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分析)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2-07-31

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分析)

 

2021年,主流媒体坚持守正创新,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持续引领移动互联网舆论主流价值。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新闻宣传以建党百年等正能量贯穿始终,运用新技术、新方式、新平台,主旋律突出,正能量充沛。

6月29日下午,2022移动互联网蓝皮书发布会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举行,人民网党委委员、监事会主席、人民网研究院院长唐维红发布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主要内容。这是第11本移动互联网蓝皮书,由总报告、综合篇、产业篇、市场篇、专题篇和附录六部分组成。

人民网党委委员、监事会主席、人民网研究院院长唐维红发布《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主要内容。张若涵摄

  • 总报告全面总结了202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分析了移动互联网年度发展特点,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判。

  • 综合篇重点关注了移动互联网在助力实现农村共同富裕、推动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显现出巨大潜力;

  • 产业篇继续从产业基础设施、核心技术、终端、应用等产业链维度梳理移动互联网年度进展情况,特别是 5G+工业互联网等发展成效;

  • 市场篇则对互联网+医疗、智能网联汽车、元宇宙推动VR发展等行业亮点进行了分析;

  • 专题篇聚焦个人信息保护、区块链技术应用、云计算发展、适老化改造等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 附录部分梳理了2021年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大事记。

发展概况:移动互联网流量快速增长

(一)移动网络基础建设蓬勃发展

建成全球最大5G网络,终端用户占全球80%以上。截至2022年4月,我国已建成5G基站161.5万个,成为全球首个基于独立组网模式规模建设5G网络的国家。5G网络向各行业定制的网络演进,已建成超2300个5G行业虚拟专网,逐渐形成适应行业需求的5G网络体系。5G终端用户超过5亿户,占全球80%以上。

移动电话用户和蜂窝物联网用户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21年底,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16.43亿户,全年净增4875万户,5G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55亿户。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展蜂窝物联网用户13.99亿户,全年净增2.64亿户。

IPv6步入流量提升时代,活跃用户数持续增长。截至2021年12月,我国IPv6地址数量为63052块/32,IPv6活跃用户数达6.08亿。

(二)移动互联网用户和流量持续增长

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速放缓。截止2021年12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10.29亿人,全年增加了4373万人,同比增速放缓。

移动互联网流量快速增长。2021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2216亿GB,比上年增长33.9%。全年移动互联网月户均流量(DOU)达13.36GB/户·月,同比增长29.2%。

(三)移动智能终端快速增长

移动智能终端全面增长。2021年全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3.43亿部,同比增长15.9%;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近1.4亿台,同比增长25.4%;蓝牙耳机市场出货量约为1.2亿台,同比增长21.1%。

5G手机出货量占比近八成。2021年5G手机出货量2.66亿部,同比增长63.5%,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75.9%。

新型移动终端发展潜力巨大。截至2021年底,全国无人机实名登记系统注册无人机数量共计83万架,较2020年增加44.9%;我国工业机器人出货量达25.6万台,同比增长49.5%;VR头显出货量达365万台,同比增长13.5%。

(四)移动APP分发量增长

移动应用程序(APP)总量下降。截至2021年12月,国内市场上监测到的APP数量252万款,较2020年12月减少93万款。游戏应用程序以70.9万款的数量位列第一。

游戏、日常工具、音乐视频应用下载量居前三。截至2021年底,我国第三方应用商店在架应用分发总量达到21072亿次,同比增长31%。游戏类移动应用的下载量居首位,达3314亿次;其次为日常工具类、音乐视频类、社交通讯类。

5G行业应用进一步拓展。截至2021年11月,5G行业应用创新案例超10000个,覆盖工业、医疗、车联网、教育等20多个国民经济行业,近五成的5G应用实现了商业落地。

(五)互联网收入利润与投融资规模增长

互联网企业市值下降但收入利润增长。截至2021年底,我国上市互联网企业总市值达12.4万亿元,同比下降30.3%。2021年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完成业务收入15500亿元,同比增长21.2%,共实现营业利润1320亿元,同比增长13.3%。

互联网投融资规模大幅增长。2021年我国互联网投融资金额513.5亿美元,同比增长42.36%;发生投融资事件2427笔,同比增长41.19%。行业投融资热点领域集中于企业服务、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与医疗健康等。

5G投资带动经济总产出增长。2021年我国无线经济规模约为 4.4 万亿元。5G投资1849亿元,占电信固定资产投资比例达45.6%。据测算,2021年5G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1.3万亿元,相比2020年增长33%。

