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创业(移动互联网创业所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2-07-31

移动互联网创业(移动互联网创业所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笔者刚刚辞掉快消行业总监级的工作,纵身跃入火海,成为互网络下海创业大军一员。以70后老朽之躯与众多8090后博杀竞争,先鄙视自己一个,然后开始接下去说今天的主题。

旧式的经济学理论中,一个行业的利润增长20%,就会导致增加100%行业投资,引起竞争加剧,并最终导致行业平均利润回归合理水平(没找到引源,爱信不信)。该理论同样适用互联网行业,每当出现一个神话,就会引起众多同类型跟风。以社交产品为例,一个社交产品成功了,于是有一百个人都在做社交。可是消费者的社交应用只需要3-5个,那该怎么办呢?于是其中的95个是注定要死掉的(心疼投资者之余,心里还有点打土豪的暗爽有木有啊^-^)。然后社交产品会不断地死去,不断地新进竞争者。最终导致整个社交产品领域的创业收益水平迅速下降。多数的创业和投资,都会以失败告终。很可惜,就整个行业而言,这种悲剧无可避免。

作为苦逼个人创业者,理性的选择互联网创业方向尤其重要。方向对了,财务自由指日可待;方向错了,破产追债亲友反目。为什么方向如此重要,因为个人在行业中,就像随波逐流的浮萍一样,自己的财力和影响力根本无法撼动公众的行为习惯,牛逼哄哄的金牌大土豪阿里、网易也有往来、易信这样的社交败笔,跟大势对抗的下场就是这样,有钱任性也不行。从概率上看,大多数创业项目终将以失败告终,大多数人的创业将以不成功收尾,所以个人创业者还是要理性看到创业成功这个小概率事件并慎重对待,事先要想好出路。那些能够分析市场大势,分析消费者行为习惯趋势的创业者呢,就请跟我来,咱们顺着大河一起往下走走看。(此处应有嘘声,笔者就是做社交产品的)

下面呢,我们先来指点一下时下热门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和领域的钱途(嘘声请四起,那些扔砖头的,留着你们家盖房子吧)

1、各种打车软件

嘀嘀打车有三千多万的用户,在笔者看来,三千多万并不多,但是却投入了15亿的推广费用。未来想挣钱?没门!(程维估计要拿刀砍我了),咱以德服人,讲事实摆道理往下说,打车软件涉及到三方面的利益悠关方。从消费者层面来看,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可能继续用软件,但是让消费付费可以吗?省省吧,外面多的是各种叫车通道,各种打车软件时不时各种补贴,给嘀嘀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向消费者要钱。其次是的士司机,不收钱的情况下,的士司机也还是会继续用软件的,毕竟可以提高冷淡时段的客单量的嘛,但是收费太难,其实一旦没有补贴,司机们使用的热情就已经大幅下降,从司机这里拿钱基本没戏。最后看看政府,现在说的最多的就是打车软件改变行业垄断嘛,我们就多说点儿。政府及其利益既得者从牌照及现有的出租行业设置中可以挣到大量的钱,多到令人眼红,它应该被改变,笔者也相信会改变。但是时下的地方政府处在缺钱当中,这里失去的,在某处一定要拿回来,不然钱不够用啊。那么向谁收费呢,软件?出租车公司?司机?乘客?如果政策变革出租牌照放归个人,出租车公司是最大输家,所以不可能向公司要钱;司机是最大受益者,应该要被征出牌照维护或持有费用,这可以理解;乘客是最弱势的,但他们所付的钱都将体现在车费中,跟软件公司有毛关系(所以出租牌照如果放开,政府的新收入将来自司机牌照持有及打车费上涨的税费)。对软件最有利的变革,就是成为新的出租服务者,向司机及乘客提供中介服务,呃,那么现在不是已经这样了吗?软件该向谁收费呢?乘客?司机?政府?还是洗洗睡吧。这样看起来,打车软件还真的就是个钞票火葬场啊啊啊,想收费赢利,门儿都没有。至于更小众的专车类型服务,市场容量有限,面临政策问题,软件公司在其中可以有收费,但收费根本无法自持。

当然,软件嘛,还可以收广告费嘛。但是三千多用户,软件可用的广告形式,呵呵,广告收入还不够软件公司发一个月工资。

你现在又会说,作为大腾讯战略的一部分,嘀嘀打车承担的是收费入口的功能,只管烧钱,不管收入,它可以从整体战线中获得收益。呵呵,现在的问题是一旦没补贴,司机和乘客的使用大幅下降,其它打车软件又不断参与竞争,钱估计还是得继续烧呀。更重要的是,程维抱到了大腿,请问作为新进创业者,你找得到给你烧十几亿的大金主吗?这种补贴类型的烧钱软件,绝对不适合个人创业者。

