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公益课|【热问优答】当孩子沉迷于游戏父母如何做这里有最全的攻略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2-06-24

喜欢玩大型网游的朋友都有过这种经历,哪怕再怎么深爱一款游戏,也总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不得不暂时告别。不同玩家AFK的理由也都不同,有的是因为生活琐事,有的或许是忘记账号,但只要回归再次本站

爱“心”公益课|【热问优答】当孩子沉迷于游戏父母如何做这里有最全的攻略本站

  济南市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推出爱“心” 公益课系列,“热问优答”“心理微课”“咨询师直播”“专家访谈”,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公众解疑答惑,以更专业的态度、更细致的服务、更温情的陪伴,引领更多家庭构建和谐亲子关系,助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以上问题都是很多拨打我们热线的家长集中的困扰,孩子沉迷游戏,偏爱游戏无法自拔……要么假装看不见,孩子我行我素,可什么时候是个头呢;要么说孩子一两句,一家人鸡飞狗跳。

  很多家长理解不了,孩子为何如此偏爱游戏,很多家长也没有时间去沟通孩子为什么沉迷游戏。总之,在一些家长的眼里,玩手机就是不好,玩游戏就是坏孩子。只要看到孩子拿手机玩游戏,整个人就失去理智,为之抓狂。

  我们来了解一下,为什么孩子会偏爱游戏,孩子在游戏中会得到什么?以及作为父母和教育者,我们到底该如何做呢?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父母对孩子控制欲强,容易对孩子造成长久的心理伤害,令他们长大后幸福指数较低、依赖性较强,负面影响堪比丧失亲人。就孩子网络游戏而言,很多父母采取的方式就是控制,没收手机,剪断网线,那么孩子就会在父母看不见的时候,逮住任何机会不加选择的玩,而且只对游戏感兴趣,对其他事物逐步失去兴趣。

  有的父母对自己的生活不积极,甚至自暴自弃,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背负着整个家族所有的希望和父母未完成的梦想。导致父母对孩子要求很高,管理很严,父母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唯一的事情就是全部精力盯着孩子,孩子长期被父母精神吸食,导致孩子身心能量虚弱,电子产品成了孩子最后的保护伞。

  有很多沉迷网络的学生,一种情况是身边缺乏父母陪伴,只在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属陪伴下,往往会得不到约束而缺乏对自我的控制。另一种情况是,虽然父母在身边,孩子也能经常看得见父母,但父母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关心。父母经常抱怨给予了孩子很好的物质环境,甚至为了孩子牺牲了很多,但是忽略了孩子的成长也需要心理营养。孩子的心声和感受无处表达,内心就会变得封闭,不愿意与人沟通和交流。慢慢开始逃避现实,沉迷游戏。

  很多父母在发现孩子玩游戏后,往往不去了解原因,也不和孩子沟通,有的只是盛怒之下的批评和无休止的责备,最初可能孩子还会有恐惧和歉意,责备和批评久了,孩子剩下的只能是恶狠狠的敌意,说不得,也骂不得,你说你的,我玩我的。甚至一些孩子明确告诉父母“我的事,不要你管”,封闭亲子之间沟通的大门。

  很多父母在谈论孩子沉迷游戏的时候,一腔怒火,总觉得游戏毁了孩子,如果没有游戏,家庭一定母慈子孝,孩子一定品学兼优。殊不知孩子在游戏中,获取了很多父母想不到的东西。

  孩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游戏得到不同的体验,有很多体验和感受是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生活中,一个孩子可能更容易得到批评,否定,或者限制。但是在游戏里孩子能体会到随心所欲创造的自由,随心所欲破坏的快感,游戏玩的好还能获得系统或同伴的赞赏,种种背后都是游戏带给孩子的乐趣。

  网络游戏构建了一个区别于现实世界的理想环境,在游戏里升级打怪,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想要的东西,达到某一个目标,从中享受到成功的快感。这份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可能仅仅需要几分钟的游戏就能快速满足。

  有很多妈妈说,孩子非要玩游戏,说不玩游戏,同学都会排斥自己,家长就想不明白了,为什么孩子不比学习,比的是游戏。其实青少年之间的同伴关系影响,是导致一部分学生开始玩游戏的最初动机。孩子往往会因为他人的劝说,开始尝试和模仿。在孩子的认知里,如果自己没听过,不会玩,自己会变成同学中的异类,就会被他们排斥和看不起。