发展特点:主流媒体引领移动互联网舆论主流价值

(一)工业互联网等应用步入快车道

5G+工业互联网呈蓬勃发展态势。2021年,工业互联网政策引领作用持续增强,行业发展呈现全国一盘棋态势。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持续完善。截至2021年底,我国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超过1800个,应用于工业互联网的5G基站超过3.2万个,具有一定区域和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50家,接入设备总量超过7600万台套,服务企业超160万家。国家—省—企业三级协同联动的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体系初步构建。工业互联网投融资规模大幅攀升, 2021年完成非上市投融资事件346起,同比增长11.6%,披露总金额突破680亿元,同比增长85.9%。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不断加快。2021年,十四五规划明确行业发展路线图。各地积极推动智能计算中心建设,截至2021年底,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总规模超过400万架,总算力约90EFLOPS,已基本满足各地区、各行业数据资源存储和算力需求;我国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平台超40个,语音、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开放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人工智能与移动互联网相结合的应用开始广泛覆盖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日常生活。

区块链应用进一步拓展。2021年,区块链产业发展迈入新阶段。中央及各大部委陆续出台推动区块链应用落地政策。住建部上线基于区块链的全国住房公积金小程序,江苏昆山完成全国首笔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闲置住宅使用权流转交易,浙江上线全国首个知识产权区块链公共存证平台,中国—东盟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桂链上线,进一步推动面向东盟区域的数字经济合作。

物联网进入场景落地阶段。目前,物联网已广泛应用赋能装备控制、工程机械、航天制造等传统行业,通过传感器、嵌入芯片的布设实现工业生产的智能感知和决策。搭载了物联网传感器的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慧医疗、车联网、灾害预警系统等应用开始进入大众日常生活。

(二)移动互联网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网络零售打造消费新格局。2021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13.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4.5%。特别是以95后、00后为代表的Z世代以及银发一族网民的增长,带来了新的消费场景与模式。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持续发展,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在线文旅、手机外卖引领新型消费。2021年,各地及平台等通过VR等技术打造新型文旅融合产品,推动云上旅游 在线演唱会等常态化。截至2021年12月,我国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规模达3.97亿,同比增加5466万。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5.44亿,同比增长29.9%。生鲜、药品等各类非餐饮业务加入外卖行业,成为重要的消费增长点。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2965.13亿元,同比增长6.40%,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销售收入180.13亿美元,同比增长16.59%。

电子商务持续助力乡村振兴。2021年,相关部门出台促进农村电商发展的系列政策,发力乡村市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网络零售新模式向广大农村普及,引领农产品出村新渠道。2021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1.3%,达2.05万亿元;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2.8%,达4221亿元。

(三)移动应用进一步赋能社会民生

数字政府建设进入深化提质新阶段。各地政务服务建立好差评制度,政府服务可以像网购一样给予评价,多地探索首席数据官制度。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掌上办、一网通办。截至2021年底,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用户人数超10亿,实现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异地医疗结算备案、社会保障卡申领等事项跨省通办;近9亿人申领了健康码,使用次数超600亿次;已有19个省份数据开放平台上线运行,共开放19万个数据集、67亿多条数据量,全国政务数据开放规模不断扩大。

公共服务类应用进一步拓展。2021年,加快医保信息化建设等政策不断出台,驱动在线医疗深入发展。人工智能推动智能化医学影像辅助诊断从概念到落地,5G网络建设推动远程医疗与影像云平台能力提升,均为在线医疗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截至2021年12月,我国在线医疗用户规模达2.98亿,同比增长38.7%。

2021年,我国智慧交通发展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表示要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相关部门不断加强行业监管,推动网约车平台稳健发展。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达4.53亿,同比增长23.9%。

(四)移动网络政策法规保障迈入新阶段

强化个人信息与数据安全保护。2021年,《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实施,个人信息与数据安全保护不断强化。《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拟规定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运营者赴国外上市,必须申报网络安全审查。

反垄断监管和互联互通不断加码。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修正草案)》印发,国家反垄断局正式成立,释放了国家持续推进反垄断的信号。与此同时,相关部门针对移动互联网企业的反垄断监管持续加强。屏蔽网址链接被重点监管,助推移动互联网应用互联互通。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升级。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新增网络保护专章,倒逼移动互联网企业的产品与服务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国家新闻出版署发文明确,网游仅可在周五、周末、节假日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筑牢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屏障。网络饭圈乱象得到有效整治,网络空间更加清朗。