2、电商软件

我把电商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平台型,类似淘宝这样为众多商家提供交易平台的。其中又可以分为整合电商平台及垂直电商平台,顾名思义,就是种类的多少上的差异。特点是只提供平台服务。第二类是自有平台,类似京东亚马逊这样的直接卖货给消费者的平台属于这一类,品牌主自营的网站也属于这一类。特点是自己卖货给消费者。

时下,很多企业很多人在做这方面的创业。但对个人或小团队创业者,平台服务商的创业需要有很强的资源整合能力,而且现在市场基本被淘宝占着,还有众多大金主们参与这方面的竞争,胜算太小。自营类型则要求有很强的运作和物流能力,困难比起平台有过之无不及。笔者也见过小团队做垂直平台,招入驻电商就是一座迈不过的坎。品牌自营创业又没有产品资源,还不如在平台上开个网店来得痛快直接,想独立做大,需要很长的运作期,投入大量的资本。

所以在电商领域,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了,还有空间,但是个人创业者必须事先考虑好创业的愿景及其可行性,作长远打算。

3、社交软件

社交软件市场容量大,而且创业简单,出个Idea,找个开发,找个产品经理,找个UI,就可以开始干了,超级轻量,极其适合个人创业者,尤其那些满脑子怪想的活跃年轻人。但是也正是由于社交的低门槛,挤进了大量的竞争者,时下各种交友、活动、吃饭、八卦、吐槽的社交软件一抓一大把。社交软件最大的问题,在于它的时效性。一个好的Idea,即使贴切于消费者的用途和习惯,在一段时间后,消费者容易厌烦,也容易被其它软件吸引。想打造微信这样与消费者生活方方面面挂钩的产品,几乎没有可能了,易信,往来的失败就是如此。陌陌抓住了陌生社交和群功能,但两年也必须加入新的内容才能抓住消费者。而其它的成功社交产品,几乎都是一波接一波的各领风骚几个月,就被下一波浪潮拍死在沙滩上。能够成为公众级产品的,就消费者的需要来说,也就是三五款。

如果简单的把社交软件分为熟人和陌生社交两类,熟人社交的市场空间很小了,对于个人创业者而言,不存在任何追赶微信的可能。但大型机构仍存在这种可能,可趁之机就是消费者对微信的腻烦心理,机构可以利用先锋消费者的这种心理,试着蚕食微信的用户,然后烧重金改变用户的习惯,这难度不亚于手机上网改变PC上网习惯。这个道理浅显易懂,所以现在的社交创业基本集中的陌生社交(即约炮)上。但约炮社交的时效短,即使再成功,也就是几个月,无法长期火下去。一般消费者作为群体,对一款产品的腻烦期在两年左右(别问我为什么,请注意左右两字)。陌生社交的创业者只能不断去发掘用户的尝鲜需求,像拿着枪对着百米开外的靶子,能击中目标的,毕竟还是少数。

4、各种O2O平台

我能说O2O其实就是金钱绞肉机么~~O2O的模式很伟光大,对消费者生活的改变起到了重要作用,确确实实给消费者提供方便。但是由于O2O创业相对简单(比社交稍难,因为需要线下团队),这个行业也吸引了许许多多眼红跟风的创业者,不乏小团队及个人创业者。但是无论从竞争和前途角度,由于过多的创业者涉足,O2O根本就是一片血海。叮呼小区、饿了么,类似钱烧完的故事你不断听到。这也说明一个问题,这个行业还没有找到赢利模式,仍靠着烧钱补贴过日子。而且这种烧钱的状态永远不会改变,至少你的有生之年看不到(那些指着烧钱弄死其它竞争者的创业公司好失落啊~~)。O2O的不挣钱,仍要回到从哪里收费的问题。首先是个人用户,个人用户会向软件缴费获得服务吗?会的,我觉得不能排除有个别这样的傻逼,但心智正常的消费者是不干的,你向消费者收一块钱,消费者就宁可出门走上100米自己买去。而且网上这么多O2O,这么多信息提供者,凭什么向你交钱,信息平台只会越来越多。其次商家,商家还是比较乐意付钱的,只要你带来客单量,但是要注意一个平台能为商家带来多少的客单量,10%20%?还是100%?这很重要。整体O2O平台,我估计能够为商家带来10%左右的客单量,商家乐意为此买单,但是10%的增量产生的服务费能否养活这家公司呢?对多数公司,很不乐观。

