办了亭东影业成立的发布会。

发布会上,韩寒说,如今的时代,卖菜的亲戚都知道投资电影赚钱。韩寒站在台上,戴着黑框眼镜,温和地笑着。他说:“商业和科技才能让世界更好。”

发布会过后,有声音开始说,韩寒和从前不一样了,不再是以前那个带着青年独立思考的意见领袖,而是成了一个中年商人,成了当年他们最讨厌的人。

至此,从前一身锋芒的少年韩寒跟这个世界和解了,毕竟孙悟空也有一天会成为斗战胜佛。

回过头再看看韩寒过去的前半生,人们说,“韩寒向世界妥协了”,有道理,但并不客观。

2013年,作家韩寒出版了最近的一本散文集《我所理解的生活》,书里同名文章的最后一段话,也许给一些事情写出了答案:

“我多理解的生活就是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养活自己,养活家人。生活不是攀爬高山,也不是深潜海沟,它只是在一张标配的床上睡出你的身形。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和自己喜欢的一切在一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