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移动互联网(美国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爆涨)
互联网小常识:应将复印或打印的资料及时取走。废弃的光盘、U盘、电脑等要消磁或彻底破坏。
2020年,美国超过2.3万名21岁以下年轻人遭遇网络诈骗
一位美国女孩在流行的移动应用程序上结识了某人,很快,她转出几百美元帮助男友。在那之后,她又陆续给他转过几次账。直到发现那个和自己坠入爱河的男士竟是一名涉嫌资助恐怖主义的罪犯,她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此时,她已为屏幕后的爱人转账超过3.5万美元。这是美国selco.org网站近日报道的一起网络诈骗案,受害者在95后中颇具代表性。
作为伴随着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成长的一代,95后往往被认为是最了解互联网的群体。然而,美国安全公司Security.org网站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全球范围内,18岁至29岁的人群比45岁及以上的人群更有可能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
美国Social Catfish公司日前结合美国互联网犯罪投诉中心、联邦贸易委员会及联邦调查局的公开数据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超过2.3万名21岁以下的美国年轻人遭遇网络诈骗,较2017年增涨了156%。2020年,互联网骗局导致美国人损失42亿美元,创下历史新纪录。其中,青年的损失超过7000万美元。
美国雅虎新闻网指出,在全球范围内,平均每10名95后中就有1名曾遭遇网络诈骗,并因此蒙受损失。诈骗者往往通过脸书等社交平台上的虚假身份发布消息,在随后的互动中伺机下手。
雅虎新闻网分析称,年轻人频繁遭遇诈骗与其在风险较高的在线活动中参与度更高有关,例如,使用种子网站和共享电子邮件地址等。值得注意的是,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年轻人居家时间增多,使用互联网社交平台更频繁,也更常遭遇网络诈骗。
美国科技公司微软在其官方网站发布的《2021年全球技术诈骗研究报告》披露,59%的消费者在过去12个月中遭遇了网络诈骗。在接受调查的所有亚太国家中,印度消费者持续遭到诈骗的可能性高达49%,是全球平均水平(16%)的3倍;日本消费者的表现最为谨慎,只有5%的受访者会与骗子保持互动。值得注意的是,接受调查者中,95后与网络骗子的持续互动时间最多。
这令人震惊。Social Catfish总裁大卫·麦克莱伦告诉美国财经媒体CNBC,我们以为(95后)最精通互联网的一代……实际上也是遭遇数字诈骗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代。
年轻人最易遭受的五类网络诈骗
为什么年轻人更容易遭遇网络诈骗?新加坡today online网站援引新加坡理工学院副教授史提芬·王的分析称,这是因为他们对使用数字设备感到非常熟悉且自在,常忽视与之相关的网络安全风险。与网络安全意识匮乏的‘非数字原住民’不同,年轻人的态度是‘我知道,但我不在乎’,这带来了更大的问题。
史提芬·王表示,当前最广泛的网络诈骗表现在网络购物方面。新冠肺炎疫情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网上消费,以满足购物需求。他认为,可以预见,未来电子商务犯罪将持续增加。
today online披露了美国网络诈骗的一个案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美国口罩供给不足,网络上出现了一批打着在线售卖口罩幌子的骗子。这些骗子往往要求买家在尚未交货的情况下支付全部货款,等买家付款后,再以各种理由要求他们支付额外的报酬。买家常常觉得他们别无选择,只能继续向骗子付款,以免全盘损失。
美国个人征信公司Equifax首席信息安全官贾米尔·法希奇表示,与其他世代相比,95后更容易受到类似的网络诈骗威胁。这是因为他们更频繁地上网……就像开车一样,你开的里程越多,花的时间越多,越有可能发生事故。同样,你使用的应用程序越多,在网上花费的时间越多,拥有的账户越多,成为网络钓鱼受害者的风险就越大。