总体O2O行业仍将继续发展下去,消费者得到的便利会越来越多。但是由于竞争关系,创业公司从中挣到的钱仍将很少,只要整体行业烧钱模式不停止,O2O就存在着赢利困难的问题(请别问烧钱会不会停止)。我看到不少从事O2O创业的团队,效仿同城模式、模仿叮呼模式、做网上日常物品派送,做门票销售,很遗憾,我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因为消费者只需要23家就够了,不需要更多;因为商家不愿意贴钱做配送,他们的财务压力已经很大;消费者不愿意缴费享受送货服务,因为普通公众其实也就是挣着配送费的钱,他们会选择眼见为实,他们会选择走几步,省下配送费。你会说最近有关手艺人O2O的成功案例,家政,美甲入家门,但对不起,那是手艺人有前途,平台赢利仍遥遥无期,没有人愿意和创业团队一起去烧钱,除了你的傻逼投资者。

当然,O2O的空间还是有的,比如麦当劳,KFC。他们的特点是大品牌,唯一资源。这一类型的O2O能够享受品牌带来的额外增值,很像传统销售行业的品牌竞争对吗?对,想明白商品竞争的模式,你也就能理解哪些O2O需求可以赢利。创业者在O2O创业中一定要问清楚自己,你的独特优势是什么,然后再下手不迟。

5、其它(游戏、教育)

游戏教育P2P等行业,笔者不算熟悉,所以也没有太多个人意见(其实,是因为上面写了那么多,累了不想往下写),但明显市场机会仍不少。以游戏为例,大家看到刀塔传奇很成功,挣了很多钱,于是投资者悔到肠青(话外音:我们当时为什么不找他们呢),游戏开发者痛到扼腕(话外音:当时我们也想到了,为什么不坚持呢)。于是更多的投资者开发者红着眼纷纷打了鸡血似地开始搞游戏。其实,我的观点是一个行业或者细分领域如果出现过于成功的标杆,对于其它创业者并非是件好事。就像池塘里的蝌蚪,先变成青蛙的会释放毒素毒死其它小蝌蚪。所以,褚橙成功了,柳桃潘苹果就做不起来。所以不要为同行业的那些成功创业者欢呼,而是要抓紧时间变成青蛙,或者游到别的池子去吧。

总体而言,由于竞争的激烈竞争以及成功所获得的巨大收益,正常的互联网创业是1%(甚至更少)的人会成功,99%的创业都将以失败告终。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找对大势方向,增加自己成功的概率而已。

上面说的很悲观,创业简直是九死一生啊。是的,创业是残酷的,但好消息是互联网人傻钱多呀,有那么多的傻逼帮你烧钱是件多幸福的事情呀。细心的读者可能发现了,上面所谈的都是项目营利的事情,但是最简单粗暴的赢利方式确是忽悠投资者呀(笔者做人很厚道,不会教你忽悠,所以不谈这个话题了)。咳咳,我们还是从需求入手说些好消息,给个人创业者或者小团队体创业者提点一些市场机会(不用感谢我,我不是雷锋~)。以笔者个人的角度看待创业空间,我觉得到处都是机会,到处都是未满足的需求,问题是这些需求是否大到足以支撑一个产业,或是这种需求能保持多长时间,这需要创业者们自己去找到答案。从简单的Idea起步,分析自己及周遭朋友的需求,我们可以发现名种各样未被满足的需求。例如,消费者需要一款手机闹钟,可以简单方便地自选起床音乐,而不是刺耳的起床玲,或者在闹玲软件中进行复杂操作。例如最近市场上出现的虚拟对象,解决家长催促处对象的麻烦。例如消费者希望自己可以做一些简单的APP向朋友炫耀,你可以帮助他们实现。把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发现和Idea记录下来,和朋友分享讨论,你能够发现许许多多未被满足的需求。

中国的互联网创业仍很落后,大多数的创业Idea来源于国外已有成功案例在中国的移植,真正自己发掘的软件产品并不多。这说明中国真正的创业潮其实还没有到来,总体而言仍有许许多多本土需求未得到发掘和满足。这同时也说明你的竞争对手水平和你一样低下(在此,我不禁要呐喊一声:互联网钱多人傻,快消小伙伴速来~~~),你努把力,用点心,打败他们的可能性是很高的。

好吧,真正说一些有用的,我们沿用一些在传统行业的竞争套路,套用在互联网创业上,毕竟规律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嘛,希望对个人及小团队创业团队有帮助(土豪们请直接忽略):