  游戏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及时的回报和反馈,只要付出一点时间精力或者是金钱就能得到很高的反馈。这个看得见的反馈会立即呈现在眼前,让孩子有一种没有白付出的感觉,同时觉得这样的付出很值得。现实中的学习生活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能有明显的回报,而且有回报的时候,还不一定能得到父母的认同和赞赏。但是游戏却相反,能让孩子收到及时回报,孩子当然会选择回报快的事情。

  游戏的规则简单明了,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比如竞技类的游戏里,孩子只要操作够好就能得到其他人的追捧。如此简单明了的规则,孩子理解的很清楚,做起来也就不难,自然就会被这样简单的事情所吸引。

  如果一个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比如学科听不懂,节奏跟不上,学习压力过大等,玩游戏就是为了逃避现实中不想面对的压力。父母可以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一边是学习那么难,作业那么多;一边是游戏那么好玩,如果你是孩子,你会怎么选?人的本性就是趋利避害,自然会选择轻松、有趣的一方。大人尚且不能总是意志坚定,何况孩子呢?

  本来玩游戏是孩子正常发展过程中的体验,合理处理都能有一个好的结果,但绝大多数时候却被父母认定为有问题,甚至给孩子扣上“问题孩子”的帽子。紧接着就是接踵而至的父母谈话,循循善诱,讲道理,小题大做,一步步把孩子逼到沉迷游戏的漩涡。

  为什么大人对孩子玩游戏会那么不接纳呢?为什么很多大人看到孩子玩游戏就生气,但孩子却很喜欢呢?也许可以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家长不要谈虎色变,想到游戏就立马联想到影响学习,甚至网络成瘾,刻意的去打压和控制。父母需要的是顺势而为,以孩子喜欢的游戏为支点,去引导他,发展他的特长,找到他的天赋。

  很多父母认为,要想学习好,必须要花很多时间,要吃很多苦,做很多试卷,报名很多辅导班,其实这是对学习的误解。尤其对学生而言,学习是伴随着游戏,伴随着玩的一个过程。父母要学会从“孩子喜欢游戏”这个事件中去学习,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能否给孩子支持,能否让孩子获取乐趣,能否让孩子得到正向反馈。

  父母需要有一个观念,就是孩子的成长不只需要生理营养——吃得好,住得好,用得好就够。更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营养——有爱,有支持,有陪伴,有关心。缺乏心理营养的孩子,就好比父母把孩子抛在了爱的荒漠,没有精神的养分,缺乏情感的支撑。孩子表面上是痴迷游戏,但其背后暴露出父母对孩子的尊重、接纳、理解、陪伴和鼓励太少的问题,导致孩子只能逃避眼前的问题而选择网络作为获取情感和需求的出口。

  当孩子玩游戏的时候,父母要做的不是控制,而且规则约定,这个规则的制定要父母和孩子双方约定好,互相商量着来,不能全都听父母的,也不能全都听孩子的。有了规则以后就是如何去实施,孩子做得好父母要有奖励,孩子违规后,也要有违规的约定。让孩子通过游戏这个事情,学会担当,学会负责,学会管理时间。

  经常有很多父母问孩子玩游戏怎么办,我觉得父母应该理性的去看待游戏,就像上文我们提到的,孩子能在游戏中获得很多,所以孩子喜欢游戏。那么父母在教育中,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呢?我认为我们真的需要向游戏的设计者去学习,设定合理的目标,及时给予回馈,定期给予赞美,培养孩子的兴趣。那么无论是孩子的学习,还是生活,都会处理的很好。

  新时代,我们不做虎妈,也不放养,而是不断地寻找办法,不断的自我学习。孩子的成长本来就是双向养育的过程,孩子有孩子需要学习的内容,父母也有父母需要去学习的能力,共同成长,才能越来越好。改变自己,就能影响你的孩子!希望每一个家长,都能成为推动孩子健康成长的那朵云。

  阅读原文特别声明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本站 最近《新笑傲江湖》手游与《一人之下》动漫联动的消息,引起了许多玩家与漫迷的热议,截至目前微博联动话题阅读量已经超过800万,另外在贴吧、论坛等各种地方,都可以看到大家针对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