智能算法推荐纳入监管范围。网络监管的对象向移动互联网技术层面拓展,滥用数据分析和算法推荐将得到遏制。《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明确提出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保护用户权益的要求,有效防范算法滥用带来的风险隐患。

(五)移动舆论场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

媒体融合持续纵深推进,正能量充沛。2021年,主流媒体坚持守正创新,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持续引领移动互联网舆论主流价值。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新闻宣传以建党百年等正能量贯穿始终,运用新技术、新方式、新平台,主旋律突出,正能量充沛。

爱国热情高涨,网络民意底盘更加牢固。2021年,全国多地疫情零星散发,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一些为国家作出贡献的公众人物事迹被网民集体追捧,网上爱国主义声势更加壮大,网络民意底盘更加牢固。

面临挑战:数字经济安全体系有待进一步构建

(一)移动基础设施短板待补齐

2021年以来,一些地区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出现健康码、行程码系统故障现象,给当地群众出行与生活带来不便。该现象提示各地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水平不一,个别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数字经济发展及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

(二)核心技术发展及治理规则待完善

人脸识别滥用带来个人隐私保护问题,智能算法存在杀熟现象、人工智能技术产生的伦理安全风险等,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技术规则治理体系。此外,关键核心技术存在短板。比如我国芯片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3~5年代差,汽车传感器等产品95%依靠进口,还需在工业芯片、操作系统等硬软件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加大攻关力度。

(三)数据安全保障待加强

数据大规模集中存储存在数据滥用与泄露风险。在万物智联的时代,更多的物体将加入互联网,链接的节点将越来越多,面临的网络攻击也将增多。数据日益成为关键生产要素,数字经济安全体系有待进一步构建。

(四)灵活就业权益待更有效保护

当前移动互联网平台灵活用工的劳动者权益保障还不完善。如何制定区别于传统模式的劳动就业管理规定和社会保障制度,既鼓励平台新模式吸纳更多就业,又不断健全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需要进一步探索。

发展趋势:元宇宙代表虚实融合发展趋势

(一)5G行业应用创新赋能产业体系升级

随着5G与各行各业的融合逐步深入,在基础软硬件、终端、网络、安全等各环节都会推动产业升级,甚至与各行业共同变革催生新的产业体系。未来,5G能力开放平台及行业基础能力平台,将成为产业升级的发力点和突破点。5G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将成为5G赋能行业发展的集中体现和最大亮点。

(二)元宇宙产业应用融合进一步深化

元宇宙代表了虚拟空间与现实世界的融合发展趋势。当下的应用场景主要在社交和娱乐领域,未来有可能拓展至工业、教育、金融、文艺、科学等领域。虽然元宇宙发展形态尚不确定,但是进一步增强元宇宙核心技术基础能力,推动产业应用融合,有利于数字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元宇宙相关技术标准与风险防范体系也有待建立与完善。投资热将逐渐趋于理性。

(三)反垄断推动市场环境健康有序

强化反垄断与不正当竞争、互联互通、数据安全等领域的监管,将进一步塑造公平、开放、共赢、包容的移动互联网发展环境,网民权益将得到进一步保护。合规经营成为移动互联网企业发展的基线,坚持技术创新驱动发展,强化融合应用引领发展,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成为长远发展方向。

(四)移动互联网红利进一步全民普及

2022年,移动互联网红利将进一步下沉至三四线城市及广大农村地区,老年人等群体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数字鸿沟将进一步弥合,共享移动互联网的数字红利。随着产业互联网快速推进,移动互联网进一步赋能千行百业,克服鲍莫尔病,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五)数字乡村与数字政府建设进程提速

2022年,多地将数字政府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力求以数字政府建设倒逼改革,积极推动政府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与此同时,各地区积极将教育、医疗、农技、政务服务等通过信息平台延伸至乡村,切实提升乡村数字化水平。预计数字政府与数字乡村建设将不断提速,赋能经济发展,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与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本文摘编自人民网研究院

本文编辑:徐彦琳

新京报传媒研究
传媒圈里圈外,新闻台前幕后。
937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投稿、合作邮箱:

xjbcmyj@bjnews.com.cn

- 阅 读 推 荐 -

小学生为啥都爱唱《孤勇者》?歌曲的破圈传播与跨媒介叙事

《梦华录》收官,我们和赵冬梅聊了聊宋代热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