1、发现新的市场机会,别在红海里打滚了。

避开那些巨无霸们的领域,找他们忽略的冷门领域下手,这一点网络上有许许多多的说明,我在此不浪费口水了。同时也要避开过多竞争者参与的领域。如果你所处的领域还没有成功的创业公司,那么恭喜你,你成功的概率大增,前提当然是建立在需求判断正确的基础上啦(您要是失败了,肯定是需求没判断准确嘛,怎么可能是笔者的问题嘛)

2、新建细分市场。

在传统行业,这一招屡见不鲜,常有成功,互联网行业也该多多吸取。在相同的领域之中,从现有成熟的需求中,有意识地独立切出一块,扩大自己产品与其它竞争者的差异,把自己所做的产品单独成立一个细分市场。接下来你所做的,扛起细分市场大旗,连做推广都理直气壮了有没有啊。至于如何创造一个细分市场,有许多窍门和限制,建议从菲利普科特勒的《市场营销》开看,别任性啊,市场不是你们家开的,别说细分就细分啊~~

3、傍大款模式。

特取巧的抄小道创业,就是你不小心发现了BAT们需要的但他们又没有做的领域,你基本上就看到了滚滚财源如洪水般向你涌来。

4、不谋全局都,不足谋一域。

对于那些胸怀远大的创业者,请你们务必相信将来能成功的必定是平台级产品,因为市场上的重量级玩家太多了,他们才是你真正竞争者(鄙视一下那些一开始就指望BAT收购的创业者)。因此无论是社交、电商、教育、游戏、O2O……,在创业之初,请事先考虑好产品未来长远的平台规划,从一开始就要立志成为平台级产品。否则你的创业可能就是像脸萌一样坛花一现,成为市场上无足轻重的过往云烟,这个市场变化太大,消费者的需求改变太快……另外,我是觉得这样死掉也会比较有尊严。这么多人死掉,咱就算死也得死得有差异,死得轰轰烈烈不是,将来别人说起你的创业,他们会说:他做的太大了,被自己的野心撑死了。多有面子啊~~

5、跨界模式。

把那些看似不相关的东西,整合到一起,作为你的卖点。比如大众的cross polo,比如尿片和啤酒放在一起卖~~~别人做找工作,你把找工作和建朋友圈搞在一起;别人做猎头中介,你把做in house人事和大学生搞在一起;别人做约炮,你把约炮和电商搞在一起~~一下子,竞争者就对你肃(chī)然(zhī)起()敬()了有没有?没关系,咱要的是消费者的青睐,竞争者算个球啊。

6、投资人青睐的领域。

这个没有办法啊,钱是王道嘛,许多个人创业者就是指着投资过活。多和投资人交流,了解投资趋势,选择他们喜欢的创业方向,对获是投融资非常有帮助。

7、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

在竞争中,最好的策略是不断加强和扩大自己的优势,一旦拥有别人不具备的优势,基本就能确立市场的不败地位(所以先别考虑补短板),抗美扔援朝咱就是这么打赢的。例如,那些有政府关系,可以直接入校宣传的独特资源,就去搞针对学生和家长的项目;如果有现成客户的就直接扩展服务到其它客户;对企业大团队管理很熟的人,就去做帮助某特定行业提高团队和业务管理的工具;如果有银行信凭方面资源的,不妨考虑自己的创业与金融靠一靠或者跨个界;至于很容易弄到钱的,就直接当VC吧。

就具体的移动互联细分领域而言,社交类产品仍然有平台级产品的空档,大玩家们仍有机会,至于小的需求,空间仍不计其数,当然更替会越来越快。社交想要存活,有两条道可走,一是迅速成为平台级产品,二是脑筋急转弯要快,别一头撞树上。游戏的更新很快,每一段时间都会有几款火热抢钱的游戏,即使成为不了刀塔那样的传奇,你也有机会被BAT包养,毕竟中国游戏平台间竞争的格局还没有出现,这个市场需要平台间的竞争。当然你也不妨考虑让自己的游戏更小一些,方便其它软件内嵌,和其它软件成为共生者,相信会有不少市场。至于O2O嘛,在这个阶段,我呼吁小创业者们保持冷静,多从自己的优势下手再考虑考虑,我们经常会高估自己的能力。金融类呢,市场机会不小。一来中国金融保守退后,政策持续放宽是大势所趋,将产生很大的市场机会;其次,互联网金融服务的类型仍很少,还存在许多空档;但金融专业度高,投资门槛高,资源不足的小团队创业者要考虑借用巧力。

好了,今天就说这么多,最后祝福各位苦逼创业者得心想事成情有所归,死掉也能够埋块风水宝地,各位看观如果觉得好,请关注我们的顾盼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分享更多资讯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