斯洛伐克安全机构We Live Security日前在其官网上总结了年轻人最易遭受的5类网络诈骗。
第一类是社交媒体诈骗。常见的诈骗手段是将一些钓鱼链接伪装成有耸动标题的文章推送,一旦年轻人点击,浏览器便会自动跳转到恶意网站。诈骗者还会在网络上举办虚假的比赛或抽奖活动,向年轻人索要报名费或奖品手续费。值得注意的是,诈骗者也会利用粉丝为自己喜爱的明星消费的特点,在网络上伪造与流量网红相似度极高的社交媒体账号,举办虚假的品牌赞助活动,并要求活动中的获胜者为奖品支付费用。
互联网小常识:在一般规模的网络系统中,尤其是一期工程的建设中,人们经常采用多个并行的GE/10GE交换机堆叠的方式来扩展端口密度,由一台交换机通过光端口向上级联,将汇聚层与接入层合并成一层。
第二类是奢侈品购物诈骗。这类诈骗活动利用了年轻人想用更低价格购买奢侈品的心理。骗子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虚假广告,以极低的价格提供奢侈品。这些商品充分考虑了青年的消费场景——昂贵的限量版运动鞋、联名款时装等。他们通过建立虚假的购物网站提供网络服务,交易完成后,消费者要么收到仿冒产品,要么财物两空。如果受害者提供了自己的信用卡信息,犯罪分子还会顺藤摸瓜,攻击其银行账户。
第三类是奖学金诈骗。美国的大学学费十分昂贵,学生在入学时会尽量争取奖学金,为自己提供经济支持。看准了这一点,一些诈骗团伙便打着提供奖学金的幌子,掠夺那些渴望寻求经济援助的学生。例如,诈骗者通常会邀请申请人缴纳注册费,或通过奖学金抽奖等形式要求参与者预先支付税款。
第四类是就业诈骗。新冠肺炎疫情令许多青年面临就业困难。诈骗者往往通过求职网站发布远程高薪工作招聘启事,并要求申请者预付培训费用。受害者会被要求提供个人信息,这些信息会被用来开通银行账户或伪造文件。
第五类是桃色诈骗,又被称为鲶鱼诈骗。与数字时代的许多事情一样,在线约会平台正在成为浪漫骗子的狩猎场。他们经常在社交媒体上搜索目标,通过假身份进行诈骗。这些社交网站的狩猎者也被称为鲶鱼,他们会窃取他人的照片,伪装成具有吸引力的人,然后向受害者求爱,并与其坠入爱河,直到实现最终目标——骗取钱财。在某些情况下,犯罪分子会选择令人憎恶的策略,例如,要求受害者提供隐私照片或与其进行裸聊,然后对其进行勒索,威胁将照片发给受害者的亲人。
躲开陷阱需要提高判断力
为减少网络诈骗,美国社交平台脸书和搜索引擎谷歌均已对平台上的欺诈广告采取行动,但Social Catfish在报告中指出,两家公司的尝试不足以充分打击欺诈。若不想掉入网络陷阱,人们有必要提高判断力。
Social Catfish建议人们在网络上不要相信那些未曾谋面的人,同时建议在不同的社交平台使用不同的密码,以免密码被诈骗者轻易破解。
史提芬·王建议消费者在网络购物过程中,尽可能与信誉良好的公司打交道。他认为,让消费者了解他们正从哪家公司采购服务很重要,可以有效预防网络诈骗。
在中国,预防青少年网络与电信诈骗不仅是年轻人需要面对的事,背后也集合了公安机关、社会、学校等多方力量。目前,我国许多中小学与当地公安机关合作,聘请了法治副校长进行定期的防诈骗安全教育;部分大学每学期邀请学校所在辖区民警走进校园,进行反诈骗知识宣传,并组建专门的微信群发布诈骗案例。
互联网小常识:非对称加密技术对信息的加密与解密使用不同的密钥,用来加密的密钥是可以公开的,用来解密的私钥是需要保密的,因此又被称为公约加密技术。非对称加密技术可以大大简化密钥的管理,网络中n个用户之间进行通信加密,仅仅需要使用n对(2n个)密钥就可以了。常用的加密算法RSA、DSA、PKCS、PGP等。
学校在宿舍楼门前挂上反诈骗的宣传标语,虽然大家有时会吐槽这些横幅设计不太好看,但还是记住了上面的内容。北京一所大学的学生告诉《青年参考》。他说,自己所在的学校鼓励学生们下载全民反诈App,并向他们发放了预防诈骗知识手册,他的辅导员也会定期提醒学生防范电信诈骗。
多亏了‘全民反诈’,我避免成为诈骗受害者。这位学生说,今年5月曾接到自称海关工作人员的电话。这名工作人员说出了他的大量个人信息,然后告诉他,他的账户在境外进行了一笔高额消费,目前资产已被冻结,需要将钱汇入指定的安全账号。
我今年从未出境,这与我之前在‘全民反诈’App上看到的案例如出一辙,我直接挂断了电话。
记者 贾晓静 实习生 马浩然
互联网小常识:蓝牙软件结构标准包括核心和应用协议栈两大部分。工作在2.402-2.480GHZ的ISM波段,标准速率1Mbps。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